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1、生物质成型燃料 木质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锯末、林木剪枝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等领域。

秸秆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秸秆块状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的块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木片燃料

以林业剩余物(林木修枝、林业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料,通过专业设备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生物质型煤

生物质型煤是指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可燃生物质( 如秸秆)和添加剂后压制成型的产

品。生物质型煤层状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质型煤清洁燃烧机理:一是起火温度低、燃烧快,减少了高温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二是由于

掺在煤粒中的生

物质着火点低,首先燃烧,使煤中的挥发份(烟)在低温状态一析出就完全燃烧,可实现无烟燃烧;三是在静态燃烧过程中型煤不散,粉尘排放量极低;四是添加固硫剂后固硫效果好,固硫率可达5 0 - 7 0 % ;五是生物质燃烧后,在型煤中形成微孔,便于空气进入内部助燃,燃烧效率高,灰渣残碳量极低。公司已在北京市延庆县建立了生物质型煤厂,年产量达到10

万吨。

生物质颗粒燃料运输车简介

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散装输送罐车是针对燃料特性设计的新型运输车,采用气流输送的方式直接将散装颗粒燃料输送至客户料仓内。该技术弥补了国内生物质燃料散装运输

的技术缺陷,缩减了燃料的包装成本,大大降低了燃料装卸人工和时间。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 目前,生物质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就是生物质燃烧。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组成成分,了解其燃烧特点,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从刘建禹、翟国勋等[20]对生物质燃料特性的研究可以发现,生物质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化学的角度上看,生物质属于碳氢化合物,含固定碳少。生物质燃料中含碳量最高的也仅50%左右,相当于褐煤中的含碳量。因此,生物质燃料不抗烧,热值较低;若生物质燃料中含氢量变多,挥发分就明显增多。生物质燃料中的碳元素多数和氢元素结合成小分子的碳氢化合物,燃烧需要长时间的干燥,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分解而析出挥发物。所以,生物质燃料易被引燃,燃烧初期,烟气量较大;生物质燃料含氧量明显地多于煤炭,它使得生物质燃料热值低,但易于引燃;生物质燃料的密度小于煤炭,其质地较疏松,特别是农作物秸杆和一些粪类,因此生物质燃料易于燃烧和燃尽,但其热值较低,发热量小,灰烬中残留的焦碳量少于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排放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较少,故对环境的污染将小于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无需设置控制气体污染装置,从而降低了成本,这也是生物质优于化石燃料的一方面[22]。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 本文有宇龙机械整理。 4 烧,其主要燃烧过程的特点是[23]: (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产生的烟气量较大,排烟造成热损失较高; (2)生物质燃料的密度较小,结构比较疏松,燃烧时受风面积大,较易造成悬浮燃烧,容易产生一些黑絮; (3)由于生物质热值低,发热量小,在锅炉内比较难以稳定的燃 烧; (4) 由于生物质挥发份含量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 ~350℃温度下挥发份就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供应量不足,将会增大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5)挥发份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烧速度缓慢、燃尽困难,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生物质燃烧利用现状 涂装生物质燃烧机第一品牌-淳元将陆续为你带来行业新资讯。 生物质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自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使用这种能源。人们主要是将生物质进行燃烧,其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做饭,取暖等日常生活;或者将生物质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也可以用来替代生物质能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0]。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几亿吨。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成可替代常规液态石油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烧,其主要燃过程的特点是[23]:(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干燥,产生的烟气量较大,排烟造成热损

生物质燃料特性指标

1、生物质成型燃料 木质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锯末、林木剪枝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等领域。 秸秆颗粒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颗粒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秸秆块状燃料 以农林剩余物(玉米秸秆、豆秸、棉秸、花生壳等)为原料,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的块状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运输存储方便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别墅供暖、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木片燃料 以林业剩余物(林木修枝、林业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料,通过专业设备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燃料。与矿物能源相比,该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等特征,可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用于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用能、农村炊事采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生物质型煤 生物质型煤是指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可燃生物质( 如秸秆)和添加剂后压制成型的产 品。生物质型煤层状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质型煤清洁燃烧机理:一是起火温度低、燃烧快,减少了高温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二是由于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作者:————————————————————————————————日期:

