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诗的意象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蛇/ 预言/ 窗/ 神女峰一、背景回放1.寂寞相思之歌——《蛇》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兹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
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不给人以任何美感。
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
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2.找不到出路的青春记录——《预言》本诗写于1931年秋天,体现了诗人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创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的记录。
何其芳谈到他最初的一些作品时说:“这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他曾经受到一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又凄凉又艳丽的秋光”(《梦中道路》)。
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
3.忧郁凄苦的悲歌——《窗》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陈敬容、王辛笛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由于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提出了“诗歌的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融合,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了“九叶诗派”,此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
4.忠贞爱情的美丽传说——《神女峰》神女峰,是长江三峡最有名的山峰,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两赋。
神女峰的神话传说,代代相传,一直被赋予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
诗人乘船行进在巫峡,面对千百年来被人们赞颂的神女峰,想起了那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写下了这首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诗的意象》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物象和意象
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
3、诗歌鉴赏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了解不多,对诗歌的理解难度大。
3重点难点
诗歌的意象和诗歌鉴赏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杂诗。
景物形象。
语言有律,品读有序----把握读懂诗的几种方法教学设计成都市城厢中学鄢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预学案从具体例题中自主探讨读懂古诗的方法。
教师小结后进行当堂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内在美。
二、教学重点: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1、品标题 2、知作者 3、读注释 4、析意象 5、抓情语三、教学难点:怎样灵活运用探寻出的方法,明白诗歌表层意思,领会诗歌深层意思。
四、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教学案设计、微课制作教学过程:一、回顾1、请同学们看到我们上节课做的诗歌题,看看我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画堂春:宋神宗元丰5年(公元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本词的下片“此恨谁知”中的“恨”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2、展示两位同学的答案,让同学给他们打分,为什么给那么多分?他们的答案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明确:没读懂诗二、怎么办?找到读懂诗的方法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读】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窗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爱情诗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探究诗歌的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诗人其真挚美好的情感,同时领悟诗人对生命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对典型意象进行深入探究。
三、教学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两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诗中的语言来描绘画面的内容。
看图画,会想起了哪些诗句呢?明确: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师:桥上看风景的人与楼上看风景的人,互相成景,相映成趣。
夜晚皎洁的月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自己的形象也装饰了别人了梦。
两者都表现了大千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有的美好。
对于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窗是一个美好的瞭望台。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感知诗人陈敬容眼中的《窗》,一同去感受窗里窗外的“景色”。
2、作者介绍:陈敬容她是个早慧的才女他聪明敏感善良他的爱情生活是坎坷的这不幸的感情生活给她的诗注入了一种忧郁的委婉的情调她就像孕育珍珠蛤蚌一样在痛苦的折磨中献出了一颗颗通体晶莹的诗的珍珠3、九叶诗派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陈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由于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使他们同西方现代主义发生了共鸣,提出了“诗歌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应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融合。
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一个“九叶诗派”,此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
4、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9年4月,那时作者居于成都,作者虽作为一介书生,却关心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
诗人的思想即通过象征和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让幻想和现实交织,抒发了诗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光明的憧憬对现实的抗争,以及诗人在寒冷压抑的环境中忧郁凄苦的心境。
诗的意象-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什么是诗的意象,懂得如何鉴赏现代诗歌中的意象;2.掌握一些现代诗歌作品,理解其深层含义,能够进行深度解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鉴赏和写作现代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诗的意象的概念和基本形式,考察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2.现代诗歌的精神内涵,理解和分析现代诗歌的深层含义。
难点:1.现代诗歌中比较抽象和深刻的意象,探究其深层寓意;2.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诗的意象1.思维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班级或学校校园中的几个风景景象,激发学生对意象的感知能力。
2.PPT演示(10分钟):通过图文方式,介绍意象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表现形式。
同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
3.鉴赏训练(15分钟):选择几首现代诗歌,让学生独立阅读、发现其中的意象,并概括这些意象与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
2. 诗歌散文欣赏1.教师讲解(15分钟):介绍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并阐述现代诗歌在哲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的代表意义。
2.作品解析演示(30分钟):以冰心、舒婷、北岛等诗人的作品为例,通过图文方式为学生呈现这些作品的基本意象和深层含义。
同时,指导学生使用阅读技巧,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思想内核和情感表达。
3.学生自读(2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上阅读一篇自选现代诗歌或散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包括对意象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采用图文、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和演示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2.交流法:学生在开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与同桌、教师互动、探讨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思想内核。
