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知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0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宣威市中医医院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
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⑴术后出血预防措施:①手术时严格止血。
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②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③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⑵切口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②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
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③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⑥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⑶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①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②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⑷肺不张预防措施:保持顺畅的呼吸运动:①术前锻炼深呼吸;②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③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⑤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⑦注意口腔卫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88期109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毕泗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110)0 引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将特制金属支架放置在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帮助冠状动脉持续的扩张,保持血流通畅,维持病变处心肌供血,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自从冠状动脉支架用于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帮助患者心肌重运重建重要的手术治疗方案[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有创操作,所以,对患者冠状动脉、心脏等会造成一定影响,有不同应激反应发生,未有效处理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2]。
可见,只有实施合理护理干预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文对7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取其中35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0-82岁,平均(63.5±5.9)岁;疾病类型: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9-82岁,平均(62.4±6.3)岁;疾病类型:7例为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WHO 对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确诊并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住院环境、心理、饮食、运动等进行干预,同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护理。
医院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一、前言手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手术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手术并发症指的是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出血、器官功能损伤等。
因此,医院需建立完善的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既可以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及时处理已发生的手术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建立严格的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医院建立了良好的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声誉,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
三、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的内容1.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的患者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手术后的护理和医嘱等。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2. 建立手术并发症预警机制。
医院应建立手术并发症的预警机制,包括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风险因素,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 健全手术并发症处理机制。
一旦手术并发症发生,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处理机制,包括及时发现并报告手术并发症、迅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进行病情评估和处理方案制定等。
4. 加强医院内科学习培训。
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内科学习培训,提高他们对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增强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
5. 建立手术并发症数据统计与分析体系。
医院应建立手术并发症数据统计与分析体系,定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医院的手术质量。
四、手术并发症管理制度的实施策略1. 强化管理责任。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手术并发症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一预防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建立科室奖罚制度。
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1)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
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
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
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
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困难,随访医师回麻醉科向上级医师汇报,共同解决。
(3)静吸复合麻醉在实施过程中,麻醉诱导期可能发生血压下降、通气困难、插管困难,甚至导致牙齿损伤等情况。
术毕麻醉醒期可能发生自主呼吸恢复延迟或醒延迟、拔管困难等情况。
一、引言术后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提高术后感染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本护理查房将针对术后感染护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术后感染护理措施1. 术前预防(1)加强患者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2)完善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3)严格无菌操作:术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手术过程中感染。
2. 术后观察与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切口愈合情况、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2)切口护理①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污染。
②切口感染处理:若发现切口感染,立即进行换药,清除感染组织,保持引流通畅。
③切口拆线:根据切口愈合情况,适时拆线,避免拆线后感染。
(3)营养支持①加强营养摄入: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②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4)心理护理①关心患者:关心患者术后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②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术后感染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 抗感染治疗(1)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2)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肺部感染预防①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③给予雾化吸入,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2)尿路感染预防①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
②术后留置尿管期间,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3)肠道感染预防①术后给予适当的肠道菌群调节剂,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道感染。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让患者脱离痛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然而,麻醉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们需遵循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
本文将探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一、麻醉并发症的分类麻醉并发症可分为生理性并发症和药物性并发症两个大类。
其中生理性并发症主要指术后恶心呕吐、气管插管后喉咙疼痛、尿潴留、术后疼痛等;药物性并发症则包括过敏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颅内压改变等。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将针对每一类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
二、生理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1. 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是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不舒适和痛苦。
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麻醉医生可以在麻醉前和手术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与患者特点相匹配的麻醉药物;- 提前给予抗恶心药物预防;- 避免使用肌松药物和挥发性麻醉药物。
2. 气管插管后喉咙疼痛气管插管后喉咙疼痛往往给患者带来剧烈不适,影响术后康复。
为预防喉咙疼痛的发生,医生们应该:- 选择合适尺寸的导管;- 选择圆头、软质、表面光滑的插管;- 在插管时避免扭曲颈部。
3. 尿潴留手术后的尿潴留会增加患者的不适,甚至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医生需注意以下指标:- 评估术前患者的尿潴留风险;- 预测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 术后及时拔除膀胱导尿管。
4.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预防术后疼痛,需采取以下措施:- 术前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使用多模式镇痛和镇静药物;- 术后进行镇痛药物持续输注。
三、药物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1. 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麻醉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医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详细了解术前患者的过敏史;- 术中使用无过敏史的药物;- 术前进行皮肤试验或原位试验。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术后并发症是指手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并发疾病。
针对术后
并发症,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
整改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1. 术后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专业护理,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
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减轻炎症等,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 康复护理,对于一些术后并发症,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5.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
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
营养。
6.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疏导和支持。
7.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总之,针对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宣威市中医医院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 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
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⑴ 术后出血预防措施:①手术时严格止血。
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②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③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⑵ 切口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②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
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③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⑥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⑶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①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②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⑷ 肺不张预防措施:保持顺畅的呼吸运动:①术前锻炼深呼吸;②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③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⑤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⑦注意口腔卫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医院各科质量控制指标医院各科的质量控制指标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医院各科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1.外科科室:-手术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手术室的卫生及手术操作技术提出要求,如手术准备、术中抗生素使用等。