一、灰分产率级别: 1、动力用煤灰分分级 级别代号原煤灰分Vd% 特低灰煤SLA≤10 低灰煤LA 10.01~16.00 中灰煤MA 16.01~29.00 高灰煤HA>29 2、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分级 级别代号原煤灰分Vd% 特低灰煤SLA ≤6.00 低灰煤LA 6.01~9.00 中灰煤MA 9.01~12.00高灰煤HA >12.00 二、全硫含量级别: 1、无烟煤和烟煤硫分分级 级别代号干基全硫S d.t% 特低硫煤SLS <0.50 低硫煤LS 0.50~0.90

中硫煤MS 0.91~1.50 中高硫煤MHS 1.51~3.00 高硫煤HS >3.00 2、炼焦用炼焦精煤硫分硫分分级及炼焦原料用煤 级别代号干基全硫S d.t% 特低硫煤SLS <0.40 低硫煤LS 0.40~0.70 中低硫煤MLS 0.71~0.95 中硫煤MS 0.96~1.20 中高硫煤MHS 1.21~1.50 高硫煤HS 1.51~2.50 三、发热量级别 级别代号干燥高位发热量Qgr,d(MJ/kg) 特高热值煤SHQ >29.60 高热值煤HQ 25.51~29.60 中热值煤MQ 22.41~25.50 低热值煤LQ16.30~22.40 特低热值煤SLQ <16.30 四、磷含量级别

级别代号原煤磷Pd(%) 特低磷煤P—1 ≤0.01 低磷煤P—2 >0.01~0.05 中磷煤P—3 >0.05~0.10 高磷煤P—4>0.10 五、砷含量级别(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 级别代号原煤砷As(%)一级含砷煤ⅠAs ≤4.0×10-4 二级含砷煤ⅡAs >4.0×10-4~8.0×10-4 三级含砷煤ⅢAs>8.0×10-4~25.0×10-4四级含砷煤ⅣAs >25.0×10-4 六、氟含量级别(煤中氟含量分级MT/T966-2005) 级别代号原煤氟As含量μg/g 特低氟煤SLF<80 低氟煤LF 80~130 中氟煤MF131~200 高氟煤HF >200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摘要:选取一种典型生物质样品(棉秆),并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质量比混合。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生物质热解温度低,热解速度快,而煤相对热解速度慢,热解温度高;在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总体热解特性分阶段呈现生物质和煤的热解特征;随混煤中生物质比例的增加,热解温度降低,热解速度变快。 关键词:热重分析生物质煤热解共热解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份额逐年上升[1]。但是,由于生物质分布分散、能量密度低、收集运输和预处理费用高、热值低、水分大、转化利用需要外热源等缺点[2],使得单独利用生物质燃料的设备容量较小、投资费用较高、系统独立性差和效率低。为了使生物质在较短期内实现大规模有效利用,并具有商业竞争力,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和转化技术在现阶段是一种低成本、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可选方案。 1 生物质能的转化 生物质的利用转化方式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3]。热化学转化是指高温下将生物质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转化技术,包括气化(在气体介质氧气、空气或蒸汽参与的情况下对生物质进行部分氧化而转化成气体燃料的过程)、热解(在没有气体介质氧气、空气或蒸汽参与的情况下,单纯利用热使生物质中的有机物质等发生热分解从而脱除挥发性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或气态,并形成固态的半焦或焦炭的过程)和直接液化(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从生物质中提取液化石油等);生物转化法是指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产生沼气、酒精等能源产品。 固体生物质的热解及其进一步转化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热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生物质形态各异,组成多为木质素、纤维素等难降解有机物,与矿物燃料不同,因此生物质热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生物质热解的运行参数有终端温度、加热速率、压力和滞留时间等[4]。生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对热解也都有影响。研究生物质与煤共同作为燃料所具有的特性可为更广泛的利用生物质能提供参考依据。 2 试验 2.1 试验仪器及性能指标 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热重-差热联用仪(TG/DTA),其性能指标如下:

中国煤炭分类 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 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灰和生物质灰性质概述文献综述-5页文档资料

