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A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三)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1.小学阶段应认识()个常用汉字,其中()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评委,系统地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4.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个声母,()个韵母,并熟练认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秧苗”的“秧”字第五画笔画名称是()A、捺B、点C、撇D、竖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学生会写()个左右汉字。
A、2000字B、2500字C、3000字D、3500字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5万字B、40万字C、80万字D、100万字4.()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B、归类识字C、随课文分类识字D、韵语识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B、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D、汉字的构字规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6.词语教学的重点是()A、读准词音B、理解词义C、正确书写D、正确运用7.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征是()。
A、实践性B、自主性C、合作性D、综合性8.从第()学段开始,学生就应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一B、二C、三D、四9.“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论》终结性考核附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参考答案:D2.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分别介绍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饮食等内容的蒙学读本是()A.《千家诗》B.《千字文》C.《三字经》D.《百家姓》参考答案:B3.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A.思维B.注意C.想象D.记忆参考答案:A4.创造出“情境教育”的是()A.斯霞B.袁榕D.霍懋征参考答案:C5.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识字写字教学B.听话说话教学C.阅读教学D.作文教学参考答案:C6.指导学生作文要()A.从内容入手B.从形式入手C.从题目入手D.从确定中心入手参考答案:A7.结合作文,训练听话的方式是()A.看图说话B.听辨训练C.口头作文D.答问训练参考答案:C8.以下属于说话能力构成要素的是()A.组织语言能力B.表情达意的能力C.理解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D9.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在于()A.生动性B.随机性C.综合性D.交际互动参考答案:D10.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综合分析B.定性分析C.定量分析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参考答案:D11.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对错参考答案:“对”。
12.教学论中的教学原则和语文教学原则,他们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对错参考答案:“对”。
13.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外阅读。
对错参考答案:“错”。
1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
对错参考答案:“对”。
15.根据阅读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精读、略读、浏览。
对错参考答案“错”。
16.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即一般能力和写作专门能力。
对错参考答案“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实施层次,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 B. 正式的课程 C. 理解的课程 D. 运作的课程2.“四书”作为我国元、明、清三代的考试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春秋》3.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为过‘完满生活’做好准备”,为人类种种生活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家是()。
A.施瓦布 B. 斯宾塞 C. 博比特 D. 查特斯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 《师说》5.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是()的出版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6.通常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 设计作业 C. 设计评价 D. 指导学法7.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组织得好⑤学生掌握所有教学内容⑥教学效果好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⑥D. ①③④⑤⑥8.“跳一跳,摘桃子”是因为学生存在()。
A.关键期 B. 高峰期 C.平衡期 D.最近发展区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家是()。
A. 洛克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卢梭10.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
A.教师中心 B. 书本中心 C. 课堂中心 D. 活动中心11. 古德莱德认为,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是()。
A.正式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运作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12.六书是中国第一套较为完整的教科书,主要包括:《诗》、《书》、《礼》、《易》、《乐》()。
A.《大学》 B. 《中庸》 C.《孟子》 D. 《春秋》13.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精心整理.自主学习D )。
C )。
D.更C.《三.夏丏尊 B.吕正文、结尾、( A )3分)3可分割。
45三、名词解释(每题1.写作2.阅读教学3.语文教材一切材料。
4.合作学习:四、简答题(每题4 1答:(1(3语文课程2.答:(1的内容体系。
(3方式3.答:(1力。
(3美的愉悦。
410.性实践性11.D 儒家12.A忽视口语教育实际忽视文学教育育忽视文学教育13.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法14.AD重视实用性15.A 自主学习 B习16.说课的特点有A简易性与操作性性口语与应用结合范性17.D与学生的交流18.19.A合 D20. 1906( C )A中文B语文C 国文21.A教学做合一 BA )《中国亟宜遍设小《中国国文课程标 C学生和老师 D B凯洛夫 C杜威联想、系统、方法。
1903年。
、理解、创新。
答:A.35.?答:.A.C.素质。
学习效果为评价。
36.?答:五.论述题37.(1)答:(1)方法:项语文能力。
