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中芦丁含量的测定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70
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又称为槐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和药材。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以及食品加工中。
槐米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之一就是芦丁。
本文将对槐米中芦丁的实验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药理作用和潜在应用。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新鲜的槐米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提取和分离技术,得到了槐米中的芦丁。
首先,将槐米研磨成粉末,并用乙醇进行提取。
然后,采用柱层析技术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芦丁。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到了槐米中的芦丁,并进行了初步的纯化。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我们确定了芦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0纳米。
进一步的质谱分析证实了所得到的化合物为芦丁。
药理作用: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芦丁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其次,芦丁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过程中的炎性因子的产生。
此外,芦丁还能够增强血管壁的稳定性,减少血管渗透性,从而起到抗血管炎的作用。
最后,芦丁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潜在应用:基于芦丁的多种药理作用,它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芦丁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由于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芦丁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芦丁可以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由于其抗炎和抗血管炎作用,芦丁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
此外,芦丁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
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抗肿瘤活性,但芦丁作为一种天然的化合物,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毒性,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选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到了槐米中的芦丁,并初步了解了其药理作用和潜在应用。
芦丁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管炎和抗肿瘤活性。
在医药领域中,芦丁有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和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
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但槐米中芦丁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技术。
3. 了解槐米中芦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槐米、荞麦叶等植物中。
芦丁具有调节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本实验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槐米中的芦丁,通过重结晶、纸层析、薄层层析等手段对芦丁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槐米、石灰水、盐酸、硫酸、硼砂、Mg粉、AlCl3、FeCl3、Monish 试剂等。
2. 实验仪器:研钵、烧杯、漏斗、抽滤瓶、玻璃棒、电热炉、烘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层析板、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槐米预处理:称取一定量槐米,研磨成粉末。
2. 提取:将槐米粉末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石灰水,加热至沸腾,搅拌煮沸15分钟,抽滤,滤渣再用20mL石灰水煮沸10分钟,合并滤液。
3. 中和:用15%盐酸中和滤液至pH值为2~3。
4. 静置:将中和后的滤液静置6小时,使芦丁沉淀析出。
5. 过滤:过滤沉淀,滤渣干燥,得到粗芦丁。
6. 精制:将粗芦丁用乙醇溶解,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芦丁。
7. 鉴定:采用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对精制芦丁进行鉴定,并与标准芦丁进行比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纸层析结果:精制芦丁在纸层析板上呈现出与标准芦丁相同的色带,证明所提取的化合物为芦丁。
2. 薄层层析结果:精制芦丁在薄层层析板上呈现出与标准芦丁相同的色带,进一步证实了所提取的化合物为芦丁。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从槐米中提取并鉴定了芦丁。
实验结果表明,碱提酸沉法是提取槐米中芦丁的有效方法,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是鉴定芦丁的可靠手段。
七、实验讨论1. 影响芦丁提取的因素:槐米的粉碎程度、石灰水的浓度、提取时间、pH值等都会影响芦丁的提取效率。
2. 芦丁的药理作用:芦丁具有调节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分析进展【关键词】槐米芦丁槲皮素含量测定综述槐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
芦丁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能维持及恢复毛细管的正常弹性,增强其抵抗力,防止血细胞凝聚,临床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1];槲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
我国是芦丁的出口国,槐米是提取芦丁的主要原料,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槐米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无水芦丁计)不低于20%,无水芦丁(C27H30O16)不少于15%[3]。
因此,研究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对槐米质量控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将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综述如下。
1 分光光度法1.1 等吸收紫外光度法李氏等[4]用等吸收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槐米中的芦丁和槲皮素。
分别配制槲皮素和芦丁的单组分标准溶液,测定它们在波长240~380 nm的吸光度,经过粗选和细选,分别找出槲皮素和芦丁的等吸收波长λ1247、λ2266、λ3340、λ4370。