文献综述 综述名称:煤灰和生物质灰性质概述 1绪论 中药材渣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低污染性特点。我国是中医药大国,每年中药厂使用大量中药材原料,因而在中药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中药材废渣。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中药材厂对中药材废渣的处理主要是填埋和作为固体废物任意排放。但因中药材废渣量大、填埋堆放孔隙率高造成大片耕地损失和能源浪费,任意堆填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能变废为宝,既解决了浪费和污染,也可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中药材废渣可以利用于发电行业,这其中燃烧规模巨大,相应也产生了大量的灰,因此,对于灰的环保利用便有了大量的来源。但在其被利用前,应充分的了解灰的化学特性。所以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灰中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灰特征和用途,对于灰能源的利用有很大的贡献。 2生物质灰化学特性的研究 2.1煤灰特性的研究 2.1.1煤灰熔融性研究 目前约有80%左右的煤炭用于燃烧与气化,煤灰熔融性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液态排渣气化工艺(如德士古和液态排渣鲁奇炉等)要求煤灰熔融温度低,以有利于降低气化温度;而固态排渣气化工艺则要求煤灰熔融温度高,以提高气化温度。为了解决煤灰在燃烧和气化过程中的结渣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煤灰熔融性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表征煤灰熔融温度的参数和计算公式。在氧化性和弱还原性等气氛下测定了17种煤灰样品和3个人工配制灰样的熔融性,发现不同气氛下、不同煤灰化学成分对其熔融性的影响不同,煤灰熔融温度的高低不仅与煤灰中Fe2O3和CaO的总含量有关,而且与其CaO/Fe2O3摩尔比有关。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是空气中CO2、水和阳光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且有挥发份高,炭活性高、S、N含量低(%%,%--3%,)灰分低(%%)等特点,生物质燃料中可燃部分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按质量计量,纤维素占40%--50%,半纤维素20%--40%,木质素占10%--20%。 由于与化石燃料特性不同,生物质燃料的燃料机理、反应速度及燃料产物成分与化石燃料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阶段。其燃烧过程的特点: ①水分含量多,燃料需要较高的干燥温度和较长的干燥时间,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排烟损失较高。 ②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松散,迎风面积大,易吹起,悬浮段燃 烧份额较大。 ③发热量低,灰熔点低,炉内温度水平低,组织稳定的燃烧比 较困难。 ④由于挥发份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350℃温度下挥发份便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量不足,会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⑤会犯分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尽困难,燃烧过度缓慢,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⑥秸秆等部分生物质燃料含氯量较高,因此需要对床层部分结构和运行工况加以特殊考虑,防止其对床层部分的腐蚀。 由此可见,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应从不同种类生物质燃料特性出发才能保证生物质燃料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效率。

(完整版)花生壳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08级高分子二班 题目:花生壳生物质热解特征研究 指导教师:杨素文博士 评阅教师: 2012年5月

摘要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而热解是未来最有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方式之一。通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可以获得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对于判断热解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热分析仪,在氮气气氛下,采用不同升温速率对花生壳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了解生物质受热过程中的基本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达到最高热解速率时所对应的温度也越高,且升温速率越高热解越快,达到相同热解程度所需的时间越短。通过热重曲线研究花生壳的热解动力学,求出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生物质, 热解、热重分析,动力学 ABSTRACT Biomass energy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renewable energies. Paralysis is one of most promising methods of biomass utilization in the future. Study on biomass paralysis kinetics which can obtain paralysis kinetic parameters is of great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ward judging paralysis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optimizing reaction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生物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是空气中CO2、水和阳光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且有挥发份高,炭活性高、S、N含量低(%%,%--3%,)灰分低(%%)等特点,生物质燃料中可燃部分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按质量计量,纤维素占40%--50%,半纤维素20%--40%,木质素占10%--20%。 由于与化石燃料特性不同,生物质燃料的燃料机理、反应速度及燃料产物成分与化石燃料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阶段。其燃烧过程的特点: ①水分含量多,燃料需要较高的干燥温度和较长的干燥时间,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排烟损失较高。 ②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松散,迎风面积大,易吹起,悬浮段燃 烧份额较大。 ③发热量低,灰熔点低,炉内温度水平低,组织稳定的燃烧比 较困难。 ④由于挥发份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350℃温度下挥发份便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量不足,会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⑤会犯分析出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尽困难,燃烧过度缓慢,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⑥秸秆等部分生物质燃料含氯量较高,因此需要对床层部分结构和运行工况加以特殊考虑,防止其对床层部分的腐蚀。 由此可见,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应从不同种类生物质燃料特性出发才能保证生物质燃料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效率。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一、灰分产率级别: 2、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分级 二、全硫含量级别: 1、无烟煤和烟煤硫分分级 三、发热量级别

