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第四章第1讲功和功率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
第1讲 功和功率教材知识萃取1. 一质量为m 的滑雪运动员,从高为h 的斜坡顶端由静止滑下。
下滑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斜坡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
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A.重力做的功为mgh sin θB.支持力做的功为mgh cos θC.合力做的功为(mg sin θ-f )hD.阻力做的功-�ℎsin�1.D 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知重力做的功为W G =mgh ,选项A 错误;支持力始终垂直于斜面向上,运动员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位移,故支持力做的功为0,选项B 错误;阻力与位移始终方向相反,阻力做的功W f =-f ·ℎsin�=-�ℎsin�,选项D 正确;合力的做功为W 合=W G +W f =mgh -f ℎsin�,选项C 错误。
答案2. 如图为一质量为60 kg 的学生做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已知在做引起向上的过程中,学生重心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为h =0.5 m,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引”过程单杠对人做正功B.“下放”过程单杠对人做负功C.完成10个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为3 000 JD.一次“上引”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为300 J2.D “上引”和“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力的作用点在人的双手上,人的双手没有位移,所以单杠对人不做功,AB 错误;“上引”过程中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重力做负功,“下放”过程中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重力做正功,且其绝对值相等,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重力所做的总功为零,C 错误;学生的质量为60 kg,一次“上引”过程,同学重心变化的高度为0.5 m,则一次“上引”过程同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 =mgh =60 kg ×10 N/kg ×0.5 m=300 J,D 正确。
答案3. 如图甲所示,质量m=10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开始运动,水平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课本内容再回顾——查缺补漏】回顾一、功和功率1.功(1)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位移是相对地面的位移)W Fl =或者cos W Fl α=(α是力和位移的夹角)。
(2)特殊情况如重力做功为W mgh =,电场力做功W qEd qU ==(d 是沿电场方向的位移,u 是初末位置电势差)(3)变力如弹簧弹力做功和安培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或者利用安培力做功等于电路消耗的电能求解即可。
2.功率:定义式为W P t=,和速度的关系为cos P Fv α=(α是力和速度的夹角),注意夹角α,考点很容易设计重力做功的功率问题,重点看α是否相同(2)机动车匀加速启动:匀加速启动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加速度F f a m-=不变,即加速度不变,所以牵引力F 不变,此为匀加速,速度v at =,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功率P Fv Fat ==,功率也与时间成正比,随速度增大的,功率增大,当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此阶段结束。
问题考察方式多求解匀加速的末速度,从阻力和加速度求出牵引力,从而根据额定功率牵引力求解出速度和时间。
第二阶段为额定功率运行,除去初速度不为0外其他与第一种启动方式相同。
回顾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变化量k E W ∆=合,注意分析各个力做功的计算,比如每个力作用的阶段,不同阶段各个力做功的情况,比如在运动过程中有变力做功,那么就可以根据其他各个力做功以及动能变化量来求解变力做功。
2.实验探究功和能的关系:实验考查多利用如下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设计的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木板适当倾斜,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的弹力即小车受到的合力,橡皮筋做功即合力做功○2由于橡皮筋的弹力在变化,实验利用同样规格的橡皮筋同样的形变量开始做功,使得功成整数倍增加而解决功的测量问题○3数据处理上,一定要处理成2W v -图像,这样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