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液统疾病11-14节
- 格式:doc
- 大小:319.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恶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A.蛋黄B.牛奶C.豆类D.黑木耳E.瘦肉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C.空肠下端D.结肠E.直肠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A.慢性失血B.铁的摄入不足C.铁的吸收不良D.铁的需要量增加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妊娠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C.育龄妇女D.月经过多E.缺乏维生素B12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A.红细胞计数B.红细胞沉降率C.网织红细胞计数D.血红蛋白定量E.血清蛋白定量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A.血清铁蛋白B.含铁血黄素C.血清铁D.总铁结合力E.骨髓铁染色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B.口服铁剂C.注射铁剂D.去除病因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A.静脉注射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D.皮内注射E.口服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A.黑便B.便秘C.腹泻D.破坏牙釉E.腹痛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A.头晕B.记忆力减退C.皮肤黏膜苍白D.心悸E.耳鸣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A.面颊B.口腔粘膜C.前胸D.睑结膜、口唇、甲床E.手背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A.面色苍白B.疲乏C.头晕D.耳鸣15.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护理错误的是A.宜于进餐后服用B.可与维生素C同服C.禁饮浓茶D.如有消化道反应,可与牛奶同服E.液体铁剂应经稀释后用吸管服用,以防破坏牙釉16.关于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叙述错误的是A.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胃肠道反应B.与维生素C同用可增强效果C.服药后常出现大便发黑D.血象恢复正常后可马上停药E.服药2小时内禁止饮浓茶17.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是A.低蛋白质B.低维生素C.动物内脏D.牛奶E.谷类【A2型题】18.患者女性,35岁。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风湿小体赘生物原发性固缩肾心绞痛动脉瘤室壁瘤心肌梗死心肌硬化高血压脑病泡沫细胞二、填空题1.风湿病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______、______、______。
2.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______,最常发生在______。
3.风湿性心脏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缓进型高血压依病变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期。
5.高血压器官病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冠心病的病变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
9.心绞痛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10.心肌梗死按病变范围可分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11.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12.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高血压脑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
1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风湿病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的部位是:A.关节B.皮肤C.脑D.心脏E.浆膜2.风湿病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病变是:A.纤维素样变性B.风湿小体形成C.巨噬细胞增生D.纤维母细胞增生E.后期瘢痕形成3.风湿病的早期病变是:A.粘液样变性B.纤维素样变性C.风湿小体形成D.炎性细胞浸润E.纤维化4.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多发生于:A.主动脉瓣B.肺动脉瓣C.二尖瓣D.三尖瓣E.腱索5.风湿细胞来源于:A.巨噬细胞B.组织细胞C.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6.风湿性心外膜炎的病变主要是:A.风湿小体形成B.粘液样变性C.纤维素样坏死D.炎细胞浸润E.浆液纤维素渗出7.“绒毛心”是由何种心脏病引起?A.风湿性心肌炎B.风湿性主动脉炎C.风湿性心内膜炎D.风湿性心外膜炎E.感染性心内膜炎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数为:A.由草绿色链球菌直接引起B.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C.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D.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E.葡萄球菌引起9.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的病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赘生物大小不规则B.单个或多个,黄色C.质脆易脱落D.不易引起栓塞E.重者瓣膜形成溃疡、穿孔10.心瓣膜病多见于: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E.腱索11.风湿小体的主要成分是:A.粘液样物B.纤维素样物C.风湿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2.风湿性关节炎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发生于大关节B.有游走性、季节性C.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D.关节腔中有浆液纤维素渗出E.后期引起关节畸形13.二尖瓣狭窄时心脏扩张肥大,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左心房扩张肥大B.右心房扩张肥大C.右心室扩张肥大D.左心室扩张肥大E.以上均可发生14.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是:A.主动脉粥样硬化B.细小动脉硬化C.心肌肥大D.肾动脉硬化E.脑动脉硬化15.高血压引起心衰的主要机制是:A.心肌损害B.外周阻力增加C.肺动脉高压D.血容量增加E.外周需血量增加16.高血压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A.心力衰竭B.肾功能衰竭C.脑萎缩D.脑出血E.高血压脑病17.