四、磷含量级别 五、砷含量级别(煤中砷含量分级 MT/T803-1999) 六、氟含量级别(煤中氟含量分级 MT/T966-2005) 七、煤灰熔融性级别 1、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分级(MT/T 853.1)

十、褐煤及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级别 十一、理论精煤回收率级别 十二、可选性等级划分标准

十三、煤炭粒度分级(GB189—63) 十四、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GB MT/T825—2000) 十五、煤层瓦斯成分分带 十六、挥发份分级表(GB MT/T849—2000)

十七、烟煤粘结指数分级(GB MT/T 596—1996) 十八、煤全水分分级(GB MT/T850—2000)

煤质化验指标 一、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二、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三、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四、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五、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生物质燃料特性简介

生物质成型燃料简介 生物质成型燃料(BMF),是以农林废弃物(秸秆、稻壳、花生壳、木屑、树枝等)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设备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制成块状的高效燃料,是一种环保、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煤的1/28,是天然气的1/8,二氧化碳可做到零排放,可替代煤炭、天然气、液化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商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一)BMF物理特性 密度:800~1100 kg/m 热值低:3400~4000 kcal/kg(详见测试报告) 挥发份高:60~70% 灰分大:5~15%(不稳定) 水分高:5~12% 含硫量低:0.02~0.21%(常用的烟煤含硫量为0.32~3%) (详见测试报告) 常见生物质原料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热值参考值 玉米秸秆:3470 kcal/kg 棉花秸秆:3790 kcal/kg 松木锯末:4010 kcal/kg 稻草:3470 kcal/kg 烟杆:3499 kcal/kg

花生壳:3818 kcal/kg (二) BMF燃烧特性 从燃烧特性曲线可以看出,BBDF燃烧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A-B):水分蒸发阶段(~180℃); 第二阶段(B-C):挥发份析出、燃烧阶段(180~370℃),此阶段挥发份大量析出,并在300℃左右着火剧烈燃烧;

第三阶段(C-D):固定碳燃烧阶段(370~620℃)。 BMF的燃烧具有如下特点: 着火温度低:一般为300℃左右 挥发分析出温度低:一般为180~370℃ 易结焦且结焦温度低:一般800℃左右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知: 由于生物质燃料特性的不同,导致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机理、反应速度以及燃烧产物的成份与燃煤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表现出与燃煤不同的燃烧特性。 (三)BMF燃烧原理 生物质燃料洁净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要求较高的温度(不低于380℃) 2、可燃气体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要长 3、充足的氧气

