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指标及其填报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44
附件3: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企业基本情况(电软统企1表)企业基本情况表是软件产业统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各种经济属性特征,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标识库中的各种属性指标,对企业进行不同分类,从而便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取得大量系统的详细资料,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分析研究与指导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1.企业基本情况表的构成企业标识库主要由“企业法人代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登记注册类型;行业;控股经济;出口基地;软件园区”等代码构成。
企业法人代码:□□□□□□□□—□2.企业基本情况表的填报方法软件产业所属企业的标识代码(35位)应由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填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或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
(1)企业法人代码(9位):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企业法人代码共有9位,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软件企业填报时,要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规定的“法人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后九位填写。
(2)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代码》中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代码(3)企业工商登记类型代码(3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一规定。
即:企业按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工商执照》上所注明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填写。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4)行业代码(5位):企业标识库中的行业码由五位码组成,每个企业必须有一个行业代码,该行业代码的归属是以本企业研发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依据,并严格按照下列《软件产业行业分类目录及代码》的规定填写。
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指标说明(一)人社统PS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本单位从业人员:截止2011年12月31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全额拨款: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经费自理: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占在册正式人员比例一般应大于95%.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本年度新进人员其他方式新进人员需报说明。
表内校核式:甲栏:2=3+12;3=4+11;5=6+7+……+10;4≥5乙栏:1=2+3+4 去除无效行(5行);1=5+6+7 去除无效行(1、12行)表间校核式:PS1甲4乙1= PS2甲1乙15=PS3甲1乙1 + PS5甲1乙1 - PS5甲2乙1+ PS10甲1乙1(二)人社统PS2号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口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和在管理岗位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的总和。
年报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序首次使用软件程序安装软件(去年统计软件仍然在的,不用安装新软件),软件安装完成后,需安装升级程序包,之后打开软件操作如下:1、在年度管理—》新增2015年度,并“设为当前年度”2、接受表结构,结构接受—》选择报表结构包,路径中找到“工资福利RW_2015地方.rpk”,选择所有表格,接受。
3、数据填报报表包选择”工资福利RW”即可填写数据。
单位编码说明各主管部门须使用正确的12位单位编码(统一分配),同时需要给下属事业单位分配编码。
. 单位编码由固定行政区划码和编码组成。
固定行政区划码国家统一确定,合肥市的固定行政区划码为“340100”。
合肥市直单位的固定行政区划码均为“340100”。
编码由12位数字组成,前4为统一确定分配,后8为由主管部门分配到下属事业单位。
例:合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固定行政区划码为“340100”, 分配编码为“003400000000”。
人社局下属事业单位编码由主管局统一分配,某某中心为“003400000001”“003400000002”…。
第一部分主要指标解释(一)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
(二)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
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三)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
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工。
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四)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
不论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不论是正式人员还是临时聘用人员,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
村镇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基层表村镇基1表基本情况基层表注意:本表的填报范围是所有的镇乡级区域(其中,街道仅指有村庄数据需要填写的)。
填报类型是对填报对象的分类。
分为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农、林、牧、渔、团等)和街道四类。
同时,如果是“镇”,还需要分为普通镇、县政府驻地、区政府驻地和其他四类填写。
在使用软件填报时,这两项分类由软件根据所填单位的行政区划代码自动识别。
另外,如果填报类型选择“1.镇”,而且是国家六部门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镇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公布的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在相应方框注明√,如既是国家级重点镇也是省级中心镇(重点镇、试点镇),可复选。
如果填报对象是已纳入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范围的县城关镇、建制镇、乡或街道等,应该在104项进行区分填写,如果这部分地区仍有一部分农业用地和农村住户,则同时还需填报村庄数据。
镇(乡)域镇(乡)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镇(乡)域面积指镇(乡)行政辖区内所有地域面积。
建成区指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包括的地区,也就是实际建设用地达到的范围。
建成区面积以镇(乡)政府建设部门(或规划部门)提供的范围为准。
建设用地面积指建制镇(乡)的镇区内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八大类建设用地面积。
村庄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说明】因为镇(乡)政府驻地和村庄的市政公用设施差距较大,所以在报表中,我们将镇、乡、农场等特殊区域分成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进行统计。
村庄现状用地面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聚居点的实际建设用地。
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厂房、粮食加工厂、仓库等)、村庄内的道路、绿化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
【说明】不要把农田、山地、林地等统计进来。
一般可用每个聚居点外轮廓线包围的面积相加来计算,如果有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可以加上其房屋占地面积来计算。
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一、水环境A01.降水量指评价区内的年平均降水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门和气象部门都进行降水量的统计。
气象局主要针对城市,水利部门统计口径较全。
降水量在计量单位上又包括毫米和亿立方米,亿立方米反映降水总量的概念,毫米反映平均降水的多少。
A02.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过境水量。
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重复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1.地表水资源量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2.地下水资源量指评价区内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的补给量。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2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中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中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补给量。
A03.人均水资源量人口数采用统计部门年平均人口。
A04.用水总量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大类。
取自水利部门水资源公报。
A041.农业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
A042.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A043.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A044.生态用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A05.废水排放总量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之和。
取自环保部门环境统计年报。
A051.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是指在统计报表中记录和汇总工业产值的一种填报方法。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是指通过计算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来衡量其产值。
在填报过程中,需要记录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关键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这种填报方法在统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工业生产的情况,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因此,正确填报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是非常重要的。
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的填报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什么是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包括其定义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详细解释填报内容包括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填写这一部分内容。
最后,我们将分析为什么填报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在统计报表中具有重要性,以引发读者对这一过程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正确地填报工业增加值生产法,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的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正确填报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在统计报表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填报工业增加值生产法的要点和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统计报表填报工作的重视,提高填报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展望未来填报工作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统计报表填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阐述文章的目的,希望读者能够深刻了解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的内容,提高填报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什么是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统计报表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填报是指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工业企业的产出、成本、利润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填报和上报的一种统计方法。
这种填报方法主要是为了了解和评估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并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十堰市环境保护局二○○六年十二月1一、环境统计年报表填报要求1、调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墨水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表中不得留有空格,表中“—"表示不需填报。
2、填报数据如为0时要以“0”表示;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详的指标以“—”表示;如数字小于规定单位,以“…”表示。
3、在填写调查表中的属性标志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方格中填写代码.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
4、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计量单位应按规定填写,不得擅自更改.“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保留2位小数,“锅炉蒸吨"及以“万元"为计量单位的数字保留1位小数,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可保留至1位小数,监测表中污染物浓度按实际使用分析方法能够达到的位数填报,其它一律按四舍五入取整数.5、各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签名盖章,并注明报出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二、基层报表指标解释2一、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环年基1—1表)【企业法人代码】法人单位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划的大型联合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
二级单位凡有法人资格,符合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条件的,作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填报法人代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时,除填写联合企业(独立核算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十位方格后的括号内填写二级单位代码(系两位码).二级单位代码指联合企业内对二级单位编的顺序编号,此码由联合企业统一编制.【填报单位详细名称】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在填写时应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即与企业(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
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规定1.基本单位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为辖区内新增和变更的法人单位(填报MLK101-1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填报MLK101-2表)。
2.基本单位调查按单位的场所所在的行政区划进行统计。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原则上在哪个县(市、区)就由哪个县(市、区)统计,并由所在县(市、区)上报资料。
但建筑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不论其场所的行政区划是否与法人单位相同,均由法人单位所在县(市、区)统计并上报资料。
3.法人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营业收入等)应填写包括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4.基层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5.在填写基层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6.基层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0”。
7.各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
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报告期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
(二)指标解释及审核要求组织机构代码(01)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
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