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地质图图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6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图分为剖面地质图和平面地质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图例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掌握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下图)(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下图)(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下图)(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如下图)(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或喷出岩)存在,说明周围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层的形成时代。
(如下图)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例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1)~(3)题。
(1)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a.a b.bc.f d.g(2)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a.a、b b.b、cc.c、d d.f、g(3)形成时间晚于x断层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a、f b.b、cc.c、d d.f、g【解析及参考答案】(1)读图发现该图为一地质剖面图。
地质图阅读总体原则为
地质图阅读的总体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综合观察:综合考虑地质图上各种地质要素的分布、形态和相互关系,例如地层、断裂、褶皱、岩性等,以全面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
2. 图例解读:详细研读地质图的图例,了解地图上使用的符号、颜色和标注含义。
地质图图例中通常会标示不同地质单位、岩性、结构特征等重要信息,对于理解地质图是至关重要的。
3. 尺度把握:了解地质图的比例尺和地图范围,通过比例尺确定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关系,帮助判断地质要素的大小、间隔和分布情况。
4. 地貌解读:观察并理解地图上的地貌特征,如河谷、山脉、平原等,这些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地质背景和区域发展历史。
5. 岩性识别:根据地质图上的岩性标记和剖面图,辨别不同岩性的分布和特征。
了解不同岩性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可以推断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
6. 剖面解析:通过剖面图或测线图,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情况。
掌握读取和解析剖面图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揭示地下地质情况。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
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地勘人必备:阅读地质图基本功!地质图•地形•水系•岩性-地层-时代•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地质发展史•其它信息岩层产状(一)产状要素产状要素特征:•走向----两个方向;•倾向----一个方向,与走向垂直,有一个倾向可以求两个走向,反之不行;•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二面角,与走向,倾向无关。
(二)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产状要素的测量:地质罗盘仪产状要素的记录:(1)象限角法:以走向、倾角、倾向的顺序记录N45E∠30°SE,表示走向N45°E,倾角30°,倾向SE 。
(2)方位角法:以倾向、倾角的顺序记录,如135° ∠ 30,表示倾向距正北方向135°,倾角30°。
产状要素的图示正常岩层倒转岩层倾斜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位置关系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岩层直立时水平岩层的特征褶皱构造一、褶曲构造背斜: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向斜: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褶皱要素二、褶曲分类1.按褶曲横剖面形态分类•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2 .按褶曲纵剖面形态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横剖面(直倾倒平)、枢纽产状(水平倾伏)枢纽一、褶曲的岩层分布判别地层对称重复:如果地层核部老,两翼新,则为背斜,如核部地层新,两翼老,则为向斜。
地层对称重复(定性)—形态(背、向斜,定形)—产状(具体分类)。
背斜和向斜二、断层(一)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上盘,下盘;上升盘,下降盘;•断距。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二)断层常见分类1. 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相对向上滑动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相对向下滑动2. 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斜向断层、倾向断层;3. 按断层面走向与褶曲轴走向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4. 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
地质人必备!一文教你如何读懂地质图!岩层的产状分为三大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倾斜岩层:倾角在50-850的岩层•直立岩层:倾角大于850的岩层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一.水平岩层与水平地质界面水平岩层分布区具有以下特点:1.上新下老当水平岩层未发生倒转时,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在上;2.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地形的控制水平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并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其形态与等高线相似;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的顶底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的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出露宽度越小,反之相反。