3.独立阅读法:让学生在课上独立阅读、自主分析现代诗歌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案例评价:让学生在课上选一篇现代诗歌或散文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单元概述〔目标导航〕一、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二、学习爱情诗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三、探究诗歌的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内容概说〕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情感,这些诗歌通过不同的意象,抒发了现代不同人对爱情浪漫而深情、缠绵而珍爱的独特感受,体现了高贵而典雅、神圣而优美的情怀。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诗歌的抒情技巧和创作风格。
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爱情观,学习诗歌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一、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本单元的五首诗歌都具有真挚的情感,深情而执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体验不同的爱情,体会诗人的情感经历,唤起心灵共鸣,引发对人生和爱情观的思考。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态度,诗人们抒发的真诚而执着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正确理解。
二、理解诗歌的抒情方法和风格特点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爱情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是以一定的意象来表达的,采用何种意象又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例如冯至的《蛇》是看过一幅黑白线条、口里衔花的蛇的画后有所感悟,一反传统审美中蛇是阴冷的习惯,把蛇比作年轻时代爱情的寂寞心境。
《预言》和《窗》几乎就是诗人的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你的名字》写恋爱中的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你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心灵中最美妙的音乐,人们常常爱一个人不说出来而在纸上偷偷涂画那个名字。
《神女峰》是诗人对爱情观一贯思考的产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关怀。
鉴赏诗歌应该注意意象的几个方面,知识短文作了具体说明:一是意象的来源,二是意象的种类,三是意象的选择。
在本单元的几首诗当中还需要提及的是意象的组合问题,以及新诗的意象向古典和西方借鉴的问题。
1.意象是一个具有主客体内涵的生命体,意象组合是使这个生命体在诗歌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发挥、确认和规X的手段。
雨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2)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与想象法、探讨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咱北方有胡同,上海有里弄,江南有小巷,这些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而那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更给人一种风花雪月,杏花春雨般梦幻浪漫的感觉。
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聆听潇潇春雨,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感受他在雨巷中寄予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班,1929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月刊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
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情的抒情诗人”。
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诗稿》、《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元旦祝福》、《狱中题壁》。
人教版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教学设计总论:蛇、预言、窗、你的名字教案教学设计诗的意象教学目标:1、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悟真挚美妙的情感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3、探究诗歌意象,培育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方式:1、自读品尝法2、导读提升法3、争论沟通法4、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支配:阅读《诗的意象》,了解把握有关学问1、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景、物、人等。
2、意象的种类⑴直接意象①单纯意象: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②集合意象: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⑵间接意象①比方意象: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像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
②象征意象: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
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给予的象征意义。
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
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
⑶意象的破解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蔽起来。
而隐蔽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纳比方意象和象征意象。
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蔽的本体。
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
一旦突破了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
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化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
3、意象的选择⑴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⑵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⑶选取新奇的意象4、“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第一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
《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学错误!错误!错误!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理解诗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感情。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1)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
诗人、诗评家、学者。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
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大学毕业到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书.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1941年底发表诗《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在青年中影响很大。
1944年以后被派到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诗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作品有诗集《汉园集》(与人合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主要诗学论著有:《诗歌欣赏》《关于写诗和读诗》。
另有《论民歌》《马雅柯(可)夫斯基和我们》《关于现代格律诗》《关于新诗的百花齐放问题》《关于诗歌的新诗形式问题的争论》《再谈诗歌形式问题》等数十篇诗歌论文.何其芳给诗歌以一个较完备的定义,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著名主张,引起讨论。
有《何其芳选集》和《何其芳文集》问世。
(2)陈敬容陈敬容(1917—1989),出生在四川乐山(今市中区)校场坝附近的打铁街.小时候叫懿范,1930年春考入乐山县立女中时改名敬容.1933年夏至1934年冬先后在成都私立中华女中和省立第一女师高师部读书。
1935年2月到北京,与曹葆华结合,经常在图书馆自学,有时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旁听。
曾向一位法国女教师学习法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陈敬容和曹葆华返回成都,次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9年春与曹葆华离异后,同回族青年文人沙蕾结婚,次年随沙蕾由重庆转赴兰州,在那里当了四年家庭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