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大全) 》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52
抗美援朝战争全记录(下)朝鲜裔部队及其干部回国史实实际上,朝鲜裔部队及其指挥员的回国,在历史上是经由了多个批次阶段的。
一、第一批返回朝鲜人员。
在历史上,第一批返回朝鲜国内的,当属金日成所率领的中共东北委员会特别支部局朝鲜工作团(东北抗联教导旅)的抗联将士和由金武亭任总司令、朴一禹(王巍)任政治委员兼副司令、朴孝三、金雄任副司令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朝鲜义勇军的一部(一个团)。
其中,当时跟随金日成回国的,主要有金策、朴德山(金一)、崔贤、安吉、崔春国、吴白龙、吴振宇、朴成哲、林春秋(很可能还包括崔勇进、李永镐、徐哲等人)等朝鲜裔抗联干部。
我在前文中提到金光侠也是朝鲜工作团随行人员之一,是不对的,也属没有对所采用的史料进行辩析而导致的失误。
实际上,金光侠的回国时间很晚。
最早踏上朝鲜国土的,是金日成朝鲜工作团的成员。
时间是1945年9月19日。
此前,由于抗联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中遭受重大牺牲,损失惨重,退入苏境内的全部抗联部队仅约千余人。
统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
而抗联是以中国东北将士为主的抗日力量。
据此来看,教导旅中的原朝鲜裔部队的人数应当很少。
金日成所率领回国的,主要是以教导旅第1营为主的朝鲜裔部队。
而该营系由原朝鲜人民革命军余部及第1路军直属队余部中的部分朝鲜裔官兵组成。
组建时兵力不足200人。
同月,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朝鲜义勇军一部随军区第16军分区部队出关,挺进东北,于6日进驻沈阳。
另部义勇军也于同月,从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出发,会合延安军政干校朝鲜裔干部数百人,于10下旬进入东北。
史载,因当时的驻朝苏军封锁中朝疆界,拒绝作为八路军正规部队之一的朝鲜义勇军部队入朝,而只允许金武亭率该军部分官兵回国。
金武亭受命,率领部分官兵开赴朝鲜。
而义勇军主力遂由朴一禹、金雄率领,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
11月7日“十月革命节”纪念日,朝鲜义勇军云集沈阳,召开大会,编组支队并正式开始扩军。
原拟编组七个支队,实际编成第1、第3、第5和第7等四个支队。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
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
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而当6月25日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这点和美国一样。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爆发。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行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入侵。
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
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
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志愿军领导班子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之初的领导班子: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由邓华任副司令兼任副政委),洪学智、韩先楚担任副司令,解方担任参谋长,杜平担任政治部主任,张文舟担任副参谋长。
其中邓华和洪学智分别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和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三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主要领导司令员彭德怀(1950.10-1954.09)1955年授衔:元帅陈赓(代,1952.04-07)1955年授衔:大将邓华(代,1952.07-1954.09;1954.09-1954.10)1955年授衔:上将杨得志(1954.10-1955.04)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1955.04-1958.10)1955年授衔:上将政治委员彭德怀(兼,1950.10-1954.09)陈赓(兼,代,1952.04-07)邓华(兼,代,1952.07-1954.09;兼,1954.09-1954.10)李志民(1955.03-1957.10)1955年授衔:上将王平(1957.10-1958.10)1955年授衔:上将副司令员邓华(1950.10-1951.06;第一,1951.06-1954.09)朴一禹(1950.10,实际未到任)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官洪学智(1950.10-1954.02)1955年授衔:上将韩先楚(1950.10-1952.07)1955年授衔:上将陈赓(第二,1951.06-1952.07)杨得志(第二,1952.07-1954.10)宋时轮(第三,1951.06-1952.07)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第三,1954.02-1955.04)副政治委员邓华(兼,1950.10-1954.09)朴一禹(1950.10,实际未到任)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官甘泗淇(1951.08-1953.04)1955年授衔:上将李志民(1954.02-1955.03)王平(1957.09-1957.10