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护理的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
究
张春敏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5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张春敏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李建伟;刘秋华;张伯;郭科
2.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J], 赵喜林
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汪隆
刚
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J], 徐成业
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J], 张运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比较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保胆取石和
腹腔镜取石。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一、患者选择
在治疗选择方面,腹腔镜取石比开腹保胆取石更为广泛。
腹腔镜取石适应症范围更广,可治疗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适用于完整的胆囊。
而开腹保胆取石需要在腹壁做较
长的切口,对患者恢复期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比较大,对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不宜选用。
二、手术时间和效果
腹腔镜取石相对于开腹保胆取石需要更短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速度更快。
在石的清
除率上,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其中腹腔镜取石的石的清除率更高。
而在胆囊的完
整性保护方面,开腹保胆取石相对于腹腔镜更能够保证胆囊完整性,而腹腔镜在胆囊切除
术后患者胆汁促进素分泌和排放功能恢复得更快。
三、并发症发生率
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上,腹腔镜取石相对于开腹保胆取石发生率更低。
腹腔镜取石避
免了开腹术中对胆囊的直接切开,对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
而开腹保
胆取石在手术中需要切开胆囊进行取石,因此容易损伤肝脏、膈肌等重要组织结构,导致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综上,腹腔镜取石和开腹保胆取石均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常规手术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
推荐选择对患者更有利的治疗方法,对术中要严格把握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手
术患者生理调节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提高。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对比观察1.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80例胆道结石患者,其中开腹手术治疗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4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诊断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基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2.1 开腹手术治疗4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
经剖腹后,将胆囊切除,切口长度为7~10cm。
在切口下端打开胆囊床,并通过胆道口开口法去除胆管中的结石。
手术时间在60分钟左右。
3. 结果3.1 手术时间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治疗时间(P<0.05)。
开腹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60分钟,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90分钟。
3.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
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饮食均无异常。
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已经开始进食,并且无明显不适症状。
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口已经基本愈合,无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3.3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开腹手术治疗组中,20例患者取出结石后,胆道内无残留结石;另外20例患者取出结石后,胆道内仍有残留结石。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中,38例患者取出结石后,胆道内无残留结石;另外2例患者取出结石后,胆道内仍有残留结石。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5%。
4. 讨论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拥有更多的优点,如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
但是,由于腹腔镜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相比传统开腹手术需要更为熟练的技术,因此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方法。
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治疗时间,但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
两组手术的疗效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5.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但腹腔镜手术所需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更加熟练的技术。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手术方式选择、操作技巧、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疗效评估以及生活质量的观察和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道结石中具有明显优势,操作更为精细,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虽然开腹手术在特定场合仍然适用,但腹腔镜手术更适合胆道结石的治疗。
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可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于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并发症、术后恢复、疗效评估、生活质量、优缺点、术后情况、优势、适用场合、研究推广、治疗现状、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胆道结石的治疗现状胆道结石是胆囊或胆道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体,是胆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
胆道结石的治疗现状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方式。
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来溶解或排出;但对于较大或不易溶解的结石,手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壁上的小孔插入腔镜,借助显微技术在体腔内完成手术操作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因而在治疗胆道结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开腹手术则是通过腹部切口直接进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能够提供更直接、更广泛的手术视野,适用于处理较大的结石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
开腹手术的创伤和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针对胆道结石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风险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腹腔镜下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目的:比較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63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取石术。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4.36±12.51)mL、手术时间(76.39±3.14)min、切口长度(3.43±0.27)cm、术后排气时间(9.12±1.65)h及住院时间(7.28±1.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24%、治疗总有效率为98.41%均高于对照组的82.26%、88.71%,并发症的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取石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同时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和并发症低的特点,是一种创伤轻微、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标签: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开腹手术;临床效果Comparative Study of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 and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LI D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046-049【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 and ope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Method:From Jan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6,125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2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open surgery,63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taken laparoscopic lithotripsy.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tone clearance rate,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study group’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84.36±12.51)mL,operation time was (76.39±3.14)min,incision length was (3.43±0.27)cm,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was (9.12±1.65)h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28±1.64)days,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tudy group’s stone clearance rate was 95.24%,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41%,bo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2.26%,88.71%),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4.76%,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7.74%),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lithotripsy for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shorten the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but also has high stone clearance rateand low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which is a mini-invasive,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method.【Key words】Common bile duct stones;Laparoscopic;Open surgery;Clinical effect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12,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12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结石多发于胆总管中下段部位[1],由于结石的累积增多变大和胆总管的扩张,经常出现结石上下移动,甚至累及肝总管,而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实质是包含肝总管在内的整体肝外胆管内发生的所有结石疾病。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是腔镜外科的一次进步,目前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常规开展[1]。
