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思想品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优秀说课稿优质课资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走出小社区,介入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况下,在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中,会遇到种种的诱惑、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参与各种不良行为。
这些对好奇心强、识别力低、自控力弱、自护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造成错误,甚至使他们受到损害,由小错小恶造成大错大恶,从而使他们误入歧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分辩一般违法与X的区别,了解不良行为和严峻不良行为可能开展为违法X。
能够增强分辩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培养他们光明磊落,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和严峻不良行为可能开展为违法X。
区别一般违法与X。
〔二〕能力目标:能够分辩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X行为。
能够划清违法与守法、罪与非罪的界限,提高是非美丑的区分能力。
能够掌握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增强分辩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拥有光明磊落、诚恳坦率、知错必改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八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不良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与X之间的关系,X的根本特征教学难点:刑罚当罚性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
为此,本课我选择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堂商量,教师的点拨指导为主,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及情境教学法。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掌握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概念,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我国四种不同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学习方法】:教师启发与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相结合。
【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一、复习回顾1.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哪些可能导致我们违法犯罪?2.美好诱惑可能导致我们违法犯罪吗?3.查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查阅《刑法》二、预习引导看书P85-92,完成以下问题并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1.身边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违法了吗?3.什么是违法行为(或者违法)?按照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5.一般无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犯罪有什么危害?惩处犯罪分子有何作用?7.我国不同法律制裁有哪四种?课堂研讨与展示活动一:说一说,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活动二:讨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用表列出。
活动三:把违反的四种类型和对应的四种制裁用表画出。
活动四:讨论,惩处犯罪分子有何作用。
活动五:议一议,有点不良行为没有关系吗?课堂达标测评单项选择题1.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
”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C、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3.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4.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第九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导学案第九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学习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85-92页,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用色笔做好问题标注。
2、认真完成学案,并记录个人疑难,以备课上讨论。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4、学案中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自学提示】(一)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书P85)请写出来:(二)违法的含义及其分类1.违法是指或,违法行为要。
2.违法行为根据的不同,可分为:行为、行为、行为和。
根据违法行为和的性质,法律制裁的种类有: 、、和四种。
3. 行为和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三)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4.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又叫。
5.犯罪是指具有、触犯并依法应受到的行为。
6.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条)(四)刑法的任务8.我国刑法就是保护和的利益、的法律。
3(五)惩治犯罪分子的目的?(P91)【课堂探究】1. 书P86 小赵、小高是怎样由小恶发展到大恶,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分析他们各种行为的性质。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2、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话大声哼唱、喊叫。
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走。
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问:公安机关为什么给予李某等三人以警告的处罚?3、案例中四名导购员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3月24日中午12点半左右,金先生不慎将装有现金及存折共计30万元的皮包落在了西单商场四层厕所的洗手台上。
八年级上册政治导学案第组姓名:上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第九课一步之遥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及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联系。
2、能辨别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及犯罪,并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重点、难点】犯罪的特征;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
三、【预习案】(预习指导:阅读书P85----92,完成以下学案,并在书上勾画出重点)1、大错大恶是由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与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
2、违法是指不履行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的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应受到违宪制裁、制裁、民事制裁和制裁。
4、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并依法应受到的行为。
其特征为:(1)犯罪是严重的的行为,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的行为,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的行为,是及的必然结果。
5、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严重违法行为已属,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三、【课堂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了未成年人①不良行为:②严重不良行为:3、八年级学生肖某不思学习,常和几个“网友”进出网吧,上课经常打磕睡。
老师、父母教育他,他依然我行我素。
因为家长给的零用钱有限,他开始小偷小摸,曾因盗窃摩托车被派出所拘留,但他仍不悔改,最终持刀抢劫路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肖某有期徒刑10年。
请回答:(1)分析肖某上述各种行为的性质①不良行为:②严重不良行为:③犯罪行为:(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肖某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过程给我们了什么启示?(3)人民法院对肖某的判决属哪种法律制裁?法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四、【知识梳理】五、【练习案】1、小亮在上学路上拾到一部手机,当失主找到他时,他拒绝交还失主。
小亮的行为是()A、不道德行为B、违法行为C、犯罪行为D、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2、我国法律严厉打击赌博、盗窃等犯罪行为,因为这类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严重危害性C、刑罚当罚性D、刑事制裁性3、张某受录像的影响,想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与同学李某在校门口抢劫低年级同学的零花钱,对张某的行为看法是:()A、张某的行为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的违法行为。
于都五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上课时间:月日主备人:王爱华蹲科行政签字:使用人班级:组次:姓名教师评价编号 0 1 5
第九课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学习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重点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预习感知】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作出法律所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违法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为和行为和行为,前两种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行为。
3、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4、在恶大错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行为,离犯罪仅有。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
5、惩处犯罪分子,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
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
二、【探究分享】
1、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诱惑多多,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不会抵制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诱惑?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2)请你为同学们拒绝不良诱惑提三点建议。
三、【当堂检测】
1、与一般违法相比,犯罪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反了宪法
C、要受到行政制裁
D、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
2、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利用手上的权力给亲戚调职
B、闯红灯被罚款
C、殴打他人致重伤
D、损害他人的名誉
3、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①法律知识缺乏②法律意识淡薄③道德沦丧的结果④不能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邓某在县城开办了个体饮食店,一天,他从个体屠宰户手中购买未经检疫的猪肉500 千克,准备加工后出售,被县卫生食品监督部门发现。
经检验,这些猪肉属于病猪肉,邓某的行为()
①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②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③应受到卫生监督部门的处罚④应受公安机关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某中学生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案例说明、、、、、、、、、、、、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己④违法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6、“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可以发展成大错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公民乘飞机前,机场工作人员检查公民身份证和所带的包裹
B、王某私拆同学的信件
C、孙某偷藏同学家寄来的汇款单
D、商店保安怀疑消费者王某偷东西,对王某进行搜身
8、在反腐败斗争中,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他们的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一般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刑罚当罚性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9、“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本质是相同的
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四、【课堂小结】
五、【知识链接】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临近河岸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
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
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
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老农一起下田了。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