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5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结构】知识点一、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 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4.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5.影响(1)社会危机加深: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加强殖民掠夺: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4)“自由放任”失败: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尖锐。
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胡佛的失败: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2)人民的呼声: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3)罗斯福的当选:1933年,罗斯福誓言实行新政,赢得选民的信任,成功当选。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考点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普遍干预经济社会福利制度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5—17世纪重商主义——17—20世纪的自由资本议——(19世纪末垄断产生)——罗斯福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义的新发展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当代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①第一课: 1929—1933年大危机,彻底击碎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②第二课: 1933年实施“新政”,开始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 (雏形);③第三课: 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模式;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背景资料第 2 页第 3 页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周期爆发的,其主要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周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1、爆发:(1)时间:1929、10—1933年(2)地点:美国纽约——世界(3)标志:纽约股市崩溃2、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即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盾。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机器化大生产。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分工更细,效率更高,要求整个社会共同融入进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之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应该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而现状却是资本家占据了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生产资料),现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以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
资本家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狂热地进行股票投机,带动了社会的虚假繁荣,不断的扩大社会生产,但由于资本家总是最大程度的榨取利润,工人阶级的处境很差,购买力下降,出现了产品的相对过剩(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标和措施;2.掌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3.思考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教学内容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经济危机爆发;纠正资本主义过度自由化;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金融改革;扩大公共投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4.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活动1:课前导入(板书)1.介绍本堂课的主题和目标;2.问答: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比2018年高还是低?为什么会这样?活动2:知识点总结(PPT)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3.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4.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活动3:案例分析(小组讨论)1.以亚马逊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当代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特点;2.分析亚马逊公司的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3.思考当代资本主义对亚马逊公司的影响和挑战。
活动4:总结归纳(课堂讲解)1.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2.思考当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1.教材选择:本课程依据高考要求,将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作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本课程选用了经典教材《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内容丰富、知识点准确,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PPT、小组讨论等。
其中,小组讨论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PPT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精细设计、环节丰富,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反思改进:本课程虽然已经经过多次设计和反思,但仍存在一些改进之处。
例如,教学展示模式可以更加创新和多元化,增加音视频材料的运用;教学评价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将小组讨论和课堂笔记纳入考核范围。
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人民版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及特点,2、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③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5、特点:X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6、影响①破坏社会生产力②浪费社会资源③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A、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矛盾;(工人罢工)B、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英、法等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1932年措施:1932年是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主要目的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3、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和信用危机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2节、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件,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繁荣掩盖了潜伏的危机,助长了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更加放纵资本的为所欲为,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大危机。
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危害最烈、影响最深的一场危机,它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破坏了世界经济,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危机,也恶化了国际关系。
为摆脱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所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
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高手策略要用发展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历史。
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变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不断的艰难探索中成长起来的。
要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新政是时代的产物奠定基础。
新政是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原有的经济体制不适应新的生产力。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遵循的经济政策,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干预的领域和程度也各有特色。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本钱主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整合一、关于本钱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本钱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由自由本钱主义、私人垄断本钱主义和国家垄断本钱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本钱主义的发展。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手工场。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本钱主义在西欧和北欧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本钱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本钱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本钱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3.国家垄断本钱主义的泛起。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干与经济的先河。
(2)二战后,在本钱主义发达的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加强干预干与经济,国家垄断本钱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滞胀”的泛起,国家垄断本钱主义进行了调整,供给学派和货泉学派兴起。
例题分析: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泛起“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干与经济获得强化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二战后1950—1989年间分歧阶段本钱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
②是从1970年到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选A项。
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是从二战后到70年代初,排除C项;国家干预干与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干与,排除D项。
答案:A跟踪训练1.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3月4日,颁布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辅导美国渡过大萧条时期。
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A.自由本钱主义的经济政策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干与的政策C.控制货泉发行量的经济政策D.以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政策解析: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轨制,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本钱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而又成功的改造,其方式就是在不触动本钱主义轨制的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干与。
二罗斯福新政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像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大人物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实干家罗斯福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2年的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罗斯福提出新政罗斯福在竞选中提出“我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并宣称“新政不是一种政治游说,而是战斗口号”。
上任后,罗斯福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
3、新政的实践⑴罗斯福起用一批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为他打造新政的政纲,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试验。
⑵新政一开始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⑶罗斯福因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
例题1:下图两位人物于1933年前后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他们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应该是A.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B.美国如何应付两次世界大战C.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经济大危机和是否实行新政思路与技巧:本题关键在于时间“1933年”和“竞选美国总统”,可以知道他们是胡佛和罗斯福。
当时他们面对的就是美国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如何应付这场大危机。
2019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整合人民版必修2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相对过剩。
(2)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
23.(1)含义: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以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渡过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两者有无本质区别?(1)不同点: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调整。
(2)两者无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5.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1)含义: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②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2)历程:①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但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尚未起到重要作用。
②发展:一战后特别是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把它视为一种应付战争或危机的“临时”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③普及: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
6.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什么?(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