生物质燃料与其它燃料的对比

生物质燃料与其它燃料的对比 什么是生物质成型燃料?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常规能源将最终被开采殆尽,同时大量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高新技术开发低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逐步取代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以其资源储量丰富、清洁方便和可再生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生物质能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生物质是太阳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储存器。太阳能照射到地球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质能;由于转化为热能的太阳能能量密度很低,不容易收集,只有少量能被人类所利用,其他大部分存于大气和地球中的其他物质中;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把太阳能富集起来,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人类发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础。基于这一独特的形成过程,生物质能既不同于常规的矿物能源,又有别于其他新能源,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据统计,全国桔杆年产量约5. 7亿吨,人畜粪便约3. 8亿吨,薪柴年产量(包括木材砍伐的废弃物)为1. 7亿吨,还有工业排放的大量有机废料、废渣,每年生物质资源总量折合成标准煤约3 亿吨。我国直接利用生物质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利用效率极低,即使是目前农村已较普遍推广的省柴节煤灶, 热效率也仅20 % 左右。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 农民大量使用优质高效燃料, 用于炊事、取暖,而将农作物桔杆直接放在农田焚烧,浪费了能源,也污染了环境。生物质能资源结构疏松,能量密度低,仅是标准煤的一半多一些,且不易贮运。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秸秆、稻壳、锯末、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使原来松散、无定形的原料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其具有体积小、密度大、储运方便;燃烧稳定、周期长;燃烧效率高;灰渣及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小等优点。生物质成型燃料由可燃质、无机物和水分组成,主要含有碳(C)、氢(H)、氧(O)及少量的氮(N)、硫(S)等元素,并含有灰分和水分。 各种成分构成其中: ◆碳: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含碳量少(约为40-45%),尤其固定碳的含量低,易于燃烧。 ◆氢: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含氢量多(约为8-10%),挥发分高(约为75%)。 ◆生物质燃料中碳多数和氢结合成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遇到一定的温度后热分解而析出挥发物。 ◆硫: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中含硫量少于0.02%,燃烧时不必设置烟气脱硫装置,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氮: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中含氮量少于0.15%,NOx排放完全达标。 ◆灰分: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采用高品质的木质类生物质作为原料,灰分极低,只有1%左右。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热值: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密度一般为1.1~1.4t/m3,热值约为 4,100±100Kcal/Kg。1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当于0.55~0.6吨标准煤或0.4吨柴油/燃料油。生物质成型燃料除具有生物质燃料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1)密封塑料袋包装,装运方便,清洁安全; (2)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小,贮存方便;

生物质组分热解气化特性研究现状

生物质组分热解气化特性研究现状 摘要:为了提升生物质气化气热值,减少焦油产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试图从生物质组分的角度对热解气化 特性进行探索.概述了碱金属、温度、压力、升温速率在热解气化过程中对生物质组分造成的影响,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萃取物和组分间相互作用对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在二组分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应继续开展三组分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以及生物质模化物和生物质原料化学结构差异对生物质原料热解气化特性的影响.此外,提出了采用单变量对照实验方法研究单变量的作用大小. 关键词:三组分;萃取物;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TK 6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eating value of the gaseous product and decrease the yield of tar from the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of biomass,the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components are investigated widely.The effects of the alkali,temperature,pressure,and heating rate on the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are summarized.The effects of cellulose,hemicellulose,lignin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on the gasification and pyrolysis are also discussed.Besides those,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ree components,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biomass model compounds,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biomass on the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som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two components experiments.At last,the single variable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re propo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single factor. Key words:three component;extract;interaction 生物质气化和热解是将生物质能源转换为高品位气体 燃料时使用的一种有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方式之一[1].但其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以生物质气化为例,主要有气化气低热值以及焦油等问题.气化气热值过低导致气化气成本上升,阻碍了气化技术的推广.提高热值的传统方法包括提高气化温 度和当量比(ER)、加入催化剂、改变物料特性[2].焦油对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设备和实验人员造成很大危害.去除焦油 的传统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烘培、低温慢速热解处理等.催化裂解主要是在气化过程中加入镍基催化剂、白云石等,催化剂抑制焦油生成或使已生成的焦油再分解[3].此外,提高温度、改变ER也可促进焦油的分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生物质原料角度找出 提高气化气热值和去除焦油的方法,主要是从纤维素、半纤

生物质燃料和固体矿物质燃料(煤)的主要差别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 1 生物质燃料和固体矿物质燃料(煤)的主要差别 生物质燃料和煤碳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差别 1)含碳量较少,含固定碳少。生物质燃料中含碳量最高的也仅50%左右,相当于生成年代较少的褐煤的含碳量。特别是固定碳的含量明显地比煤炭少。因此, 生物质燃料不抗烧,热值较低。 2)含氢量稍多,挥发分明显较多。生物质燃料中的碳多数和氢结合成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遇一定的温度后热分解而折出挥发物。所以,生物质燃料易被引燃燃烧初期,析出量较大,在空气和温度不足的情况下易产生镶黑边的火焰。在使用生物质为燃料的设备设计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3)含氧量多。生物质燃料含氧量明显地多于煤炭,它使得生物质燃料热值低, 但易于引燃。在燃烧时可相对地减少供给空气量。 4)密度小。生物质燃料的密度明显地较煤炭低,质地比较疏松,特别是农作物秸杆和粪类。这样使得这类燃料易于燃烧和燃尽,灰烬中残留的碳量较燃用煤炭 者少。 5)含硫量低。生物质燃料含硫量大多少于 0."20%,燃烧时不必设置气体脱硫装置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强烈的化学反应过程,又是燃料和空气间的传热、传质过程。燃烧除去燃料存在外,必须有足够温度的热量供给和适当的空气供应。它可分作: 预热、干燥(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和焦碳(固定碳)燃烧等过程。燃料送入燃烧室后,在高温热量(由前期燃烧形成)作用下,燃料被加热和析出水分。随后,然料由于温度的继续增高,约250C左右,热分解开始,析出挥发分,并形成焦碳。气态的挥发分和周围高温空气掺混首先被引燃而燃烧。一般情况下,焦碳被挥发分包 围着,燃烧室中氧气不易渗透到焦碳表面,只有当挥发分的燃烧快要终了时,焦碳及