然后分别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芦丁、槲皮素溶液,测定其在波长247 nm和266 nm、波长340 nm和370 nm处的吸光度,计算其对应的吸光度差值,分别作出ΔA-C校准曲线及线性回归方程。
用上述方法测定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将槐米的乙醇提取物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在波长247 nm和266 nm、340 nm和370 nm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吸光度差值,据回归方程计算芦丁和槲皮素的浓度。
然后分别计算样品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6个样品中芦丁平均含量为80.60%,RSD=1.61%;槲皮素平均含量为9.49%,RSD=1.53%。
1.2 荧光光度法利用铝与槲皮素形成荧光配合物,姚氏等[5]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槲皮素。
文献中选择测定条件为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498 nm,测定温度为室温,溶液酸度控制为pH=6,选用2×102 mol/L铝标准溶液。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与鉴定槐花米是槐花籽的胚芽部分,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常被用作食品、保健品和药品。
芦丁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槐花米中也存在着。
本文主要探讨了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与鉴定方法。
一、提取方法1. 酸碱水解法将槐花米粉末用75%酒精浸泡后,用钝性气体保护,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水解2小时。
水解完毕后,加入酸化剂使pH值调至5.5左右,然后提取2次,每次提取30分钟,使用乙醇使提取液达到所需的体积,完成提取过程。
2. 超声波辅助法将槐花米粉末用9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60分钟。
取得的提取液储存在4℃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溶解过程中,超声波功率设置为250W,处理时间为45分钟。
超声波辅助能够加速溶剂的渗透和分解,提高提取效率。
3. 超临界流体法将槐花米粉末与正己烷混合,注入超临界流体反应器中,流体选择二氧化碳,温度为90℃,压力为30Mpa。
在45分钟内处理样品,得到高品质的芦丁提取物。
二、鉴定方法1. 毛细管电泳法使用毛细管电泳法确定芦丁的含量和纯度。
在试验中,一般采用50 mM 磷酸盐缓冲液( pH=3.10 ) 为电泳缓冲液,以50 mbar 的压力施加电压,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将检测到的谱图与标准物质谱图进行比对,以得到样品中芦丁的含量。
2. 气相色谱法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芦丁在槐花米中的含量。
首先,将提取物用氮气吹干至干燥,然后加入甲醇,溶解完毕后过滤。
过滤后再用甲醇调整成正常体积。
将样品注入色谱柱,沿着柱从注射口到检测器方向以一定的压力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来的物质。
将检测到的峰面积与已知含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中芦丁的含量。
3. 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芦丁的含量。
在试验中,将提取物稀释到一定浓度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根据芦丁的特征峰,在290 nm处进行检测。
将检测到的吸光度值与标准物质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中芦丁的含量。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萃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芦丁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槐米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调节毛细血管壁渗透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常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用药。
槐米是槐系豆科槐属植物的花蕾,含芦丁量高达12%~16%。
本实验通过萃取槐米中的芦丁,了解其提取方法及其在槐米中的分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槐米、无水乙醇、盐酸、石灰水、硫酸、Mg粉、AlCl3、FeCl3、浓硫酸、浓盐酸等。
2. 实验仪器:研钵、烧杯、漏斗、抽滤瓶、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槐米预处理:称取3g槐米于研钵中研成粉状,置于50mL烧杯中。
2. 碱提:加入30mL饱和石灰水溶液,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煮沸一刻钟后,抽滤。
3. 滤渣处理:滤渣再用20mL饱和石灰水溶液煮沸10min,合并滤液。
4. 中和:用15%盐酸中和滤液至pH值约为2~3。
5. 静置:静置6h,使芦丁沉淀析出。
6. 抽滤:过滤,滤渣干燥,即得粗芦丁。
7. 精制:将粗芦丁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滤液浓缩,得精制芦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率:根据实验数据,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率为10.2%。
2. 芦丁的鉴定:通过Mg粉-HCl反应、AlCl3反应、FeCl3反应等显色反应,证实了提取物的确为芦丁。
3. 芦丁的纯度:精制芦丁的纯度可达99%以上。
六、实验讨论1.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方法:本实验采用碱提酸沉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提取率较高。
2. 芦丁的纯度:通过精制,芦丁的纯度可达99%以上,符合药用要求。
3. 芦丁的应用前景:芦丁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作为药用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从槐米中提取了芦丁,提取率较高。
2. 提取的芦丁纯度可达99%以上,符合药用要求。
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
《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
