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风味物质研究与分析进展_周芳伊
- 格式:pdf
- 大小:905.27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论述良品科学2DJt 眦巧IVo.jT嬲传统腌腊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唐静,张迎阳,吴海舟,章建浩木(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本文以干腌火腿、腊肉、风鸭、发酵香肠和风干鱼制品为代表,对中国传统腌腊肉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探讨。
从总体上阐述了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的形成机理,详尽列表总结分析了不同制品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异性,并从原料特性及加工工艺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差异性形成的可能原因。
一方面,丰富了传统腌腊肉制品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为生产调控肉制品的风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统腌腊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原料特性;加工工艺RecentProgressonVolatileRavorConlpoundsof 1,柏ditionalClli北seCuredMeatProductsTANGJing,zllANGY她.y柚g,wUHai.zll ou,殂ANGJ i柚.h «水(NationalCenterofMeatQualityalldS疵哆Con仃o l,KeyIabO 咖ofMeat陬) ces 咖g锄dQllalityCo n廿ol,M illis 缸yofEducalion,KeyhboratoryofA鲥cllltural柚dAnimalP l.OductsPmcess 吨锄dQIlalit)rco n缸Dl,Mil lis 时ofj牺cIllnm,coneg eofFOOdscien ce柚dTecll Ilology, N画i ngA 面cultumlul liv粥畸,N删ing2 1OO95,Cllina)Abstr act:TtlisaniclereViewsrecentadV柚cesinmeinVestigationofVolatilenavorcompoundsof仃almti xalCtlinesecuredme atpmductssuchdry—cllredh锄,ChiIleSebacon,dry.curedducl【,f咖即tedsausages 柚ddry — cu托d6shproductst)rpicalrepre xntatiVes.IIlttlisrcv iew,wemscusstllefomationm xh姐ismofVoladlenaVorcompo 咖Idsi n的di廿伽alCllinesecuredmeatproducts,eldborat emecharacteristicnaVofcompoundsofdjf fbrenttypesofcuredmeatprOHduc 峨孤alyzemeircommomless 锄ddif = Ebrences,锄delucldatetlleposslblemechalllsmfbr thediflfe 咒nceswi 吐lr髓pecttOrawmateria l pmperties 齟dprocessingtechnology.Wehopetllattllispaperc锄notonlye嘣chmecurrent 硼de^ 心tandillgOfmefb功lalionmechallismofVolatilenaVor compo 岫dSi n廿aditionaldry —curedmeatpro ductS,butalsocanpmvidemeb 硒icmeofyforimpmVingtlleirnavor.Keywor ds:仃aditionalc删meatproducts;Volatilenavorcompxnds;raw m咖jalchmc 蜘s6cs;proccssing中图分类号:Ts2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02 — 6630 (2014) 15 — 0283 — 0 6doi:10.7506,spl[)[1002-6630-2014150 5 7中国传统肉制品是指3 0 0 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为了便于贮藏、改善风味、提高适口性、增加品种等目的而世代相传发展起来的肉禽类制品,因其颜色、香气、味道和造型独特而著称于世[11,其中以金华火腿、广东腊肠、腊肉、南京风鸭等腌腊肉制品为杰出代表。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肉类食品中的典型异味物质是指那些能够给人们在食用肉类食品时带来不愉快气味的化学物质。
这些异味物质主要来源于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成分的分解和氧化反应。
研究肉类食品中的典型异味物质,有助于了解其形成机制,并探索降低或消除异味物质的方法。
1. 腥味物质的研究:肉类食品中的腥味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硫化物和酮类化合物等物质引起的。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和感官评价,揭示了腥味物质的形成机制。
2. 酶促反应的研究:肉类中的酶促反应是肉类品质变化和异味物质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者通过研究酶的类型、活性和分布等因素,以及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来探索控制酶促反应的方法。
3. 抗氧化剂的应用:氧化反应是导致肉类食品发生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防止肉类食品的氧化反应,并减少异味物质的生成。
特别是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加工副产物等抗氧化剂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4. 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尝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研究肉类食品中的异味物质。
高通量分析技术和气味感知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异味物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形成机制。
虽然肉类食品中的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复杂的成分、难以定量等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肉类食品中异味物质的了解不断增加,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腥味物质的形成机制、酶促反应的控制方法、抗氧化剂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改善肉类食品的品质和食用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张鹏,赵金山,臧金红,等. 发酵肉制品中的特征风味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2):380−391.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30223ZHANG Peng, ZHAO Jinshan, ZANG Jinhong, et al.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Flavor and Microorganisms i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2): 380−39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30223· 专题综述 ·发酵肉制品中的特征风味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张 鹏1,2,赵金山2,3, *,臧金红1,2, *,彭传涛1,2(1.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2.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109;3.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摘 要: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者人工的控制条件下,以新鲜的肉类为原料,通过微生物或酶的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类产品。
发酵肉制品中特征风味物质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酯类、醛类、醇类、酸类以及游离氨基酸等。
