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 ′o ′y ′为施工坐标系,x o 、y 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 ′x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 ′P 、y ′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 、y P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P P o P P P o P y x y y y x x x(11-1)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图11-1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ααααcos )(sin )(sin )(cos )(o P o P P o P o P P y y x x y y y x x x(11-2)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3.1 一 般 规 定3.1.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 m /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 卫星定位测量(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表 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B (m m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250000 ≤1/120000 三等 4.5 ≤10 ≤5 ≤1/150000 ≤1/70000 四等 2 ≤10 ≤10 ≤1/100000 ≤1/40000 一级 1 ≤10 ≤20 ≤1/40000 ≤1/20000 二级0.5≤1040≤≤1/20000≤1/100003.2.2σ=22)(d B A ∙+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网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网,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提供测量工作所需的基准框架。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对于后续的测量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布设。
下面将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测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形地貌和地物分布情况,确定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密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测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地下水情况、地形起伏等因素,为控制网的布设提供参考。
其次,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时,需要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控制点是控制网的基础,其位置的准确性和数量的充分性对于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时,需要充分考虑测区的地形地貌情况,合理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然后,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
确定了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之后,就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工作。
在进行控制点的布设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保证控制点的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
同时,在控制点的标志上,需要使用耐久性好、易于识别的标志物,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能够准确地找到控制点。
接着,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
在完成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之后,就需要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工作。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进行控制网的连接和调整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保证控制网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最后,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
在完成控制网的布设之后,需要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这一步是为了验证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控制网能够满足后续测量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和验收时,需要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和手段,对控制网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总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
§1.3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1.3.1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形式1.三角网1)网形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互相观测的两点通视,把它们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即构成三角网。
如果测区较小,可以把测区所在的一部分椭球面近似看做平面,则该三角网即为平面上的三角网(图1-4)。
三角网中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有关方向值的观测方法见第三章),图1-4中每条实线表示对向观测的两个方向。
根据方向值即可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已知点1的平面坐标(11,y x ),点1至点2的平面边长2,1s ,坐标方位角2,1α,便可用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所有三角网的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平面坐标。
这就是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图1-4为例,待定点3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CB s s sin sin 2,13,1= (1-1) A +=2,13,1αα (1-2)⎪⎭⎪⎬⎫=∆=∆3,13,13,13,13,13,1sin cos ααs y s x (1-3) ⎪⎭⎪⎬⎫∆+=∆+=3,1133,113y y y x x x (1-4) 即由已知的2,1s ,2,1α,1x ,1y 和各角观测值的平差值A ,B ,C 可推算求得3x ,3y 同理可依次求得三角网中其他各点的坐标。
2)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11,y x ),某一起算边长2,1s 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2,1α,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或元素)。
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
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在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可由下列方法求得:图1-4(1)起算边长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
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8.2.1?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建筑方格网平面网的布设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包括单一平面坐标网和平面高程网两种,这里我只对平面网的布设开展一下简洁的阐述。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
当场地面积较大时,常分两级布设,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由于建筑方格网是施工放样的重要依据,它要求精度很高,而且坐标也是设计单位预先设定好的,所以我们在布设中会有很大难度,传统的测设方法通常是经过量边测角、平差计算、点为矫正、检测确定等几个步骤来最终完成,仪器多为经纬仪、全站仪等,随着测绘仪器的不断更新,GPS测设也得到很好的应用,它的特点和优势是不受环境制约,节省时间。
但是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它的费用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里我就传统方法测试平面方格网过程与大家开展探讨。
一、方格网布设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展建筑方格网布设施工前需要开展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便提高工作效率.1.要了解工程概况及所布方格网技术等级在开展施工方格网布设前我们要了解施工区域地质、地理概况。
这是必要也是必须开展的,这对于我们设计并布设方格网方案的拟订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应掌握工程所需方格网等级,通常我们所涉及的建筑施工方格网其精度等级可归结I和II级,主要技术要求(国标GB50026-20**)为:2.所用仪器技术精度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仪器要求最好用测角精度比较高的,否则按规定需要多测回观测,将导致误差增大,所以我们最好要用测角精度高于2〃,测距精度优于±(2mm+2ppm.D)的仪器。
注意事项:⑴测量时边长开展仪器加常数、乘常数及气温、气压改正。
气温、气压现场实时测定后,输入仪器中改正。
测距内业计算时开展仪器加常数、乘常数改正;3使用全站仪相应配套单棱镜,棱镜常数为零;43)前、后视最好使用全站仪相应厂家配套木质三脚架;54)测量前对基座及水准气泡和三脚架开展了检校,到达规范要求。
场地平整就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与填,而挖与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与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与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与起算,其等级与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