)梁必业(1957.10-1958.10)1955年授衔:中将参谋长解方(1950.10-1953.04)1955年授衔:少将张文舟(代,1951.08-1953.04)1955年授衔:少将李达(1953.04-1954.02)1955年授衔:上将杨勇(1954.02-1955.05)王蕴瑞(1956.10-1958.10)1955年授衔:少将政治部主任杜平(1950.10-1951.08)1955年授衔:中将甘泗淇(兼,1951.08-1953.01)1955年授衔:上将李志民(兼,1953.01-1955.03)张南生(1955.11-1957.08)1955年授衔:中将王平(兼,1957.09-10)梁必业(兼,1957.10-1958.10)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入朝作战时间第38军1950.10.19---1953.07.10第39军1950.10.19---1953.05.07第40军1950.10.19---1953.07第42军1950.10.19---1952.10.30第66军1950.10.25---1951.04.10第50军1950.10.26---1951.04.12;1951.07---1955.04.19第20军1950.11.07---1952.10.11第26军1950.11.07---1952.06.05第27军1950.11.07---1952.10.04第63军1951.02.15---1953.08.10第64军1951.02.15---1953.08.10第65军1951.02.12---1953.08.10【1951.02.21---1953.10】第12军1951.03.18---1954.05第15军1951.03.18---1954.06第60军1951.03.18---1953.09第47军1951.04.11---1954.09.24第67军1951.06.19---1954.09.29第68军1951.06.19---1955.04.09第36军1951.09.07---1951.11.30第37军1951.09.07---1951.11.30第23军1952.09.05---1958.03第24军1952.09.12---1955.10第46军1952.09.15---1955.10第16军1952.12.28---1958.04.10第1军1953.01.22---1958.04.10第54军1953.02.02---1958.04.10第21军1953.03.14---1958.04.10朝鲜战争27个军的军长1、志愿军各军军长及入朝鲜和回国时间①1950年入朝作战: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
志愿军军官烈士名单只要有机会去朝鲜的中国人,都会去瞻仰和凭吊朝鲜平壤市中心的“友谊塔”。
因为在这“友谊塔”下的石涵中珍藏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录,第一本第一页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鲜劳动党和政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第67军军长李湘。
戎马生涯百炼成才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1914年4月出生于永新县伴中乡(今龙源口镇)伴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病逝。
1930年8月,巧岁的李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共青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
1934年10月,李湘任连指导员,随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曾两次遇敌作战而身负重伤,部队首长也曾两次决定把身体虚弱的李湘留下。
可李湘硬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比坚强的信念,没骑牲口,没坐担架,历尽千辛万苦,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8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李湘所在部队改编为115师,挺进到山西东北部抗日前线。
由于李湘在历次战斗中作战英勇,指挥才能迅速提高,由营长晋升为副团长,到1942年1月,李湘被任命为晋察军区三分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部队编制为两个野战军。
三分区和二分区合编为第二野战军冀晋纵队第一旅,李湘任旅长。
1947年1月,李湘率部参加保南战役,先后在寨西店附近全歼援敌,随后陪同纵队首长观察地形,研究作战计划。
总攻开始,李湘亲率主力冲入定县县城内,经过激烈巷战,共歼敌9600余人,定县宣告解放。
定县解放后,唐县县委书记和县大队长做媒,李湘和安淑静结了婚。
没有洞房花烛,更没有蜜月旅行,婚后第三天他们就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场场战斗,一次次胜利,李湘从指挥一个旅又进步到指挥一个师,身上负伤18处,足迹遍及祖国的半壁江山,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李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1月,又任命他为67军军长兼唐(山)秦(皇岛)警备区司令员,成为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
抗美援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史料解读: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简介抗美援朝战争简介战争过程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
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
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