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内囊、基底节B.小脑及脑干C.侧脑室D.大脑E.小脑18.高血压病常见的死因,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心力衰竭B.肾功能衰竭C.脑出血D.高血压脑病E.脑软化19.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A.细小动脉B.大中动脉C.大中静脉D.细小静脉E.毛细血管20.粥样斑块中的泡沫细胞主要来源于:A.巨噬细胞B.平滑肌细胞C.纤维母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白细胞21.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粥样溃疡B.斑块内出血C.血栓形成D.斑块钙化E.机化再通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右冠状动脉C.左旋支D.右后支E.左冠状动脉总干23.脑动脉粥样硬化最显著的部位是:A.大脑中动脉B. 脑底动脉环C. 小脑动脉D. 脑干动脉E.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24.高血压病引起肾萎缩称: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颗粒性固缩肾C.继发性固缩肾D.动脉硬化性固缩肾E.缺血性固缩肾25.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形成的赘生物多为:A.瓣膜缩短变硬B.混合血栓C.透明血栓D.白色血栓 E 附壁血栓26.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变化?A.瓣膜缩短变硬B.瓣叶粘连C.瓣叶增粗融合D.瓣叶增厚卷曲E.瓣膜穿孔断裂27.二尖瓣狭窄时首先导致:A.左心房肥大B.左心室肥大C.右心房肥大D.右心室肥大E.左右心室肥大2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首先引起的改变是:A.左心室肥大B.左心室肥大C.右心室肥大D.右心室肥大E.左心房肥大29.关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描述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左心室肥大扩张B.左心房肥大扩张C.右心室肥大扩张D.右心房肥大扩张E.左心房、室均扩张肥大30.高血压病早期心脏的特征性改变是:A.左心室紧张性扩张B.左心室向心性肥大C.左心室离心性肥大D.左心室肌源性扩张E.弥漫性心肌纤维化31.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基础是:A.内膜通透性增高B.血中胆固醇增高C.脂质沉积于内膜D.动脉壁弹性降低E.内分泌功能失调32.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聚集大量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平滑肌细胞C.纤维母细胞D.泡沫细胞E.组织细胞33.心肌梗死常发生于:A.左心室侧壁B.左心室前壁C.左心室后壁D.室间隔后1/3E.右心室前壁34.关于心肌梗死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多为贫血性梗死B.梗死区是楔形C.梗死区灰黄色D.周围有充血出血带E.心外膜有纤维素渗出35.主动脉狭窄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左心房扩张肥大B.左心室扩张肥大C.右心室扩张肥大D.右心室扩张肥大E.肺淤血水肿36.病人右侧内囊出血常表现为:A.右侧偏瘫B.左侧偏瘫C.双侧瘫痪D.肢体麻木E.意识障碍37.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高钠饮食B.遗传因素C.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D.神经内分泌因素E.心理因素38.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A.高脂血症B.遗传因素C.吸烟D.高血压E.内分泌紊乱39.使舒张压急剧下降的瓣膜病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肺动脉瓣狭窄4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多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脑膜炎双球菌D.大肠杆菌E.绿脓杆菌41.引起心瓣膜病的主要原因是:A.风湿性或细菌性心内膜炎B.梅毒性主动脉炎C.瓣膜钙化D.先天发音异常E.高血压病42.儿童的风湿脑病变出现小舞蹈病是由于:A.大脑受累B.中脑受累C.小脑受累D.脊髓受累E.椎体外系受累43.风湿性心瓣膜病不会引起:A.球形心B.靴形心C.梨形心D.绒毛心E.虎斑心四、问答题1.概述冠心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后果。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产生抗血小板抗体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C、凝血能力超过抗凝能力D、小血管和微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E、凝血因子缺乏(分数:8.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过敏性紫瘫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血友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B.C.D.E. √解析:(4).DIC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B.C. √D.E.解析:二、 X型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关于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发热,描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人√B.常可发展为高热,难以控制√C.常由于成熟粒细胞减少导致感染所致√D.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用药物降温√E.控制感染是彻底治愈的主要手段√解析:2.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常见因素是()(分数:2.00)A.食物加热、煮沸过度B.铁的吸收障碍√C.铁损失过多√D.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E.月经过多√解析:3.应用铁剂治疗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铁剂要做深部肌肉注射√B.铁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C.静脉注射铁剂时应严防液体外渗√D.注射铁剂的同时最好备有肾上腺素1支√E.使用铁剂时要计算正确√解析:4.关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占90%,叶酸缺乏最常见√B.恶性贫血常见C.为大细胞性贫血√D.多与食物烹调方法不当和偏食有关√E.恶性贫血与内因子缺乏有关√解析: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全身骨骼疼痛B.肝脾肿大明显C.起病急、发展快√D.常有严重出血及感染√E.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低下√解析:6.下列哪些病尤其注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白血病√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地中海贫血解析:7.护理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措施,正确的有()(分数:2.00)A.