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7.01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知识重组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中国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阶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时期

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概况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概况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战争,占领天津、北京,犯下滔天罪行。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 戊戌变法

概况 ①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②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 义和团运动 概况 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发动,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辛亥革命 准备 190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高潮 ①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②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影响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

命的发展

规律启示近年高考试题一般站在现代史观的角度看待辛亥革命,要求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想化、生活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综合必修一、二、三的知识。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背景

①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

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时间19世纪末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背景

①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③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规律启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但是资本输出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才出现,资本输出在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

舞台,宣扬维新思想

代表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共和思想背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评价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但没有明

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民主与科

学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开始

传播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成为

主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为中国共产党成

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变

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

命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

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交通事业

的进步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通讯工具

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

的发展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

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影视事

业的发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

开始起步

时期都是社会生活剧烈变革的时期,进步人士一般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断发易服”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误区警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了辛亥革命,中国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但在这一期间日本、美国加紧对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和美国不但没有放松对华侵略,相反,它们趁机加强了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3.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绝对否定儒家思想,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时间考点试题在线

2010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模拟预测5

2011 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

俗的影响

例题1

1.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1·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这映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两项;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备考指南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命题方向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情境,多角度分析评价辛亥革命。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分析资产阶级探索的表现、特点及影响;还要注意与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分析比较。

深化提升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