目录[隐藏]∙ 1 志愿军介入初期o 1.1 联合国军▪ 1.1.1 美国▪ 1.1.2 韩国▪ 1.1.3 英国▪ 1.1.4 加拿大▪ 1.1.5 澳大利亚▪ 1.1.6 法国▪ 1.1.7 新西兰▪ 1.1.8 荷兰▪ 1.1.9 泰国▪ 1.1.10 希腊▪ 1.1.11 土耳其▪ 1.1.12 菲律宾▪ 1.1.13 南非o 1.2 中、朝方▪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2 北朝鲜∙ 2 僵持初期o 2.1 联合国军▪ 2.1.1 美国▪ 2.1.2 韩国o 2.2 中、朝方▪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2.2.2 北朝鲜∙ 3 停战前o 3.1 联合国军▪ 3.1.1 美国▪ 3.1.2 韩国▪ 3.1.3 英国▪ 3.1.4 加拿大▪ 3.1.5 澳大利亚▪ 3.1.6 法国▪ 3.1.7 新西兰▪ 3.1.8 荷兰▪ 3.1.9 泰国▪ 3.1.10 希腊▪ 3.1.11 哥伦比亚▪ 3.1.12 土耳其▪ 3.1.13 比利时▪ 3.1.14 菲律宾▪ 3.1.15 南非▪ 3.1.16 埃塞俄比亚▪ 3.1.17 卢森堡o 3.2 中、朝方▪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注释∙ 5 参考文献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联合国军[编辑][注 1](1950年10月-12月)∙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美国[编辑]∙(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单(志愿军团以上干部,按牺牲时间排名)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何凌登王乾元苏冶毛霭亭于国良崔景昆袁敬文李津涛孟符臣刘德显孙成本刘旭连秋云郑爱民马德里孙斌武王捷赵兴玉马顺天毛岸英赵鸿济贾永恒张端胜郑希和胡乾秀郝亮王建鼎孔玲孙德普胥秀浦张明钦石杰张铮张茂生任怀勋吴书冷利华杜英哲王德荣邱世清李锡臣张和祥吕瑞东王凤来乔华春孙斌毅王峰刘希彬王冠军宋保田耿福海宋崇魁肖雁洪定太董文才方秉直孙杰于斌李凯田润身刘荣光孙庆明张四维陈振远张乐天刘瑶琥蔡启荣李树人赵切源李超峰邓仕均臧克力关熙刘俭柳德山郭文仲葛增瑞吴彦生储绍孟武肇峰喻求清赵渭清王希功廖亨禄刘玉珠李仁芝左耳明孟文彬邢桂经杜永福石存仁高连喜赵大海王珩纪晨辉李雪瑞康育同赵顺启刁仁忠边登甲张振一焦骥王体先刘光义隗永文王雪琴何志祥陈森标赵杰吴国璋李俊彦张纤华李生辉王瑞张明郭华安孙洪炎邓玉林薛剑强吴正平郭占荣张恒文孟进曲仁和陈琦林基坦寇排贵卢炳德冯建屏曹国英杨友涛唐玉楷刁龙凤朱聚宝罗春生汤景仲王佑民孙敬之郭忠素侯依轻刘维光王泉赵吉祥王更昭车景友宋文海李湘石国瑞王显荣程树增王宏夫汤福亭徐林书李克王明新林广山雷岳罗永祥邢志仪周谷性张志宏熊仁良秦芹陈达郑文彪田有信林晶丁庆枝史怀珍程道健李宝珍饶惠谭贾广和吕景文熊仁良陆骏王国华李俊德陈亮董凤梧蔡正国王长息刘润西张平甫蒋炳柱曹振彪钱新民牛景瑞曹生王宪堂樊玉祥康致中孙泽东王伯明傅颖刘复汉杜耀亭王启光李中林赵文全张祥王德勇李文范黄志渠张力张子丰李锦堂陈建国袁自生杜世美张庆和赵同义刘毓满郭介人李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二级模范”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于凤泉于宪桂于琛于西元王永维王明学王法利王顺义王紫龙亓凤峦车书琴史元厚白鹤连刘玉祥刘秀珍刘宝英刘绍银刘树德任玉祥任廷昌孙夫章伍克勤朱重元许景春李小羊李文臣李怀道李根葆杜占山杜福先沈先宏何柏年宋克义苏志明陈汉文陈达志陈良陈国钧杨再先杨金生杨明忠杨殿超杨瑞金陆春无陆善清罗德顺岳吉斋苟光辉林波林范洪范永张灿张信福张培芝张耀义赵尔云赵金贵赵宪法饶严昌姚小遂施玉南钱良生席忠黄国铣黄明德谢教礼曾义宽曾荣廷程山堂童家祥路林民靳国华熊克恒薛其德耀先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一级模范”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王兴记孙凤钜罗盛教张益仁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二级英雄”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马忠庆马新年万子扬王天保王合良王保江王彦林王德福毛国臣邓章德牛保才冉隆华田立明平太信龙世昌任志明刘凤勇刘钦刘俊卿刘继和农廷秋孙子明朱友恒朱金池朱溶堂安炳勋关崇贵吕慕祥余贵宋兰君李文彦李元兴李汉李忠先李经盛李洪序李祥杨国良杨振玉陈开茂陈吉陈德生陈治国邹炎易才学房光超庞殿臣周德高林炳远范万章欧文辉郑金钵郑起郑朝元张世秀张兰亭张建明张桃芳张像山张瑞臣胡文江胡连郝兴文郝志新高云和高良伦孙志忠栗振林徐天良徐连才徐恒禄贾云明唐治平梁振隆阎成恩黄丑和黄道明曹光景葛英东葛洪臣蒋永德蒋道平程述中程荣庆韩德彩焦景文董克荣董明德彭焕新鲍清芳赖发均蔡兴海潘学仕潘昌义穆守营薛志高戴荣华尹继发卢耀文吕玉久陈振安张全合张明录张振智胡金华于水林马一钧马天明马玉臣马如华马寿昌王万夏王云阁王元义王文范王占山王玉生王庆琳王兴义王克传王志王虎元王学才王保德王锁昌王景洲孔繁玉车臣才牛锡浩尹东华方新支全胜叶永安叶君叶树东史阜民刘久恒刘云典刘长岭刘石友刘四刘光子刘兴文刘建华刘保成刘根全刘清怀刘福海乔永生孙克荣孙明芝毕武斌任西和许长友邢连富李云龙李云汉李文生李文柱李太林李玉才李华云李吉武李秀德李青山李英才李国玉李国海李国珩李洪全李树森李家芝李耘田李曙荷汪金兰冷树国苏文俊宋祥华杜树君吴少桂吴胜凯沈志宏肖贵强杨太忠杨仁富杨阿如杨伯钊杨锡生杨树华杨道根陈士荣陈少清陈启瑶陈志陈伯悦陈忠贤邵凤阳陆廷高陆昌荣邱耳林周子和周文江周平周信仁周腊生周景和金克智张万荣张文兰张来元张希瑞张良广张宝富张振华张渭良张豪张福荣林贵远范仁和尚衍发武在元郑长华郑定富欧阳代炎骆家奎饶一世姜世福姚显儒赵在柱赵永旺赵柏生赵志恒赵继华胡祖卿段培英高月明高守余高胜德高润田高殿禄徐方斌徐生徐申徐帮礼柴育民唐云唐凤喜郭隆楷袁孝文钱忠胜黄万丰黄在渔黄宗德崔长海崔贵江阎万库阎洪全梁封曹殿生梅怀清麻俊坤韩发成韩国富韩勤忠粟学福谢坤程九龄蒋元伦喻忠奎曾少才曾平章曾南生傅庆祥傅绍斌董恒志褚庆然简海金解法正蔡金同蔡朝兴漆少泉谭朝志裴景善樊金明潘泽明薛文德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一级英雄”