药液必须新鲜配制√B.n区吐后鼓励进食√C.严密监测血象变化√D.有明显脱发者应暂停化疗E.病人常有呕吐,故应少饮水解析:8.骨髓移植后需预防心力衰竭,其原因是()(分数:2.00)A.使用大剂量化疗B.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环孢素A对心脏有毒性√C.病人血红蛋白常在60g/L以下√D.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E.骨髓移植过程中大量输液、输骨髓液、输血√解析:9.骨髓移植护理应包括()(分数:2.00)A.预防感染的护理√B.预防出血的护理√C.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D.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E.预防尿酸肾病的护理解析:三、 A1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首选药物为()(分数:2.00)A.丙酸睾丸酮√B.康力龙C.一叶秋碱D.阿托品E.达哪唑解析: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进行护理体检时,不应出现下列何种体征()(分数:2.00)A.面色苍白B.牙龈出血C.鼻腔血痂D.肝脾肿大√E.肺部闻有啰音解析:12.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分数:2.00)A.感染、出血、贫血B.网织红细胞减低C.无肝脾肿大D.全血细胞减少E.骨髓增生低下√解析:1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为()(分数:2.00)A.全血细胞减少B.有无肝脾肿大C.网织红细胞缺乏D.外周血中有无幼稚细胞E.骨髓象特点√解析:14.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你认为符合下列何种疾病护理评估的实验室检查()(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慢性白血病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析:15.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不包括()(分数:2.00)A.注意观察药物反应√B.定期室内消毒,限制探视C.严密监测血细胞计数D.严密观察体温变化E.注意更换注射部位解析:16.下列哪一项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分数:2.00)A.红细胞本身缺陷B.慢性失血C.骨髓造血功能受损D.缺乏叶酸、维生素B12 √E.脾功能亢进解析:17.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治疗药物是()(分数:2.00)A.硫酸亚铁B.肝素C.雄激素D.叶酸、维生素B12 √E.糖皮质激素解析:1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指下列哪些缺乏所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叶酸和维生素CB.叶酸和维生素B1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D.叶酸和维生素B12 √E.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解析:19.叶酸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在()(分数:2.00)A.食管B.胃C.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D.回肠E.结肠解析:20.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主要见于男性B.发病年龄大多于60岁以上C.女性青春期及绝经期前易发病√D.多有淋巴细胞增多E.常于发病后4周自行缓解解析:2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骨髓穿刺的目的是()(分数:2.00)A.证明有血小板减少B.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无低下C.了解有无合并缺铁性贫血D.了解巨核细胞数量及有无成熟障碍√E.证明有血小板抗体存在解析:22.治疗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的3种疗法是()(分数:2.00)A.叶酸,睾丸酮,维生素KB.睾丸酮,免疫抑制剂,脾切除C.铁剂,叶酸,睾丸酮D.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E.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睾丸酮解析:23.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护理评估,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多见于成人B.女性多见C.常反复发作D.颅内出血多见E.骨髓幼稚巨核细胞比例增多√解析: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首选()(分数:2.00)A.糖皮质激素√B.脾切除C.输新鲜血D.输血小板悬液E.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解析:25.下列哪种药物禁用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2.00)A.泼尼松B.阿莫西林C.红霉素D.阿司匹林√E.地西泮解析:2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项化验结果不正确()(分数:2.00)A.血小板计数减少B.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C.出血时间正常√D.血小板寿命缩短E.血块回缩不良解析:2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的出血部位为()(分数:2.00)A.皮肤黏膜√B.消化道C.泌尿道D.生殖道E.颅内解析:28.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分数:2.00)A.紫癜型√B.腹型C.关节型D.肾型E.混合型解析:29.下列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是哪一型()(分数:2.00)A.紫癜型B.腹型C.关节型D.肾型√E.紫癜型关节型并存解析:30.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错误的是()(分数:2.00)A.应寻找致病因素,去除病因B.可给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C.可给增加血管壁抗力的药物,如维生素C、安络血D.糖皮质激素对腹型和关节型疗效较好E.激素治疗无效应作脾切除√解析:31.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不包括哪项()(分数:2.00)A.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B.鱼、虾、乳类等异性蛋白食物过敏C.脾功能亢进√D.药物过敏E.花粉、昆虫咬伤、寒冷、疫苗接种等解析: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恶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A.蛋黄B.牛奶C.豆类D.黑木耳E.瘦肉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C.空肠下端D.结肠E.直肠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A.慢性失血B.铁的摄入不足C.铁的吸收不良D.铁的需要量增加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妊娠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C.