由于消费者对发酵肉制品风味品质要求的提高,风味物质的控制已经成为提升发酵肉制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发酵肉制品中的部分微生物特别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葡萄球菌促进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从而促进发酵肉制品独特风味的形成。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发酵肉制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风味形成途径和检测方法,进一步归纳总结了能够产生这些风味物质的关键微生物以及产风味物质的微生物筛选方法,以期为后续发酵肉制品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发酵肉制品中风味物质研究进展作者:王俊钢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9期摘要:风味物质是判断发酵肉制品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综述了发酵肉制品的风味物质组成,部分风味物质的气味特征、阈值以及一些酶在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影响发酵肉制品风味物质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
目前,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得到了近百种芳香化合物,但并非所有的都能决定发酵肉制品的特征风味,只有少数成分决定特征风味,不同发酵肉制品风味不同,其风味物质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加工过程和贮藏过程对发酵肉制品的风味物质均产生影响。
关键词:发酵肉制品;风味;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TS25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251-03收稿日期:2013-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60329)。
作者简介:王俊钢(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加工。
E-mail:wjgang728@。
发酵肉制品以新鲜畜禽肉为原料,通过人工接种或者自然发酵的方式,借助微生物发酵,经过一系列腌制、发酵、干燥等工艺手段得到的一类具有特殊风味且保质期长的肉制品[1-2]。
发酵肉制品种类很多,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我国著名的发酵肉制品有浙江的金华火腿、云南的宣威火腿、上海咸肉、新疆的熏马肠、四川腊肉、广东腊肉等;国外比较著名的发酵肉制品有黎巴嫩大香肠和法国的萨拉米香肠等。
因发酵肉制品经过腌制和干燥等过程,降低了制品的水分活度,因此其品质稳定、风味独特,在常温状态下即可达到较长的保质期,深受消费者青睐。
风味是指人对味、嗅、视、听等感觉而引起的物理化学反应和心理感觉,是这些感觉的综合效应[3]。
风味物质主要有2类,即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随着国际市场对发酵肉制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食品工业对天然风味物质需求的增加,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4]。
发酵肉制品的风味组成特征是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人们通过对发酵肉制品中风味成分的监测所得到的信息来了解其成熟度,以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趋势。
三种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刘莉丹;黄峰;周芳伊;张良;赵志磊;张春江;张泓【摘要】为比较不同种类红烧肉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利用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SPME-GC-MS)和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技术对苏式红烧肉、毛氏红烧肉和东坡肉三种类型红烧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类型红烧肉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同含有11种挥发性成分,苏氏红烧肉含有较多的醛类物质和酸类物质,毛氏红烧肉中烷烃类、醛类和酸类物质较丰富,而东坡肉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酸类和酯类;电子鼻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红烧肉,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95.55%,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3.94%,足够收集全部传感器信息.三种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从物质种类和组成比例上差异较大,说明配料和制作工艺对其风味影响较大.【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13【总页数】7页(P141-147)【关键词】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电子鼻【作者】刘莉丹;黄峰;周芳伊;张良;赵志磊;张春江;张泓【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农科合肥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238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1519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农科合肥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238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151900;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农科合肥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238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1519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农科合肥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安徽合肥238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15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5红烧肉是我国的传统菜肴,因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烂适度、色泽红亮、鲜美可口的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
肉类食品风味物质研究生肉很少有香味,只有类似的血腥味。
在受热条件下,肉通过发生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降解反应及美拉德反应与脂质氧化降解间更复杂的交互反应,产生大量挥发性化合物,形成肉的香味。
从熟肉中鉴定的化合物种类涉及到烃类、醛类、酮类、醇类、羧酸类、酯类、含硫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食品众多的挥发性化合物中,对香气起作用的仅是少量的气味活性化合物。
而由于复杂多样的烹饪方式、原料搭配以及调味料的使用,使得中式菜肴的风味物质分析具有较大困难。
一、检测方法对于风味物质的检测,目前最常见的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包括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同时也有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以及电子鼻技术进行检测分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沟帮子烧鸡油炸及煮制过程中滋味和风味物质的含量变化,并确定主要呈香物质。
Shota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制黄尾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贮藏7d后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有所增加。
Tarja等同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波罗的海鲱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新鲜鲱鱼中共检测出23种化合物,储藏3d与8d分别检测出28种与41种化合物,包括醛、酮、醇、烷烃、烯烃、呋喃、芳烃、吡咯以及含硫化合物,其中醛类为主要成分。
二、烹饪对菜肴风味物质的影响生肉的风味是清淡的,一般只有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而烹饪使肉制品更容易消化与吸收,并能赋予其良好的口感与风味。
Ramarathnam等研究发现肽及游离氨基酸使腌肉制品在熟制过程中产生良好的风味。
有关炖煮猪肉与炖煮猪骨的香气物质分析结果均表明醛类为关键呈香物质。
王清等以上海熏鱼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油爆工艺对熏鱼风味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熏鱼风味贡献较大的主要是醇类和醛类物质。