(2)素质?(2)些素质?1、要点:A、知识与能力 B5、次 B、8次 C、10 6A7A、《奏定学堂章程写 D、8巴特 D9AC10魏书生 C、任小艾三、判断题101234的主要内容. (√5统、辅助系统。
(√67、钱梦龙是( X ) 8、1920(√)知识和技能。
主性和开放性。
);3、自学派(魏(段力佩为代表);6、2.伪圣化:制色彩的伪神圣、3.伦理批评为“德高而文炽”价值。
4.随机心理诱导“美国罗杰斯‘非5.反教案教学:二.问答题1.答:(1善“导”,(2(1(2(3)20世纪5020世纪的最后10志。
(1)(2课程与教学的提升。
(1(2(32.答:(1(2文本的内容范围。
反教案教学的“教案”。
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
A.消费者B.解决者C.观察者D.阅读者2. 语文教材的()是指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进入到语文教科书。
A.典范性B.科学性C.新颖性D.文学性3. 语文教师的工作情境实际上是()。
A.教材B.课堂C.教学内容D.教室4.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注重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变成学生具体的言语行为方式,是遵循了语文学习方法的()原则。
A.客观性B. 操作性C.实践性D.选择性5. ()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提升,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框架或者操作流程。
A.教学手段B.教学框架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6. 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法指导的()和长期性。
A.变异性B.连续性C.实验性D.不确定性7.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
A.双边性B.双型性C.双步性D.双向性8. 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A.人文内涵B.价值取向C.传统文化D.道德精神9.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写的蒙学教材是()。
A.《百家姓》B.《弟子规》C.《中庸》D.《千字文》10. 男生在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女性体现了性别发展的()。
A.科学性B.不全面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1. 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指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
A.个人性格的多重性B.教材的多变性C.价值追求的多重性D.知识点的不交叉性12. “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和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方式”是语文教学发展特点中的()。
A.双步性B.双基性C.双边性D.双型性二、多选题1. 汉字书写的最高标准就是美观,保证学生写字的美观,要注意()方面的指导。
A.笔画B.结构C.字音D.笔顺2.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2)一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常见的课程定义有六种类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预期学习结果、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学习经验】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它的发展,始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终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阐述如下:1.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2。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1)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2)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3)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4)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B )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B.语文素养C.语文能力D.语文知识和能力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A )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C )。
A.教材和大纲B.课程标准和教材C.教材和学生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C)的重要性。
A.习惯B.意志C.兴趣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D)A.于漪B.钱梦龙C.宁鸿彬D.上海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B )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B.自主、合作、探究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D.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 C )年开始的A.1999 B.2000 C.2001 D.2002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D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B )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A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C )A.写作5-6 B.习作3-4 C.写话1-2 D.创作7-9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D )。
全国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颁布了几部小学语文教育大纲()A.三部B.四部C.五部D.六部ABCD正确答案:C2.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A.《复兴国语教科书》B.《最新国文教科书》C.《小学国语读本》D.《国语新读本》ABCD正确答案:B3.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任务是()A.识字教学B.阅读教学C.背诵练习D.习作练习ABCD正确答案:A4.林崇德在《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中提出,语文能力的核心是()A.观察B.分析C.概括D.表达ABCD正确答案:C5.充分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的识字教学形式是()A.集中识字B.字族文识字C.韵语识字D.随课文分散识字ABCD正确答案:D6.被称作是识字的“拐棍”的是()A.汉语拼音B.汉字笔画C.汉字笔顺D.偏旁部首ABCD正确答案:A7.下列不属于阅读教学基本过程的是()A.从读学写,读写结合B.预习,初读课文C.深入学习阅读教学重点内容D.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ABCD正确答案:A8.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是()A.霍懋征B.李吉林C.斯霞D.丁有宽ABCD正确答案:C9.可以反映听话质量的是()A.语言的理解力B.集中的注意力C.记忆力D.辨析力ABCD正确答案:C10.学习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
