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3
长征精神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胜利不止是历史的转折点同时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能激励红军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
集体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个人至上”、“个人中心”和“个人神圣”的个人主义理论。
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
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长征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红军将士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长征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乐观、坚定。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业、考研、交往、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生活的自理问题……这种压力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益凸现。
很多大学生在这些压力中逐渐地退缩,甚至走入了迷途,出现了一出出的悲剧。
其实我觉得,生活和长征一样,并不轻松,但我们如果能像长征中的勇士一样,信念坚定,乐观向上,那么任何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再难的险阻我们都能跨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这首诗将红军不屈不挠、乐观向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红军长征途经11个省区,渡过22条大江大河、翻越22座大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突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红军战士们尚且如此乐观,我们大学生的困难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极其轻微的吧,那我们更有理由去乐观的面对,勇敢的去挑战生活赋予我们的种种压力了。
(二)大胆的创新。
红军浴血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部队中怀疑与不满的情绪达到顶点。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理工学院15级10班薛福臣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同时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大学生一:长征精神的起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铸造的伟大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一、摘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弘扬长征精神,继承与发扬长征精神中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之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知,从而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大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建议。
关键字:长征精神,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团结合作。
二、长征精神的含义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三、调查过程与分析(一)调查地点:浙江师范大学(二)调查对象: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三)调查形式先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正对网络提供的长征精神所包括的各个方面制作了调查问卷,然后将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方式向大学生发放。
共收回有效问卷64份。
(四)调查数据:1.性别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男生占比28%,女生占比72%男女比例接近3:72.年级本次调查大一占比31% ,大二占比42%,大三占比20%,大四占比7%3.对长征精神了解程度Q1.你对长征精神了解多少?非常了解占比8%,比较了解占比27%,不太了解占比46%,一点都不知道占比19%。
( 心得体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92028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to contemporary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
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
”爸爸笑着说。
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
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诗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过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体会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好地为祖国的进一步富强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以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4年10月的赣南,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从于都河边出发,迈开双脚,历经艰险,走草地、过雪山……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埋怨,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这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的“大无畏”,体现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长征精神。
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中央红军走出了革命根据地,走向了民族救亡前线,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胡锦涛主席曾对长征精神的内涵给予精辟论断: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在这个新时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
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
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洞察中国革命实际,立足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就加强党的建设、红军建设、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
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
爸爸笑着说。
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
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
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
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
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
阐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弘扬和集成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亲身参与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说过:“我们的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党中央肯于牺牲一切。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他们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
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
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
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
精品—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_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2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好久远的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却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英雄岁月,是恢弘史歌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
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
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战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的长征精神带给我们当代大学生启发,它从其他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
长征精神提高我们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是祖国发展的新的源泉,我们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担。
爱国精神是体现了我们对国情深入的了解以及对事物整体看待并结合社会实际而选择的最明智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了我们的心中。
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第一篇: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80多年前毛主席的诗词至今还在传送。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成功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而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而长征精神是老一辈的革命者对革命的的信仰的结果。
这种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持久的。
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重要性说到长征,不得不说的就是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指出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和危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新的正确路线。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并且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应该说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因此说,咱们讲遵义会议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关节点,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一个关节点。
今天我们仍然是一个道路选择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更大的理论勇气,实现理论突破,以此架构,建设我们的精神大厦,理论大厦,指引我们的行为,两个都不走,走好我们自己很重要的把这个自己的要理论上完善,这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
第二个内容,就是选好领导人很重要。
可以说,民族历史是由全民族的人民创造的,历史由全人类创造的,每一个先进的政治集团,也是这个集团所有成员创造的,但同时我们也得看到,一个民族有了民族英雄,你这个民族才有灵魂,一个政治集团有了站位更高更强的洞察力,思想领导力的领导人,这个政党才走向辉煌,所以我们说选好领导人很重要,遵义会议很重要的我觉得还不全是批判了什么,历史是多种道路的,虽然有的道路可能走的更顺,有的道路更曲折,但最后他总有力量把他校正到正确道路上来。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央领导人不断提倡弘扬长征精神,他们集体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
新长征意味着当年红军长征的承续,这样,就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血液,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为了让我们的祖国走向世界的最前列,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关键词]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表面上看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纵横冲直撞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终于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长征路。
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几个方面的长征,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次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沿途各族人民广大群众共同谱写的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
这次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的图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强渡嘉陵江、草地跋涉……”无不让我们的心灵震撼。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市,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
走遍了千山万水。
较大的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夹金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清水河、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河、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每人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是因为有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篇大道理?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概括“长征精神”为以下四个方面:“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他说:“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是红军坚强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西行漫记》一书指出:“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历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了硝烟,我们可以天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但想一想红军的长征,历经万千,艰苦磨难……就会知道我们多么幸福,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争取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红军长征途中,许多同志长眠在了那里,也有不少老红军活到了今天.一位作家走访过一位老红军,问老红军:“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深山丛林中迂回穿插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有想过生死问题.”老红军说:“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一无所有,没有牵挂.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教育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才有可理想信念.为革命吃苦是光荣的.我们现在吃苦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是为了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先,不怕死.我们红军长征就是一部‘一不怕哭,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老红军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这种精神是多么珍贵呀!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红军长征精神是永存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当代大学生要发扬当年的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铸中华民族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参考文献]石仲泉长征行中兴党史出版社。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长征精神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