中式菜肴因风味独特而享誉全球,但由于中式烹饪方法的复杂多变使得烹饪对菜肴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更为复杂,如原料配比的不同对菜肴风味的影响;烹饪方式、烹饪温度对风味的影响;烹饪过程中多种多样的化学反应,甚至不乏多种化学变化交互作用的影响;调味剂、品质保持剂等对风味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圆园20年10月第41卷第19期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20.19.038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胡子璇1,2,徐乐3,梁小慧3,甄宗圆1,3,*(1.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3100;2.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3.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肉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其风味的重要因素,研究肉制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对评价肉制品质量、指导肉制品生产和改善加工工艺尤为重要。
简述肉制品风味的形成途径、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及几种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为研究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途径;提取方法;检测技术Progress on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Meat ProductsHU Zi-xuan 1,2,XU Le 3,LIANG Xiao-hui 3,ZHEN Zong-yuan 1,3,*(1.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233100,Anhui ,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Jiangsu ,China ;3.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277160,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meat products'flavor profile.Studying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meat products to evaluate its quality ,guide its production and improve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This review briefly described the formation pathways ,extraction method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meat volatile flavors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ogressof volatile flavors in several meat product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meat volatile flavors.Key words :meat products ;volatile flavors ;formation pathways ;extraction methods ;detection techniques引文格式:胡子璇,徐乐,梁小慧,等.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19-224HU Zixuan ,XU Le ,LIANG Xiaohui ,et al.Progress on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Meat Products [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19):219-224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80****1212);枣庄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9NS09)作者简介:胡子璇(1996—),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肉香味物质研究进展于亚辉】,杨亚平2,方婷1*(1.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州350002)摘要:肉香味是衡量肉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香味前体物质通过美拉德反应、脂质的氧化、硫胺素的降解等主要途径形成了肉的香味。
文章主要简述了肉类香味及其特征香味物质、肉香味前体物质、肉香味形成机制以及肉香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中重点概述了生肉产香的典型途径美拉德反应的产香机理,并就使用同位素示踪法对美拉德反应历程进行研究做了简要描述,最后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肉香味;香味前体物质;美拉德反应;同位素示踪法中图分类号:TS201.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19.10.039文章编号:10009973(2019)10-0173-05ResearchProgressofMeatAromaSubstancesYU Ya-hui1,YANG Ya-ping2,FANG Ting1*(1%Co l egeofFood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and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College of Art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Meataromaisanimportantindextomeasurethequalityofmeatproducts%Aromaprecursorsform meat aroma through Mai l ard reaction"lipid oxidation and thiamine degradation and so on%In this paper"the meataromaanditscharacteristicflavorsubstances"meataromaprecursors"meataromaformationmechanism andtheanalysis methodsofmeataromacompoundsarebrieflyintroduced%Thetypicalwayofmeataroma productionissummarized"andthemechanismofMai l ardreactionisstudiedbyusingisotopictracingmethod arebrieflydescribed%Fina l y"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sareprospected%Keywords:meataroma#aromaprecursors#Mai l ardreaction#isotopictracing method1肉香味物质的研究发展肉类香味是生肉通过热反应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发现的大多数香味化合物如醇、醛、竣酸、脂、咲喃、毗u、毗嗪、嗟座、(吩、恶座及含氧、氮、硫的杂环化合物等,因此对肉类香味产生机理的研究较为艰难,进展也较为缓慢,目前还不能完全洞悉其机理(生肉中包括游离的氨基酸、糖类、肽类、脂类等香味前体物质,在加热中这些前体物质通过发生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产生了各种复杂的香味物质(肉香味物质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由于当时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内容仅限于肉类风味中非挥发性的、水溶性的前体物质。
肉制品风味研究进展
贺家亮;康怀彬;刘丽莉;肖枫
【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
【年(卷),期】2014(020)005
【摘要】风味是肉制品的一种重要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肉制品风味形成机理和影响肉制品风味形成的因素,评述了肉制品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和分离鉴定技术研究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贺家亮;康怀彬;刘丽莉;肖枫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食盐对肉制品风味影响及降盐技术研究进展 [J], 詹飞丽; 李苗云; 赵改名; 孙灵霞; 李嘉辉
2.酱卤肉制品品质与风味研究进展 [J], 彭子宁; 郑昌江
3.酱卤肉制品品质与风味研究进展 [J], 彭子宁; 郑昌江
4.发酵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J], 卜宁霞;陈娟;李永琴