二.倾斜岩层与倾斜地质界面(1)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等高线更弯曲。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的“V”字形,左为立体图右为平面图(地质图)(2)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角大于地面坡角的“V字形,左为立体图,右为平面图(地质图)(3)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但岩层的界线更弯曲。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的“V”字形,左为立体图,右为平面图(地质图)三、倾斜岩层分布区的基本特点(1)倾斜岩层出露界线的弯曲特点当倾斜岩层的走向与山脊的走向、山坡的坡向垂直或斜交时,倾斜岩层的出露界线多呈“V”字型,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V”字型弯曲方向有以下三种关系:1.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等高线更弯曲。
2.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但岩层的界线更弯曲。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
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
一幅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测制单位和测制日期。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如《嵩山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与线条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如1:1000表示图上1cm相当实地1000cm即10m)。
分子规定用1,因此,分母愈大,表明图缩得愈厉害。
线条比例尺是在图上绘一直线如尺状,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段、每段标出所代的实地长度米或公里。
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表示地质现象的各种色谱。
花纹和符号的说明,通常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
地质图例的安排以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则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按由新到老排列,或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岩层产状等排在最后,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
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
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
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
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感激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根本内容用划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应一个地区地质前提和地质汗青成长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根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类地质勘测材料,按必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一)地质图的种类1.通俗地质图以必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应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壳活动及地质成长汗青的根本图件,称为通俗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通俗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分解地层柱状图,通俗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根本图件.按工作的具体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合,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扶植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必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重要反应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期.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点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3.水文地质图以必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应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前提或某一个水文地质前提及地下水的形成.散布纪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类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衡宇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通俗地质图为基本,只是增加了各类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暗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固性的各类地质身分等.(二)地质图的根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重要包含:地理概况:图区地点的地理地位(经纬度.坐标线).重要居平易近点(城镇.村庄地点地).地形.地貌特点等.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特别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重要蚀变现象.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暗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点等..地质剖面图3.分解柱状图重要暗示平面图区内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变更及接触关系等.4.比例尺解释比例尺的大小,用数字:1:×××;也可用尺标:5.图例重要解释地质图中所用线条符号和色彩的寄义,按照沉积地层层序.岩浆岩.地质结构和其它地质现象的次序分列.6.义务栏(图签) 解释地质图的编制单位.图名.图号.比例尺.编审人员.成图日期等,便于查找.二.地质前提在地质图上的暗示(一)地层岩性的暗示地层岩性在地质图上是经由过程地层分界限.地层年月代号.岩性符号和色彩,并合营图例解释来暗示的.1.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外形不规矩,但有必定的纪律性,大多在河谷斜坡.盆地边沿.平原与山地接壤处,大致沿山麓等高线延长.2.岩浆侵入体的界限外形最不规矩,也无纪律可循,需根据实地情形测绘.3.层状岩层的界限(1)程度岩层,程度岩层的产状与地形等高平行或重合,呈关闭的曲线.(2)竖立岩层,竖立岩层的地层界限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长,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3)竖直岩层有三种不合的情形:岩层偏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界限的曲折偏向(“V”字形曲折尖端)和地形等高线的曲折偏向雷同,但地层界限的曲折程度比地形等高线的曲折度小.