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影视赏析之美剧共85页
- 格式:ppt
- 大小:8.29 MB
- 文档页数:47
英美影视文化赏析八面埋伏Mindhunters——观后感《八面埋伏》这部影片这学期其实我看了两遍,所以印象很深刻,同时我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犯罪侦查类型的影片。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莎拉(凯瑟琳·莫瑞斯 Kathryn Morris 饰)、妮可(帕翠西娅·维拉奎兹 Patricia Velasquez 饰)、卢卡斯(约翰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 饰)等七名FBI成员在资深教官杰克·哈里斯(方·基默Val Kilmer 饰)的带领下,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FBI正在进行代号为“八面埋伏”的心理分析训练?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模拟连环杀手犯罪,由受训特工进行调查?七个年轻特工跟着两个老特工上岛受训,任务是捕捉代号为“木偶师”的虚拟杀手?这群探员业务精湛,自命不凡,与世隔绝的小岛之行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无聊难耐的假期。
但是,他们的狂妄并未持续太久。
原本看似平常的推理演习,竟然开始出现死者,所有的逃生之路被切断,众人完全孤立在小岛之上。
演习随即演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游戏,猫鼠游戏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他们上岛开始,意外连续发生?他们终于认识到,岛上有一个真正的连环杀手,这人已经周密安排,要杀掉他们并且他深谙每位成员的心理弱点,每每在他们做出有效判断之前棋快一招。
局中有局,套中见套,一次狙凶训练瞬间翻转成被杀手猎杀的死亡游戏,同伴之间的互相猜忌又为杀手提供了诸多的可趁之机,孤岛求生之际,FBI特工们所能依靠与信赖的似乎只有自己……他们无法向外界求援,也不敢去信任任何人?想逃避被凶手杀死的命运,。
他们只有现学现卖,利用刚刚在联邦调查局学到的心理分析技巧,揣度杀手的下一招,让自己得以活下来。
整部电影情节紧凑,不断的分析推理,让我没有时间去分神,人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认真的看完这部影片。
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知晓真相的,在这之前,原以为自己已经猜对了谁才是真正的凶手,知晓了凶手杀人的规则,可是剧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一、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女性形象《罗马假日》是20世纪中叶的电影,当时的英美国家女权运动盛行。
此时的英美国家女性开始觉醒,他们寻求在社会中的平等,但不仅仅是要争取到与男性等同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是要获得思想上的解放,要求在各个领域中都有话语权,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女性更乐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愿意表达自我,基于此赢得行动的自主权。
电影《罗马假日》就表达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其中的女主人公是王室的继承人,也就间接地说明了女性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统治社会的地位。
从影片的情节来看,安妮公主的本性是单纯而俏皮的,她身居王室,却渴望更多的自由。
这种心理诉诸到行动中,就塑造了轻松却不失深层次含义的电影环境。
安妮公主的行为足以体现出他的性格。
比如,在官方的场合中,她不愿意受到拘束,希望以脱下高跟鞋的方式放松自己,让脚充分地休息;她喜欢走到百姓中间,和他们一样欢快地跳舞。
安妮公主对宫廷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堪束缚的她就偷偷地跑出去,希望获得短暂的自由生活。
不再受到拘束的安妮公主尽情地放松自己,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和平底鞋、在马路上睡觉、将长长的头发剪得很短。
这些行为都是违背宫廷规范的,安妮公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了无声的反抗。
情绪被长期压抑的安妮公主得到了全身心的释放,这些行为很显然是与公主的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但是,从安妮公主的行为上体现出来,就更能够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让观众接受。
二、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性形象《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追求具有独立意识的典范,她的形象已经背离了传统女性标准。
虽然是贵族小姐,却缺少了贵族小姐该有的矜持和优雅,是个离经叛道的女性形象。
当时的美国是父权制社会,斯嘉丽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没有任何的自由。