”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虽是被迫的,但客观上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波澜壮阔的长征,孕育了震撼人心的长征精神。
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长征精神,是人类历史上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是永不熄灭的灯塔,辉映着人类思想的星空。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
万里长征,不但战争残酷,而且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红军所经历的各种磨难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指战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党革命到底的执着信念。
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我想,学习是所有学校的主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但红军的长征精神也同样能带给我们当代大学生启发,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长征精神提高我们的爱国精神一个国家的强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的精神。
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民族有什么前途可言呢?当然,爱国精神也不仅仅是行动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识上有真正的民族荣誉感和国家主权意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是祖国发展了新的源泉,我们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担,在当今以自我为主的不良价值观支配的我们这一代,爱国精神的培养是必须的。
二、只有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之虞。
( 心得体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92028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to contemporary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
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
”爸爸笑着说。
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
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摘要]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当今社会,学习长征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要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长征精神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一、选题意义及价值(一)选题原因长征,是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围追堵截,战胜艰难险阻,最终胜利达到陕北。
长征的胜利,凝炼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日新月异,长征精神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长征”,在今天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探讨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怎样影响?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长征精神?大学生又是怎样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再结合我们本学期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我们小组成员选择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
(二)选题意义1、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和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存在一部分人信仰和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偏异倾向。
研究长征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2、提升育人实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长征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郑翔学号:222015333210126;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长征精神:吃苦耐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最大声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长征精神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在当代,历久弥新,具有全新的时代意义,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一、长征精神的介绍及内涵1931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方面军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红军改变会和计划向贵州出发,1935年1月,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继续北上到达吴起镇会合,自此,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过程中表现出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党的绝对忠诚、必胜的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便显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格。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吃苦耐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致的。
【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三篇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三篇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长征精神给予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对于长征精神的认识,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
浙江日报总编辑杨大进认为:“第一个方面从政治信仰上去理解它,我的体会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搞革命、搞建设;第二个方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对党员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第三个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这就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拼搏的精神。
这三条相互融合在一起。
”四川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平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五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
有的地方更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概括出了“新长征” 精神:即“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于进取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不拔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苦奋斗精神。
并进一步把这四句话浓缩为“乐观、进取、坚韧、奋斗”八个字,言简意赅,好懂易记,便于深入人心,指导行为。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诗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过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体会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好地为祖国的进一步富强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以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4年10月的赣南,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从于都河边出发,迈开双脚,历经艰险,走草地、过雪山……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埋怨,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这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的“大无畏”,体现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长征精神。
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中央红军走出了革命根据地,走向了民族救亡前线,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胡锦涛主席曾对长征精神的内涵给予精辟论断: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是我中华民族璀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当今的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第一,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
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催泪史,也是一部可歌可赞的艰苦奋斗史。
各路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
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换来了长征的胜利,书写了近代史上闪亮的一页,书写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
第二,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
没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团结协作,和谐社会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第三,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中团结民众、亲如一家的好传统应用到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去,努力形成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新局面。
在21世纪的今天,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
长征精神依旧永恒不变的绽放出其特有的光彩。
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未来迅猛发展的关键,如何将我们自身完善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继承并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只有继承并发扬了长征精神中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内涵,才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先机。
如何更好的继承并发扬长征精神才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一、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长征的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
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党革命到底的执着信念支撑红军指战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奔赴革命。
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我想,学习是所有学校的主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路线、革命精神、重大成果,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学习,学习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长征是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的一次大考验。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不照搬照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不断引向胜利。
今天,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学习。
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各种束缚,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促进自我的发展。
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红军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万众一心的精神,并能够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风范;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发扬艰苦风斗的精神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
而我们更要要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并要不断深入了解我们的国情,树立起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到基层和贫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就要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必须同加强社会主义的四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弘扬长征精神,夺取新长征的胜利,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还必须有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高素质队伍。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
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
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
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它无法用GDP和外汇储备的数字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工程来考量,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在中国地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我们永远铭记如史诗般的长征,它是人类历史的丰碑、中华民族之魂!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
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主要内涵编辑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影响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
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
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