岩层偏向与地形坡向雷同,并且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限的曲折偏向与地形等高线的曲折偏向雷同,但地层界限的曲折度比地形等高线的曲折度大.岩层偏向与地形坡向雷同,并且倾角大于坡角时,地层分界限的曲折偏向与地形等高线的曲折偏向相反.(二)岩层产状的暗示程度岩层竖立岩层,箭头指向较新地层.竖直岩层,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偏向,数字代表倾角的度数.倒转岩层,长线代表走向.弯线代表倒转后岩层偏向.箭头指向老岩层,数字代表倾角度数.(三)岩层接触关系的暗示1.层状岩层间的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示为两套地层的界限大体平行,较新的地层只与一个较老地层相邻接触,且地层年月持续.(2)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示为两套地层的界限大体平行,较新的地层也只与一个较老地层相邻接触,但地层年月不持续.(3)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示为两套地层的界限不服行,呈角度交截,一种较新的地层同多个较老地层相邻接触,产状不合,地层年月不持续.2.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1)侵入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示为沉积岩的界限被岩浆岩界限截断.(2)沉积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示为岩浆岩的界限被沉积岩界限截断.沉积接触(四)褶皱的暗示褶皱在地质图上重要经由过程地层的散布纪律.年月新老关系和岩层产状分解暗示出来,为了凸起褶皱轴部的地位及褶皱的形态类型,在地质结构图上,常在褶皱核部地层的中心,用下列符号加重暗示:背斜倒转背斜向斜倒转向斜(五)断层的暗示在断层出露地位,在黑色地质图上经常应用红线.在诟谇地质图上用粗黑线符号暗示:代表正断层,长线代表断层出露地位和断层线延长偏向,带箭头的短线代表断层面的偏向,数字为断层面倾角,不带箭头的双短线地点的一侧为断层的降低盘.代表逆断层,符号与上同.代表平移断层,箭头代表本盘相对滑动的偏向,短线代表断层面偏向,度数暗示断层面的倾角.三.浏览剖析地质图-读图步调1.比例尺:各类地质图都有必定的精度,从比例尺大小就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内容越具体,地质现象表达的就越清晰,同时也可根据比例尺,盘算该图区的面积.2.图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的地层图例(符号.色彩.线条等)都是一致的,此外还有结构图例(包含产状.褶皱.断裂).地貌.天然地质感化的图例(滑坡.岩溶)等.3.地貌:懂得地形升沉,山水.河道水系的散布等,并联合剖析第四纪地层的散布.4.地层散布和岩性:区内消失的地层时期.岩性.产状等.5.结构:断层.褶皱的类型.范围.散布和性质,本区的结构线走向6.不良地质:滑坡.崩塌.岩溶等.7.地史剖析8.评价:根据图内表示的地质前提,可对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前提进行初步评价,并可提出进一步勘探工作的看法.四.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一)程度岩层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办法与步调1.选择剖面线2.肯定剖面制图比例尺3.切制地形剖面4.勾绘地质界限5.标注斑纹.代号6.整饰图件(二)竖直岩层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在竖直岩层地区地质图上切制地质剖面图,其作图办法大体上与程度岩层地区地质剖面图的切制办法雷同,但应留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剖面线之前要细心浏览和剖析地质图,懂得图幅内各地层的时期.层序.产状.散布及其与地形升沉和散布的关系.剖面线偏向应尽可能垂直区域地层走向,且经由过程所有地层及地层升沉最大地段.剖面选好后需在地质图上注明地位和编号.2.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雷同,如需放大,则程度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防止曲解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别情形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换岩层倾角.3.当剖面线偏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根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限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偏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二者所夹锐角<80°时,剖面图上岩层界限应按视倾角绘制.4.在地质剖面图上用划定的图例将不整合明白暗示出来.此外,在画角度不整合结构时,要先画不整合面以上岩层,后画不整合面以下岩层(三)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根据褶皱地区地质图切制地质剖面图的步折衷办法,与切制程度岩层及竖直岩层地质剖面图基底细同,但需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剖析图区地形和结构特点作图前应细心浏览地质图,剖析图幅内构成褶皱结构的地层,褶皱的展布偏向和形态特点,次级结构.断层及岩浆活动情形,以及结构.岩性与地形升沉的关系等问题,作到心中稀有.2.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尽可能垂直皱褶轴线偏向,并经由过程全褶皱结构重要褶皱结构.3.具体绘制办法在前提不合的情形下,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作图办法也不雷同.(1)地质图上无地形等高线且褶皱岩层的厚度及产状无具体记录时,在这种情形下,地质剖面图的作图办法如下.Ⅰ)假定地面程度,则地形剖面线可用程度线代替.Ⅱ)在地质图上选择一层出露次数最多的地层,并以它在地质图上的最小露头宽度作为其地层的厚度.Ⅲ)在地质剖面图上,以所选地层上层面与剖面线的交点为圆心,以它在地质图上的最小露头宽度为半径画弧,从该地层基层面分界点起引此圆弧的切线,则此切线即为该地层的基层面界限.用这种办法得出该地层在剖面上所有露头点的底面界限后,再用滑腻曲线将该岩层各底面界限界限衔接起来,即画出该地层的褶皱形态.Ⅳ)剖面上所切过的其它地层界限露头点,可按照上述褶皱形态依次勾绘出这些地层界限,即绘制出全部地质剖面.在前提不合的情形下,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作图办法也不雷同.(2).当地质图上有地形等高线且岩层厚度及岩层产状均有较具体记录时,地质剖面图的编制办法与程度岩层地区及竖直岩层地区地质剖面图的编制办法基底细同.在作图时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Ⅲ)剖面线切过褶皱岩层,当发明褶曲一翼仅有局部地段的岩层产状不调和时,应在保持岩层厚度不变的情形下,将局部较陡或较缓的岩层向深部加以修正,使之慢慢与岩层重要产状一致.Ⅳ)当应用的地形地质图比例尺较小,采取编构法编制地质剖面图.当应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可直接根据现实材料或深部的工程掌握所取得的确实材料,进行编联地质界限及勾绘褶皱形态.Ⅰ)在绘制褶曲转折端时,可根据褶曲岩层产状的变更趋向来勾绘.Ⅱ)当剖面切过不整合界限时,可在地质剖面图上先画出不整合面以上的结构形态,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结构形态.。