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读
- 格式:docx
- 大小:14.99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解读、单元目标、单元学习框架、学习活动、作业设计与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 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二年级开始的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在三年级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侧重 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
《梅兰芳蓄须》一课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平台”用 对话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习作要求是 “学习写书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在此之前有关于写留言条等方面的练习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在研读单元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习作写信和家国情怀这一单元主题没有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呢?首先,我们写信的交际对象可以做一个转变,原来教材内容是没有约定交际对象的,现在我们要求正文内容要给心目中的英雄写一封信,告诉英雄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再向英雄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形成了从过去到现在,从他人到自己的爱国情怀的表述,形成了一个主题的聚焦。
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一、近义词jiāng 将军将来即将将jiàng名将将领飞将二、内容1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都是唐代的边塞诗,王昌龄、王翰、李清照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像这样的爱国诗人还有陆游,他的爱国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翻译: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翻译:只要还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令敌人度过阴山。
4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了作者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5《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土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6凉州词:唐代曲名。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夜光杯:指极精致的酒杯。
翻译: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翻译: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
从古到今外出征战的又有几人能回来?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写出了将士们视死如归、豪迈奔放的英雄气概。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翻译:活着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1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退回江东。
12《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词语崛起模范严肃周恩来明理光耀门楣若有所思清晰坚定为之一振抱负胸怀连声赞叹当效此生疑惑不解占据中华不振沉郁的表情难以忘怀果真热闹非凡左顾右盼指望肇事训斥劝慰体会分(fèn)量屈辱响亮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故事。
选文选取了多个典型事例,刻画了梅兰芳的崇高形象,事例逐层推进,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梅兰芳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从而感悟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进而可激发学生向其学习的意愿。
【学情分析】本文的人物、艺术形式以及历史背景都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共情存在难度;且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重点上是存在困难的,另外,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初步掌握了“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再将关键事件串联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落实方法的运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在语境中理解“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
2.运用提炼关键词和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借助时间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资料、品读语句,感悟梅兰芳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并升华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提炼关键词和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借助时间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品读语句,感悟梅兰芳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围绕本课的核心任务“抓关键事件品人物形象悟民族气节”,安排了以下四个子任务:任务一:走近梅兰芳——图文结合,初识人物教师以课件上展示的“梅花”和“兰花”作为导入点,从而引出课题《梅兰芳蓄须》,引导学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初步认识梅兰芳、旦角,结合梅兰芳的经典剧照和蓄须照,启发学生思考文中的“有几年”是哪几年,从而引出“抗日战争时期”这一贯穿课文始终的时间线,以及“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引出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戏这一主线,从而整体把握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爱国情怀世人只把雄伟坚固、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看作世界的奇迹,殊不知,由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筑就的精神长城,才更令人叹服。
英雄的中国人民凭着这种坚毅的精神抵御外敌入侵,经受历史磨洗,在追求自由、和平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而壮丽的篇章。
翻开这浓墨重彩的史册,上面记载着令所有中国人铭刻心间的难忘岁月,激荡着让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为了和平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戍边将士,一起和少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的周恩来对话,一起去结交抗战时期不畏身危、蓄须抗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再一同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熏陶,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爱国情怀充盈我们内心,将爱国思想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本单元课文是以“保卫国家”为主题编排的,展现了中国一脉相承的保家卫国的思想。
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编排设计,有描写古代抗敌将士的,有讲述现代名人维护国家尊严的,还有歌颂革命精神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都传达出对爱国思想的热烈赞颂。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 2借助注释和关键词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抓住两个过渡段,讲清三件事,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懂得“振兴中华”的必要性。
梅兰芳蓄须 1 把握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延安,我把你追寻1借助朗读的方式,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歌主题。
习作写信 1 了解书信的格式、内容及写信的好处;培养写信的兴趣。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和一首送别诗;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反问句的妙处,懂得说话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1古诗三首文本分析:《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它通过描写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王昌龄诚挚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类文阅读-21 古诗三首灭胡曲唐岑参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3.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B2.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3.叙事写景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4.这首诗主要写了战争过后,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A2.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3.晓战随金鼓4.因为李白所写的是塞下的五月,在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天山。
5.《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为反问句)2.为了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
(修改病句)3.3.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缩句)4.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能使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5.最小的豌豆说:“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改为转述句)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第七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先辈们的爱国情怀。
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认识30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和16个词语。
阅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别董大》。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怀。
4.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5.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口头表达:1.能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书面表达: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