教师此时运用的方法是()A.阅读B.写作C.以写促读D.以读带写ABCD正确答案:D11.通常在某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目的是对教学的成效进行全面评定的是()A.综合性评估B.诊断性评估C.形成性评估D.总结性评估ABCD正确答案:D12.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是()A.18 世纪初B.19 世纪初C.20 世纪初D.21 世纪初ABCD正确答案:D13.教学评估实质上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A.价值判断B.定性分析C.定量分析D.综合分析ABCD正确答案:A14.评估者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评估对象进行了解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资料分析法ABCD正确答案:B15.以“指导学生围绕—个中心意思分几个段落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为写作教学的重点的学段是()A.幼儿时期B.一二年级C.三四年级D.五六年级ABCD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16.教学大纲的主要功能有()A.编写教科书的依据B.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C.进行教学的依据D.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E.评定学校等级的依据ABCDE正确答案:ABCD17.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存在的问题有()A.政治色彩浓厚B.忽视民族特色C.内容脱离实际D.知识性不强E.文言文过多ABCDE正确答案:AC18.北师大版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包括()A.兴趣先导B.学会学习C.陶冶审美D.整体推进E.文化积累ABCDE正确答案:ABDE19.下列不属于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的是()A.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B.以教学大纲为依据C.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相关经验D.确定固定又精确的教学目标E.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ABCDE正确答案:AD20.识字教学的主要方式有()B.教师选择重点指导C.全班交流D.学生扩大课外阅读E.家长辅导ABCDE正确答案:ABC21.正确的执笔应做到()A.指实B.掌虚C.腕曲D.笔点E.肩平ABCDE正确答案:ABD22.不同题材的文章侧重的教学目标不同,下列属于侧重情感目标的有()A.诗歌B.科技文C.散文D.故事E.说明文ABCDE正确答案:ACD23.阅读课文时需重点理解的句子类型有()A.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B.含义深刻的句子D.结构复杂句子E.与学生生活较近的句子ABCDE正确答案:ABD24.下列属于读写结合的方法的有()A.提供书面材料,让学生写文章B.对一篇文章进行改写C.写读书报告D.读书时摘录精彩句段E.阅读名著ABCDE正确答案:ABCD25.写作的基本过程包括()A.命题B.立意C.选材D.组材E.想象ABCDE正确答案:ABCD26.口语交际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的主要目的包括()A.交流信息B.沟通感情C.发出指令D.练习说话ABCDE正确答案:ABC27.倾听能力包括()A.辨别语音能力B.快速记忆能力C.理解语义能力D.语感能力E.快速编码能力ABCDE正确答案:ABCD28.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有()A.书法艺术B.语言艺术C.启发诱导的艺术D.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E.构图艺术ABCDE正确答案:BCD29.按照评估的方式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分为()A.单项评估B.综合性评估C.诊断性评估D.自评E.他评ABCDE正确答案:DE30.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体现为()A.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C.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D.学习方式的综合E.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ABCDE正确答案:ABCDE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31.语文教材编写应按照科学性、______的原则编排学科知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材体系。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充分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的识字教学形式是 ( ) A.集中识字 B.字族文识字 C.韵语识字 D.随课文分散识字 参考答案:D 2、被称作是识字的“拐棍”的是 ( ) A.汉语拼音 B.汉字笔画 C.汉字笔顺 D.偏旁部首 参考答案:A 3、可以反映听话质量的是( ) A.语言的理解力 B.集中的注意力 C.记忆力 D.辨析力 参考答案:C 4、学习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教师此时运用的方法是( ) A.阅读 B.写作 C.以写促读 D.以读带写 参考答案:D 5、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是( ) A.18世纪初 B.19世纪初 C.20世纪初 D.21世纪初 参考答案:D 6、我国小学语文成为一门学科的时问是( ) A.清朝末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C 7、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育法 参考答案:A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8、先秦时期通用的识字教材是( ) A.《仓颉篇》 B.《爰历篇》 C.《博学篇》 D.《史籀篇》 参考答案:D 9、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指的是( ) A.写作 B.阅读 C.听话 D.说话 参考答案:A 10、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 A.语言的理解力 B.集中的注意力 C.记忆力 D.辨析力 参考答案:B 11、开头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起,接着分别说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等内容的读本是(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急就篇》 D.《千字文》 参考答案:D 12、下列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特性的是(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理论性 D.阶段性 参考答案:C 13、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充分说明( ) A.使用工具书的重要性 B.思考的重要性 C.读书动笔的重要性 D.注意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C 14、一、二年级学生写作教学的训练形式主要是( ) A.听话 B.说话 C.阅读 D.写话 参考答案:D 15、开始提出在语文教材中增设基础训练的大纲是【 】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A.1956年大纲 B.1978年大纲 C.1986年大纲 D.义务教育大纲 参考答案:B 16、“壬戌学制”主要是模仿【 】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参考答案:D 17、小学语文的本质属性是【 】 A.教育性 B.实践性 C.阶级性 D.