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与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与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就是依据野外探明与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就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与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就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与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就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与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就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就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就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就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一、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洛种规格,即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
还应具备地形图和地图有关知识。
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和地质体大小及反映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
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
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接的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
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1:5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
在中小比例尺(1:10万-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
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
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及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
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二、读水平岩层地质图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岩层未发生倒转饰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三、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1、基本原理:(1)、同一岩层面上不同高程的走向线相互平行;(2)、在两走向线的垂线上,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3)、倾角是岩层面和水平面的夹角。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如何读地质图一、目的要求学习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长山地区1:25 000地质图(附图),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附图),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地质图的一般知识①地质图的概念。
地质图是将各补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沉积岩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用规定的图例和符号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或平面图上的一种图件。
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着重表示某种地质现象的图件,称专门的地质图。
通过地质图我们可以判读该区的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质发展历史及成矿规律等。
是帮助我们预测矿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依据,因此,它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图件,是国家资源和地质工作最重要的资料。
②地质图的一般规格。
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有统一的规格,除图幅本身外,还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图单位、编图年月及编图人等,并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
图名:一般放在图框正上方,用来表明本图幅所在地区及图的类型。
为了进一步表明该图所在的地理位置,一般在图框右上方注明图幅的接合表(有些图在图名下方注明)、图幅和国际代号,以便查图之用。
比例尺:一般数字比例尺放在图名之下;线条比例尺放在图框外正下方。
图例:用各种规定的颜色、花纹、符号等表示地层时代、岩性和户状等。
通常放在图框的右侧或下方。
地质年代按从新到老、自上而下排列:当放在图幅下方时,则自左至右排列。
且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符号等顺序绘制。
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左侧。
地质剖面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正下方。
2.地质图的读图步骤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有所差别,但读图步骤却基本相同的。
(1)首先读图框外的附件通过图名、方位及比例尺,了解图幅类型,方向、位置、区域面积及地质图的精度;通过图例了解各种符号、花纹的念意;通过综合地层柱状图了解该区出露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等;通过地质剖面图大致了解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正式读图的步骤如下:首先了解地形特征,并结合等高线、水系和地形分布,了解该区自然地理概况。
然后读地质、构造等内容。
大致了解地层分布的总规律,如走向、倾向,新老地层分布状况等;判别有无褶皱构造的存在,逐个分析褶皱的性质及形成时代:判别有无断层的存在,逐个分析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了解岩浆岩及岩浆活动特征,如岩性、产状、规模及其形成时代;分析各地质体的相互关系,如褶皱、断层、岩浆岩体、变质岩等的相互关系。
(3)综合与概括在了解全区范围内地层的发育、空间分布、岩性、厚度、古生物、接触关系、褶皱、断裂构造及岩浆岩体等的特征、形成的时代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本区构造运动性质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规律,地质发展简史及各种矿产的生成与分布等,从而对该区的总体地质概况有较全面的认识。
3.读地质图要点(1)读地形图的要点图1 不同产状岩层露头形态与等高线的关系I—水平岩层;II—直立岩层;III—倾斜岩层地形是地质构造、岩性等特征在地表上的反映,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所以掌握地形的特征对了解地质构造起着一定的作用。
