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常见鸟类28种(常见)
- 格式:pptx
- 大小:547.35 KB
- 文档页数:15
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和江苏省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鸟类栖息地的天堂。
这里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湖泊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在此繁衍生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鸟类名录。
一、鸊鷉目1. 白鹇(Podiceps cristatus)白鹇是一种体态优美的水鸟,体长约40-50厘米,常见于洞庭湖的湖滨和水域之中,以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是洞庭湖湖水中的常见鸟类。
二、鹳形目2. 红鹳(Ciconia ciconia)红鹳体型较大,嘴长而直,腿粗壮,通体洁白,翅膀和尾巴黑色,是洞庭湖湿地中的一种重要繁殖鸟类。
三、鹤形目3. 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在洞庭湖湿地内有一定数量的白鹤栖息地。
4. 大雁(Anser anser)大雁是冬季洞庭湖湿地内的候鸟,常见于湖边、草地和田间,是观鸟者喜爱的鸟类。
五、鸥形目5. 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鸬鹚是一种身材修长、颈长嘴尖的水鸟,经常在洞庭湖湿地内觅食。
六、鸠形目6. 绿头鸠(Treron phoenicoptera)绿头鸠是一种体态优雅的中型鸟类,尤其是在洞庭湖湿地周边的树林内,绿头鸠常可见到。
七、隼形目7. 燕隼(Falco rusticolus)燕隼是一种优秀的捕食者,它在洞庭湖湿地内的草原和湖边常可见到,以大型昆虫和小型鸟类为食。
8. 白尾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白尾海雕是洞庭湖湿地内的特有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欢在湖水中觅食,飞翔时极具观赏价值。
以上是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一部分鸟类名录,这里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为鸟类研究者和观鸟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观测和研究条件。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更加努力地保护这一片美丽的湿地,让这里的鸟类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的多样性和数量使这里成为了鸟类研究者和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广州海珠湿地公园能看到什么野生动物广州海珠湿地公园,这片城市中的绿洲,不仅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在这里,我们可以邂逅各种各样有趣的野生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首先,当你漫步在海珠湿地公园的小径上,很有可能会看到一群群活泼可爱的鸟类。
其中,最常见的要数白鹭了。
白鹭那修长的身姿和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它们时而优雅地在水面上踱步,时而振翅高飞,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还有黑水鸡,它们全身乌黑,只有嘴部和额甲呈鲜艳的红色。
黑水鸡善于游泳和潜水,常常在池塘边的草丛中穿梭觅食。
除了白鹭和黑水鸡,这里也是翠鸟的栖息地之一。
翠鸟有着鲜艳的羽毛,蓝色、绿色和橙色相互交织,十分美丽。
它们动作敏捷,常常站在枝头,突然俯冲向水面,用尖锐的喙捕捉小鱼。
此外,八哥也是常客,它们黑色的羽毛和黄色的喙十分独特,叫声清脆悦耳,给公园增添了不少生机。
在海珠湿地公园的水域中,鱼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常见的有鲫鱼、鲤鱼和草鱼等。
鲫鱼身形小巧,游动灵活;鲤鱼则体型较大,身上的鳞片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草鱼则以其吃草的习性而得名。
这些鱼类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水下世界。
如果你足够幸运,还可能会看到一些两栖动物。
比如青蛙,在春夏季节,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蟾蜍也是这里的居民之一,虽然它们的外表不如青蛙那般可爱,但同样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爬行类动物中,蛇也时有出现。
不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大多数蛇类都是无毒的,而且它们一般会避开人类活动的区域。
常见的有草蛇、水蛇等,它们在草丛和水边寻找食物,默默地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着力量。
昆虫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色彩斑斓的凤蝶、小巧玲珑的粉蝶等。
蜜蜂忙碌地穿梭在花朵之间,采集着花粉,为植物的传粉发挥着重要作用。
还有蜻蜓,它们在空中盘旋,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海珠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得益于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1.白喉红臀鹎雀形目> 鹎科>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鹎。
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
幼鸟臀偏黄。
与红耳鹎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悦耳笛声及响亮粗喘声chook, chook。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
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
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
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俗名: 高髻冠黑帽布鲁布鲁红座白头只2.白头鹎雀形目> 鹎科>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橄榄色鹎。
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
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
为香港最常见鸟种之一。
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普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
冬季北方鸟南迁。
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俗名: 白头婆白头翁3.红耳鹎雀形目> 鹎科> 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鹎。
黑色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
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
亚种monticola具完整黑色胸带。
