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炉排锅炉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及煤质指标供参考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37.14 KB
- 文档页数:5
电厂发电用煤对煤炭各项指标的质量要求(一)发热量合适的发烧量是发电用煤必需首先知足前提,一般来说,单机容量越大的火力发电厂对燃煤热值的要求也越高,如以30万KW的发电机组为例,其燃煤的发烧量(Q ner’ar)应在5500Kcal/Kg左右,最好在6000Kcal/Kg以上,而对沸腾燃烧的小型坑口电厂来说,其发烧量(Q ner’ar)在3000Kcal/Kg以上即能知足要求。
一般中小型电厂的燃煤发烧量(Q ner’ar)多在4500~5500Kcal/Kg左右。
有些燃用褐煤的电厂,燃煤热值(Q ner’ar)在2500Kcal/Kg以上的也可以使用。
但总的来说,发电用煤的发烧量以符合电厂在锅炉设计时的要求为好,发烧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
(二)挥发分我国的大部门火力发电厂用煤以烟煤为主,因此对供电厂用煤的挥发分(V daf)要求一般应在10%以上,其中以V daf大于20%的较好,V daf大于30~36%的则更易于燃烧。
至于燃用褐煤的一些电厂(其中不少为坑口电厂)的挥发分一般都在40%以上。
少数燃用无烟煤的电厂如重庆铬瑝电厂和阳泉电厂等则多用原煤挥发分介于8%~12%之间的年青无烟煤。
但总的来说,电厂用煤的挥发分也应符合各厂在锅炉设计时的要求为好。
如广西合山电厂在设计时系使用合山的贫煤,挥发分在15%左右,因此供该厂煤的挥发分也就不宜过高或过低。
(三)灰熔融性对固态排渣的发电厂煤粉锅炉来说,通常以燃煤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大于1350℃为最好,但因为我国晚第三纪的褐煤和华北及西北地区的一些侏罗纪煤(如大同弱粘煤、东胜-神府的不粘煤、长焰煤)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普遍在1250℃左右或以下,而这些煤目前普遍作为发电用煤,因此实际上发电用煤对灰熔融性软化温度也就没有十分严格要求,但总的来说,ST值越高越好。
对少数液态排渣的电厂锅炉来说,则要求燃煤的灰熔融性活动温度(FT)越低越好,一般以FT小于1200℃为最好,必要时还可添加助溶剂以降低灰渣的活动温度。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不断推进,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其中,煤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使用量不断增加。
然而,煤的质量却是影响锅炉效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煤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一、煤质指标煤质指标一般包括热值、全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粒度等指标。
其中,煤的主要热值来自于其中的有机质,而杂质越少,则其热值越高。
1.1 热值热值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煤的热值越高,则其热效率也相应提高。
国内煤燃烧平均热值在2000~4500kcal/kg之间,而国外则更高,达到7000~8000kcal/kg。
1.2 水分煤的全水分一般在10%~20%之间,其中包括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
而煤水分过高,则会导致煤的热值下降,热效率降低,烟气量增加,其它排放物质也会增加。
1.3 灰分灰分是煤中的非燃性杂质,其含量与煤的质量、热值和利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关系。
煤灰分过高,则使煤的热值降低,燃烧时易生成焦渣并污染环境,同时对锅炉产生腐蚀和磨损作用。
小于20%的灰分值被视为使燃烧效果最佳的范围。
1.4 挥发分挥发分是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煤中挥发分的多少与煤种的质量有关。
其所占的比重越高,则煤的热值越高,煤的使用效率也更高。
二、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2.1 锅炉效率下降当煤的挥发分较高时,显然其所含的可燃气体较多,而且烧煤时所生成的灰渣和燃烧产物也较多,这会导致火焰温度降低,火焰反应速度变慢,进而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而当灰分较高时,焦渣等非燃杂质容易在锅炉内部沉积形成障碍物,增加了锅炉内的热阻,导致了锅炉效率下降。
2.2 燃煤量增加当煤的灰分和水分较高时,燃煤量必然会增加。
而当燃烧产物和污染物随煤的质量降低而增多时,需要进行更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会增加运行成本,降低锅炉效率。