工具性 参考答案:D 18、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品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 】 A.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B.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C.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D.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参考答案:D 19、“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于法令的时间是【 】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参考答案:C 20、西汉元帝时史游所作的作品是【 】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急就篇 参考答案:D 2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 】 A.主要作用 B.主体作用 C.主动作用 D.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D 22、智力的核心是【 】,它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 A.创造力 B.理解力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C.思维能力 D.记忆力 参考答案:C 23、低年级识字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生动直观的方法 B.自学的方法 C.独立识字的方法 D.想象识字的方法 参考答案:A 24、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A.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B.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参考答案:B 25、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 】 A.读书 B.思考 C.实践 D.写作 参考答案:A 26、语言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即书面形式和【 】 A.口头形式 B.声音形式 C.文字形式 D.数码形式 参考答案:A 27、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和【 】 A.思维力 B.创造力 C.记忆力 D.想象力 参考答案:C 28、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教师从知识再现型转向【 】 A.知识创造型 B.知识积累型 C.教育科研型 D.知识运用型 参考答案:C 29、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它也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来源,形成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A.语文教学大纲 B.语文教学计划 C.生活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D.语文教材 参考答案:D 30、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 A.语言体系 B.语言交际 C.语言生活 D.语言文化 参考答案:A 31、长期以来学生听话能力的落后,除了应试教育的原因,还在方法论上陷入了听话训练与学生的【 】相脱节的误区。 A.兴趣 B.理解能力 C.生活实际 D.年龄特征 参考答案:C 32、“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 】相结合。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B.思想教育和美育 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 D.思想教育和文化 参考答案:A 33、辩证唯物主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 A.基本原则 B.主要特征 C.指导思想 D.性质 参考答案:C 34、把“需”写成“须”、“以”写成“已”,这种错别字类型属于【 】 A.增减笔画 B.形近相混 C.结构错乱 D.同音相混 参考答案:D 35、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是【 】 A.认真阅读范文,从读学写 B.背诵作文理论指导 C.拥有作文宝典 D.奇思妙想 参考答案:A 36、阅读教学的关键是【 】 A.明确教学目标 B.优化教学结构 C.培养阅读习惯 D.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参考答案:B 37、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92年 D.1990年 参考答案:B 38、建国之初,我国将“国语”改为【 】 A.国文 B.语文 C.语言 D.国学 参考答案:B 39、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 】 A.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阶段性 C.基础性 D.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参考答案:D 40、规定了在初小和高小均设国文科的文件是【 】 A.《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B.《奏定学堂章程》 C.《钦定学堂章程》 D.《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参考答案:A 41、小学语文基本功主要包括四项:理解、表达、观察和( ) A.记忆 B.注意 C.创造 D.思维 参考答案:D 42、抗战时期编纂的小学国语教科书中,突出“儿童本位”、有浓厚“儿童文学”色彩的是( ) A.复兴国语教科书 B.开明国语课本 C.国语新读本 D.国语 参考答案:B 4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学会常用字( ) A.2500个左右 B.1500个左右 C.3000个左右 D.2000个左右 参考答案:A 44、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经验的教师是( )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A.霍懋征 B.于漪 C.斯霞 D.李吉林 参考答案:C 45、若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小学毕业班中等水平的学生每分钟大约能读( ) A.300个字 B.310个字 C.320个字 D.330个字 参考答案:C 46、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叫做语言文化,又称( ) A.“地盘”领域 B.“发展”领域 C.“完成”领域 D.“超越”领域 参考答案:C 47、教师分别把课文的原句和改换的句子读给学生,要求学生听听有什么不同,然后通过比较、体会,加深对原词、原句的理解并体会到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这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的( ) A.重述训练 B.听辨训练 C.评价训练 D.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参考答案:B 48、把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明确地定位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之一的是( ) A.1978年《大纲》 B.1986年《大纲》 C.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 D.2000年《大纲》 参考答案:B 49、个体语言的发展过程与种系语言的发展过程一样,也是( ) A.书面语言先于口头语言 B.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时出现 D.体态语言先于口头语言 参考答案:B 50、评定成绩的依据是( ) A.教学内容 B.学生的实际情况 C.教学大纲 D.教材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程》(基础理论篇)教案(实践技能篇)教案第一章:语文课程一、教学目标:1.识记:课程、语文课程。
