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综合试题(2)

一、选择题

1.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

HPO42—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低,O2浓度比③高

2.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如下(A、B、C、D、E表示液体,a、b、c、d、e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E不属于内环境

B.f是单向渗透

C.A、B、C、D都属于体液

D.a、b、c、d、e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3.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值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5.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

到细胞2的快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

方向相同

D.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6.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途径,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组织D.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将导致③和④的减少

7.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X 和Y 的反馈调节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

8.右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

A .食物缺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饥饿 胰岛素

C .寒冷刺激 生长激素

D .气温升高 甲状腺激素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10.下图是渗透压调节示意图,以下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②和③

B .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图示涉及的调节属神经-体液调节

D .②③对原尿中的水的重吸收不消耗ATP

11.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将4组小鼠分别分开饲喂(饲喂定时定量进行)的情况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个不正确的是( )

A .a1

B .b1>b2

C .c1>c2

D .d1

12.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17.15kJ 热能,故被用来补 充热量,治疗低血糖症。10%的葡萄糖注射液是医疗上常用的药剂,它的使用说明书中有 这么一句话:“……滴注时须缓慢滴注……”,其原因主要是为了( )

A .防止血糖过快升高

B .防止体内胰岛素分泌加强

C .防止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加强

D .防止引起体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13. 设人在20℃的环境中的产热速率为a 1,散热速率为b 1;进入0℃环境20分钟后的产热 速率为a 2,散热速率为b 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a 1=b 1,a 2=b 2

B .a 2>a 1,b 1

C .a 1b 2

D .A 、B 两项都对

14.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 化依次为 (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1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16.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描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7.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

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内侧的电流方向是b→c

B.③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到⑤

C.神经递质的释放需由②提供能量

D.兴奋由a传到d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18.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一种形式,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

学物质传递到②,但到达②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b.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①结构可以

是多个,因此1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

②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c.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d.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e.“3”结构的形成,只由高尔基体产生

f.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A.abcd B.abdf C.bdef D.abde

19.下列关于免疫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骨髓是机体内的一种免疫器官

②吞噬细胞可存在于第二道防线,也可存在于第三道防线

③免疫活性物质只分布于第三道防线中

④淋巴细胞可分布于血液中,也可分布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后抑制该病菌的繁殖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等

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1.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其

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和④所指的免疫

A.细胞f 细胞免疫

B.细胞a 体液免疫

C.细胞d 细胞免疫

D.细胞e、g 体液免疫

22.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

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

体都起防御作用

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D.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化

23.观察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正在侵入B.则B最可能是浆细胞

B.若A是B分泌出来的某种免疫球蛋白,则B的最初来源是造血干细胞

C.若B细胞内部己经侵入了麻风杆菌,A正在与之接触,而且A直接导

致B细胞裂解死亡,则A是吞噬细胞

D.若A和B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正在进行融合,则灭活的病毒是最常

用的诱导剂

2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25.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胚芽鞘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其尖端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发生极性运输

B.生长素只能在尖端内横向运输

C.生长素只能在尖端内极性运输

D.生长素促进尖端生长使胚芽鞘伸长

2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促进同种植物插条生根效果相同的生长素浓度是相同的

2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28.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29.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

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

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

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

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CD点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0.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行设计浓度梯度处理插条,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定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31.根冠内含有脱落酸,并且能主动地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运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生长角度最大的是

32.在培养瓶内饲养黄猩猩果蝇,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第30天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B.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的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改变造成

C. 即使持续输入营养,种群数量也不呈现“J”型增长

D. 第40天引入黑腹果蝇,可能导致黄猩猩果蝇的K值下降

3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

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

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率有时

可超出理想状态

35.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36.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D 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B .D 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 .B 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D .从O 点到D 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37.右图表示麦田中某种食草昆虫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在种群量为A -D 期间,该昆虫的种群的增长曲线为

A B C D

38.分析以下实例,正确的是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39.如图表示物种A 与物种B 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可在物种A 和物种

B 之间相互传递

B .B 物种含有的能量比A 物种多

C .物种A 与物种B 之间是捕食关系

D .物质在物种A 与物种B 之间是单向流动的

40.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一种形式

B .群落演替与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有关

C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D .群落演替总是向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4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4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44. 凤眼莲是1901年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的一种多年生浮水植物,喜欢漂浮在向阳、平静的水面生长,繁殖速度快,且由于自然界中缺少捕食者,往往短时间内使用可密布整个水面。研究还发现凤眼莲根部产生的某种分泌物能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时,可引入凤眼莲以避免水域生态系统被破坏