近些年国外开展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表明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有效性[2]。
但是,国内外仍存在一些关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适应范围和术后并发症的讨论和争议。
2003年以来,先后开展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 管引流术,以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365例,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组(123例)及开腹胆总管探查组(230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365例,其中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135例(其中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123例,经胆总管切开探查+T 管引流12例),开腹探查230例。
其中男184例,女181例,年龄30~78岁,平均(51.2±13.9)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彩超及MRCP 检查,显示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胆总管结石。
其中右上腹疼痛伴黄疸病史302例,伴胆囊结石285例,经彩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囊管内径≥0.3cm 315例,结石直径0.3~3.0cm,>1cm 15例。
有上腹部手术史(胃切除、结肠癌根治、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56例。
两组术前主要评估指标(ALT/AST),黄疸Tbil,是否有急性胆囊炎,是否有上腹部手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所有病例手术时均自胆总管内抽吸胆汁行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共有222例胆汁培养阳性,其中腹腔镜手术组80例,开腹手术组142例。
手术方法:①手术前准备:所有手术患者均行术前三大常规,血生化、术前传染病检测、凝血功能试验、心电图检测,>50岁患者行心脏彩超及胸片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术前0.5~1h 行预防抗生素应用。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3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疼痛、并发症等治疗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8.8%,对照组并发症率为47.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略饮食结构,导致我国患胆总管结石的人数越来越多。
很多基层医院一般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不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损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胆结石的治疗中,它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且不会对其身体造成损伤,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术后身体能够迅速恢复。
为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以该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研究以该院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5.75±8.53)岁。
把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男性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45±8.53)岁。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7.43±8.54)岁。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照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58例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采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治疗29例为治疗组,采取传统开腹取石治疗2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请框,从而对两种手术方式作出客观的评估。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各项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
结论:在胆总管结石疾病中,应用腹腔镜进行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着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对照治疗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临床常见病,此病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具体可因结石的数量、大小、胆总管堵塞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常可导致胆道嵌顿梗阻而出现黄疸,出现并发感染时引发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同时可并发胆源性胰腺炎,并可随着胆总管的扩张及结石的堆积累及肝总管。
此外,因其在治疗时易出现结石残留的现象,且复发率极高,所以,胆总管结石术一直是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
而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已渐渐能够取代传统开腹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笔者现根据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58例胆管结石患者所接受的区分治疗效果,浅谈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共有患者58例,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行超声检查,胆管造影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1.5±2.6)岁,病程均为5h-15d,绝大部分患者具有右上腹疼痛的体征,经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光团且后方伴声影,胆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性改变。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技术与外科传统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入腹腔镜组(110例)和传统手术组(110例),对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97.23%、9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与传统手术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标签: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开腹胆总管探查;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technology treating choledocholith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urgical operation.Methods 2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Laparoscopic group(110 cases)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operation group(110 cases).The cure rate,days of hospitalization,duration of abdominal pain and blood loss of both group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ure rate ofLaparoscopic group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operation group were 97.23%and 96.48%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ure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between 2 groups(P>0.05).Th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duration of abdominal pain and blood loss of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urgical oper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to treat choledocholith is equal to traditional surgical operation.But it has advantages in recovery duration,days of hospitalization,painless and blood loss.Key words:Choledocholith;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Efficacy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结石,其病因非常复杂,包括先天性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和生活行为习惯(肥胖、长时间近视、高热量饮食结构)等因素。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并观察其护理方法。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简介。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对比了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介绍了它们的护理方法以及手术后的护理观察。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优势,提出了护士在手术后的关键护理措施,以及给胆囊结石患者的建议。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加了解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从而为胆囊结石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建议和护理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 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方法, 观察, 优势, 护士关键护理措施, 建议.1. 引言1.1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结石,常常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减少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的机会。
药物治疗一般使用溶解结石或减少结石形成的药物,如利福平、乙酰水杨酸等。
手术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手段,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器械在腹部进行操作,切除胆囊内的结石。
开腹手术则是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需要在腹部切开较大的切口。
选择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保守治疗适合轻度症状的患者,而严重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该根据医生建议和患者自身情况来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1.2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介绍引言: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它主要是由体内超饱和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色素结晶沉积在胆囊内形成。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方法: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也称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等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操作,直接切除胆囊内的结石。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观察【摘要】本文主要观察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以及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介绍。