槐米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槐米中含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芦丁,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槐米中芦丁的功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新鲜的槐米,并对其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得到了纯净的芦丁化合物。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外实验,发现槐米中的芦丁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些发现为槐米中芦丁的药用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随后,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将槐米中提取的芦丁溶液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观察其对动物体内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槐米中的芦丁能够显著降低实验动物体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槐米中芦丁的药用价值,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槐米中的芦丁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和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很大的药用潜力。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槐米中芦丁的作用机制,并希望能够将其应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槐米中芦丁的药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槐米中的这一重要成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中餐和糕点中。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槐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槐米中的芦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芦丁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本实验旨在探究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及其对人体的潜在益处。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首先,我们收集了新鲜的槐米样本,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我们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将槐米粉末浸泡在其中。
经过搅拌和过滤,我们得到了槐米乙醇提取物。
接下来,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槐米乙醇提取物中的芦丁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槐米中的芦丁含量为每克10毫克。
这一发现表明,槐米是一种富含芦丁的食材。
实验二:芦丁的抗氧化性质芦丁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人体对抗自由基的侵害。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2,2-联氨基二苯基-1-苦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来评估芦丁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DNA损伤实验。
通过将DNA暴露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我们模拟了细胞内自由基对DNA的损伤。
然后,我们添加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并观察DNA的损伤程度。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减轻DNA的损伤,说明其具有保护细胞核酸免受自由基攻击的能力。
实验三:芦丁的抗炎作用芦丁还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人类巨噬细胞暴露在炎症刺激物(如细菌脂多糖)的作用下。
然后,我们添加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并观察细胞的炎症反应。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其次,我们使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
我们给小鼠注射炎症刺激物,并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芦丁。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表明其具有抗炎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槐米中富含芦丁,并且芦丁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并对提取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掌握芦丁的提取方法和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又称芸香苷,属于黄酮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槐花米中芦丁的含量较高,是提取芦丁的良好原料。
芦丁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
利用这一性质,通过热水提取、冷却沉淀、过滤等操作,可以将芦丁从槐花米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槐花米:干燥、无杂质。
乙醇、石灰乳、盐酸等试剂。
2、仪器电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实验材料和试剂的质量。
恒温水浴锅:提供稳定的加热温度。
布氏漏斗、抽滤瓶:用于过滤操作。
容量瓶、移液管等: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定量转移。
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槐花米,用清水洗净,沥干备用。
2、将槐花米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石灰乳,搅拌均匀,使pH 值达到 8 9。
目的是使芦丁呈盐的形式,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3、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 1 2 小时,期间保持搅拌,以充分提取芦丁。
4、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冷却至室温,静置一段时间,使芦丁结晶析出。
6、抽滤,收集芦丁结晶。
7、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结晶,以除去杂质。
8、将结晶干燥,称重,计算芦丁的提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提取得到的芦丁为浅黄色结晶,干燥后称重为_____g。
2、计算芦丁的提取率:提取率=(提取得到的芦丁质量/槐花米的质量)× 100%经过计算,本次实验芦丁的提取率为_____%。
3、结果分析提取率的高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的质量、提取时间、温度、pH 值等。
如果提取率较低,可能是提取过程中温度不够高、时间不够长,导致芦丁没有充分溶解;或者是冷却结晶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使得部分芦丁没有结晶析出。
六、注意事项1、在加热回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溶液沸腾过于剧烈,造成物料损失。
2、调节 pH 值时,要准确使用酸碱试剂,避免 pH 值过高或过低影响提取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米中的芦丁含量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米中的芦丁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槐米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槐米;芦丁含量槐米是指槐树种子的内果皮,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止渴等功效。