2.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3.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4.应用: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讨论语文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难点:语文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三、教学设想:1.本章的重点是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难点是语文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第一节和第二节可以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教师答疑的方式。
3.第三节可以采取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并结合有关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在情境中学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老师重点教授三个问题:1.语文课程的内涵。
从横向看,语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语文综合探究课程(或称语文专题研究课程)三种类型。
从纵向看,语文课程包含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
所以,语文课程既以横向的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整体,又以纵向的四个层次显示它的动态生成。
2.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改革基本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定性为“工具性”,使人们有了基本统一的认识。
但由于教学实践中“人文性”的缺失,争论持续不断。
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为全面地体现了语文的基本性质,符合“语言”的特性。
目前的任务是正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防止“人文性”的泛化。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理念的提法比以往的大纲提法有了很大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学语⽂教学论第⼀阶段基础测验⼀、单选1、阅读教学的中⼼环节是:__ (分数:2 分)A. 对⽂章形式的理解B. 对⽂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C. 对⽂章思想的领悟D. 对⽂章的语⾔和主题的研读过程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B2、语⽂主要是通过()来影响⼈⽣的。
(分数:2 分)A. 写字B. 表达C. 阅读D. 听说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3、()顾名思义,就是写⽂章。
(分数:2 分)A. 作⽂B. ⽇记C. 叙事D. 讲故事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4、()是保障语⽂教育质量的最低⽬标。
(分数:2 分)A. 考试⼤纲B. 教学⼤纲C. 教学设计D. 语⽂课程标准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5、()提出了“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分数:2 分)A. 三字经B. 论语C. ⼤学D. 学记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多选1、中国现代语⽂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分数:3 分)A.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 王森然的《中学国⽂教学概要》C. 蒋伯潜的《中学国⽂教学法》D. 谢象贤的《语⽂教育学》标准答案是:BC。
您的答案是:2、哪⼀个不是“⼝语交际”的特点(分数:3 分)A. 即时性B. 情景性C. 复合性D. ⾃主性标准答案是:ABC。
您的答案是:3、⼝语交际的主要特点不包括(分数:3 分)A. 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B. 情境性、单⼀性、综合性C. 情景性、互动性、综合性D. 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标准答案是:ACD。
您的答案是:4、写好作⽂批语的要求不包括(分数:3 分)A. 运⽤夸张性语⾔进⾏表扬、运⽤幽默的语⾔进⾏批评、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B. 运⽤激励性语⾔进⾏表扬、运⽤含蓄的语⾔进⾏批评、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C. 运⽤激励性语⾔进⾏表扬、运⽤幽默的语⾔进⾏批评、选择恰当的句式写评语D. 运⽤激励性语⾔进⾏表扬、运⽤幽默的语⾔进⾏批评、选择随意的句式写评语标准答案是:ABD。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B )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B.语文素养C.语文能力D.语文知识和能力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A )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C )。
A.教材和大纲B.课程标准和教材C.教材和学生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C)的重要性。
A.习惯B.意志C.兴趣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D)A.于漪B.钱梦龙C.宁鸿彬D.XX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B )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B.自主、合作、探究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D.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 C )年开始的A.1999 B.2000 C.2001 D.2002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D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B )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A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C )A.写作5-6 B.习作3-4 C.写话1-2 D.创作7-9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D )。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10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64年叶圣陶先生在给“语文”学科定名时提出科学论断的是A.自能读书B.教是为了不教C.不动笔墨不读书D.听说读写宜并重2.1934年中央苏区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规定小学学制A.5年B.6年C.3年D.4年3.下列不是人教版教科书编写特点的是A.新B.实C.简D.活4.下面不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出发点的是A.社会需要B.学科知识C.国际融合D.学生发展5.提出“言文一致”主张的是A.国文运动B.《新思潮》C.《新青年》D.国语运动6.