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考一海洋地理第1讲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水体及海_气作用课件新人教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34
海岸与海底地形【高频考点】1.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知识要点】一、海岸与海岸类型:1. 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是最基本的海洋地貌单元,它是一个“地带”的概念,海岸的范围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海岸带。
(2)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除潮汐因素外,还有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据图辨析海岸带、海岸线、潮间带三者的位置关系: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每天受潮汐涨落影响,是海陆相互转换的地带。
2. 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形态与构造:海底形态与构造【方法例析】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题。
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1)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 D.丁处(2)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3)该岛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被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原因( )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②河流上游乱砍滥伐③兴建港口防波堤④开采河口海岸砂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1)A (2)C (3)D解析:(1) 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
(2) 丙处等深线密集,且海水深,为海沟的分布区,主要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俯冲处。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第1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经线纬线特形状半圆圆点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线)度①0°、180°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23°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是温带、寒带界线1.比例尺(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典例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1∶500 000比例尺大小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精确度大小详细高小大简略低3.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珠穆朗玛峰8 844.43 m方框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微点1 利用北极星仰角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4)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1)。
领航篇地理知识基础第1讲地球与地图测控导航考点题号经纬网的应用1、2、3、5、8、9、12、13地图的三要素4、6、7、10、11、13一、选择题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E解析:1.B 2.B 3.B 第1题,不同纬线上两条经线间的距离,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经线上两条纬线间的距离相等;某人从M点出发,在向东前进200千米时跨越的经度数要大于后来其向西前进200千米所跨的经度数。
第2题,M、N两点同在北半球,其最短距离应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第3题,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的坐标,纬度数相同,所在半球相反;经度数是互补的且东西经相反;M 点的坐标是(60°N,80°W),则对称点的坐标为(60°S,100°E)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阿雷纳斯(53.1°S,70.9°W)。
图示为“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
据此回答4~5题:4.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5.弗里曼特尔到蓬塔阿雷纳斯的最短距离约( )A.2 300千米B.6 300千米C.10 500千米D.15 500千米解析:4.B 5.C 第4题,由题干中两地纬度数值可知,长城站距南极点较中山站远,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结合两地的经度数值和东西方向依据两地之间劣弧段确认可知,长城站(58.9°W)位于中山站(76.4°E)的西方,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