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卜广德于泮宫于喜田毛张苗王兆才王学凤王海王德明孔庆三刘玉堤刘庆亮刘维汉孙占元孙生禄孙振禄伍先华沈树根邱少云吴志洲余新发许家朋李凤林李家发李延年陈德忠杨宝山杨育才杨春增杨连第胡修道贠宝山周厚刚张永富张积慧赵宝桐倪祥明柴云振秦建彬徐长富高成山高景灏郭忠田郭恩志曹玉海曹庆功黄家富崔建国雷宝森谭炳云魏玉德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特等功”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于德江王万成王安全王兴邦王英王荣牛喜生牛瑞山文汉春方国发甘士良史仁和史朝珍刘万寿刘东武刘岐刘金声刘桃顺牟世清许鸿斌朱有光孙忠国孙敬珍孙福祥华龙毅齐子英吕学敏苏世英宋文新何家胜肖子云李飞李玉李占广李光录李炳舟李春长李海清李满李德贵陈仁华陈佑甫陈亮陈其昌陈德清邱宪章吴儒林杨保明邹天仁金耳世罗子周罗沧海郑玉田郑恩喜张广生张书明张守义张怀英张昭义张炳恒张续计赵毛臣赵玉忠赵先有赵连山侯白锁胡志先胡照春顾洪臣唐章洪徐忠郭正喜郭金升隋春暖黄德明常同茂崔含弼梁庆友逯松亭彭福礼赖永泽满维平谭光焕谭芳云潘正光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特级英雄”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杨根思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名单(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来源:《够级名人堂》整理字体:【大中小】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第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编制序列一、第一次战役( 1950 年 10月 19日-11月 5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首脑: (1950 年 10 月 25 日,第 13 兵团部改 组为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委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 民,参谋长匡裕民(兼) ,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 李俭珠. 〈炮兵第 1 师〉辖炮兵第 25、 26、 27 团。
师长文击,政 委张英,参谋长杨国治,政治部主任张百令。
. 〈炮兵第 2 师〉辖炮兵第 28、 29、 30 团。
师长宋承志, 政委..〔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第 13 兵团〕 .. 〈第 38 军〉辖第 112、 .. 〈第 39 军〉辖第 115、 .. 〈第 40 军〉辖第 118、 .. 〈第 42 军〉辖第 124、 ..〔第 50 军〕辖第 148、 ..〔第 66 军〕辖第 196、 1、2、8师及高炮第 1 团 4、6 团 1、2 分部113、 114师116、 117师119、120师125、 126 师149、 150 师197、 198 师丁本淳,参谋长张进,政治部主任戈亚明。
. 〈炮兵第8 师〉辖炮兵第42、44、45、46 团。
师长王珩,政委李振邦,副师长黄登保,参谋长郑扶。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 团。
副司令员陈正峰。
..〔前线后勤指挥部〕(1950 年10 月由东北军区后勤部组成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科,11 月改为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委杜者衡. 〈第1分部〉(1950年10月组成)部长王强珠,政委马绍华,副部长孔庆隆,副政委曾茂林. 〈第2分部〉(1950年10月组成)部长王希克,政委李纲,副部长廖德桂,副政委霍嘉霖..〔第13 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邓华(兼),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第38 军〉(1950 年10 月19 日入朝)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112 师(辖第334、335、336 团):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副师长李忠信,政治部主任沈春光,政治部副主任张致善.. 第113 师(辖第337、338、339 团):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副师长刘海清,政治部主任李欣吾,副参谋长庞坦直.. 第114 师(辖第340、341、342 团):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副师长宋文洪,参谋长凌少农,政治部主任余琳. 〈第39 军〉(1950 年10 月19 日入朝)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 第115 师(辖第343、344、345 团):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副师长颜文斌,政治部主任姚书梅,副参谋长程国璠,政治部副主任尹培良.. 第116 师(辖第346、347、348 团):师长汪洋,政委石瑛,副师长张峰,参谋长薛剑强,政治部主任王世琳,政治部副主任陈绍昆.. 第117 师(辖第349、350、351 团):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副师长彭金高,参谋长杨启轩,政治部主任吴书,政治部副主任杨弃. 〈第40 军〉(1950 年10 月19 日入朝)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人李伯秋.. 