小学语文基本功主要包括理解、表达、观察和A.记忆B.注意C.创造D.思维7.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逐步递进,既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这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何种特征A.综合性B.实践性C.阶段性D.情境性8.最早对识字数量进行研究的成果《语体文应用字汇》,其作者是A.叶圣陶B.夏丏尊C.朱自清D.陈鹤琴9.阅读能力的核心是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10.在“揣摩、引导、讨论、点拨”阅读教学结构中,贯穿于讨论全过程的是A.学生的揣摩B.学生的讨论C.教师的引导D.教师的点拨11.在听清语音、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对讲话内容、语言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是A.辨析力B.理解力C.注意力D.记忆力12.学生说话,在组织语言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是A.情感B.记忆C.思维D.注意13.小学语文成绩评定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记分B.等级C.评语D.考试14.教学评估的实质是对的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山东联盟-潍坊学院)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参考答案:语文课程标准2.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参考答案:汉语的特点; 实践性; 人文性3.语文的工具性表现在:参考答案: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 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 语文是传承文明、人类价值观的工具。
4.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参考答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5.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探究引入教师的思维中。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从教材的编排看,识字数量最多的年纪是参考答案:二年级2.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有参考答案:神话故事; 寓言; 民间故事; 古诗3.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课外阅读,比如:参考答案:我爱阅读; 推荐阅读整本书; 和大人一起读4.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阅读,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参考答案:对5.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小学语文教材推荐课外阅读整本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2.把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原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精当的词语和句子依次板书出来构成的板书是()。
参考答案:纲要式板书3.教学重点是()。
参考答案:获得知识最关键的方法与技能;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关键点;最核心的思想与价值观4.作业分层就是形式分层。
参考答案:错5.教学目标可以表述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教小学生读声母b,发音实际上是读()。
参考答案:声母呼读音2.小学生要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掌握()和()。
参考答案:三拼法;两拼法3.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能进行方音辨正。
参考答案:对4.在一年级学习拼音时,学生自主借助拼音来识字,只要求会认、会读,不要求分析字形和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A. 有具体内容B. 有中心C. 语句通顺D. 有条理答案:A2.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
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A. 生活、实践的观点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C. 联系、发展的观点D. 辩证统一的观点答案:B3.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A. 会读B. 会写C. 会讲D. 会用答案:D4.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A. 读课本B. 读课外书C. 大脑的思维活动D. 生活答案:D5.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A. 中心要明确B. 中心要突出C. 不一定非有中心D. 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答案:D6. 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A. 百分制B. 等级制C. 评语制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答案:D7. 指导学生作文,要()A. 从内容入手B. 从形式入手C. 从题目入手D. 从确定中心入手答案:A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D. 改进课堂教学答案:C9.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B. 螺旋式上升的C. 直线式上升的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答案:B11.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A.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B. 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C.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D. 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答案:D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 马克思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辩证唯物主义D. 邓小平理论答案:C13.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 识字写字教学B. 听话说话教学C. 阅读教学D. 作文教学答案:C14. 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 综合分析B. 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答案:D15. 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A. 工具性B. 思想性C. 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D. 主观能动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A. 阅读分析题B. 问答题C. 作文题D. 改错题E. 搭配题答案:A^B^C^2. 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华师期末小学语文教学论华师期末-小学语文教学论名称: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前辅导资料一、单选题1.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明确提出了()的概念。