-术后并发症率:关注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血栓、肺炎等,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
2.内科科室:-病死率:评估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反映医疗质量,还需关注转诊率、再入院率,评估是否存在过早出院、治疗不到位等问题。
-门急诊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观察患者住院天数的长短,评估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儿科科室:-母婴手术成功率:评估对新生儿手术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转入与转出率:评估ICU病房的占用率及病人流动情况,确保ICU病房的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
4.妇产科科室:-新生儿窒息率:评估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要求医生和护士在产后及时进行新生儿抢救、护理。
-出生在院患儿死亡率:评估妇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关注死亡原因、死亡率及风险因素的分析。
5.康复科室:-患者康复率:评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等。
-康复师的满意度:评估康复专业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康复科室的工作环境、管理水平等。
6.检验科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估检验科室的仪器设备质量、试剂品质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
-检验重复率:使用质控品对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评估,检验结果的重复率越低,说明检验质量越好。
7.放射科室:-放射剂量控制:评估医学影像的放射剂量,确保患者接受安全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诊断准确率:评估医生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准确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8.药剂科室:-药品错误发生率:评估药房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药品错误使用或配药错误的发生。
-药品合理使用率:评估医生开药的合理性,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药物的风险。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一预防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建立科室奖罚制度。
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1)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
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与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
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
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
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困难,随访医师回麻醉科向上级医师汇报,共同解决。
(3)静吸复合麻醉在实施过程中,麻醉诱导期可能发生血压下降、通气困难、插管困难,甚至导致牙齿损伤等情况。
术毕麻醉苏醒期可能发生自主呼吸恢复延迟或苏醒延迟、拔管困难等情况。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
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⑴ 术后出血预防措施:①手术时严格止血。
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②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③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⑵切口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②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
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③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⑥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⑶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①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②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⑷ 肺不张预防措施:保持顺畅的呼吸运动:①术前锻炼深呼吸;②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③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⑤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⑦注意口腔卫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手术后如何预防出现严重的泌系统并发症手术后如何预防出现严重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而泌尿系统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也可能在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
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术后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关键。
水是身体的“清洁剂”,能够帮助冲洗泌尿系统,减少细菌滋生和结石形成的风险。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但要注意,对于某些特定的手术,如心脏手术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水分摄入可能需要特殊控制,以免加重心脏或肾脏的负担。
其次,饮食的调整也不容忽视。
减少盐分的摄入可以降低肾脏的负担,避免肾脏疾病的发生。
增加富含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同时,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对肾脏造成损害。
对于容易形成结石的患者,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草莓等。
在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
包括尿量、尿色、尿的气味等。
如果发现尿量明显减少、尿色异常(如深黄色、红色)或有异味,应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
此外,定期进行尿液检查,监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指标,能够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的感染或损伤。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是重中之重。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导尿、膀胱冲洗等操作时,防止细菌带入泌尿系统。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防止尿液潴留和反流。
适当的运动对于术后泌尿系统的恢复也有益处。
早期的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
但运动的强度和方式要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造成身体损伤。
药物的使用在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但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滥用,以免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宣威市中医医院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
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⑴术后出血预防措施:①手术时严格止血。
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②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③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⑵切口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②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
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③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⑥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⑶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①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②术后再突然增加
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⑷肺不张预防措施:保持顺畅的呼吸运动:①术前锻炼深呼吸;
②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③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
⑤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
⑦注意口腔卫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⑷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术后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l/天以上。
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⑸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预防措施:①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②高位病人,下肢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以促进血液回流;③避免久坐;④血液高凝状态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或用小剂量肝素;也可用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
⑹急性胃扩张的预防措施:腹部手术后应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主要措施。
及时应用口径较大的胃管,彻底
减压,并持续3-4天,以保证胃壁张力的完全恢复。
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
手术并发症的控制指标
【监测指标】
(一)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
(二)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sm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栓塞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肺肺栓塞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三)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深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Postoperative Sepsis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血症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败血症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五)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率(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or Hematoma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血或血肿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出出血或血肿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六)择期手术患者手术伤口裂开发生率(Postoperative Wound Dehiscence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裂开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伤口伤口裂开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 (七)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率(Postoperative Sudden Death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死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猝猝死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八)择期手术死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s in Death Surgical Patients )
表达方式:
100%⨯=人数
同期择期手术死亡患者症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死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死亡患者并发 【参考指标】
(一)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吸衰竭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呼吸衰竭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二)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髋关节骨折发生率(Postoperative Hip Fracture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关节骨折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髋髋关节骨折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三)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率(Postoperative Physiologic and Metabolic Derangement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代谢紊乱发生例数理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生代谢紊乱发生率
生理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后 (四)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 of Anesthesia )
表达方式:
100%⨯=人次同期择期手术患者出院症发生例数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