①读地形应从水系特征着手,结合等高线的高程,分析区内山区、丘陵和平原的分布。
了解它们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了解山头、鞍部、洼地、山谷和山脊等的分布;根据等高线平距和等高线稀密分布特征,了解地形的陡、缓;再结合地貌,地物符号了解该区水系类型、居民点的分布、交通情况等,从而掌握全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②注意地层(或断层等)布图上的露头形态,露头形态与地层产状有关,而且受当地地形的影响。
从图1可见,对水平岩层而言,其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 I);垂直岩以的露头线割地形等高线、成为一条与岩层走向一致的直线(图1 II);而倾斜岩层的露头线是与等高线斜交,并随等高线弯曲而弯曲成U形曲线(图1 III),其弯曲程度与岩小倾角大小成反比,而U形顶点的指向则孔岩层的倾向、倾角与山坡的坡向、坡角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因此,可通过露头线的形态,大致判别岩层产状。
以上对露头形态与地形关系的分析,不仅适用于层状、似层状地质体,同时亦适用于岩浆岩侵入体、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断层面及不整合接触面等等。
③ 注意地形对地层露头宽度的影响。
地层的厚度是指上下层面间的垂直距离。
同一厚度、同一产状的地层,在不同地形坡度上的出露宽度是不同的,坡度越缓出露越宽;坡度越陡出露越窄(图2)。
(2)判读地质图中的倾斜岩层① 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它的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倾角有关,岩层的倾角愈小,地质界线愈弯曲。
相反,倾角愈大,则弯曲愈小。
如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图2 岩层厚度及倾角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地形坡度和坡向。
② 倾斜岩层由于地形坡度及岩层产状的不同,在地质图上的弯曲尖端方向也不同,并且具一定的规律,称为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
简述如下:a)当岩层倾向与山坡坡向相反时,在河谷处,岩层露头线所成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图3a)。
b)当岩层倾向与山坡坡向一致,如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则在河谷处,V字形的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35b)。
c)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在河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35c)。
图3 V字形法则图解(3)在地质图上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在带有等高线的地质图上可以用图解法求得岩层的产状要素。
如图16是一幅倾斜岩层的地质图,图中有点子的条带代表某一岩层。
按照岩层产状的定义,同一岩层层面的出露线与同一条等高线相交的两点连线即是该层面的走向线。
图中岩层底面线与500m等高线相交于A、B两点,与400m等高线相交于C、D两点,AB与CD 分别为岩层底面的500m与400m两条走向线。
作EF上AB(或CD),此线即代表岩层面的倾向。
在AB线上截取EG等于符合地质图比例尺的两条等高线间距的长度;连FG,则/EFG即为该岩层的倾角。
(4)判读地质图中的褶皱①根据地段产状和地质界线的分布,了解区内地层的分布情况。
②垂直地质界线、从老地层出露处着手,沿其倾向或反其倾向穿越,了解不同时代地层的分布规律;从新、老地层的相对位置,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核部、翼部的所在位置和组成地层及全区褶皱的数目。
③根据各褶皱构造两翼地层倾角大小、出露宽度,并参考地质剖面图,判别轴面位置、轴向及单个与组合的横剖面形态。
④根据两翼地层平面分布形态,判别各褶皱枢纽的产状及倾伏向;再按各褶皱轴的位置,判别褶皱的平面组合方式。
⑤综合上述内容,给褶皱命名并分析其形成时代。
地质图上的地质构造与空间位置有密切联系,故命名时应以地名+褶皱类型,如黄陵背斜等等。
⑥ 观察褶皱与其它地质体间的关系,如果发现地层被岩体、断层所切断或被不整合面所覆盖,应沿地层走向追索,推断被切断或被覆盖地层的归属,以便恢复褶皱的原来面貌,(5)判读地质图中断层断层存在的依据是:不同时代地层的非对称重复或缺失;或沿地层走向突然中断。
而在地质图上,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断层的存在及共性质。
如以红色实线表示实测(虚线表示推测)断层的位置与长度;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还用特定的符号表示断层类型及其产状。
当图上未标明断层性质时,可通过以下观察加以判断:① 观察断层线与褶皱轴线(或地层界线)间的关系。
如果两者分别近于垂直、平行或斜交时,应分别属于横(倾向)断层、纵(走向)断层或斜向断层。
② 观察断层线的形态及其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确定断层面陡、缓及倾斜方向,其方法与前面介绍相同(见图4)。
图4 图解法求岩层产状③ 判断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断层发生位置的地质条件(是在单斜地层还是在褶皱构造中,是背斜还是向斜,是在翼部还是在核部);断层性质属纵断层或横断层,地层产状属正常还是倒转;以及断层面与地层产状的关系等等。
可从如下方面考虑:在一般情况下走向断层不论发生在单斜地层、背斜或向斜中,其老地层出露的一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或地层倒转时,则相反。
当横断层切断褶皱时,如果断层两盘核部出露同一时代的地层,则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邻变窄)的断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两盘褶皱的核部,出露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则无论是背斜或向斜,其核部是老地层的一盘为上升盘。
当地质界线被横断层或斜断层切断并位移时,如断层面两侧地层出露宽度一致,则为平移断层。
此外,还应参考地质剖面图上断层的表现,借以判别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④ 综合上述内容,根据断层命名原则,分别给各断层命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和形成时代。
(6)区别地质图上不同类型的地层接触关系①整合、假整合接触。
二者在地质图上均表现为接触界而上、下的地层界线相互平行,如果上、下地层间是连续渐变的为整合;若其间有间断面(即有地层缺失)者为假整合。
②不整合接触。
在地质图上明显表现是在不整合界线两边的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在剖面图上表现为上覆地层的底界切断其下伏一个或若干个较老地层的地质界线,两者呈明显的角度相交。
在平面图上常用﹏﹏符号表示不整合接触。
③ 岩体的侵入接触。
当规模较大的岩体侵入围岩时,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岩体边界线均可切断一条或数条地质界线;但当岩体出露较小时,在地质图上岩体界线可呈封闭曲线被包围在某一层围岩内。
④ 岩体的沉积接触。
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岩体的边界,被晚于其形成时期的地层界线所切割,在剖面图上则可见晚期地层覆于其上。
⑤ 断层接触。
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地层不对称式重复、缺失或地层界线、岩休界线或不整合接触界线等被切断并发生位移。
四、作业阅读长山地区地质图(附图),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