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2.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集中识字b、形声识字法c、分散识字d、象形可以意识字法3.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复杂性4.()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b、日记c、故事情节d、讲故事5.()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b、教学大纲c、教学设计d、语文课程标准6.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b、人文教育c、文学d、艺术7.以下不是教育观后感(或教育随笔)()a、读后感b、观后感c、搞后美感d、日记8.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9.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高度关注四种科学知识技能,即为:推理小说、交流、非政府和()。
a、拼法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10.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b、象形可以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d、词串识字法11.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c、阅读d、听说12.“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13.下列属于教师读图日志的是()a、看看文学名著b、看看报纸c、网络写作d、看看《西游记》14.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的是()a、教材问题b、教学问题c、课程问题d、人的问题15.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c、学会求知d、学会独立16.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电大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论(安徽)形考+期末测试参考答案非答案拿答案:11447660661.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识记,第二个环节是回忆,第三个环节是保持。
对错【答案】:错2.根据阅读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精读、略读、浏览。
对错【答案】:错3.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错【答案】:对4.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对错【答案】:对5.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按照评估的目的可以分为目标评估和检查性评估。
对错【答案】:6.对语文教学目的表述最为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A.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 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C.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D.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答案】:7.我国小学语文成为“一门课程”的时间是()A. 洋务运动时期B.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 清末期D. 五四运动时期【答案】:8.被认为是1927年至1937年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A. 《国语新课本》B. 《开明国语课本》C. 《小学国语读本》D. 《复兴国语教科书》【答案】:9.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独立设科,语文教材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对错【答案】:10.全国教育联合会于1932年刊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对错【答案】:11.斯霞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
对错【答案】:12.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对错【答案】:13.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对错【答案】:14.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对错【答案】:15.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
对错【答案】:16.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的过程。
对错【答案】:17.1924年,教科书一律用与语文体编写,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了“国语教科书”阶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
(2010-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时量 120 分钟 开卷 闭
卷
专业班级 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 命题教师 莫崇芬 总分100 分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
1、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2、工具性;人文性。
3、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识字。
5、教师;文本。 6、60 ;100。
7、写话 ;习作。 8、互动;交际。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
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B A D C C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
打“×”。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四、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 16分)。
1.答题要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分)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分)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分)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分)。
2.答题要点:
(1)重在鼓励,调动和维护学生习作的兴趣。(2分)
(2)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以教师的喜好和统一的模式来约束学生。(2分)
(3)讲评要有重点。(2分)
(4)习作讲评要和作前指导、习作批改紧密联系起来。(2分)
五、教学实践题(3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8分,第三题6分,共34
分)
1.答题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恰当、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三维目标。参考要
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徘徊、赤裸裸”等词
