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_1_1
- 格式:ppt
- 大小:15.09 MB
- 文档页数:17
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知识点脊柱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在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中,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以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的康复。
本文将围绕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围手术期护理1. 术前准备在脊柱外科手术术前,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了解病人的手术史和过敏史、评估病人的心肺功能及麻醉风险等。
2. 手术室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配合麻醉师和外科医生,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整洁、器械齐全,并协助病人的体位和固定。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及时记录。
3. 术后护理脊柱外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护士应当及时处理手术创口,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护士还需要给予病人适当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并配合康复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二、围手术期药物管理1. 麻醉药物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脊柱外科手术需要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如全麻、蛛网膜下腔麻醉等。
护士应当了解各种麻醉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应对麻醉相关的意外事件。
2. 抗生素使用脊柱外科手术后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在适当的时间给予病人抗生素,并监测病人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3. 镇痛药物脊柱外科手术后,病人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及时评估镇痛效果。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和意识状态,以预防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三、围手术期并发症管理1. 出血和失血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和失血的情况。
护士应当密切监测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2. 感染脊柱外科手术后,病人容易出现术后感染。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还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首先,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医护人员会频繁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
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压异常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脑部供血,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和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如实告知自身的感受,如是否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
伤口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在伤口未完全愈合之前,避免沾水和受到污染。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或者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感染等问题。
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脊柱手术患者也十分重要。
由于术后患者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肺部痰液积聚,引发肺部感染。
因此,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自主咳嗽,医生可能会使用吸痰器帮助清除痰液。
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这一问题,患者要注意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
如果患者留置了导尿管,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同时,要定期进行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柱手术后需要警惕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在术后应尽早开始下肢的活动,如屈伸踝关节、抬腿等。
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
胃肠道问题也不容忽视。
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和卧床休息,胃肠道蠕动可能会减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
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观察脊柱骨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降低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本文对预防及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
一、问题背景脊柱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常用于治疗脊柱骨折、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疾病。
手术后患者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卧床不起,体位固定不变等原因而出现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组织受到持续性的压力而导致的缺血、缺氧、水肿及坏死,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感染、溃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脊柱骨科手术后卧床恢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观察并记录患者接受不同预防及护理措施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程度等情况。
3. 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强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措施,如定时翻身、体位变换、使用护理垫等。
观察期为3个月,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经过观察和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多分布在骶骨、髋部等部位,而对照组患者多分布在腰椎、骶骨等部位。
在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程度上,观察组多表现为轻度损伤,而对照组多表现为中度损伤。
这表明,对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加强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措施是有效的。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对于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至关重要。
临床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的压力性损伤进行认真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患者的体位应定期变换,不断改变压力分布,避免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受损。
还可以使用专门的护理垫等辅助工具来减轻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来说,术后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加强患者的体力和肌肉力量,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10例、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循证护理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循证护理;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循证护理指的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将科研理论与自身的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的护理模式,经临床研究证实,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1-2]。
我院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治疗中,引入了循证护理,以观察其在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年龄为(51.2±4.7)岁。
患者的疾病类型:19例为颈椎疾病,37例为胸椎疾病,54例为腰椎疾病。
其中,颈椎病患者卧床3-7d,平均卧床时间为(4.5±1.3)d;胸椎病患者卧床14-23d,平均卧床时间为(20.4±2.3)d;腰椎病患者卧床16-25d,平均卧床时间为(21.0±2.2)d。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层次、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循证护理,首先依据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提出护理问题;其次按照上述问题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再次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研分析与评审,从而参照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技能等制定护理计划;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监测。
