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气藏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研究概要3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21
低渗透气藏的开发特点及产能分析X石秀华(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文留北部勘探研究项目部,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在我国,大多数气藏属于低渗气藏,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
其开发特点为:气井自然产能普遍较低且分布极不均,生产压差大,稳产条件差,大部分井投产前需要进行加砂压裂改造。
本文针对低渗透气藏的开发特点与产能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国内外对低渗透气藏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压敏性;气井产能;产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 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12—0059—02 与油藏相比,天然气藏的储层物理特性更为复杂,气体有不同于液体的特殊的可压缩性。
低渗透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流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使水锁效应和应力敏感性明显增强,并导致油、气、水渗流规律发生变化。
由于这类气藏的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喉半径小,含水饱和度高等地质特征,所以在开发方面它们与常规气藏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国已经开发了几个这类气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主要开发工艺技术为:¹开展气藏精细描述,划分出各类储层的分布范围;º储层易受到损害且难于恢复,必须采取保护储层的钻井完井技术;»实施加砂压裂改造工艺技术,该技术能够明显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大大提高气井产能。
1 低渗透气藏的特点对于气藏来说,目前世界上通常将渗透率小于1×10-3L m2的储层划分为低渗透储层或低渗透气藏,将渗透率小于0.1×10-3L m2的气藏称为特低渗透气藏。
低渗透气藏较之一般的常规气藏的主要区别是其储层的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采收率低:产出条件除孔隙介质外,往往伴有裂缝和储层成岩后发生变化。
由于开采工艺复杂、开采成本较高,相应其经济效益也较低。
但在气藏开发中,低渗透气藏具有广泛的资源,因此有重要的价值。
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低渗透凝析气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气体凝析现象明显的气藏。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气体流动规律,低渗透凝析气藏的产能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石油工业的研究热点。
了解和分析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地开发和生产这类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的分类和分析,探讨岩性特征、流体性质、渗透率与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渗流机制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
将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生产策略建议,为未来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开发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其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气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揭示其对产能的影响机制;2. 探讨渗透率与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对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的影响规律;3. 分析不同渗流机制对凝析气产能的影响,为优化开发策略提供理论依据;4. 综合各因素分析凝析气藏产能,为提高气藏产能和开采效率提出建议;5.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了解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提供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将为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
1.3 研究意义低渗透凝析气藏是一种复杂的油气储层类型,其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深入研究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对于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的高效率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油气勘探开发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储层潜力,指导生产优化和增储措施的制定。
通过对产能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开发效率与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在于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低渗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分析根据低渗透油藏地质及相关开发特征我们知道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沉积微相的差异、储层非均质性、裂缝系统的先天条件等。
我们在进行低渗透藏递减规律研究时重点分析地质特征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结合递减方程进行开发效果评价。
本文主要通过影响产量递减的地质因素、开发因素进行分析。
进一步促进低渗透油藏递减规律及改善研究。
标签:低渗透;非均质性;地质因素;开发因素随着油藏的开发,产量变化会呈现几种趋势及状态。
在开发初期油藏产量在一定时期内可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在中期可能趋于稳定。
总管整体趋势,油藏开发总体趋势还是呈现递减趋势。
因此,研究产量递减规律对做好油藏动态预测和油藏生产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了解了油藏的产量递减规律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止产量递减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一、开发阶段的划分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水开发是主要手段。
注水相对于其他驱替模式有着足够的优势,其不仅驱油效果比较好,还有这低廉的成本投入。
因此我们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主要提出了超前注水、同步注水、滞后注水三种技术手段。
结合注水技术手段进一步研究低渗透油藏产量变化规律。
我们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进行阶段划分,本根据含水率、含水上升率、采油指数、采油量、成本等指标出发进行阶段划分。
主要可以分为:无水采油阶段、低含水采油阶段、中含水采油阶段和高含水采油阶段。
进一步结合年采油量、年采出速度划分为产量上升阶段、保持高产阶段(稳产期)、产量下降阶段(递减期)。
二、油藏产量递减期及递减类型本文主要针对油藏开发稳产期后的递减期进行研究。
递减期是每一个被开发油藏都所要经历的阶段。
递减期的出现也预示着地层自身驱动能力不足,地层能量消耗殆尽,因此在这个阶段为我们要实施一定的技术措施,从而进一步创造新的能量,驱动原油采出。
关于递减期我们这样定义它,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地下能量的降低和可采储量的减少,产油量总是要下降的,通常用递减率表示产量递减阶段的大小,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量递减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