育龄妇女D.月经过多E.缺乏维生素B12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A.红细胞计数B.红细胞沉降率C.网织红细胞计数D.血红蛋白定量E.血清蛋白定量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A.血清铁蛋白B.含铁血黄素C.血清铁D.总铁结合力E.骨髓铁染色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B.口服铁剂C.注射铁剂D.去除病因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A.静脉注射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D.皮内注射E.口服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A.黑便B.便秘C.腹泻D.破坏牙釉E.腹痛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A.头晕B.记忆力减退C.皮肤黏膜苍白D.心悸E.耳鸣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A.面颊B.口腔粘膜C.前胸D.睑结膜、口唇、甲床E.手背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A.面色苍白B.疲乏C.头晕D.耳鸣E.异食癖15.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护理错误的是A.宜于进餐后服用B.可与维生素C同服C.禁饮浓茶D.如有消化道反应,可与牛奶同服E.液体铁剂应经稀释后用吸管服用,以防破坏牙釉16.关于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叙述错误的是A.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胃肠道反应B.与维生素C同用可增强效果C.服药后常出现大便发黑D.血象恢复正常后可马上停药E.服药2小时内禁止饮浓茶17.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是A.低蛋白质B.低维生素C.动物内脏D.牛奶E.谷类【A2型题】18.患者女性,35岁。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贫血概述贫血: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分类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等,淋巴细胞亢进、肾衰、甲减、肝病等;造血细胞凋亡亢进(PNH、AA)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PN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等失血性慢性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贫血是A.巨幼细胞性贫血B.骨髓病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慢性病性贫血『正确答案』D【分类】九版内科学类型MCV(fl)M 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100 32-35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常细胞性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慢性失血性贫血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特点是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B【表现】最早、最常见的症状: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最突出的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口唇、甲床、睑结膜最明显循环:心悸、气短,贫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神经: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呼吸:加快加深消化:消化功能↓、消化不良泌尿:胆红素尿和高胆原尿观察有无贫血,最可靠的查体部位是A.手背皮肤及口腔黏膜B.耳廓皮肤C.睑结膜、指甲及口唇D.颈部皮肤及舌面E.面颊、皮肤及上颚黏膜『正确答案』C【诊断】【检查】--血液检查①Hb、RBC:有无贫血及严重程度②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病因诊断③网织红细胞计数:贫血的鉴别诊断及疗效的观察与评价,判断骨髓增生程度④外周血涂片:观察血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改变⑤骨髓检查:病因诊断教材内容为:1)血常规检查:Hb、RBC、MCV、MCH、MCHC、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11-14节I.单选题(共 200 题,0 分)1. (0 分)活化蛋白C(APC)能灭活下列哪些因子A. 因子Va和ⅧaB. 因子Ⅶa和XaC. 因子Ⅸa和ⅨaD. ATⅢ和肝素辅因子Ⅱ2. (0 分) .男性,40岁,确诊慢性肝炎5年,发现腹水征,近2月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散在瘀斑住院。
体检:慢性病容,巩膜黄染,脾肋下5cm,移动性浊音(+),病人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最主要原因是:A. 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B. 胆道梗阻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C. 肝脏对凝血因子合成障碍D. 血中有抗凝物质E. 肝病引起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3. (0 分)血小板粘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对诊断下列哪种疾病是正确的,确答案是:( )A. 两者均增高见于血管性血友病B. 两者均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C. 前者增高,后者减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 前者减低,后者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4. (0 分)关于急性ITP,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多见于成人B. 多见于女性C. 骨髓巨核细胞以幼稚型为主D. 大多数病人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型E. 血小板寿命正常5. (0 分)女性45岁,发热、咳嗽5天,皮肤大块紫斑1天,体检体温38℃,脾助下2cm。
Hb 90g/L,白细胞14.0×109/L,血片早幼粒细胞0.36,PLT 23×109/L, 凝血酶原时间18秒(对照12秒),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1.4g/L。