第118 师(辖第352、253、354 团):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参谋长汤景仲,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第119 师(辖第355、356、357 团):师长徐国夫,政委刘光涛,副师长何耀海,参谋长夏克,政治部主任程克廉. 第120 师(辖第358、359、360 团):师长罗春生,政委张海棠,副师长黄国忠,参谋长郑志士,政治部主任张继之〈第42 军〉(1950 年10 月19 日入朝)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委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124 师(辖第370、371、372 团):师长苏克之(代),政委李铁中,副师长肖剑飞,参谋长肖剑飞(兼),政治部主任汤从烈,副参谋长郭宝恒,政治部副主任李学南.. 第125 师(辖第373、374、375 团):师长王道全(代),政委谭文邦,副师长茹夫一,参谋长王兴中,政治部主任王淮湘.. 第126 师(辖第376、377、378 团):师长黄经耀,政委车学藻,参谋长周黎,政治部副主任凌旺..〔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148 师(辖第442、443、444 团):师长白肇学,政委陈一震,副师长赵鹤亭、戴天祥,副政委余孝礼,参谋长戴天祥(兼). ... 第149 师(辖第445、446、447 团):师长陇耀,政委金振钟,副师长任孝宗、李平野,参谋长宁坚,政治部主任李挺. ... 第150 师(辖第448、449、450 团):师长王家善,政委李冠元,副师长贺焰藩,政治部副主任田克东..〔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委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196 师(辖第586、587、588 团):师长晨光,政委智生元,副师长康银寿,参谋长秦永寿,政治部主任王卓. 第197 师(辖第589、590、591 团):师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副师长张一波,政治部主任宋卿云. 第198 师(辖第592、593、594 团):师长宋玉林,政委黄连秋,副师长王茂全,参谋长徐月波,政治部主任宋长庚二、第二、三次战役(第二次战役1950 年11 月25 日-12 月24 日,第三次战役1950 年12 月31 日-1951 年1 月8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 师..〔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 团..〔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 师及两个直属团..〔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 分部..〔直属军〕. 〈第38 军〉辖第112、113、114 师. 〈第39 军〉辖第115、116、117 师中国人民志愿军首脑:司令员彭德怀,政委彭德怀(兼) , 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参谋 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委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 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炮兵第 1 师〉(辖炮兵第 25、26、27 团)师长文击,政 委张英,参谋长杨国治,政治部主任张百令. 〈炮兵第 2 师〉(辖炮兵第 28、29、30 团)师长宋承志, 政委丁本淳,参谋长张进,政治部主任戈亚明. 〈炮兵第 8 师〉(辖炮兵第 44、45、46、47 团)师长王珩, 政委李振邦,副师长黄登保,参谋长郑扶..〔工兵指挥所〕 (辖工兵第 4、5、6、8 团)主任陈正峰 ..〔铁道兵〕(1950 年 11 月入朝,辖铁 1师及直属桥梁团、〈第 40 军〉辖第 〈第 42 军〉辖第 〈第 50 军〉辖第〈第 66 军〉辖第第 9 兵团〕〈第 20 军〉辖第〈第 26 军〉辖第〈第 27 军〉辖第118、119、120师124、125、126师148、149、150师 196、197、198师 58、59、60、89师 76、77、78、88师 79、80、81、94师直属独立团)副司令员李寿轩. 〈铁道兵第1 师〉(辖桥梁第1、11团,线路第21 团)师长刘克,政委郭延林,副师长汪祖美,副政委李平,参谋长刘波涛,政治部主任李平(兼)..〔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委杜者衡. 〈第1 分部〉部长孙力余,政委李承琨,副部长张振宇、尹闲邪、王强珠,副政委王中番. 〈第2 分部〉部长王希克,政委李纲,副部长廖德桂、于寿康,副政委霍嘉霖. 〈第3分部〉(1950年11月组成)部长毛普安,政委胡廷,副部长孔庆隆. 〈第4分部〉(1950年11月组成)部长钟羽一,政委贺有元,副部长陈耀汉,政治部主任冯村..〔第。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表(1951年6月)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陈赓副司令员:宋时轮、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第12军军长:曾绍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第2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张翼翔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维山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第67军代军长:李湘政治委员:旷伏兆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治委员:李呈瑞直辖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常乾坤第2师第3师第4师第8师第10师装甲兵指挥所主任:黄鹄显辖四个坦克团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辖炮兵第1、2、7、8师炮兵第21、31、32师高炮第61、62、63、64师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辖9个工兵团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主任:李寿轩辖铁道第1、2、3、4师后方勤务司令员司令员:洪学智兼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蘅第1、2、3分部第4、5、7分部公安第18师。