斯嘉丽则是与母亲完全不同的女性,对于父亲的包办婚姻,她是完全不服从的,而是愿意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斯嘉丽的叛逆行为和思维模式,将这个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准确地表达出来。
《Friends》中的情感我想《Friends》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它在不断的笑声中,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和我们一样普通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情感、原则、利益、地位等问题产生矛盾、闹出笑话,同时,亲情、友情、爱情也在这里升华。
《Friends》无形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里面的很多的人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他们原型,可以让我们学习生活,去欣赏生活中的那些真善美。
流行电视剧几乎都像一个小乌托邦,反映了现实,又游离于现实,在《Friends》里,六个人之间及各自的感情历程也牢牢地吸引着观众,表现着年轻人对于爱情的纯真态度。
比如10年来,剧中最关键的一对——罗斯和瑞秋,他们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从罗斯最初怯于向暗恋十年的瑞秋表白,到后来俩人热恋,分手,再复合,再分手……反反复复,吵吵闹闹……让年轻的观众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恨一个人往往比爱一个人更难。
而钱德和莫妮卡的结合更是贴近了许多人平凡的生活,两个平凡的人历经挫折,终于找到了彼此,像是两个走在路上的小孩子,曾经摔跤、哭泣,后来终于懂得拉起对方的手,互相支持安慰着,一起走下去。
而这部喜剧就像他们的感情一样,虽有羁绊但是还是走了下来!善待亲情尊重亲人的决定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六位主角的家庭也不例外,比如罗斯和莫妮卡的双亲严重偏心,对罗斯无比自豪,看莫妮卡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而菲比的生父离家出走,养母自杀,生母对她的遭遇毫不知情……而父母永远是父母,人自然而然地会爱自己的父母,六位主角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从电视剧里可以学到对待父母的态度。
首先,不要期待父母是完美的人。
马克·吐温说,改善自己永远比纠正别人有效,而且安全。
对父母过分的地方,不妨坦率说出来。
像莫妮卡告诉自己的母亲,她对自己太苛刻;像钱德勒告诉自己的母亲,她的行为该像个长辈。
另外,父母的矛盾,不要勉强调和,应该尽量避免他们的冲突。
比如第二季中瑞秋的生日那天,六个人为了避免瑞秋的父母碰面,不惜组织两个派对。
电视剧赏析美剧《NIKITA》的叙事艺术美剧《尼基塔》(NIKITA)是美国CW电视台最新推出的又一部谍战电视剧,其改编自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同名电影。
《尼基塔》围绕一个名叫尼基塔的女主人公展开。
女主人公被以杀人罪名送到女子监狱,后来被一个代号为“Division”的美国政府秘密组织从死囚牢房中解救出来,并被秘密的训练为一名间谍和杀手。
后来,尼基塔认识到“组织”的邪恶性,从“组织”中逃离出来,并以摧毁“组织”为自己的目的。
电视剧讲述的就是尼基塔与组织之间的斗争过程。
《尼基塔》再次把电视镜头的视角投向美国政府的所谓的秘密组织。
其实这样的题材并不鲜见。
在这之前的FOX推出的另一部电视剧《越狱》同样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美国政府的“公司”这样一个类似的秘密组织。
因此,就故事的题材而言,《尼基塔》的题材显得相对老套,其主要的卖点也不再仅仅于情节的曲折性(这当然有一部分),其女主角Maggie Q亚洲血统所展现的东方女性美是这部影片的获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作为一部标准的美式电视剧,其叙事模式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深究之处。
第一,从电视剧的题材上看,诚如前文所言,《尼基塔》有点趋于雷同和老套了,已不再新颖,这是就美国电视剧而言。
即使如此,其对政府另一面的想象和挖掘仍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将镜头投注于社会的公共领域。
黄金档的美剧主要播放于美国当地时间晚上的9:00~10:00,其主要是供给成年人观看。
因而其题材和叙事方式必须扣人心弦,在带给观众审美性愉悦的同时,也期冀给予观众某些深思。
电视剧通过反映当代社会中复杂而尖锐的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暴力肆虐、政府腐败以及唯灵论、同性恋等问题。
这样的题材有可写之处,亦有可看可思考之处。
反观我国的电视剧,因为太多禁区的存在,电视剧多以歌功颂德为主,缺乏现实性。
即使稍微有点现实意义的也被禁播(如《蜗居》)。
因而我国国内的电视剧视野打不开,重复拍摄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严重,视觉垃圾横行。
欧美电影赏析1. 《哇哦,<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太神奇啦!》“该来的总归会来,一旦它来了,你就必须勇敢地面对。