最可能的诊断是:A. 肺炎并发DIC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E. 维生素K缺乏6. (0 分)下列哪项是慢性型ITP患者骨髓象的主要特点,确答案是:( )A.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 巨核细胞增多和有成熟障碍现象C. 巨核细胞增多和明显左移现象D. 血小板巨大,异形和染色深7. (0 分)下列哪组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诊断,确答案是:( )A.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B.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块退缩良好,凝血时间正常C. 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块退缩不良,出血时间延长D. 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8. (0 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其实验室检查下述哪项不符A. 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或<100×10↑<9>/LB.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对照3S以上C. 纤维蛋白原<1.5g/LD. 优球蛋白〉120分9. (0 分)下列哪一项凝血因子,产生场所一部分在肝,一部分在肝外组织A. 因子I,Ⅱ,VB. 因子ⅧC. 因子Ⅶ,Ⅸ,XD. 因子Ⅻ,Ⅺ,XⅢ10. (0 分)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正确?A. 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时间延长B.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oombs试验阳性C. 甲型血友病…..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降低E. 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延长11. (0 分)在纤溶过程中可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的物质是A. 纤溶酶原激活物(PA)B. 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C. α2-巨球蛋白(α2-M)D. α1-抗膜蛋白酶(α1-AT)12. (0 分)女性 42岁,因皮肤紫癜入院,血小板计数65x10^9/L,血块收缩不良,其血小板减少与下列哪项无关A. 药物如苯及其衍生物、噻嗪类、雌激素等B. 病毒感染C. 电离辐射D.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或Evan综合征等E. 大量出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13. (0 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骨穿的目的是A. 证明有无巨核细胞增生B. 证明有无幼稚巨核细胞C. 证明有无血小板减少D. 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14. (0 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B.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C. 脾功能亢进D. 产生血小板抗体E.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15. (0 分)血小板表面相关Ig的相应抗原是血小板膜上的哪种成分A. 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B. 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C. 糖蛋白Ⅱb/Ⅲa和糖蛋白IbD. 糖蛋白Ⅲb和糖蛋白V16. (0 分)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尿毒症B. 肝疾病C. 骨髓增生性疾病D.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17. (0 分)男性,19岁,2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及腹痛,应诊断为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过敏性紫癜C. 急性白血病D. 急性关节炎E. 急腹症18. (0 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补体测定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PAIgG,M,A均可增高B. PAC3也可增高C. 是特异性试验D. 是非特异性试验19. (0 分)患者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应选下列哪一组筛选试验,确答案是:( )A. 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出血时间B.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出血时间C.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及凝血酶时间D. 纤维蛋白原,血块收缩,血小板计数20. (0 分)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B. 加速FX酶复合物形成C. 激活FXD. 促进血小板凝集21. (0 分)受检血浆的凝血酶时间(TT)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则表明A. 因子Ⅷ,Ⅸ,Ⅺ缺乏B. 因子Ⅱ,V,Ⅶ缺乏C. 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D. 有FDP或异常纤维蛋白原存在22. (0 分)下列哪组疾病,出血时间测定正常,确答案是:( )A.特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血友病,缺铁性贫血C.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功能障碍D.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血友病23. (0 分)下列哪项是慢性型ITP患者骨髓象的主要特点A.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 巨核细胞增多和有成熟障碍现象C. 巨核细胞增多和明显左移现象D. 血小板巨大,异形和染色深24. (0 分)下列哪一项是发现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最简便试验A. 血涂片上体积巨大(如小淋巴细胞)的血小板>50%B. 体内外血小板粘附试验减低C. 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但对Ristocetin无反应D. 单克隆抗体(AN51,SW2)证实缺乏GPI625. (0 分) 18岁男性,因高热咳嗽二周,近两天鼻衄、呕血而来急诊,体检:皮肤有片状瘀斑,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90,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2×109/L,凝血酶原时间19秒(正常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1g/L, D-二聚体升高,尿红细胞++, 最可能的诊断是: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EVANS综合征C.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D.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26. (0 分)因子V,Ⅷ主要含于下列哪种血液成分中A. 硫酸钡吸附血浆B. 硫酸钡吸附血清C. 正常人贮存血浆D. 正常人贮存血清27. (0 分)急性型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除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外,应首先考虑A. 补充水与电解质B.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C. 积极抗纤溶治疗D. 