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种子萌发的过程课时目标1.说出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在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一定的实验器材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4.形成种子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展示以菜豆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图片和以玉米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图片。
学生活动:看图说出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指出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种子的结构是学习种子萌发过程的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教师活动:展示豆芽图片,提出问题——豆芽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培制简单,是大豆或绿豆种子萌发后生长成的。
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部分是发育成茎和叶,还是发育成根呢?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熟悉的豆芽为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培养豆芽,并认真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活动:完成豆芽的培养日记,在课上与同学分享培养过程中的收获及困惑。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培养日记给予点评,然后给出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培养经验,尝试描述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补充、规范用语,师生共同总结出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软化—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供给胚利用—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拱出地面—子叶出土露出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教师活动:给出菜豆种子结构图和菜豆幼苗图片。
学生活动:进行连线,找出菜豆种子各部分结构与菜豆幼苗各器官之间的发育关系,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教师活动:给出玉米种子结构图,提出问题——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与菜豆种子一样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播放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
师生共同总结出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膨胀—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子叶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子叶不出土,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章节测试题1.【答题】小麦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你认为贮藏小麦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A.高温、潮湿B.低温、潮湿C.低温、干燥D.高温、干燥【答案】C【分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设法减弱种子的呼吸作用,以减少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
【解答】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强,消耗的有机物多,不利于种子的贮藏;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易造成种子发霉;因此贮藏小麦种子的最佳环境应该是干燥、低温、空气流通。
2.【答题】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能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A.子叶B.胚芽C.胚轴D.胚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萌发过程。
【解答】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子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A错误;胚芽能发育成茎和叶,B正确;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C错误;胚根发育植物的根,D错误。
3.【答题】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其中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
A.水位保持在①处,25℃B.水位保持在②处,25℃C.水位保持在①处,0℃D.水位保持在②处,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答】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自身因素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且度过休眠期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所以0℃不适宜,应放在25℃的环境中;水位保持在①处,会将种子淹没,缺乏空气,②处水分适宜有利于种子萌发。
所以,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水位保持在②处,25℃。
选B。
4.【答题】阳阳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入一粒小麦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适宜温度下放在暗处,结果不萌发。
对实验的下列分析与评价不合理的是()。
A.实验缺乏对照,不具说服力B.种子太少,偶然误差增大C.结果证明种子正处在休眠期D.水分、氧气满足种子萌发要求【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不同点全部结构 子叶 胚乳 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 种皮和胚 二片,肥厚 无 子叶 单子叶植物 种皮、胚和胚乳一片,不肥厚有胚乳相同点1、都有种皮和胚;2、都贮存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3、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4、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氧气进入胚和胚乳;(2)、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 (3)、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把两片子叶带出地面; (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做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罐头瓶4个、小勺1个、餐巾纸、标签4张、清水。
(4)、完成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3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撒一些种子,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倒入较多清水,直至水即将从瓶口流出为止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中置于室温环境中放入低温处(如冰箱内) 置于室温环境中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1)、胚必须是完整的;(2)、胚必须是活的;(3)、度过休眠期。
(4)、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什么下面情况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已死亡的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课时目标1.探究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
2.列举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
学习重点: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学习难点:对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分析。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种子播种后都能萌发长成幼苗吗?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设计意图: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探究实验的步骤吗?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哪三个原则?学生回答: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设计实验的三个原则是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多次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种子萌发需要氧气;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种子萌发需要光;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种子萌发需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以上假设进行讨论,通过反例否定种子萌发需要光和土壤这两个假设。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验证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温度和氧气。
教师给出材料用具:绿豆种子、罐头瓶、小勺、餐巾纸、标签纸、胶水、清水。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实验。
各小组的实验现象:只有2号瓶的绿豆种子萌发了。
学生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表达交流:1.实验中设计了几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几号瓶?答:3组;分别是1号瓶和2号瓶、2号瓶和3号瓶、2号瓶和4号瓶。
2.每个瓶中放1粒种子行不行?为什么?答:不行;用1粒种子存在偶然性,误差太大。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讨论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提供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吗?学生回答:不一定。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1.种子的结构:种皮:种皮位于种子最外面,对胚有保护作用;→茎、叶→伸长,将子叶拱出地面胚根→根子叶(双子叶)胚乳(单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2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子叶或胚乳萎缩)。
胚是种子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幼体。
3种子萌发的条件:内部条件:①种子本身发育完整,完好无损;②通过休眠阶段;③在种子的寿限之内;外部条件:①适量的水分;②适宜的温度;③充足的氧气。
4种子的发芽率= 萌发种子数× 100 %全部被测种子数发芽率90%以上才适于播种。
5早春播种地膜覆盖:保温;保持土壤水分不易散失。
有利于种子萌发。
6.芽的种类:①按着生位置分:顶芽、侧芽②按将来发育情况分:叶芽、花芽、混合芽7. 叶芽的结构:芽轴→茎芽原基→侧芽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幼叶幼叶→叶8.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⑴顶端优势:顶芽优先发育,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⑵应用:①种植番茄、棉花,适时摘除顶芽、摘心(抑制或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②种植用材林木,去掉侧枝(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1.根尖(自根尖端到生有根毛一段)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自下而上)2.根生长的部位: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是根生长的主要原因。
3.根的生长方向: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4.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的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强。
5.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6.水分进入根的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表皮内各层细胞→导管。
