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本入门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2
脑电图基础知识幻灯片脑电图入门第一章脑电图的一般知识一、什么叫EEG: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位⑦脑血管病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三、EEG的临床意义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四、脑电图导联法、电极种类、电极按置、区域符号单极双极三角定位、单极、双极、三角定位五、脑电图基本成分、周期与频率⑴α波特点:CS周期为ms⑵β波特点:CS(快波)ms⑶θ波特点:CS(慢波)ms⑷δ波特点:CS(慢波)ms⑸尖波特点:周期大于ms形态上升快下降慢。
⑹棘波特点:周期小于ms形态上升快下降慢。
、波形⑴α波分几种:A、正弦形B、M型C、切迹型D、尖波型E、u波型⑵复合波:慢波上面重叠着生理波⑶综合波:尖慢、棘慢⑷睡眠波:A、驼峰波(顶心波)B、Sigma波C、K综合波、波幅(μv)、位相五、脑电图的伪差、生理性:①眼部②颈部③心电④血管波⑤出汗⑥肌电、物理性①五十周②电极③导线④仪器⑤环境⑥电源六、正常脑电图、α型、β型、不规则型、低电压型、α与β混合型七、脑电图报告常用名词、频率、频宽、长程、短程、阵发、爆发、快波、慢波、同步、异步、弥漫、广泛、活动、节律、正相、负相、调节、调幅、早期演变、延迟性消失八、脑电图报告内容、基本节律、视反应、各区所见脑波分布情况、电压、调节、调幅、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脑电图结论第二章、正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一、成人正常脑电图:觉醒时的正常成人是以αβ波为基本波和间有少量的散在慢波组成常见有下列特点:、背景脑波主要由α和β组成各导联仅有少量的低幅对称性θ波HV诱发后无明显改变。
、α波分布以后半球顶、枕区占优势。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原理脑电图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
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
5/s以下;θ频率带:4~7。
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
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