及早应用肝素E. 输注全血或血浆28. (0 分)血片上红细胞呈棘形、盔形等异常形态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 血小板无力症D. 血友病29. (0 分)血小板MPV减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May-Hegglin异常,Alpport综合征B. Wishtt-Aldrich综合征C. 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Swiss-cheese血小板综合征30. (0 分)硫酸钡吸附血浆中主要含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A. 因子Ⅶ和因子XB. 因子V和因子ⅧC. 因子Ⅱ,V,Ⅶ,XD. 因子I,Ⅲ,V,Ⅶ31. (0 分)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概念,哪一种描述是错误的A. 急性型ITP与感染因素有关B. 血小板寿命缩短C. 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减少D. 临床上是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E. 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32. (0 分)有关激活纤溶系统的途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内激活途径B. 外激活途径C. 外源激活途径D. 共同激活途径33. (0 分)血小板表面相关Ig及C3测定对ITP的诊断价值,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低B. 阳性率较低,特异性较高C. 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高D. 阳性率较低,特异性较低34. (0 分)一男性患者,发热5天,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见两下肢小腿胫骨紫癜,高出皮面,实验室检查结果:Hb125g/L,白细胞5.5×10↑<9>/L,血小板计数120×10↑<9>/L,束臂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12S(对照12S),血块收缩良好,纤维蛋白原2g/L,该例诊'断是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过敏性紫癜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 (0 分)一患者术后伤口渗血不止,临床疑有DIC,你应选择下列哪一组筛选试验,确答案是:( )A. 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凝血时间B.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C. 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出血时间D.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6. (0 分)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A. 血小板第3因子B. 血小板第4因子C. 血小板促生长因子D. 血小板激活因子37. (0 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时,下列结果哪一项是不符合的A. 出血时间延长B. 血小板计数减少C.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 血块收缩不良E.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38. (0 分) ITP作骨髓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 检查有无巨核细胞增多B. 观察骨髓增生程度C. 证明血小板生成障碍D. 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39. (0 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种血小板抗体特异性较强A. PAIgAB. PAIgGC. PAIgMD. PAC340. (0 分)患者,男性,16岁, 6周前双膝双踝关节肿痛, 1周后发现双下肢出现密集大小不等紫红色出血斑,约3-4天后渐退,但数日后再现新出血斑。
一周前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
近2天有血便。
查体:下肢、皮肤密集新旧不等出血斑,无破溃,双膝关节肿胀,压痛,脐周有压痛。
血象:WBC 15×109/L,Hb90g/L,BPC260×109/L,BT2’CT2’。
关于此患者的诊断下列哪项更确切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过敏性紫癜关节型C. 过敏性紫癜混合型D. 过敏性紫癜皮肤型E.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1. (0 分) ITP首选治疗是A. 脾切除B.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C. 糖皮质激素D. 输浓缩血小板悬液E. 长春新碱42. (0 分)哪项不符合血友病?A. 凝血时间延长B.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C. 血小板正常D.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E. 出血时间延长43. (0 分)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重要的根治措施是,确答案是:( )A. 根治诱发DIC病因B. 肝素,新鲜血同时应用C. 改善微循环D. 抗休克E. 抗纤溶44. (0 分)患者女性30岁,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紫斑已一年余,查:肝脾未扪及,Hb110g/L,PTL60×109/L,骨髓:粒、红系统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你考虑诊断是什么?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脾功能亢进C. 白细胞不增多性急性白血病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45. (0 分)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血小板粘附试验正常B. 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C.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增加D. 血小板释放反应正常46. (0 分)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佐证是,确答案是:( )A. 血涂片上体积巨大(如小淋巴细胞)的血小板>50%B. 体内、外血小板粘附试验减低C. 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但对Ristoeetin无反应D. 单克隆抗体(AN51,SW2)证实缺乏GPIb47. (0 分)血小板表面相关Ig的相应抗原是血小板膜上的哪种成分,确答案是:( )A. 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B. 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C. 糖蛋白Ⅱb/Ⅲa和糖蛋白IbD. 糖蛋白Ⅲb和糖蛋白V48. (0 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不包括A. 碎片DB. 碎片CC. 碎片ED. 碎片Y49. (0 分)患者女性,35岁,平素体健,五年前开始月经过多,妇科检查有子宫肌瘤1 ´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