B.凤眼莲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C.凤眼莲的大量繁殖能改变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由于受自身密度影响,凤眼莲种群最终呈S型曲线增长

45.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a种群数量减少,则b种群数量下降,c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125m4,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c种群所含的有机物的总能量一定比d种群所含的有机物的总能量大

4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任何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7.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B、C分别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

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A、B、C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8.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物质

循环是反复的循环运动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

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信息传递一般只有一种

形式

4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5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说明该生态系统

①该系统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④有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⑦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①的分泌

量增加,则激素①是 激素,其增加

的的机制是: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增

加,通过A 血管运输到垂体。使之分泌的 激素增加,进而促进激素①的分泌。

(2)图中所示的ABC 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

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是 。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

食物过咸时, 升高,该变化将

刺激__________(器官)的相应感受器,导致激素② (填写激素②的名称)的释放量增多。该激

素作用于__________和集合管,从而引起尿液

的生成量____________。

52.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据图分析并回答(图中A 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 代表垂体细胞,D 代表血管):

⑴ A 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 ,进而提高机体耗O 2率和 兴奋性,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 。

⑵ 若A 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 细胞对

水的重吸收,则A 分泌的物质名称是 :

该物质首先与C 细胞膜上的 (物质)结合,

进而改变膜的通透性。

⑶ E 作用于B ,使B 分泌某种物质,在与B 细胞膜

相对应的E 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

⑷从图中反映出激素调节的 、

等特点。

⑸如果A 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E 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下

图示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53.下图(I )和(II )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两种类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中(I )表示 ,(II )表示_ ________,过敏反应与图中的免

疫类型 直接有关。

(2)c 细胞称为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或物质有

(至少写2种), c细胞对a细胞的作用是。

(3)d细胞为___________细胞,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能够分化为这种细胞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将图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54.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多数抗原需经细胞的摄取、处理后才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细胞I即。

(2)细胞I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I和细胞III,它们分别称

为。

(3)细胞III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称为。

(4)④表示与初次刺激机体产生细胞II的抗原相同的抗原侵入机体时,直接刺激细胞II,致使细胞II增殖分化产生细胞III即⑦,⑦比⑥。

(5)⑨代表免疫活性物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由细胞加以清除。

(6)T细胞和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别在发育而成。55.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

请以大白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二)实验步骤:

1.取8只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白鼠(空腹),随机编号标记

2.任取2只大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3.其余6只都注射大剂量并等量的,大白鼠都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4.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大白鼠随机分为组,对各组的处理是。

(三)写出预期的最终的实验结果并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

分析原因

56.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

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下表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___ 。

(3)在右图绘出胚芽及胚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伸长变化曲线。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5)某同学用切去尖端的胚芽作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能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a.将胚芽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入A和B两个相同培

养皿中。

b.A培养皿中培养液不加激素,B培养皿中培养液

加一定浓度生长素和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其他实验

条件相同且适宜。

c.每隔12小时,测量胚芽的长度一次,48小时后,

计算胚芽伸长长度的平均值,并绘成曲线如右图。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同学所做实验不能准确说明生长

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请说明原因并

补充完善实验步骤:

57.(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1)该图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具有。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称

为。

(2)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c/mol·L-1。当生长素浓度为D时,对芽的生长有(促进、抑制)作用。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重力性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重力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6)科学家在研究生长素时,将带有尖端的金丝雀鬻草的胚芽鞘(a)和除去尖端的金丝雀鬻草的胚芽鞘(b)置于单侧光下,结果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期。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 __。

(4)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形式贮存;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kJ/m2·y,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生物与环境》综合试题(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ABD 6—10 CCACA 11-15 DDDCD 16-20 ADBCA 21-25 ACBCB

26-30 DADDA 31-35 BACAD 36-40 AABBD 41-45 DACAB 46-50 ADDBB

二、非选择题

51.(1)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2)ABC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减少