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就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场地平整就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与填,而挖与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与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与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与起算,其等级与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
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就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网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网,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控制点组成的,用于确定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进行布设。
下面将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首先,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需求和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确定控制点。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该分布在整个测量区域内,并且要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和测量的精度要求,以保证控制点的分布均匀和密度适宜。
其次,确定控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确定了控制点的位置之后,需要根据实际测量需求和测量精度要求,确定控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常情况下,控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应该形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然后,进行控制点的标志和编号。
在确定了控制点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之后,需要对控制点进行标志和编号。
标志可以采用地面标志、地面刻线、地面钉子等形式,编号则可以采用数字编号或字母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接下来,进行控制点的测量和记录。
在进行控制点的布设之后,需要进行控制点的测量和记录。
测量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记录则需要准确记录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最后,进行控制点的验证和修正。
在进行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之后,需要对控制点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可以采用反复测量和比对的方法进行,修正则需要根据验证结果对控制点的位置和数据进行修正,以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是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时,需要合理、科学地确定控制点的位置、连接关系、标志编号、测量记录以及验证修正,以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过程将控制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由甲方提供控制点及坐标为一级控制点,因施工需要进行加密的控制点为二级控制点,引测至单体楼栋的控制点为三级控制点。
一、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一级平面控制网
一级平面控制网是各级平面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一级平面控制网
依据甲方提供的 XJ01, XJ02和CSGC04, WJDE05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
施工场地周边道路及基坑外用一级导线布置,组成一级控制。
2、二级平面控制网
利用一级控制网在基坑周边视野开阔处设置控制点作为二级平面控制点,以此定位所有楼栋的施工。
3、三级平面控制网
以二级控制点为基准,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设本工程定位控制网。
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五、内业资料
1、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
2、工程定位测量:包括建筑物位置线、现场标准水准点、(包括标准轴线桩、平面示意图)等。
3、基槽验线:包括轴线、轮廓线、断面尺寸、高程、坡度等。
4、楼层放线记录:包括各层墙柱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楼层0.5m 或1m水平控制线,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网是地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测量方法,它是用来提供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的基准网络。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对于地面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首先,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确定布设的控制点数量和位置。
在确定控制点位置时,需要考虑到测量区域的大小、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测量精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控制点的布设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区域,并且要考虑到控制点之间的相互连通性,以确保整个测量区域都能够被控制网覆盖。
其次,控制点的布设需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现代化的测量设备来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测量设备,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坐标信息,从而提高整个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另外,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点的标记和编号。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方便对控制点进行识别和管理,需要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标记和编号。
通过标记和编号,可以清晰地记录每个控制点的位置和坐标信息,从而方便后续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工作。
此外,对于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控制点的位置时,需要尽量选择地势稳定、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以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对控制点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以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和坐标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对于地面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布设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和技术手段,以确保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测量效果。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它是建筑场地常用的平面控制布网形式之一.
如图所示,建筑方格网是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各种管线的位置,结
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来合理布设.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除与建筑基线基本相同外,还必须要求做到: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量选在建筑场地的中央,并与总平面图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
方格网的折角为90°,其测设限差为±5″.
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00~300m.
8.3.2建筑方格网点测设
如图8.5所示,在测设出主轴线之后,从O点沿主轴线方向进行精密量距,定出1、2、3、4点;然后,将两台经纬仪分别安置在主轴线上的1、3两点,均以O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和向右精密测设角,按测设方向交会出5点的位置.交点5的位置确定后,即可进行交角的检测和调整.同法,用方向交会法测设出其余方格网点,所有方格网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志. 8.4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与国家高程控制系统相联测,以便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在整个施工场地内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水准网.
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震动影响、便于长期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永久标志;
水准点亦可在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点的控制桩面上,并在桩面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
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km;水准点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放线要求,尽量做到设一个测站即可测设出待测的水准点.
水准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网形.中小型建筑场地一般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的高程;对连续性生产的车间,则需要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高程;当场地面积较大时,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两级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