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10.人对环境的需求
- 格式:ppt
- 大小:68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0课《人对环境的需求》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2、能正确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3、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4、能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怕出错。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切实让学生感悟人对生物环境的依赖。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背景资料:1、饮食方面: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动物或植物,如粮食、肉、蛋、奶、菜、水果、茶等。
2、学习方面: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桌椅、书包、书本、铅笔、橡皮等。
3、保健方面: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甘草、当归、麝香、鹿茸、人参等。
4、休闲方面:人们学习工作之余的许多活动都可以归为休闲一类,如观赏旅游景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种代步工具的轮胎,随身穿着的各种物品,家中饲养的宠物等。
5、居住方面:每个人的居住环境中都会有许多和动植物相关的物品,如构成房屋的椽子, 室内的家具等五、实施建议:1、活动一在学生课前充分思考完成导学案问题的基础上,课上组织学生每组就一个方面先讨论,然后不同的组互相补充,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热的想法中得到启示,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2、教材中的五个项目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特烟道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3、学生在课前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最好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
4、拓展活动“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是一个太大的概念,此活动放到课上进行,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他们谈出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真实感受,对学生的回答要求不要太高,教材中的概念图只提示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填写出来,不管学生理解程度如何,教师都不要给所谓的标准答案。
六、反思《人对环境的需求》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有条理地说明人类的衣、食、住、行与动植物的关系2、会用自己的话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人对环境的需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实例说明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2.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正确含义。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2.能发现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怕出错。
2.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有所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
2.能举例说明自己应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活动切实让学生感悟人对生物环境的依赖。
难点: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材料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家庭调查表:有哪些来自动植物的产品。
3、搜集资料:生活中的仿生产品。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是让学生们做头脑风暴的游戏,这是为了考量学生们已有的知识。
这时孩子们会积极的说出,他们知道的生活当中和动植物有关的衣食住行。
学生们说完后,老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通过这些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我们吃的是动植物,有的说穿的是动物的皮毛之后老师说出过度引导语:为什么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呢?这时学生们进一步探究。
二:合作交流——科学探究1.让学生展示课前做的家庭小调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老师适时出示房屋、食品等图片2.师提出问题:通过调查的结果,你是否认为动植物非常重要,并能说一说它们的重要性。
学生总结:说出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动植物,离开动植物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3.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这时老师不用给学生一个统一答案。
老师出示山上种树、水中捕鱼的图三:科学在线—仿生学1.学生自学:先读科学在线,并说一说:“从法国工程师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说出感悟:只要在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思考并进行深入研究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活动1:我们需要它们饮食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粮食、肉、蛋、奶、菜、水果、茶等学习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桌椅、书包、书本、铅笔、橡皮等。
保健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甘草、当归、麝香、鹿茸、人参、金蓝鲨等。
休闲人们学习工作之余的许多活动都可归为休闲一类,如:观赏旅游景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种代步工具的轮胎,随身穿着携带的各种物品,家中饲养的宠物等。
居住每个人的居住环境中都会有许多和动植物相关的物品,如:构成房屋的檩椽、室内的家具等。
结论:人类生存离不开动植物。
活动2:家庭调查植物产品数量动物产品数量①植物和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拓展活动:如何适应社会环境①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③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1.人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极大地增强,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质和抛弃的废弃物就明显增多。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反省自己平时那些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2.能坚持做长期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推理得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说出人类的活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造成那些影响。
《10 人对环境的需求》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尽可能多地想出人类的生活与某种动植物有什么关系。
2、能自己设计表格,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
3、能概括地描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自己应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5、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2、能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2、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有所发现,3、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
4、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人对环境的需求以及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难点:了解人对环境的需求以及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环境有怎样的需求呢?(二)进行新课:活动1:我们需要它们1、本活动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游戏,可说可写,重在让每个人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2、教材中列举的5个项目可以增减,也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3、为了保障学生思维活动的顺畅,允许学生用拼音、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4、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让各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
此时,可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5、活动最后,可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希望学生能表达出类似“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想法。
活动2:家庭调查1、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通过家庭调查活动收集上来的资料会进一步强化学生“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意识。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0 人对环境的需求》习题
1、人类生存同样需要、、。
2.、人们要生存除了需要适应外,还要适应。
3、在我们的生活中,、、、、、、等来自于植物。
、、、、、等来自于动物。
4、人们根据生物的特性,发明了许多仿生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例如:、、等。
5、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
6、判断:
(1)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类只要终身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就能适应社会。
()
(2)所有的家具都是来自植物的产品。
()
7、(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说说这是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环境,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动植物受到影响?
我还知道
(2)请你从上面图中选择一幅,说一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试想一下:最终大自然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