芦丁是槐米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测定槐米中芦丁含量对于研究其药用价值、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实验方法仪器和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紫外检测器(UV-VIS)、电子天平(ME204E)、超纯水制备系统、甲醇、乙腈、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芦丁标准品(purity≥98%)。
样品制备将槐米粉末(1 g)加入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 80%甲醇溶液,振荡超声提取30 min,过滤,取上清液,重复上述操作1次,将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合并,定容至50 mL。
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0:60,pH=2.8)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10 μL标准曲线的制备取芦丁标准品0.1 g,加入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甲醇溶液,振荡超声30 min,过滤,取上清液,重复上述过程1次,将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合并,定容至50 mL,制备成1.0 mg/mL的芦丁溶液。
取0.1 mL、0.2 mL、0.4 mL、0.6 mL、0.8 mL和1.0 mL的芦丁溶液,分别加入10 mL离心管中,加入0.1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调节pH 至2.8,加入甲醇定容至10 mL,摇匀,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到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标准曲线。
山西省主产地槐米芦丁含量分析田建华【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西省运城盐湖、河津、稷山、万荣、夏县5地所采集的槐米进行芦丁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不同产地的槐米芦丁含量相差较大,在13.09%~24.59%之间.运城盐湖所产槐米的芦丁含量较高,而夏县所产槐米的芦丁含量相对较低;双季槐米芦丁含量略低于单季槐米芦丁含量;米槐小枝条芦丁含量为20.50%,与槐米中平均芦丁含量相差无几.经蒸晒处理的槐米芦丁含量最高,可达到23.77%;其次是烘晒处理槐米芦丁的含量,为22.16%;自然晒干方式下槐米芦丁含量较低.【期刊名称】《山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山西省;不同产地;槐米;芦丁;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田建华【作者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6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始载于《日华子本草》,现被列入国家卫生部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录中,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
槐米中含有芦丁(芸香苷)、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芦丁,具有维持及恢复毛细管的正常弹性,增强抵抗力,防止血细胞凝聚等多方面的生理特性,同时还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山西省是中国槐米的主产地之一,栽植历史较长,保有面积较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槐米生产活动出现。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出现了大规模的种植,有的还进行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槐米的芦丁含量受品种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地槐米品质差距较大,参差不齐。
为了合理评价槐米品质,为槐米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不同产地槐米芦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
1.1 材料于2015年至2016年的7月、9月,在山西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槐米主要产地运城盐湖、河津、稷山、万荣、夏县5地,采集生长正常的植株上的槐米作为分析材料。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趁热过滤及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 了解芦丁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槐米中,具有调节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本实验通过碱提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并对提取物进行重结晶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槐米、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硼砂、活性炭、硅胶、薄层板、显色剂等。
2. 仪器:研钵、烧杯、抽滤装置、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槐米粉碎:将槐米置于研钵中,研成粉末状,过筛后备用。
2. 提取:称取5g槐米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50mL 5%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不断搅拌,保持沸腾状态15min。
抽滤,滤液用稀盐酸调pH值至2~3,静置6h,析出沉淀。
3. 重结晶:将沉淀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滤液置于烧杯中,加入活性炭脱色,抽滤。
滤液置于冰箱中冷却,析出晶体,抽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芦丁粗品。
4. 精制:将芦丁粗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加热溶解,过滤,滤液置于冰箱中冷却,析出晶体,抽滤,干燥,得到芦丁精制品。
5. 鉴定:将芦丁精制品进行薄层色谱(TLC)分析,并与标准品进行对照,确认芦丁的存在。
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芦丁的吸光度,计算芦丁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实验过程中,槐米粉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煮沸,滤液呈橙黄色,说明芦丁已被提取。
2. 重结晶:在低温下,滤液析出晶体,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芦丁粗品。
3. 精制:在低温下,芦丁粗品溶解于无水乙醇,过滤后,再次析出晶体,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芦丁精制品。
4. 鉴定:TLC分析结果显示,芦丁精制品与标准品在同一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确认芦丁的存在。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芦丁的吸光度,计算芦丁的含量为10.5mg/g。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并通过重结晶和鉴定,得到纯度较高的芦丁精制品。
