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山奇石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对黄山奇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详细介绍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分享自己心中的黄山奇石。
5. 朗读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山奇石,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3. 课文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剧道具。
4. 相关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气球的喜爱和美好回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何感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关爱。
(2)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运用生字词造句。
3. 设计气球,展示自己的创意。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同步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欢乐的泼水节》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和阅读,了解黄山的奇石特点。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插图3. 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黄山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
(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
5. 小结与作业(2)学生回家后,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并家长签字。
六、教学步骤1. 熟读成诵: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并在课后将课文熟读成诵。
2. 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老师出示生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对一些重点生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进行解释和造句练习。
3. 理解内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如形状各异、神奇美丽等,学生分享自己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品词析句: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效果,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5. 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表达出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个别朗读。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风》是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
虽然全诗没有一个“风”字,但这首诗通过二十几个字就写出了,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识字4个,写字4个;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字4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
师: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走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那就打开书第70页,自己读读吧。
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1:我认识了“解”,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解”。
生2:我问老师认识了“竹竿”的“竿”。
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生:想。
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生1:我想请老师和我一起读“解”。
师生:“解”。
师:我读得对吗?生:对。
师:谢谢你。
生2:我想请我的好朋友跟我读“斜”生2、3:“斜”。
(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
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目标】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身的家乡。
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请大家自身朗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减字)自身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身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⑴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和“环”的介音。
⑵看图识词:在同学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请4个同学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同学评议、协助正音。
⑶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局部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⑴指名读。
⑵集体评议。
⑶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在同学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同学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①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②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④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情景,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气球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它让主人公感到快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讨论。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守株待兔9篇公开课守株待兔 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了水滴石穿这个寓言,谁能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这则寓言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字宝宝并记一记。
2、学习生字(1)小老师教读本课生字,提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小火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抽生指出生字的大写字母、部首、剩余笔画。
(4)观察生字,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小黑板上描红。
(5)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
(2)理解句子①抽生回答②出示句子: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边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③齐读句子,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④“守株待兔”这四个字的意思就藏在这句话里,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请一个孩子发言。
⑤想象:农夫在这里等待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⑥感情读句子,抽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种田人怎么会天天想捡野兔呢?这只野兔又是从哪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2自然段。
2、全班读,思考:野兔怎么来的?(1)给“窜”换词。
(2)“竟”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勾画他的内心想法。
4、抽读,出示句子: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1)齐读,哪些词语该重读,为什么?(2)默读句子,想一想,农夫的心情怎样?做上批注。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分享的美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分享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故事发生在哪里?”(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自己与朋友分享快乐的情景画。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短文。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3.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相关课外阅读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蜜蜂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题:蜜蜂引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蜜蜂引路的道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蜜蜂手工作品。
4.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下周分享。
2. 拓展阅读:推荐一本关于蜜蜂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二年级语文29课公开课教案5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二年级语文29课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二年级语文29课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掌握一个偏旁部首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感情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体会小爱迪生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科学,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讲讲的反射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爱迪生的画像,认识他吗?关于爱迪生的故事你知道什么?用简单的话讲一讲。
1.教师准备实物镜子,出示:他有什么特点?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爱迪生救了妈妈的生命。
2.板书课题,读课题二、设问导标1.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2.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三、初读感知1.指生范读课文2.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3.快读,圈画生字。