生物质燃烧灰渣利用概述

生物质燃烧灰渣利用概述 XXX 摘要:在人类面临着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今天,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于是生物质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电力生产方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生物质燃烧发电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我国也已建立了多家生物质直燃、混燃发电厂。生物质电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其填埋不仅会占据大面积土地,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生物质灰渣中含有较多的K、N、S、P等无机元素,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研究对生物质灰渣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目前生物质灰渣的利用情况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生物质电厂、灰渣特性、综合利用 1. 前言 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能源危机与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两点问题的重要性已不必再多加赘述。在这个全球大背景下,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也成为了研究的两大热点领域。电力行业是典型的能源行业,传统的火电更是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我国是煤炭大国,火力发电一直以燃煤为主。但是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总会面临资源枯竭的一天。而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NOx等气态污染物以及粉尘灰渣等固态废弃物,需要在后续过程中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物减排处理。因此、用更加清洁的燃料代替煤炭或者研究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都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有着很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生物质能是指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能够作为能源使用的生物质资源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分为植物和非植物两大类。其中植物类主要包括森林、农作物、草类等陆生植物和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而非植物类主要有动物粪便、有机废水、生活垃圾等。我国拥有丰富是生物质资源,据测算,我国理论生物质资源量约为50亿吨/年。如果这些生物质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将大大缓解我国的能源和污染物治理问题。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引言 目前,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是最简便、最具潜力的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之一。但由于生物质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在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燃烧设备的设计要求和燃烧方式的选择也不同于化石燃料。 、生物质燃烧的特性 了解生物质燃料的组成成分,有助于对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由上表可以看出,生物质燃料组成成分的特点是:(1)生物质含水分多,含硫量低;(2)生物质含碳量少,固定碳含量更少,热值普遍偏低; 3)生物质含氧量高,挥发份明显较多;(4)生物质灰份少、密度小, 尤其是农作物秸秆。因此,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强烈的化学反应过程,又是燃料和空气间的传热、传质的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的阶段。 三、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技术 直接燃烧是目前最简便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即将生物质直接作为燃料燃烧,燃烧过程所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发电或集中供热。作为燃料的生物质包括各种农林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 目前,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生物质直接燃烧流化床技术 采用流化床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是考虑到流化燃烧效率高,有害气体排放少,热容量大等一系列优点,适合燃用水分大、热值低的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直接燃烧流化床技术是采用细砂等颗粒作为媒体床料,以保证形成稳定的密相区料层,为生物质燃料提供充分的预热和干燥热源;采用风力给料装置,使生物质燃料均匀散布在床层表面,有助于燃料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采用稀相区强旋转切向二次风形成强烈旋转上升气流,可以使高温烟气、空气和生物质物料颗粒混合强烈,并延长物料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采用稀相区后设置卧式旋风燃烬室,使可

