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猫》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猫》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猫》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猫》学案

26.《猫》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

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3、品读优美语言,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二、材料整理

1、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预习导学:

1、完成大册P87自主梳理(当堂完成批改、或者互改)

四、课文研讨:

1、文章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家一共养了几只猫?笔下的猫可爱吗?

3、三、比较三只猫。填写下表:

26.《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语言,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二、课文研讨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三、品读优美语言,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师示例,学生分析。

1、对猫的描写:如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跑、翻滚,与白雪球照应,更显猫的活泼。

2、对家人的态度的描写:如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四、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1、如何理解“我的良心受伤了”?

3、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猫》练习题

《猫》练习题;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2. 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 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13.如果让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办?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答案: 1、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2、第一快乐辛酸、愤恨悔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说明

猫 知识与技能: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振铎(1898-1958),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6猫复习提纲

《猫》课后练习解答 一朗读课文,从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区别: 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有趣,更加活泼,会爬树、捉蝴蝶和老鼠。 (4)地位:第三只猫对家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称第一只猫是“相伴的小侣”;称第二只猫是“亲爱的同伴”。 2.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走失后,作者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找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猫》阅读理解题 一、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 1、 2 只猫? 第 3 只猫。通过写第3只猫揭示了文章中心;写第 1、2 只猫是为了突出第 3 只猫,与它对比。 二、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 3 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三篇】 《猫》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准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 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 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 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 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

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对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 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第16课《猫》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它一去就再也不复返。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现在,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体味他的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走近作者与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忆往事。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写作背景: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认准字音,辨清字形,明确词义。 (1)字音字形。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

《猫》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 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 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 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猫》同步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猫》。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安排提出的要求,考虑到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环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逐一的为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佳作。本课更是通过描写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猫,来启示大家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和人类是平等的,正是有了它们,才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因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呵护的。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指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分别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 2.跳读课文,通过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而产生的心里感受与前两只猫进行对比,说出文章主旨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猫》这篇文章描写了“我”三次的养猫经历,曲折的表达出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告诉读者: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否则就难免出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一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以及对我的影响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说出文章主旨以及得到的启示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并且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将用1个课时来完成,我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课堂导入(1分钟);2.预习检测(5分钟);3.自主学习(14分钟);4.合作学习(15分钟);5.反馈练习(10分钟)。 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我大概用1分钟。 我是这样导入的:如果生活中没有动物为伴,我们该失去多少欢笑;如果自然中没有动物的身影,世界将褪掉多少颜色。如果因为你的主观臆断而造成一个小生灵亡失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郑振铎的《猫》,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家的三只小猫的。 阅读文本前,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因此,学生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预习检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字音字形,我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的时间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我将采用听写的形式,听写文中8—10个字词,然后让学生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以确保学生的头天的预习正确有效。 扫清阅读障碍之后,便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采用14分钟的时间。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给“我”家的三只猫建立小档案。在学生自学之前,我会提出明确要求:1.全班同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应语句。之后,三个大组分别填写三只猫

7下6第26课-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通过合作分析研讨课文,理解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分析、研讨 一)、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描的故事。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指名学生复述第三只猫的故事。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单元评价检测(四)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喧.腾(xuān) 蓬.乱(fénɡ) 灌.木(ɡuàn) 互相挑.逗(tiǎo) B.聒.聒(ɡuō) 悬.崖(xián) 颤.动(chàn) 盘虬.卧龙(qiú) C.痴.想(chī) 耸.立(sǒnɡ)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ónɡ) D.纳罕.(hǎn) 酒酿.(niànɡ)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精致宽恕察言观色头晕目旋 B.迂回翠弱知知不休蜂围蝶阵 C.凝望收敛庞然大物上浅下深 D.迸溅縢萝心惊肉跳美味佳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问这问那,直言不讳,如此一来,教学相长 ....就水到渠成了。 B.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总是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特别吸引人。 C.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做了总结。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七年级语文《猫》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 2.第三只猫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教学难点: 1.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猫,是一种温顺、活泼的动物,非常讨人喜欢,你能否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小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猫的了解,(播放猫的图片)郑振铎先生和猫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和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你又结识了几只小猫,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只?

(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 生:四只猫,写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进行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只猫,从文章第段的“”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的猫 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只猫,我从文章第3段的“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看出,它是一只活泼有趣、顽皮可爱的猫师:齐读这几句话,注意动词“跑、跳、晒”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我从第1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中看出,它也是一只很漂亮,很活泼的猫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第二只猫,从文章第3段的“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能干的猫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从文章第1段的“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看出,它非常的活泼、顽皮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黑猫,从文章第29段“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可以看出它身手非常敏捷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集中谈到了前面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还有的同学谈到了那只作为凶手的黑猫,有没有同学喜欢第三只

精选部编版26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26课《猫》练习题 一.注释 1.《猫》选自《》。郑振铎,福建长乐人,()、()、()。它的主要著作有《》《》《》《》《》等。译著有《》《》。 2.涩: 3.绫: 4.怂恿: 5.丫头: 6.怅然: 7给下列词语注音 污涩.()怂恿 ..()怅.然() 蜷.伏()惩戒 ..()虐.待() 8改正下列错别字 毫无生意安祥辨诉 二.习题 1.本文写了只小猫?作者对它们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 2.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7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8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 1.郑振铎文集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新月集飞鸟集 2.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 3.一种丝织品。 4.鼓动别人去做。 5.这里只女孩子。 6.不愉快的样子。 7.sè sǒngyǒng chàngr quán chéngjiè nùe 8.毫无生气安详辩诉 二 1.三只酸辛怅然难过 2.(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4.表示猜测,因为这而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 6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猫》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猫》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 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

语文金榜学案答案课件

语文金榜学案答案 (五)达标测试 1.选出既没有读音错误又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 () A.啮齿(liè)盗听途说繁衍 B.媲美(pì)鼠目寸光滑稽(jī) C.挑衅(xùn)笃信(dǔ)迁徒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_____________框架,_____________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 _____________的知识。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经过 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_____________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 _____________,我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下帽子把它 _____________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 _____________出来时,突然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_____________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 _____________到了什么好东西?” 4.阅读并回答问题。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

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1)“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因为: (2)第三段“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是因为: (3)填入第二段中画横线处的短语,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 A.停止进食B.永无休止C.东跑西颠D.吵吵嚷嚷(4).认真阅读文段,概括旅鼠繁殖的特点。 (5).旅鼠的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一种什么奇怪现象?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6)、将下列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出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教学案新人教版

17 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 它的态 度结 局 小猫对我 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隔壁要 来的 花白很活泼喜欢死 亡 难过、酸 辛 第二只猫舅舅送 的 黄色更活泼,更有 趣 喜欢丢 失 愤恨、诅 骂,怅然 第三只猫蜷伏在 家门口 花 白, 不好 看, 很 瘦, 毛烧 脱 忧郁、懒惰不大喜 欢它,若 有若无, 不注意 死 亡 难过,良 心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教学提示‖ 此问题的设计,就是要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1

26猫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

优质教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教学设计

17《猫》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

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 ..()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