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10《人对环境的需求》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10.人对环境的需求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2.能发现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2.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正确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怕出错。
2.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活动切实让学生感悟人对生物环境的依赖。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家中自动植物的各类产品的资料,如产品说明书、相关杂志等,调查表、剪刀。
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需要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怎么的?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需要衣食住行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我们需要它们1.布置任务教师:我们是怎样利用动植物的?让我们做个头脑风暴游戏吧!活动内容:①准备5张白纸,分别写有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5个不同的项目。
②全班同学分为5组,每组领取一张写有一个项目的白纸,将自己知道的此项目中人类利用动植物的方式填写在白纸上。
③把本组填写的纸片传给另一个组,并接收其他小组填写的关于另一项目的纸片。
在这张纸上添加尽可能多的内容。
④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每个组都阅读了其他小组的卡片,并添加了本组想到的内容。
⑤仔细阅读本组最后拿到的卡片,向全班同学介绍上面的内容。
2.学生提出对活动的想法。
教师:对于活动内容哪位同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回答。
教师对活动需注意的地方进行详细说明。
学生活动。
3.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
汇报活动情况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科学《人对环境的需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2、能有条理的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3、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有所发现教学重点: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2、举例说明自己应如何适应社会环境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环境有怎样的需求呢?揭题,板书。
二、实践活动: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说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人们是怎样利用动植物的?以游戏方式填写出来:1、准备写有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5个不同的项目的白纸。
2、全班同学分为5组,每组领取一张写有一个项目的白纸。
将自己知道的此项目中人类利用动植物的方式填写在白纸上。
3、把本组的纸片传给另一组,接收其它小组纸片在上面填写尽可能多的内容4、仔细阅读本组最后拿到的卡片,向全班同学介绍上面的内容三、家庭调查:家里有哪些外来自动植物的产品?1、学生分组设计表格,对调查结果分别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2、演讲比赛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师:讲述“芒刺和尼龙搭扣”的创造发明,你能讲一些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产品?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学到了什么?小结;人们除了要适应自然环境外,还要适应社会环境。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养成环保意识,热爱动植物,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生存创造条件。
同样人类生存也需要很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为祖国做贡献,更好地拥有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活动1:我们需要它们饮食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粮食、肉、蛋、奶、菜、水果、茶等学习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桌椅、书包、书本、铅笔、橡皮等。
保健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甘草、当归、麝香、鹿茸、人参、金蓝鲨等。
休闲人们学习工作之余的许多活动都可归为休闲一类,如:观赏旅游景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种代步工具的轮胎,随身穿着携带的各种物品,家中饲养的宠物等。
居住每个人的居住环境中都会有许多和动植物相关的物品,如:构成房屋的檩椽、室内的家具等。
结论:人类生存离不开动植物。
活动2:家庭调查植物产品数量动物产品数量①植物和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拓展活动:如何适应社会环境①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③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1.人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极大地增强,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质和抛弃的废弃物就明显增多。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反省自己平时那些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2.能坚持做长期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推理得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说出人类的活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造成那些影响。
《10 人对环境的需求》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尽可能多地想出人类的生活与某种动植物有什么关系。
2、能自己设计表格,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
3、能概括地描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自己应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5、能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2、能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2、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有所发现,3、能举出在人类生活中利用仿生产品的实例。
4、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人对环境的需求以及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难点:了解人对环境的需求以及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环境有怎样的需求呢?(二)进行新课:活动1:我们需要它们1、本活动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游戏,可说可写,重在让每个人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2、教材中列举的5个项目可以增减,也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3、为了保障学生思维活动的顺畅,允许学生用拼音、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4、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让各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
此时,可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5、活动最后,可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希望学生能表达出类似“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想法。
活动2:家庭调查1、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通过家庭调查活动收集上来的资料会进一步强化学生“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