4.检查生字(1) 会认字 (2)词语5.指生接读课文,想想写了水的一件什么事?6.爱迪生是个怎样的人?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课文1-3段1.指生自由朗读,像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找出小爱迪生表现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能读懂什么?理解什么是”阑尾炎”3.份角色朗读本段(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正在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读一读写小爱迪生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从中你能读懂什么?2.抓重点句指导学生读出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3.结果怎样?4.借助实验,了解镜子的聚光作用。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齐读尾段,理解“发明”2.爱迪生的发明有一千多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发明、创新故事吗?五、总结升华议一议,说一说,为什么说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六、拓展延伸1.编课本剧2.做实验,想想镜子为什么这么神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字卡2.开火车读词语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二年级语文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范文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范文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以供借鉴。
二年级语文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范文1《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
2、学生自己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想一想:我会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文;1、由秋天植物的种子成熟引入,设问导入课文。
2、齐读课题:(1)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2)用补充课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辨,纠正字音。
2、学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为”是多音字)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1)勾画交流: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2)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并作上符号。
4、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在朗读中感悟;1、读第1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练习读好问句。
2、朗读2、3、4节(1)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2)通过网站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3)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汉字“一”、“二”、“三”的正确书写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一”、“二”、“三”这三个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2. 按照学生人数准备学生用的写字纸。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通过播放数字歌曲,让学生熟悉数字的发音和顺序。
同时,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模仿书写数字的形状。
2. 讲解(10分钟)
- 通过黑板或白板展示汉字“一”、“二”、“三”的正确书写方法。
- 带领学生一起书写这三个汉字,并进行纠正指导。
3. 练(15分钟)
- 学生将使用准备好的写字纸,自行写出汉字“一”、“二”、“三”。
- 老师巡视学生写字情况,逐个进行指导和批改。
4. 加法运算(15分钟)
-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用纸和笔进行简单的加法
运算。
- 学生将数字卡片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后,写下答案。
- 老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结果,并进行纠正指导。
5. 总结(5分钟)
-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继续练书写汉字“一”、“二”、“三”,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
- 布置完作业后,课堂结束。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7篇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课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指读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
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预设: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节日习俗,体会节日的喜庆氛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节日习俗,体会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节日习俗的理解。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节日习俗,引导学生谈论节日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节日习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词句。
(2)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描述的节日习俗。
4.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经历,与同学交流。
5.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布置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词,复述课文故事。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年级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5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着安全第一。
生命才是学习的本钱。
同学们,让我貌创平安校园,在平安的蓝天下,放放心心学习,前面是一片艳阳天!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二年级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二年级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件” “具”两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秃宝盖。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读中识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在病床上的感受。
教学准备:字卡、学生喜欢的一两件玩具。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我们生活的大地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录像片:高山、山谷、平原、山林、海洋、沙漠、丘陵、田野等影象资料。
)被子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被子与大地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被子的大地》 (齐读课题)“被”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二、熟读课文,在读文中初步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3、试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生病了,他把被子看成了大地:被褥能铺成山林,铅制的兵丁在上面行军;床单就像海洋,舰队在上面行驶;枕头可以叠成高山??他是快乐的被子大地的主人。
)三、学习第一小节,认识、书写两个生字“件、具” 。
1、 (第一句中的“只好”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出示一件件玩具)指读,齐读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件” “具” 。
区分:一件玩具,一件件玩具,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个词组,你能找到吗?(一座座城市)一座座说明什么?你能不能照样子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2、指导书写“件”、“具”。
(1)引导观察“件”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具:上半部分不要写得过宽,具里面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分均匀。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黄山奇石的美丽。
2.2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黄山奇石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黄山奇石吗?”3.2 学习课文: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黄山奇石的美丽。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3.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黄山奇石。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停顿、重音和语调。
鼓励学生大胆、有感情地朗读。
4.2 学生课文理解评价:评价学生对黄山奇石名称和形状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山奇石的特点。
学生可以选择一幅黄山奇石的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它的形状和美丽。
5.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黄山奇石的书籍或文章。
鼓励学生增加对自然景观的了解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图片和视频:准备黄山奇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兴趣。
图片和视频应清晰展示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6.2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黄山奇石》的文本,确保字词清晰可读。
课文文本应包含黄山奇石的描述和相关图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掌握初步的拼音知识,能正确读写常用的拼音字母。
(2)运用学过的字词,短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理解课文的大意,能读懂简单的课文,并能进行适当的朗读。
(4)初步运用正确的语法结构,编写简短的短文。
(5)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语篇的朗读。
2.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拼音教学:学习拼音字母、音节的发音规则,并进行拼音训练。
2.词语教学:学习一些简单的词语和短语,能正确读写,并进行词语拼接训练。
3.课文教学: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进行字词的拆分与组词,并进行朗读训练。
4.语法教学: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基本结构、词性和词组的搭配等。
5.写作训练: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简短的短文。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化教学:通过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3.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教学计划将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引入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
2.知识讲授:依次进行字母、词语、课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
二年级语文的优秀公开课教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的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语文的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a) 读通课文。
b) 自学字词。
c) 理解内容。
d) 质疑问难。
e) 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