5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抗利尿激素糖蛋白

(3)电信号→化学信号⑷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⑸B

53.(1)细胞免疫体液免疫Ⅱ (2)效应T细细胞 T细胞、记忆细胞、抗原 c与a密切接触,导致a(靶细胞)的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3)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由T细胞呈递而刺激B细胞,抗原刺激记忆细胞

(4)①自身抗原②效应T(淋巴) ③记忆细胞④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54.(1)吞噬 B细胞(2)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3)抗体免疫球蛋白(4)快速而强烈(5)吞噬(6)胸腺和骨髓

55.(二)3、胰岛素溶液

4、三组,每组分别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

(三)除了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仍然昏迷以外,其余2组的大自鼠都苏醒过来。

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时,动物因血糖浓度下降使脑供能不足而导致昏迷,在注射葡萄糖后动物苏醒,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注射胰高血糖素动物苏醒,

从而说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56.(1)避免水分蒸发影响溶液浓度变化

(2)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

对实验有干扰

(3)见右图(4)胚芽为10—8mol·L—1

(5)原因: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

对照实验

补充实验步骤:

①再取两个同样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C、D。选取与A、B等量的经处理的胚芽分别放入C、D两个培养皿中。

②C组培养液中加等量等浓度生长素,D组培养液加等量等浓度的赤霉素,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③测量并计算胚芽的平均伸长长度。

57. (1)两重性吲哚乙酸极性运输

(2)10-8促进主动运输(3)对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

(5)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6)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胚芽鞘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58.(1)B、C、D、E、F(缺一不得分) F (2)a (3)数量都将减少

(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1×10515.6%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验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所必须的条件是:、、。 2、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它通常是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_______,互相_______,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__________。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6、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说明它适应在、的环境中生活。 8、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二、判断题:(20分) 1、非生物在生态系统里不起任何作用。……………………………………()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凤仙花它的种子落在大自然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 7、小红说:“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8、沙尘暴的形成与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有着直接联系。………………() 9、各种生物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10、绿豆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 () 三、选择题:(30分) 1、冬天,大棚里的蔬菜也能生长得很好,主要原因是() A、这些蔬菜适应了寒冷的环境条件 B、有蓬布和草苫遮挡风雨 C、具有蔬菜生长需要的条件 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动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 6、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青蛙B企鹅C燕子 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 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七) 生物与环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解析:选C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 2.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多年后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密度,得知该种群年龄结构较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B错误;建立植物园属于对百山祖冷杉的易地保护,C错误;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分别在不同的生长区域,应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 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解析:选C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物和非生物)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③种植水草 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 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几天后,滴水的盒子中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盒子内的绿豆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二: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见课本7页)

最新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精品

初一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苏科版) 1、对生活在庐山的一株杨梅树来说,影响它的生态因素是( ) A、山上的鸟、昆虫等动物、其他不是杨梅的植物以及微生物 B、阳光、水、土壤、空气等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 +其他的杨梅树 2、秋天某些树木的叶片变黄脱落,这是因为( ) A、光照和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叶片衰老和风吹的缘故 C、缺少肥料和水分 D、秋季所有的树木叶片都会变黄脱落 3、下列描述的情境中,不涉及生物因素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如鱼得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海枯石烂 4、下列两种生物间的关系对二者的生存都有利的是( ) A、蜜蜂采蜜时给花传粉 B、菟丝子依靠吸收大豆的水分、养料而生存 C、狮子吃斑马 D、病毒侵入使人感冒 5、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它们耳朵差别的环 境

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6、在下列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因素中,属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鱼儿在水中生活以水草为食 B、一棵大树需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和无机盐 C、狼以野兔、鹿等小动物为食 D、蜜蜂靠采集花蜜、花粉生活 7、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干燥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 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 8、下列成语中,哪一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某种生物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取决于它( )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物圈-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 B.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经济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解答】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因为植被是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植被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因此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态环境。 2.【答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特征。

【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C、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不是彼此独立的,C错误;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环境。D正确。 3.【答题】下列各组生物中,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A.猕猴和海豹 B.鲨鱼和海带 C.袋鼠和东北虎 D.熊猫和仙人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解答】猕猴都是野生动物,猕猴营攀援生活,主要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海豹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A错误;鲨鱼和海带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海生动植物,B正确;袋鼠生活在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东北虎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C错误;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属于沙漠生态系统,D错误。 4.【答题】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称为______,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生物圈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 【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1.(2012年滨州)图5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5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蛇和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类群是植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自于这一类群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假若在生态系统中施用了不易分解的农药,该食物网中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鹰。 (5)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蝗虫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012年福州)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动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金枪鱼的呼吸效率高,它的呼吸器官是鳃。 (3)请你根据资料内容,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浮游藻类→小鱼→章鱼→金枪鱼。