”就像我面对考试一样,有时候很紧张,但也得鼓起勇气呀!记得有一次我要上台演讲,心里七上八下的,就好像哈利·波特第一次面对伏地魔时那么害怕。
我不停地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的!”就像哈利勇敢地面对挑战一样,最后我也顺利完成了演讲。
《哈利·波特》让我知道了勇敢的力量。
2. 《<冰雪奇缘>,那可是满满的爱呀!》“爱就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
”这多像我和我的好朋友呀!有一次她生病没带药,我赶紧跑去给她买药,全然不顾自己还饿着肚子呢。
就像安娜为了艾莎可以不顾一切。
在《冰雪奇缘》里,我看到了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真的太棒啦!3. 《哇塞,<玩具总动员>真有趣!》“飞向宇宙,浩瀚无垠!”这口号太酷啦!就像我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也会喊一些有趣的口号。
记得那次我们一起玩玩具大作战,把玩具们摆得满屋子都是,就像胡迪和巴斯他们一样热闹。
《玩具总动员》让我感受到了友谊和欢乐的重要。
4. 《<疯狂动物城>,太震撼啦!》“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
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
”这和我们的生活不是很像吗?有次我不小心做错了事,很沮丧,但是后来我努力改正了。
就像朱迪一样,从不放弃。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努力和坚持的意义。
5. 《哎呀,<神偷奶爸>太搞笑啦!》“有时候,人生就是要去冒险。
”就像我那次决定去尝试攀岩,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去了。
小黄人们那么可爱又搞笑,就像我们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疯闹的时候。
《神偷奶爸》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勇气。
6. 《<寻梦环游记>,感动得不行!》“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这让我想起我的爷爷,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就像米格对他的曾祖父一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美丽心灵一个伟人的成长史。
在一个伟人成功背后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纳什向同伴自嘲说,老师说他有两个脑袋,但是只有半颗心。
他的所有聪明才智全部专注在计算,在想象力,也因此忽略了一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
其实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经典故事,在他做实验的时候,把手表当做鸡蛋煮而毫无察觉。
他们的专注,是常人不可及的,因而,他们的成就必然是常人望其项背的。
在他们会为纳什献出钢笔时,即意味着纳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幻想出来的伙伴。
伟人脆弱的一面。
他幻想出三个人,一个是威廉·帕彻,一个是纳什的挚友查尔斯以及查尔斯可爱的小侄女。
应该说很巧妙的导演在安排着三个角色出现时都是单独交流的,也即暗示了他们只存在于纳什幻想出来的空间。
而这三个人物在纳什思维中的深层含义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像是一个四维空间,也是纳什有缺陷的性格和现实相互交错的全新世界。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征服了我。
以纳什身边的陪伴者为线索。
首先是查尔斯和他的小侄女。
纳什为孤僻的自己幻想出一个好友,给在自己苦痛不堪时的安慰,在需要鼓励时的热切眼神。
一方面这样一个人物的出场温暖了纳什这个学术中的疯子,他开始变得有人情味。
另一方面,也很心疼这样一个天才,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中,他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他不屑与常人为伍,甚至有过这样的言论,以他一个学生的身份,认为课堂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伟人总有着奇特的见解,深深刺入我们这些凡人早已麻痹习惯的心。
所有的不同寻常留给纳什的是孤单寂寞。
我们总该为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
在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说辞,让自己看起来总是对的。
而纳什就是这样,他的内心有着很多需求,但是在发现无从释放之后,他开始自欺欺人。
在纳什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病之后,向查尔斯告别的时候说:“你曾经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最好的朋友。
但我不会再跟你说话了。
我真的不能了,再见。
”我想那时纳什心里的痛,他的不舍,但他必须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