生物质灰渣的利用

生物质灰渣的性质研究 摘要 生物质灰渣的pH高,含有丰富的钾、硅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和制取多元复合肥料。以往对生物质灰渣的研究和资源化利用大多局限于建筑、化工等行业方面,而在农业方面特别是农业化学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四种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灰渣(锯木灰、谷壳灰、玉米灰、水稻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质灰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灰渣在不同浓度下对磷吸收、解吸特性。 关键词:生物质灰吸附解吸物理化学特性 第1章背景及研究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每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品种多、数量大以及形态各异的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稻秆、果壳、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禽畜粪便等,而这些农业废弃物具有污染环境、储存再生利用的特性。中国作为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并将其加工转化“变废为宝”,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词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以及基质化等几个方向。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要不断增加,应用农业废弃物直接燃烧产能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以农作物稻杆为主的生物质直燃发电,不仅能使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重要尝试。当今,生物质直接燃烧产能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大规模的生物质燃烧,也相应的产生了大量的生物质灰。根锯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需要,提高生物质灰的利用价值,而不只是简单的填埋处理,成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1农业废弃物的特性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主要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余类废弃物;畜牧渣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类残余废弃物;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类废弃物;农村城镇生活垃圾。通常所指的农业废弃物是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稻秆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1]。农业废弃物具有数量大、分散性、季节和周期性、差异性等特点。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锯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便量26亿t,农作物稻杆7亿t,蔬菜废弃物1.0亿t,乡镇生活垃圾和人粪便25亿t,肉类加工厂和农作物加工场废弃物1.5亿t,林业废弃物(不包括薪炭柴)0.5亿t,其它类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t,折合7亿t的标准煤[2]。 1.1.1农业废弃物的种类 (1)种植废弃物 种植废物中我国的农作物稻秆产量达5亿吨,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这些废弃物以年均5%-10%的速度增长[3]。就目前我国稻秆利用情况来看,大约有30%的稻轩

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2006-7-26] 1.概述 煤炭是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的动力燃料的化工产业原材料。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据《1997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统计,至1996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04亿t,储采比为224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2.煤炭种类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非炼焦煤类占%。前者包括气煤(占%),肥煤(占3.53%),主焦煤(占%),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3.煤质特征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 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一、引言 目前,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是最简便、最具潜力的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之一。但由于生物质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在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燃烧设备的设计要求和燃烧方式的选择也不同于化石燃料。 二、生物质燃烧的特性 了解生物质燃料的组成成分,有助于对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由上表可以看出,生物质燃料组成成分的特点是:(1)生物质含水分多,含硫量低;(2)生物质含碳量少,固定碳含量更少,热值普遍偏低;(3)生物质含氧量高,挥发份明显较多;(4)生物质灰份少、密度小,尤其是农作物秸秆。因此,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强烈的化学反应过程,又是燃料和空气间的传热、传质的过程,主要分为挥发份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的阶段。 三、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技术 直接燃烧是目前最简便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即将生物质直接作为燃料燃烧,燃烧过程所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发电或集中供热。作为燃料的生物质包括各种农林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 目前,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生物质直接燃烧流化床技术 采用流化床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是考虑到流化燃烧效率高,有害气体排放少,热容量大等一系列优点,适合燃用水分大、热值低的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直接燃烧流化床技术是采用细砂等颗粒作为媒体床料,以保证形成稳定的密相区料层,为生物质燃料提供充分的预热和干燥热源;采用风力给料装置,使生物质燃料均匀散布在床层表面,有助于燃料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采用稀相区强旋转切向二次风形成强烈旋转上升气流,可以使高温烟气、空气和生物质物料颗粒混合强烈,并延长物料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采用稀相区后设置卧式旋风燃烬室,使可燃气体和固体颗粒进一步燃尽,同时可以将烟气中所携带的飞灰、床料分离下来,减轻尾部受热面和除尘设备的磨损。现在我国部分锅炉厂家与高等院校合作,已开发出甘蔗渣、稻壳、果穗、木屑等生物废料的流化床锅炉,并取得成功运行。 3.2生物质直接燃烧层燃技术 生物质直接燃烧层燃技术使用的燃料主要可分为农林业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由于这两种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点不同,因此,所设计的层燃锅炉结构也有所不同。 3.2.1农林业废弃物焚烧技术 一般农林业废弃物的挥发物含量高,析出速度快,着火迅速,而固定碳的燃烧则比较慢,因此对于此类锅炉的设计主要采用采用风力吹送的炉内悬浮燃烧加层燃的燃烧方式。农林业废弃物进入喷料装置,依靠高速喷料风喷射到炉膛内,调节喷料风量的大小和导向板的角度以改变草渣落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