2.3 锅炉使用寿命缩短煤的杂质越多,灰渣就越容易形成,进而对锅炉产生腐蚀和阻塞作用,从而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英文回答:As for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al used in chain grate boilers, there are several key factors to consider. Firstly, the coal should have a high calorific value to ensure efficient combustion and maximum heat output. This means that the coal should have a high carbon content and low moisture content.Secondly, the size of the coal particles is also important. The coal should be of a uniform size to allow for even distribution on the grate and proper air flow through the bed. If the coal particles are too large, they may not burn completely, leading to inefficient combustion and wasted energy.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particles are too small, they may be carried away by the air flow before they can fully combust.In addition, the ash content of the coal is anotherimportant factor to consider. High ash content can lead to increased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and reduced boiler efficienc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se coal with a low ash content to minimize these issues.Furthermore, the sulfur content of the coal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High sulfur content c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sulfur dioxide during combustion, which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air pollution. Therefore, it is preferable to use coal with a low sulfur content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impact.In summary, the ideal coal for chain grate boilers should have a high calorific value, low moisture content, uniform particle size, low ash content, and low sulfur content to ensure efficient combustion and minimal environmental impact.中文回答:对于链条炉排锅炉使用的煤炭技术条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
链条锅炉的特点及检验要点链条锅炉主要有以下特点:适应煤种广泛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结构相对简单,工艺要求较低锅炉运行参数较低占地面积较小锅炉效率较低初投资相对较少后期维护容易附属设备很少安全措施较易掌握由于链条锅炉燃煤是在链条炉排上燃烧,链条缓慢移动,带动燃烧的燃煤运行,燃煤的燃尽程度与链条运行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因此该型锅炉区别于电站锅炉主要在燃烧方式的选择上。
电站锅炉大多数是采纳喷燃方式,链条锅炉主要是燃煤在链条上燃烧,所以该型锅炉相对与电站锅炉适应煤种更加广泛。
但正因为燃烧方式的不同,该型锅炉效率最高可达70%左右,效率较低,炉渣含碳量很高,燃烧褐煤较容易燃尽。
褐煤发热量一般较低,达不到锅炉蒸发量的要求,所以链条炉还是以烟煤为主。
一般烟煤和褐煤混合燃烧,效果较好。
炉温控制很重要,如果炉温较低,褐煤和烟煤容易结焦,两种煤的混合比例必须按1∶3的比例为好,还可以采用添加炉渣的方式,防止锅炉水冷壁结焦。
总之,该型锅炉燃煤的选择与锅炉稳定运行密切相关。
关于不同的煤种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才干确保管理的安全稳定运行。
链条锅炉由于燃煤在炉排上燃烧,燃烧时间较长,控制调节相对容易,运行操作较电站锅炉简单容易。
为了控制锅炉效率,依据不同的煤种,调节链条炉排的运行速度很重要。
关于挥发份大的煤种比如褐煤,链条炉排运行速度可以快些,因为褐煤挥发份高,容易燃烧,炉排速度快些,这样既可以确保燃煤燃尽,又可以确保锅炉的运行参数。