语。(2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分)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细致描写、运用多种修辞
手法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分)
(4)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
间的意识。(3分)
2.答题要求:(1)教学过程清楚、有序,能说清楚主要的教学环节。(2)教
学过程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各环节的设计应能体现教学目标。此题根据学生的答题
情况酌情给分。 参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理解课题
1、先猜一个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
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2、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时间的
脚步声(播放钟表的滴答声)。此时,半分钟时间又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它轻轻地来
(板书:来),又悄悄地去了(板书:去),在我们不经意间,它无影无踪地消失
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板书课题:
匆匆(提示中间的一点不能少)
3、你能说一说“匆匆”是什么意思吗?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时间——日子)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品读课文,学习语言
第一段:日子的两个特点。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写出了时间的两个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2、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先写了三种事物,这三种自然
界里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自然界里的事物可以去了再来,
可以失而复得,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板书:一去不复返)
(反复朗读前两句话,读出排比句的语气,直到学生会背诵。)
3、一去不复返的日子还有什么特点?(板书:无影无踪)
四、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时间的两个特点,一
是来无影去无踪,二是一去不复返。(板书:来 无影无踪 去 一去不复
返)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匆匆)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二、品读第二段:人生短暂,焦急后悔
1、你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散文时,是多大年龄吗?文章中已经告诉我们了。
2、算一算,8000多个日子大约是多少年?8000多个日子,那可是24年啊,
朱自清50岁去逝,这24年可是他的半生啊,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啊,可作者是怎
么认为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像针尖儿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怎样才能读
出这种因时间短暂而焦急的语气?
3、人生的一半已经悄悄地溜去,可“手中却渐渐空虚”,此时作者的心情是
怎样的?(板书:人生短暂,内心焦急)理解“头涔涔泪潸潸”。
4、带着这种焦急与后悔再来读读这一段。
三、品读第三段:时间的脚步匆匆,无奈
1、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无影无踪,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
把这个空灵而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
脚步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划出时间都从哪些具体事物中匆匆而过。(生自
读、品味)
2、学生说自己划出的句子。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的脚步匆匆?
(跨过、飞过、闪过、溜走) 再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精当。
B、时间的脚步匆匆,想挡也挡不住,想停也停不住,想留也留不下来,此时
作者是什么心情?(无奈)
3、作者化无形为有形,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
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
步。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
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争取能够背下来。(生先自练
读,然后共同试背)
4、仿说练习
A、时间的脚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
描述时间的足迹吗?
B、生仿照着说句子。(……的时候;……的时候。)
四、品读第四段:无所作为,深深自责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作者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看
看作者在这一段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徘徊,匆匆。深深自责。
特别是“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这一句,知道什么是“游丝”吗?这
一句话该怎么理解?
B、八千多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没有留
下任何痕迹,所以作者是一种什么心情?(板书:深深的自责)
C、比较词语: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这一“来”一“去”,实际上
就是人的——一生!
D、“平”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白白走这一遭”?朱自清是白白地走了这一
遭吗?(简介朱自清)
2、看了朱自清的简介,我们知道,朱自清并没有白白走这一遭,同学们,你
们愿意白白走这一遭吗?(不能!)
面对匆匆而逝的日子,朱自清焦急后悔,禁不住扪心自问:“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面对时间的匆匆脚步,他想留留不住,想挡也挡不住,只能无奈地发出感
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面对他自认为毫无作为的日子,他深深地自责,发出警省世人的疑问:“我
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总结
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一节课过去了,40分钟又从我们身边溜走了。相信大
家学习了这一课,对时间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自己珍惜时间的方式!(板书:珍
惜时间!)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
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碌碌无为而羞愧。”
六、以“珍惜时间”为主题,写一句勉励自己也勉励别人的话
3. 板书设计应做到准确科学、精练实用、美观大方。此题根据学生答题情
况酌情给分。参考板书设计:
(一)
匆 匆
来 去
无影无踪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二)
匆 匆
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一去不复返 默默时 ……遮挽时 珍惜时光
天黑时 ……睁开眼睛时 努力学习
掩面叹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