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各军按什么顺序入朝,军长都是谁#历史#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带领下,先后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大幕。
从这一天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战争共历时2年零9个月。
在这期间,志愿军先后有27个军入朝作战,在朝兵力最多时达到135万,无数中华儿女将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
那么志愿军的27个军是按什么顺序入朝,各军军长都是谁呢?1950年共有第38、39、40、42、50、66、20、26、27六个军入朝。
其中38、39、40、42、50、66军隶属第13兵团,20、26、27军隶属第9兵团。
第38军,军长梁兴初,后为江拥辉。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后为张竭诚。
第40军,军长温玉成。
第42军,军长吴瑞林。
第50军,军长曾泽生。
第66军,军长肖新槐。
第20军,军长张翼翔。
第26军,军长张仁初。
第27军,军长彭德清。
1951年入朝11个军,分别是第63、64、65、12、15、60、67、68、36、37、47军。
其中,63、64、65军隶属第19兵团,12、15、60军隶属第3兵团,67、68军隶属第20兵团,36、37军隶属第23兵团,47军为直属军。
第63军,军长傅崇碧。
第64军,军长曾思玉,后为唐子安。
第65军,军长肖应堂。
第12军,军长曾绍山。
第15军,军长秦基伟。
第60军,军长韦杰,后为张祖谅。
第67军,军长李湘,后为邱蔚。
第68军,军长陈坊仁。
第36军,代军长王建业。
第37军,军长张世珍。
第47军,军长曹里怀,后为张天云。
1952年入朝的4个军,分别是第16、23、24、46军。
第16军,军长尹先炳,后为潘焱。
第23军,军长钟国楚,后为吴瑞山。
第24军,军长皮定均,后为张震。
第46军,军长肖全夫。
1953年共有第1、21、54三个军入朝。
第1军,军长黄新廷,后为唐金龙。
第21军,军长吴咏湘,后为谢振华。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韶山人民集会游行示威,踊跃报名参军。
1951年8月,通过志愿军归国代表来韶的宣传教育,韶山掀起了捐款、拥军、扩军的热潮。
一、宣传发动1951年夏,为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来韶山,中共湘潭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以县长于殿武为组长的韶山筹备组,抽调了一批干部、教师为各乡村联络员。
当时韶山为湘潭县第四区,辖10个乡(不含今大坪乡)。
我被分派到韶山乡,与一姓谭的同志住在韶山村塔子坳赵绪娥家,主要任务是协助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我们一到乡村,就召开各种会议,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发动。
各中小学、农民夜校、读报组,采取教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黑板报、墙报等方式,宣传中朝两国的唇齿相依关系;揭露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残杀朝鲜人民的滔天罪行;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辉煌成果;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因此,妇女们忙着做军鞋、做慰问袋。
据第一个妇女互助组长刘秀华回忆:白天出工,晚上在油灯下打鞋底、拉鞋帮,少的做了二双,多的做了五双,乡妇女干部肖咏明还挨家挨户检查质量,收集慰问品。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志愿军代表回朝时,还是用军车把韶山数百双军鞋和其他慰问品运走的。
青年们把新修的潭韶公路铺上细沙,修整得平平整整,并派民兵日夜巡逻,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韶山小学8岁学生田梅堂用木炭在地上画出中朝地形图,并对父亲说:“我们要支援志愿军叔叔,打败美帝国主义。
”一年级女学生毛秀明,打预防针手臂痛,但她说:“志愿军叔叔在朝鲜打仗断了腿也不下火线,我咯算得什么?”二、召开欢迎大会8月12日(农历七月初十)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柴川若一行来到韶山。
首先,在县长于殿武等县乡领导的陪同下,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然后在湘潭县韶山招待所(原韶山宾馆四号楼)听取韶山情况的介绍。
下午,韶山乡及周边的各乡人民,经过严密的组织工作,按照军事化的编制,配带统一的红布符号,自带干粮,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红旗,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涌向韶山冲。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大全)》~~~~~~【本表根据我军正规军史史料采集,并给予重新综合整理。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表》一、抗美援朝战争共计长达为两年零9个月,时间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至。