而关于挥发份小的煤种,炉排运行速度应该较低,这样可以尽量确保燃煤燃尽。
挥发份很少,发热量大的煤种,例如无烟煤必须添加褐煤等挥发份高的煤种,才可能使无烟煤燃烧并且尽量燃尽。
一般链条锅炉负荷较低,送风机和引风机功率较小,运行操作较容易。
运行时以微负压为宜,如果出现断火结焦状况时,处理时可以适当正压,但不能长时间正压,正压利于燃烧,但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很大。
链条锅炉主要结构分燃烧室和尾部烟道。
燃烧室体积较小,热风从链条炉排底部吹入,燃烧室呈拱形,喉部有拉稀管束,主要是为了减小烟气流速,防止飞灰颗粒沾粘管壁。
链条炉排锅炉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及煤质指标供参考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对链条炉来讲煤的灰分也不宜低于10%,因灰分过少,炉排上的渣层过薄,可能使炉排片过热,对链条炉工作也是不利的。
因此,合理的灰分( Ad)范围为10.0%~30.0%。
从目前煤炭生产情况看,大多用于链条炉排锅炉的煤炭灰分均大于10%。
但也有个别煤炭灰分低于10%。
在焦炭的燃烧过程中,由于有还原作用,在炉排上形成很浓的还原气氛(即含CO较多),有助于将灰渣中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使灰渣熔化温度也相应降低。
因此烧灰分较高的煤很容易在炉排上结渣,破坏燃烧过程,严重的还可能堵塞炉排的通风间隙,造成炉条过热和烧坏。
为了防止炉灰结渣,应使用灰熔点较高的煤。
一般要求煤灰的软化温度(ST)大于1 250℃。
当煤的灰分较低时,煤的灰熔点可以略低些。
参照GB/T9143-1988《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以及长期来大量燃用大同煤的经验,当Ad不大于18. OO%时,煤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可以低于1 250℃,但要大于1 150 0C。
(5)挥发分煤中挥发物的产率和质量对炉排上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煤燃烧时,挥发分首先析出和空气混合并着火燃烧,这对焦炭的燃烧是很重要的。
一般地说,挥发分愈高,愈容易着火,燃烧也好。
挥发分低的煤,燃烧也困难。
譬如,无烟煤挥发分低,而且要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析出挥发分,因而使着火困难。
着火愈困难,煤在炉排上燃烧和燃尽的时间就愈少,因而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乜就愈大。
但对于炉膛容积热负荷比较高的炉子,由于炉膛容积相对较小,当燃用高挥发分煤时,易于产生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烟囱容易冒黑烟。
(6)粘结性粘结性强的煤由于受到炉内高温辐射作用,表面软化熔融,形成板状结焦,这种情况对链条炉来讲是很不利的。
煤炭质量要求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因此,对于煤炭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煤炭质量的要求。
二、外观和物理性质要求
1.外观
首先,外观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煤应该表现为色泽黑亮,表面光滑,无裂纹、露天等缺陷。
2.物理性质
另外,物理性质也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煤应该具有较高的密度、硬度和强度,并且不易碎裂、粉化等。
三、化学成分和能值要求
1.化学成分
除了外观和物理性质之外,化学成分也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煤应该具有较高的固定碳含量、低灰分含量、低硫含量和低
挥发分含量。
2.能值
另外,能值也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煤应该具有较高
的发热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以保证其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更多的
能量。
四、环境保护要求
1.减少污染物排放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煤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好的煤应该具有较低的污染物含量,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
气污染物。
2.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好的煤还应该具有高效利用资源的特点,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
这也是环境保护方面对于煤炭质量要求之一。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煤炭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外观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能值、环境保护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才能够真正地称得上是好质量的煤。