骨科脊柱手术并发症应急预案骨科脊柱手术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然而,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为了有效应对并处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骨科脊柱手术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根据这一题目,介绍一种适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一、前期准备在骨科脊柱手术执行前,医疗团队应当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应对并发症的能力。
1.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风险因素等信息。
这样可以预先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准备。
1.2 应急设备准备医疗团队需要提前准备齐全的应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除颤器、心电监护仪、氧气、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
这些设备的准备要充分,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二、并发症应急处理骨科脊柱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并发症有:感染、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损伤等。
下面将针对每种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介绍。
2.1 感染应急处理如果手术部位感染出现症状如局部红肿、发热、脓水渗出等,应立即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 验血和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和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程度和类型。
2. 红肿局部处理:对感染局部进行缝合处理,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
3. 引流:如病情较为严重,可采取引流手段以排出脓液。
2.2 神经功能障碍应急处理手术中可能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应立即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 患者细心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
2. 帮助患者舒适:保持患者的舒适,避免疼痛等不适因素影响患者情绪。
3. 评估神经功能: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异常,并及时与麻醉师和医生沟通,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2.3 血管损伤应急处理在骨科脊柱手术中,可能会意外发生血管损伤,应视情况及时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 切勿恐慌:医疗团队要保持冷静,切勿因出血暴露而惊慌失措。
2. 停止出血:迅速压迫出血部位,采取止血措施,如缝合、使用止血剂等。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外科为暑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纳入46例患者。
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后,就两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43%(P<0.05)。
结论: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对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脊柱外科;围术期;并发症;循证护理在现代医院中,脊柱外科是一个重要的科室,其中很多疾病都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由于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患者的围术期可能会发生各类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因此,在脊柱外科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确保患者良好的术后恢复状态[1]。
循证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结合患者愿望及需求,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临床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对此,本文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现将相关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1例和41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在对照组中,包括了46例患者,年龄在41-81岁,平均年龄为(51.6±3.4)岁;在观察组中,包括了46例患者,年龄在43-83岁,平均年龄为(52.2±3.7)岁。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邱勇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08(021)004
【摘要】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
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
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
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
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总页数】3页(P243-245)
【作者】邱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江苏,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23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麻醉处理 [J], 王建波
2.Lenke3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模拟 [J], 辛大奇;白贤明;杨学军;王国强;肖宇龙;胡侦明;邢文华;赵岩;付裕;祝勇
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肩平衡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J], 孙泽宇; 李波;
朱欢叶; 陈龙; 罗旭
4.3D打印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效果的Meta分析 [J], 张勇伟;李凯;薛旭红;赵彬
5.两种术前宣教干预方式对缓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状态的影响 [J], 王欢;袁丽;马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循证护理措施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措施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方法175例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例)则提出问题,循证支持,并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22.4%)明显低于对照组(12.2%)(P<0.05)。
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围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循证护理;脊柱外科;围术期;并发症循证护理(EB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护理工作理念,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1]。
其核心是强调实证,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制订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
本研究拟探讨循证护理措施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5例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85例):男53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7.2±8.5)岁,平均卧床时间为(20.4±6.1)d;观察组(n=90例):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55.8±8.7)岁,平均卧床时间为(19.7±7.2)d。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卧床时间及治疗措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其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即护理人员需对入院患者进行血尿常规检查、CT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压、心率与脉搏的检查,入手术室前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与流程,并给患者开通静脉通道;②术中护理,即护理人员要全程陪同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手术方式与部位选择科学的麻醉诱导方法,并准备抢救药物与仪器;③术后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患者麻醉苏醒返回病房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地通知主治医生。
脊柱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护理
任艳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0(007)003
【摘要】脊柱损伤的治疗方法已日趋完善,但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在围手术期仍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探讨该类病例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且给予恰当的护理,对帮助病人安全、平稳的渡过围手术期,争取良好的预后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我院1992年—1998年收治不稳定脊柱损伤病人58例。
【总页数】1页(P202)
【作者】任艳
【作者单位】新疆残废人康复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205
【相关文献】
1.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J], 黄宝如
2.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J], 黄华
3.探讨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J], 林昌艳
4.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及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 蒋雅娟;杨艳;周敏;田燕玲
5.针对性护理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J], 刘小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