5.发酵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张根生;潘雷;岳晓霞;徐旖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海宁,赵士发,刘登勇,等.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肉制品风味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6):352−361.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40114GUAN Haining, ZHAO Shifa, LIU Dengyo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Meat Product Flavor Based on Molecular Sensory Scienc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6): 352−36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40114· 专题综述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肉制品风味研究进展关海宁1,2,赵士发1,刘登勇1, *,刁小琴1, *,闵 爽1(1.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锦州 121013;2.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摘 要: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香气与滋味化合物),然而只有极少部分影响着产品的最终风味。
如何从大量的风味化合物中分离并鉴定出关键的香气或滋味化合物,是肉制品风味及其品质研究的热点问题。
分子感官科学是分析化学、食品感官评价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系统科学,其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概述了分子感官科学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感官科学不同分析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分子感官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突出了重组与缺失实验对于进一步确认关键风味组分的重要性,为肉制品风味领域的研究、感官技术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与理论依据。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研究进展【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分别介绍了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种类、生成机理、检测方法、调控技术以及对肉类食品品质的影响。
结合研究进展对肉类食品质量的提升意义、未来研究方向和结语,展示了在肉类食品生产中研究异味物质的重要性和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肉类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探索更多新的异味物质,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调控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肉类食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肉类食品、异味物质、研究进展、生成机理、检测方法、调控技术、品质影响、质量提升、未来研究、食品科学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肉类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肉类食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异味,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这些异味物质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食品的销售和消费,也加剧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对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肉类食品中的异味物质种类、生成机理、检测方法以及调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异味物质对肉类食品品质的影响,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未来进一步改善肉类食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升肉类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的介绍为本文后续对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肉类食品中典型异味物质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这些异味物质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为提升肉类食品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异味物质可能会导致食品口感不佳,影响消费者的食欲和口感体验,甚至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研究肉类食品中的典型异味物质有助于改善肉制品的味觉特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肉类制品风味物质的形成
徐健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32
【摘要】肉制品是人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肉制品风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其消费欲望.本文就肉制品风味的来源、形成机理以及调味料和油脂在烹饪过程中对肉质品风味的影响作了阐述.在实践中,为肉制品的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2页(P375-376)
【作者】徐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鸡鸭肉类制品风味物质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J], 匡威;宋文敏;王海滨;陈季旺;胥伟;王宏勋;李双全;田镇闻
2.酱油中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J], 陈杰;赵莹;何一龙;刘晓艳;白卫东;钱敏;赵文红
3.发酵温度对黄酒酿造及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研究 [J], 盛凤云;徐俊敏;宋科峰;周嘉琪;陈双
4.发酵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张根生;潘雷;岳晓霞;徐旖梦
5.响应面法与线性回归方程在豆腐乳风味物质形成过程分析 [J], 陈欣华;朱清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酵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范文广;张慧;丁原春;韩双;杨光宇【摘要】风味物质是影响发酵肉制品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成为近年来肉制品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肉制品风味物质的来源、影响因素、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及其应用和微生物对肉品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影响.【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发酵肉制品;风味物质;进展【作者】范文广;张慧;丁原春;韩双;杨光宇【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79.2;Q959发酵肉制品是以新鲜的畜禽肉为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接种的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发酵剂的作用,经腌制、发酵、干燥处理等工艺制得的一类具有特殊色泽和质地,且风味典型,具有较长保质期的肉制品[1-2]。
发酵肉制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我国著名的发酵肉制品有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广(川)式腊肉、上海咸肉等;国外知名的发酵肉制品有萨拉米香肠、黎巴嫩大香肠等。
因发酵肉制品具有较低的水分活度(AW)、稳定性好、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在常温状态下即可达到长期保藏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风味是指感觉器官对食品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反应,包括味觉、嗅觉及产品质地。
风味物质包括挥发性与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香气物质是产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因为产品所释放的各类挥发性化合物,在咀嚼与消化过程中,可通过嗅觉感知。
发酵肉制品的风味特征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风味物质的来源发酵肉制品的风味主要由添加的成分(如各类香辛料、食盐等)、非微生物直接参与的反应产物(如脂肪的自动氧化反应)和微生物酶降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所形成各种的风味物质组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