这既是我志愿军首次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6日至。
以《第一次战役》于朝鲜北部西线温井,古场,云山地区;东线荒草岭、赴战岭地区,共歼灭敌人1.5万余人,开始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截止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生效之日算起。
二、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总共进行了10次大规模的战役和'战役过程’。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运动战阶段和阵地战阶段。
从1950年10月25日起至51年6月10日至,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
这一阶段,为运动战时期。
从1951年6月11日起至53年7月27日至,志愿军又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作战。
这一阶段,为阵地战时期,分别为:(1)、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1年6月11日至11月30日止);(2)、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与反飞机轰炸'绞杀战’、及反'细菌战’(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8月31日止);(3)、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和上甘岭防御战役作战(195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止);(4)、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4月30日止);(5)、1953年夏季金城反击进攻战役的作战(1953年5月1日至7月27日止);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师及高炮第1团〔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团〔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分部〔第13兵团〕〈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950年10月25日,第13兵团部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委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参谋长匡裕民(兼),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炮兵第1师〉辖炮兵第25、26、27团。
师长文击,政委张英,参谋长杨国治,政治部主任张百令。
〈炮兵第2师〉辖炮兵第28、29、30团。
师长宋承志,政委丁本淳,参谋长张进,政治部主任戈亚明。
〈炮兵第8师〉辖炮兵第42、44、45、46团。
师长王珩,政委李振邦,副师长黄登保,参谋长郑扶。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团。
副司令员陈正峰。
〔前线后勤指挥部〕(1950年10月由东北军区后勤部组成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科,11月改为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委杜者衡。
〈第1分部〉(1950年10月组成)部长王强珠,政委马绍华,副部长孔庆隆,副政委曾茂林。
〈第2分部〉(1950年10月组成)部长王希克,政委李纲,副部长廖德桂,副政委霍嘉霖。
〔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邓华(兼),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第38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112师(辖第334、335、336团):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副师长李忠信,政治部主任沈春光,政治部副主任张致善。
第113师(辖第337、338、339团):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副师长刘海清,政治部主任李欣吾,副参谋长庞坦直。
第114师(辖第340、341、342团):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副师长宋文洪,参谋长凌少农,政治部主任余琳。
〈第39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
第115师(辖第343、344、345团):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副师长颜文斌,政治部主任姚书梅,副参谋长程国璠,政治部副主任尹培良。
第116师(辖第346、347、348团):师长汪洋,政委石瑛,副师长张峰,参谋长薛剑强,政治部主任王世琳,政治部副主任陈绍昆。
第117师(辖第349、350、351团):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副师长彭金高,参谋长杨启轩,政治部主任吴书,政治部副主任杨弃。
〈第40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人李伯秋。
第118师(辖第352、253、354团):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参谋长汤景仲,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第119师(辖第355、356、357团):师长徐国夫,政委刘光涛,副师长何耀海,参谋长夏克,政治部主任程克廉。