火电厂用煤标准对煤炭质量指标及质量要求火力发电厂燃用的煤通常称为动力煤,其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进行分类。
就动力煤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
从商品煤来说,主要有洗混煤、洗中煤、粉煤、末煤等。
劣质煤主要指对锅炉运行不利的多灰分(大于40%)低热值(小于15.73兆焦/千克)的烟煤、低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水分高热值低的褐煤以及高硫(大于2%)煤等。
一:质量指标:1 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是设计发电锅炉时的一个重要指标,煤的发热量低于设计指标,炉内温度水平降低,影响煤粉的燃点和燃尽,锅炉热效率下降,当发热量低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燃烧不稳,灭火放炮,以至必须投油助燃。
反之,煤的发热量高于设计水平,炉膛温度必然升高,烧灰大多软化、熔融,容易形成结渣。
2 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
煤的灰分产率越高,发热量越低,燃烧温度下降,排灰量增大,热效低,受热面沾污磨损严重 , 所以灰分越低越好。
3 水分: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排烟损失大,还容易引起煤仓、管道及给煤机内黏结堵塞。
但水分的存在有一定的好处,火焰中含有水蒸气对煤粉的悬浮燃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催化剂,水分还可防止煤尘飞扬等。
4 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燃烧速度越快。
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喷燃器而停炉;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
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
5 煤灰熔融性:对于固态排渣煤粉炉要求ST≥1350℃,低于这个温度有可能造成炉膛结渣,阻碍锅炉正常运行。
液态排渣煤粉炉要求灰熔融性越低越好,而且煤灰黏度也越低越好。
链条炉排锅炉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及煤质指标供
参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链条炉排锅炉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及煤质指标供参考 (1)水分煤的水分对于燃烧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煤中适当的水分使碎屑和块煤粘在一起能使漏煤和飞灰减少。
燃烧碎屑较多的煤时,保持炉前有一定的水分是必要的。
对于细粉较多、易粘结的高发热值煤,加入适当的水分在运行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可使煤层不致过分结焦。
同时由于水分蒸发能疏松煤层,使煤粒间空隙加大,减少通风阻力。
在常压下,由水变成水蒸汽体积要增加1 650倍,因而水分从煤层中燕发出来,在煤层内要留下很多空隙,这有利于通风,有利于强化燃烧。
但另一方面,由于煤中水分增加使干燥时间加长,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这对煤的着火是不利的。
而且水分增加时,水蒸汽混合到口J^燃气体中,既增加了pJ^燃气体的热容量又降低了它的浓度,这对口J^燃气体燃烧也是不利的,因而使燃烧室温度下降。
同时水分增加,烟气体积增加,使排烟损失也跟着增加。
煤中加入的水量应当根据煤的粒度组成而定,细粉越多,加水量就应增加,但要适量,同时要加得均匀,要有7~8h的渗透时间。
煤中水分还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对低煤化度煤如长焰煤、不粘煤等,它们挥发分高、焦炭的化学活性高,极易着火,往往一进入炉膛就会着火,这样易烧坏煤斗。
为了防止烧坏煤斗,就要提高煤的水分,推迟着火时间。
对于高煤化度煤,特别是无烟煤、挥发分低,焦炭活性差,着火困难,为了减少蒸发煤中水分的热损失,应降低煤中水分。
但降低煤中水分后,会增加漏煤和飞灰,因此,燃用无烟煤应尽量减少粒度小于6mm的含量。
如低煤化度煤和高煤化度煤按合适比例掺烧,则煤中水分取决于它们的粒度组成。
(2)粒度煤的粒度对链条炉的工作影响很大,未经筛分的原煤在链条炉排上燃烧是十分不利昀。
因为粒度不一,粉煤和末煤嵌于块煤之间,煤层容易堆得很结实,使热量不易传到煤层深处,同时十燥过
程中的水蒸汽不易散发出来,因此煤层着火困难。
另一方面,煤层中夹杂粉煤和末煤使火床阻力增加易于产生火口。
颗粒度不均在煤中易产生机械分离,大块煤易集中在炉排的两边,使得炉排通风不均,火床上燃烧不均匀。
另外,如粉煤量增高时,为了减少粉煤的损失,需要提高煤的水分,因而增加吸热量,使干燥时间延长,增加了可燃气体的热容量,并降低其浓度,不利于可燃气体燃烧,使燃烧室温度下降,使排烟损失增加等等。