(4)金枪鱼的蓝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5)如果该海域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金枪鱼。 3.(2012年菏泽市) (7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们研究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我市牡丹区杜庄村的一些瓜农,利用农作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大棚内种植甜瓜,使甜瓜提早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不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而且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它主要是利用了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供甜瓜利用的简单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4.(2012年泸州)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2)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一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 部分和分解者。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 5.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 胞结构是叶绿体,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或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意思对即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④(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 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从根部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6.(2012年潍坊)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沂山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与环境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与环境1.探究光照或水碓植物生存的影响 2.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 3.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 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七上P11)如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5.生物对环境适应: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拟态(竹节虫)。 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7.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七上P16整节内容都做考试要求)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按装目镜,下端安装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一)学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安放 2.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观察:(先用低倍镜,此时只能用粗准焦螺旋,再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含答案)教科版

《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小学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拱墅区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XX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人教版

XX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 识点人教版 预习导航 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的深处。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页~27页《生物圈的范围》,回答以下问题: 你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吗? 你认为生物圈包括哪些圈层? 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①大气圈的生物有哪些:②水圈的生物有哪些:③岩石圈的生物有哪些: 课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拓展反思:曾在农田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农药DDT,为什么出现在从没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这说明了什么? 中考题练习

下列各项中,能完整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B.兔子吃草,狐吃兔子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D.老鹰吃蛇,蛇吃老鼠 【考察目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A选项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c选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也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D选项老鹰捕食蛇,蛇捕食老鼠,其中也缺少生产者。而B选项狐吃兔子,兔子吃草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草→兔子→狐。故选B。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能生产产品的工人 B.能制造食物的加工厂 c.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D.能吸收树干营养的真菌 【考察目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据此分析。A选项工人属于消费者;B选项工厂不是生物,并且也不是其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 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 B. 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 . 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 4.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河蚌的贝壳﹣﹣游泳 B. 蝗虫的气管﹣﹣呼吸

.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家鸽的羽毛﹣﹣飞行 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项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 开发生态旅游 B. 改善生态环境 .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和产草量 6.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的是() A. 废报纸 B. 塑料瓶 . 果皮 D. 易拉罐 7.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 环境会影响生物 B. 生物会影响环境 . 生物会适应环境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水 B. 光 . 温度 D. 空气 9.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 A. 长有羽毛的动物 B. 用鳃呼吸的动物 . 四肢发达的动物 D. 长有外骨骼的动物 10. 下列四项生态因素中,影响七星瓢虫生活的生物因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 A卷(基础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使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压力 B.温度 C.光质 D.无机盐 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相比,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与此有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池塘中的生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生物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种间竞争 7.一个野兔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种群的年增长率以及第5年种群数量分别是 A.150%,675 B.150%,1013 C.50%,675 D.50%,1013 8.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9.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海上捕捞,有利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0.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宜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消灭被保护动物的天敌 二、非选择题(20分) 11.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重难点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在光影响鼠妇的探究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和环境。 例题讲解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中,最完整的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精讲精析】生物首先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答案】D 同步练习 1. 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开花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养料的多少 D. 日照时间长短 2. 2005年我国宁夏某草场鼠害猖獗,大量羊群严重缺乏牧草。此地区羊与鼠的关系是() A. 合作 B. 共享 C. 捕食 D. 竞争

3. 我国南方比北方的生物类群和数量都多,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 土壤 B. 水源 C. 阳光 D. 温度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是导致生物死亡 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6. 处于北回归线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丰富,物种多样,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生物罕见,干旱少雨,气候严酷。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8.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填空与答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既可看做个体层次,又可 看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全部种群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选用大光圈、选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较大,视野较暗,看到细胞数目较少。

低倍镜:物象较小,视野较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 3 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注意: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х物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来登和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1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4、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温度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9、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被引入山东半岛这个新领地。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 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外来生物 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 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1、(2010南通)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 12、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