题目: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1 槐米的简介 (3)2 芦丁的简介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2 实验原理及实验条件 (5)2.1 实验相关原理 (5)2.2 实验条件的选择 (7)3 实验方法和结果 (7)3.1芦丁的提取 (7)3.2芦丁的精制 (7)3.3芦丁的鉴定 (7)3.3.1呈色反应 (7)3.3.2薄层色谱检识 (8)3.4 芦丁的含量测定 (8)3.4.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8)3.4.2标准曲线的制备 (9)3.4.3样品测定 (10)3.4.4样品稳定性试验 (10)3.4.5加样回收率实验 (10)4 讨论与小节 (11)5 参考文献 (11)6 综述 (12)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摘要:目的: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掌握芦丁的提取工艺。
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获得芦丁粗提物,利用多次碱提酸沉法获得较纯的芦丁,再通过显色实验以及薄层色谱鉴定槐米提取液中的芦丁,并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提取物中芦丁的含量。
结果: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0.1081C+0.0184,采样率为96%,没有太大的区别。
结论:该方法易于操作,实验原理比较简单,薄层色谱与分光光度相结合实现了槐米提取液中芦丁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关键词:槐米芦丁碱提酸沉法含量测定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luding in acacia an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luding.Methods: alkali, acid sinking method to obtain crude extract rutin using multiple alkali acid sinking method to obtain a more pure rutin, again through the color experiment and TLC identification of rutin in the sophora japonica extract, and through the standard cur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rutin in extracts.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standard solution and absorbance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 = 30.1081 + 0.0184 C, R = 0.9997, the sampling rate is 96%, not much difference.Conclusion: this method, easy to operate, the experiment principle is simpl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a spectrophotometKey Words:Sophora japonica rutin 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前言1.槐米的简介槐米Flos Sophorae Immaturus,是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微寒,现列在国家卫生部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中,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1]。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概述槐米系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槐米)。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赤血痢下,风热目赤,痛疽疮毒,还可用于预防中风。
近年来被用作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药理实验证明,槐花米具有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抗炎作用,解痉、抗渍疡作用,影响脂质代谢,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槐花米中主要含有黄酮苷,皂苷、甾醇和鞣质等成分,其中芦丁(Rutin)含量最高,达12~20%。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芦丁(rutin):C27H30O16·3H2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二、实验部分(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酸水解将芦丁生成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芦丁与槲皮素的鉴别方法,聚酰胺薄膜的操作方法,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芦丁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酸性,故用碱提酸沉法。
2、芦丁的分离原理:芦丁在沸水中溶解,在冷水中析出。
3、芦丁的鉴定原理:芦丁与槲皮素分别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苷与苷元,用Molish反应可以进行鉴别,也可以利用聚酰胺的氢键吸附性质进行定性分析,Rf值也应不同。
(三)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药材:槐米50g(每组)。
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实验目的:通过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
实验原理:
芦丁为橙黄色结晶,可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芦丁能在紫外光下吸收,其吸收峰为253 nm。
本实验利用薄层层析从槐米中分离出芦丁,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收峰值,根据标准曲线求出芦丁的含量。
实验仪器:
薄层层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制备标准曲线溶液:取芦丁纯品10 mg,用乙醇溶解,稀释成10 mL,即为1000 μg/mL的芦丁溶液。
分别取0.1、0.2、0.4、0.6、0.8、1 mL芦丁溶液,加乙醇稀释至10 mL,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53 nm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取适量槐米研磨成粉末,称取0.5 g,加乙醇10 mL,振荡震荡30 min,离心沉淀,取上清液用过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注于干燥的薄层层析板上,用气流干燥待样品点干,分别注上标准曲线溶液和槐米样品溶液。
将层析板浸泡在室温下的甲醇中,待样品上移至1 cm处时取出,用热风吹干。
4.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53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计算出槐米中芦丁含量。
实验数据与结果:
标准曲线方程:y=0.0289x+0.0109;R²=0.997
样品吸光度:0.321
槐米中芦丁含量:11.496 mg/100 g
结论:本实验通过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出槐米中芦丁的含量为11.496 mg/1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