接着,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比。
总结了术后护理方法,强调了对患者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观察与比较,可以得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胆囊结石、治疗效果对比、术后护理、优势、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常引起胆囊炎症和胆囊结石相关疾病。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或者不能立即进行手术的病例。
药物主要通过溶解胆囊结石、促进胆囊排石和减轻疼痛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胆囊结石较小、位置明显等情况。
开腹手术是一种传统手术方式,通过在腹部进行切口来取出胆囊,适用于胆囊结石较大、复杂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患者也应密切配合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2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介绍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以导致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
在治疗胆囊结石的过程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在腹部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而开腹手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在腹部切开进行操作。
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特点。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护理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两种方法对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以来45例行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与同期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4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输液、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禁食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尿量、术后镇痛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护理效果比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护理;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052-01
胆石症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胆石病尤其是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趋向年轻化,传统的胆道探查方式是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 (ochtd)。
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作为一项新技术已逐步发展起来,自1991年施行首例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以来[1],因lcbde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实施的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
探查取石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05年6月~2010年12月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85例,入院后均经b超等各项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lcbde)45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6.3±1
2.4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37例。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htd)4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5.8±11.6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34例。
两组患者随机选取,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手术史、手术前用药等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为减少分组资料出现偏倚,肝内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均排除在外。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四孔法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
[2],首先分出胆囊管和胆总管,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剪开约1cm,纤维胆管镜从穿刺鞘直接置入胆总管,加压盐水持续冲洗,旋转镜头角度全面探查,用取石网篮套取出结石直接从穿刺鞘内拉出。
取石完毕常规予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以防残留结石,常规在小网膜孔附
近置引流管,经右侧腹壁引出,于胆总管内置入t管,由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戳孔引出,最后排尽气腹,缝合切口。
1.2.2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腹旁正
中切口[3],剪开胆总管前壁,尽量将胆石推挤到胆总管切口附近。
用取石钳取除结石,缝合固定t管,检查无渗漏,经腹壁引出。
腹壁引流置管同腹腔镜探查法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炎、止血、补液治疗,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黄疸的出现以及腹痛的情况,观察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1.4 统计分析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l3.0统计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两组之间定量数据比较用 t 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认为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
2 结果
lcbde组45例手术,其中2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已纳入ochtd进行数据统计),其余均获成功。
两组患者均取出结石,手术后均治愈,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表1)
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中输液和术中出血量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尿量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表2)
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后患者最高体温、术后禁食天数、抗生
素使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后镇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护理措施的比较:到目前
为止,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已有110余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式,目前仍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手术本身破坏了胆道的完整性,创伤较大,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此外,住院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也是其缺点[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疤痕小、创伤小、患者痛苦轻、腹腔粘连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目前,lcbde尚不能完成所有的胆管结石手术,在术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及时中转开腹。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完善相关的胆道检查。
术后都需要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并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肠粘连等。
并且还要积极的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出血、胆瘘、胆管残余结石、腹部感染等,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还有一个特殊的并发症,就是人工气腹并发症,它包括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
皮下气肿是因为操作者未穿破腹膜而充气至皮下,或者术中气腹压力过高,腹内持续正压,二氧化碳经腹内手术区被分离撕裂的腹膜破损区溢至
皮下形成气肿[5],患者可有肩痛、背痛和胸腹胀痛的表现。
高碳酸血症是因为人工气腹时腹压升高将膈肌往上推移,使得肺潮气量减少及二氧化碳潴留,术后需常规吸氧2~3小时,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
3.2 引流管的护理:胆总管探查手术后的引流管护理主要是指t 管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lcbde与ochtd都常规放置t管进行引流,在现代临床医疗中,有的胆总管切开后给予一期缝合,但在我院咱未开展此项技术。
t管可以起到支撑胆道并引流胆汁和残余的结石的作用。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可用胶布或别针将t管固定于衣服上,避免t管脱落、受压、扭曲和折叠。
如观察到胆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管子是否扭曲受压,是否有泥沙样结石堵塞。
胆汁引流量每天约为300~700ml,并随胆道末端逐渐通畅而变少。
若引流量过少,提示引流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若超过此量,提示胆总管下端引流不畅或梗阻。
t管一般留置10~14天,术后10天左右要进行试夹管,夹管1~2天后,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t管胆管逆行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胆道无狭窄、结石后可拔除t管。
行t 管造影后应接好引流袋,继续引流2~3天,以减少造影剂对胆道的刺激和继发胆道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3.3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减少肠粘连发生。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过饱饮食。
指导交代
患者及家属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拔除t管后若有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 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更易被广大胆石症患者所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相似之处,这就要求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掌握胆道系统正常的解剖生理以及胆石症的临床特点,而且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phillip en.new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calculiencounter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probl gene surg 1991,8(6):387
[2] 章卫根.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胆石症患者术后胃
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12(9):802-804
[3] 谭海东.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生活质量评
价和成本分析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6
[4] 刘杰.二三镜联合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
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对比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6
[5] 李映兰.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9
作者单位:425800 蓝山县中医院,湖南蓝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