7.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8.合理灌溉:不同植物需水不一样。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9.喷灌、滴灌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是向根还是向茎、叶提供水分?(根)10.烧苗:一次施肥过多,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后,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不断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第3单元第1章第1节《种子萌发的过程》(新版)(冀少版上册)1.重点:能说出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种子知道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种子的结构(以菜豆种子为例)种子知识点二: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结构单子叶植物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作用种皮有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有无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胚子叶一片二片为种子萌发提供或转运营养胚芽有有发育为幼苗的茎和叶胚轴有有发育为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有有发育为植物的根知识点三:种子的萌发——胚的发育胚的发育形成幼苗知识点四:选种与播种深度1.选种:种子在发育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选种时候,要选择发育完全、结构完整的种子。
2.播种深度:要根据种子的体积大小和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来确定。
一般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要播的深些。
1.区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是什么?果皮与外皮是否密不可分,有无胚乳,子叶的数目。
2.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哪些结构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种皮对种子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为胚其他部分的发育提供营养,直到营养消耗殆尽,子叶就脱落了。
所以说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种皮和子叶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3.植物种子休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什么作用?植物种子的休眠是对植物种子的一种保护措施,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一种现象,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4.课本中讲到,种子播种的深度,与种子的体积大小和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种子萌发还应该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砂性大一些的土壤,应该播种深一些,而黏性较大的土壤,播种应浅一些。
5.在观察菜豆种子的过程中,你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观察时应从种皮看起,其次依次是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主要顺序是从外到内的。
6.观察右面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误..的一项找出来(D)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作用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C.⑥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D.玉米种子中没有结构③7.将浸泡的玉米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看到的现象是(B)A.整个切面变蓝B.胚乳部分变蓝C.整个切面没有变化D.胚部分变蓝8.在种子的结构中,胚是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原因是(C)A.种子只有两部分结构,缺少了胚,种子就不存在B.胚中的子叶是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C.胚是种子形成幼苗的结构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一、种子的结构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构成。
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胚乳都比较肥厚,里面贮存这较多的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2、3、二、种子萌发过程1、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菜豆种子接触水分后便吸水膨胀,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
(3)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5)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继续发育,形成茎和叶。
这时就生长成幼苗了。
2、玉米种子萌发过程:(1)玉米种子吸收水分后,(2)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子叶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
(3)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5)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进而长成幼苗。
3、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三、播种1、一般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要播种的深些,小型的、子叶出土的种子要播种的浅些四、拓展1、花生豌豆主要吃的子叶,大米面粉主要吃的胚乳2、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总质量增加,这是因为萌发过程中吸收大量水分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1、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种子要发育完全、胚完好无损、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寿限之内3、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4、种子的发芽率是指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 ×100%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测种子发芽率要随机抽取种子,不能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拓展1、(1)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提供充足的氧气(2)浇水:为了提供适量的水分(3)春播: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4)地膜覆盖: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2、种子萌发与阳光、土地是否肥沃无关3、种大米不能萌发:因为胚被破坏了,大米是胚乳部分。
芽的发育课时目标1.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识别常见植物的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3.阐明叶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运用顶端优势的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整枝、打杈等问题,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5.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学习重点:叶芽的结构。
学习难点:叶芽的发育。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常见枝条上的芽的图片,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枝条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芽的类型。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植物的枝条上的芽,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1.观察不同植物的枝条上的芽,同一植物的枝条上不同的芽。
2.总结出芽的类型:按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顶芽和侧芽两种;按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
3.归纳总结:叶芽外形较瘦长,尖端明显,将来发育成枝条;花芽和混合芽形状较肥大,饱满,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条和花。
教师提出问题:顶芽一定是叶芽吗?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什么芽?学生讨论回答:顶芽不一定是叶芽,也可能是花芽或混合芽。
叶芽或混合芽发育成枝条。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知识直观化,易于理解和掌握。
探究实验:叶芽的结构。
教师活动:给出大叶黄杨的叶芽、放大镜、刀片、镊子等材料用具。
学生活动:纵切叶芽,用放大镜观察叶芽的结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叶芽纵切面结构模式图,认识叶芽的结构。
学生活动:将图片与实物对比观察,认识叶芽的结构,进一步分析总结叶芽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教师活动:出示叶芽结构模式图和枝条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认识枝条的结构,分析得出叶芽和枝条的生长发育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知识可视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陌生感。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顶端优势。
第三单元第一章1.2.双子叶植物:蚕豆、大豆、花生;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高粱.3.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子叶或胚乳转运营养给胚→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子叶或胚乳萎缩).4。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所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5.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如玉米)播得深些,小型的、子叶出土的种子(如菜豆)播得浅些。
6.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内在条件:发育完全,胚完好无损,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7.实际应用:①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氧气。
②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③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④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保持土壤湿度.8.1 2 3 4种子数量10 10 10 10水分干燥湿润湿润淹没放置条件橱柜橱柜冰箱橱柜现象未萌发萌发未萌发未萌发结论1和2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2和3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2和4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9。
萌发种子数种子发芽率= ×100% 全部被测种子数(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使用) 10.芽的类型: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按芽发育结果的不同,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形状为瘦长型,花芽和混合芽通常较肥大。
11。
叶芽→枝条(P12)重点复习叶芽结构模式图12。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应用:整枝、打杈、造型、剪枝、摘心、除芽等.第二章1。
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
根尖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应注意保护根尖.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间,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
2。
根尖纵切面 3.4。
根伸长的原因:分生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伸长区细胞伸长,细胞体积增大.(最快)5.根尖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根尖.6.根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