另一方面如大粒度煤量增加,由于大粒度煤不能烧透,而使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
可见,用于链条炉排的煤,在粒度方面,应是大小合适,粒度均匀,粉煤和大块煤越少越好。
粒度最佳范围是6~ 25mm。
小于6mm的粉煤含量越少越好,一般应少于30 010。
但从我国煤矿生产现状来看,大多数煤矿还没有合适的筛分系统和储运系统把大于25mm的块煤筛去同时使小于6mm的粉煤含量降下来,因此,目前不少煤矿还是以供应粒度为小于50mm的混煤为主。
从应用现状来看,一般对煤的发热量、灰分、挥发分、硫分都比较重视,而对煤的粒度组成重视不够。
为了提高锅炉燃烧效率,节约煤炭,减少环境污染,应该采取措施,把小于
6mm的粉煤筛出来供发电煤粉锅炉用,大于6mm的煤供链条炉排锅炉用。
对于大于25mm的煤筛出来用对辊机破碎到小于25mm以下,尽量供应粒度合适的煤炭,做到物尽其用。
煤炭经过筛选、破碎等加工后,可换来高效率、低消耗、低环境污染。
因此,有的单位为了保证入炉煤有合适的粒度,建立了筛分破碎系统。
(3)发热量一般地说,发热量降低使锅炉的效率和出力都下降。
当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小于kg(即4 000kcal/kg)时,在链条炉上燃用这种煤就困难了。
因为发热量低的煤不是灰分大就是水分大,或者灰分水分都大,燃烧温度诋,使炉拱的温度和辐射的热量都低,导致煤着火困难。
同时燃用低热值煤
时,为保证炉内温度需增加燃煤量,则炉排的走行速度或煤层厚度相应要提高,这对于煤的着火和燃尽都是不利的。
因此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应该大于MJ/kg。
当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于21 .OOMJ/kg(即5 000kcal/kg)时锅炉效率和出力有明显的提高,对确定的煤炭来说,发热量和灰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当它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胁,)大于kg时,灰分(Ad)大于30%,这时应考虑以灰分为主,即只要灰分大于30%,最好不要使用。
(4)灰分和灰熔融性煤中灰分增加使可燃物含量减少,发热量降低,对煤的着火和燃烧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燃用高灰煤时,在焦炭周围复盖了过多的灰渣,阻碍焦炭和空气接触,也就阻碍了焦炭的燃烧,延长了燃烧时间,增加了不完全燃烧损失。
根据大量实践和试验结果表明:灰分大于30 010时燃烧效率很差,而且煤中灰分越大使锅炉效率降低得就越多。
煤中灰分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对链条炉来讲煤的灰分也不宜低于10%,因灰分过少,炉排上的渣层过薄,可能使炉排片过热,对链条炉工作也是不利的。
因此,合理的灰分( Ad)范围
为%~%。
从目前煤炭生产情况看,大多用于链条炉排锅炉的煤炭灰分均大于10%。
但也有个别煤炭灰分低于10%。
在焦炭的燃烧过程中,由于有还原作
用,在炉排上形成很浓的还原气氛(即含CO较多),有助于将灰渣中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使灰渣熔化温度也相应降低。
因此烧灰分较高的煤很容易在炉排上结渣,破坏燃烧过程,严重的还可能堵塞炉排的通风间隙,造成炉条过热和烧坏。
为了防止炉灰结渣,应使用灰熔点较高的煤。
一般要求煤灰的软化温度(ST)大于1 250℃。
当煤的灰分较低时,煤的灰熔点可以略低些。
参照GB /T9143-1988《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以及长期来大量燃用大同煤的经验,当Ad不大于18. OO%时,煤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可以低于1 250℃,但要大于1 150 0C。
(5)挥发分煤中挥发物的产率和质量对炉排上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煤燃烧时,挥发分首先析出和空气混合并着火燃烧,这对焦炭的燃烧是很重要的。
一般地说,挥发分愈高,愈容易着火,燃烧也好。
挥发分低的煤,燃烧也困难。
譬如,无烟煤挥发分低,而且要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析出挥发分,因而使着火困难。
着火愈困难,煤在炉排上燃烧和燃尽的时间就愈少,因而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乜就愈大。
但对于炉膛容积热负荷比较高的炉子,由于炉膛容积相对较小,当燃用高挥发分煤时,易于产生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烟囱容易冒黑烟。
(6)粘结性粘结性强的煤由于受到炉内高温辐射作用,表面软化熔融,形成板状结焦,这种情况对链条炉来讲是很不利的。
燃用这种煤时,在运行中要进行繁重的拨火操作。
另外,由于火床结焦使通风不利,有时使燃烧不能连续进行。
所以在链条炉上燃用粘结性强的煤是不适宜的。
最好燃用中等粘结性以下的煤,根据对粘结指数的研究,当煤的粘结指数小于40时,可以保证煤受热后不结焦或轻度结焦。
也可以用焦渣特征来鉴定煤的粘结性强弱,一般当焦渣特征小于等于5时都适用于链条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