第120师(辖第358、359、360团):师长罗春生,政委张海棠,副师长黄国忠,参谋长郑志士,政治部主任张继之。
〈第42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委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124师(辖第370、371、372团):师长苏克之(代),政委李铁中,副师长肖剑飞,参谋长肖剑飞(兼),政治部主任汤从烈,副参谋长郭宝恒,政治部副主任李学南。
第125师(辖第373、374、375团):师长王道全(代),政委谭文邦,副师长茹夫一,参谋长王兴中,政治部主任王淮湘。
第126师(辖第376、377、378团):师长黄经耀,政委车学藻,参谋长周黎,政治部副主任凌旺。
〔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148师(辖第442、443、444团):师长白肇学,政委陈一震,副师长赵鹤亭、戴天祥,副政委余孝礼,参谋长戴天祥(兼)第149师(辖第445、446、447团):师长陇耀,政委金振钟,副师长任孝宗、李平野,参谋长宁坚,政治部主任李挺。
第150师(辖第448、449、450团):师长王家善,政委李冠元,副师长贺焰藩,政治部副主任田克东。
〔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委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196师(辖第586、587、588团):师长晨光,政委智生元,副师长康银寿,参谋长秦永寿,政治部主任王卓。
第197师(辖第589、590、591团):师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副师长张一波,政治部主任宋卿云。
第198师(辖第592、593、594团):师长宋玉林,政委黄连秋,副师长王茂全,参谋长徐月波,政治部主任宋长庚。
二、第二、三次战役(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师〔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分部〔志愿军总部直属军〕:〈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第9兵团〕〈第20军〉辖第58、59、60、89师〈第26军〉辖第76、77、78、88师〈第27军〉辖第79、80、81、94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委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炮兵第1师〉(辖炮兵第25、26、27团)师长文击,政委张英,参谋长杨国治,政治部主任张百令。
〈炮兵第2师〉(辖炮兵第28、29、30团)师长宋承志,政委丁本淳,参谋长张进,政治部主任戈亚明。
〈炮兵第8师〉(辖炮兵第44、45、46、47团)师长王珩,政委李振邦,副师长黄登保,参谋长郑扶。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主任陈正峰。
〔铁道兵〕(1950年11月入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副司令员李寿轩。
〈铁道兵第1师〉(辖桥梁第1、11团,线路第21团)师长刘克,政委郭延林,副师长汪祖美,副政委李平,参谋长刘波涛,政治部主任李平(兼)。
〔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委杜者衡。
〈第1分部〉部长孙力余,政委李承琨,副部长张振宇、尹闲邪、王强珠,副政委王中番。
〈第2分部〉部长王希克,政委李纲,副部长廖德桂、于寿康,副政委霍嘉霖。
〈第3分部〉(1950年11月组成)部长毛普安,政委胡廷,副部长孔庆隆。
〈第4分部〉(1950年11月组成)部长钟羽一,政委贺有元,副部长陈耀汉,政治部主任冯村。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112师(辖第334、335、336团):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副师长李忠信,政治部主任沈春光,政治部副主任张致善。
第113师(辖第337、338、339团):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副师长刘海清,政治部主任李欣吾,副参谋长庞坦直。
第114师(辖第340、341、342团):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副师长宋文洪,参谋长凌少农,政治部主任余琳。
〔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
第115师(辖第343、344、345团):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副师长颜文斌,政治部主任尹培良,副参谋长程国璠。
第116师(辖第346、347、348团):师长汪洋,政委石瑛,副师长张峰,参谋长薛剑强,政治部主任王世琳,政治部副主任陈绍昆。
第117师(辖第349、350、351团):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副师长彭金高、韩曙,政治部主任吴书,副参谋长卢锐,政治部副主任杨弃。
〔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118师(辖第352、353、354团):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参谋长汤景仲,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第119师(辖第355、356、357团):师长徐国夫,政委刘光涛,副师长何耀海,参谋长夏克,政治部主任程克廉。
第120师(辖第358、359、360团):师长罗春生,政委张海棠,副师长黄国忠,参谋长郑志士,政治部主任张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