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山奇石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对黄山奇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详细介绍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分享自己心中的黄山奇石。
5. 朗读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山奇石,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3. 课文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剧道具。
4. 相关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气球的喜爱和美好回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何感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关爱。
(2)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运用生字词造句。
3. 设计气球,展示自己的创意。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同步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欢乐的泼水节》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和阅读,了解黄山的奇石特点。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插图3. 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黄山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
(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
5. 小结与作业(2)学生回家后,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并家长签字。
六、教学步骤1. 熟读成诵: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并在课后将课文熟读成诵。
2. 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老师出示生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对一些重点生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进行解释和造句练习。
3. 理解内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如形状各异、神奇美丽等,学生分享自己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品词析句: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效果,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5. 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表达出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个别朗读。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风》是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
虽然全诗没有一个“风”字,但这首诗通过二十几个字就写出了,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识字4个,写字4个;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字4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
师: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走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那就打开书第70页,自己读读吧。
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1:我认识了“解”,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解”。
生2:我问老师认识了“竹竿”的“竿”。
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生:想。
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生1:我想请老师和我一起读“解”。
师生:“解”。
师:我读得对吗?生:对。
师:谢谢你。
生2:我想请我的好朋友跟我读“斜”生2、3:“斜”。
(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
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目标】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身的家乡。
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请大家自身朗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减字)自身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身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⑴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和“环”的介音。
⑵看图识词:在同学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请4个同学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同学评议、协助正音。
⑶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局部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⑴指名读。
⑵集体评议。
⑶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在同学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同学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①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②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④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情景,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气球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它让主人公感到快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讨论。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守株待兔9篇公开课守株待兔 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了水滴石穿这个寓言,谁能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这则寓言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字宝宝并记一记。
2、学习生字(1)小老师教读本课生字,提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小火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抽生指出生字的大写字母、部首、剩余笔画。
(4)观察生字,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小黑板上描红。
(5)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
(2)理解句子①抽生回答②出示句子: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边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③齐读句子,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④“守株待兔”这四个字的意思就藏在这句话里,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请一个孩子发言。
⑤想象:农夫在这里等待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⑥感情读句子,抽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种田人怎么会天天想捡野兔呢?这只野兔又是从哪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2自然段。
2、全班读,思考:野兔怎么来的?(1)给“窜”换词。
(2)“竟”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勾画他的内心想法。
4、抽读,出示句子: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1)齐读,哪些词语该重读,为什么?(2)默读句子,想一想,农夫的心情怎样?做上批注。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分享的美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分享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故事发生在哪里?”(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自己与朋友分享快乐的情景画。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短文。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3.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相关课外阅读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蜜蜂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题:蜜蜂引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蜜蜂引路的道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蜜蜂手工作品。
4.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下周分享。
2. 拓展阅读:推荐一本关于蜜蜂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