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响亮不断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prroo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大山雀不用过多介绍,生命力适应能力超强的小小麻雀,无论是僻静的山村亦或喧嚣的城市总能见到它们成群的身影。
虽然没有靓丽的羽翼,但每当它们闪现在令人窒息近乎死寂的都市压力角落时,总让人内心掠过丝丝生气,是的,它们也在这里...........大山雀,应该算是小麻雀的近亲吧,黑白配长得很酷很时尚,就像披着黑色包头围巾,围巾垂落胸前只漏出白皙的脸颊,呵呵。
奇怪的是它们和麻雀亲戚喜欢成群出游不一样,而是喜欢跟着其他同类的大部队,比如暗绿绣眼鸟,它们天生一定是很要好的朋友。
1、长尾缝叶莺乡下很常见的一种灰褐色小不点,歌声比较单调,尾巴喜欢上扬,飞动时翅膀拍打还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用什么词来形容一把好呢,活泼!想半天就这词放它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喜欢在菜地瓜棚钻上钻下觅食,然后在带刺的荆棘堆里筑巢,鸟巢非常漂亮,完全是编织业界的典范:外层用细草层层精细编织,并将周围生长的绿叶也缝贴在鸟巢表面,很是隐蔽,内部用棉絮羽毛铺垫,看着就安逸。
选择在天然屏障里安居是智慧的表现,可惜的是它们却总喜欢选择在小路边相对容易暴露的荆棘堆所以每到繁殖季节,总能够看到拎着鸟巢兴奋飞奔的小孩,很是可惜。
2 暗绿绣眼鸟绣眼儿看上去秀气,短尾巴,但一样是活泼喧闹,成群在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
在广州最常见到它们就是路边榕果成熟时,叽叽喳喳在上面扒的榕果满地都是,行人多有中招,当然鸿运当头时还不一定只是榕果哈哈,绣眼儿很会吃,除了小昆虫、小浆果等,它们还吃花蜜,最不厚道的是,还会到寻常百姓家偷吃腊肉,3 鹊鸲虽然也是黑白配,但鹊鸲在乡下名声并不好,原因吧可能有二,一为它总是神经兮兮的徘徊在乡下人工or天然的茅房周围,伺机而动,其二我想应该是其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乡亲们留传下来鹊鸲的叫声是报忧不报喜的,每每听到它们乱起哄,上了年级的老者似乎都会面露菜色,好像马上马上就要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一般,可是在我们后辈耳中,圆润的鸣声还真是蛮赞的,欧洲的耶稣像上帝,中国的玉帝似如来,这应该都是思维意识创造的产物吧,你看为何相隔百里的广州街坊却视其为报喜鸟呢,还有就是鹊鸲喜欢在裂开的竹筒里面筑巢,很懂得利用资源很是聪明。
珠海鸟类资源介绍珠海地域和气候得天独厚,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主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鸟类资源丰富。
据初步统计,全市鸟类有12目40科共320种,占广东省65%。
近年来,随着珠海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执法力度的加大,乱捕滥猎、盲目经营利用等危及鸟类生存的现象已发生根本改观,鸟类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回升。
2004年12月14日,斗门区上空出现上万只丝光椋鸟归巢的壮观景象。
2005年3月8日,横琴岛一块4000多亩的天然红树林中,栖息了上千只白鹭、灰鹭。
3月17日,华南濒危动物保护所在淇澳岛湿地大澳驻点观测鸟类的专家会同珠海有关部门,对淇澳湿地大澳一带进行日常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已在珠海消失3年之久被环保人士称为“环境清道夫”的大嘴乌鸦,其中较大一群有5只。
淇澳红树林区域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节栖息着40余种候鸟,其中许多是受有关国际公约保护的候鸟,例如大白鹭、中白鹭等。
珠海淇澳岛淇澳岛红树林珠海鸟类品种1:海鸥(珠海市市鸟)海鸥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甚至人们一提起海鸟就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海鸥。
(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
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
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
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海鸥是候鸟,分布于欧洲、亚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
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
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及台湾;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海鸥的解释有二:广义的海鸥是鸥科40余种海鸟的总称;狭义的海鸥是鸥科,鸥属的一个物种。
中文名称:海鸥外文名称:Mew Gull,Common Gull界:动物界门:纲:目:科:属:种:海鸥拉丁学名:Laruscanus 命名时间:生活习性:海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
海珠湿地繁殖季节鸟类的分布及惊飞距离分析张敏;邓云玉;邹发生【摘要】城市湿地鸟类栖息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级生态湿地示范区,不仅是公众休闲游憩的载体,还是城市生物栖息的重要区域.在海珠湿地三处区域分别开展鸟类群落调查,并用噪声量化人类游览活动的强度,以惊飞距离来反映鸟类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结果发现鸟类群落的组成与栖息地的配置有关.不同生态型的鸟类对人为干扰适应性不同,以涉禽的惊飞距离最长.在游览强度大的区域鸟类容易被惊飞,但惊飞距离较短.建议通过制造隔离和视觉遮蔽、降低噪声和设置投喂点等措施来降低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湿地鸟类;人类活动;惊飞距离;海珠湿地【作者】张敏;邓云玉;邹发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广东广州 510230;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TU986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与人类关系密切,城市鸟类可用于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备受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工作者的关注[1~2]。
有别于自然生境,城市栖息地异质性强、人类干扰频繁[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鸟类赖以生存的湿地减少,生境遭到破坏[4]。
人类活动的干扰降低了栖息地的质量,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的关系[5],并且改变鸟类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种群和群落[6],已成为影响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7]。
鸟类的惊飞距离是反映其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的指标[8~9],鸟类惊飞距离越小,则对干扰的适应性越高。
城市化使动物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增强,惊飞距离变短[10]。
其原因可能为城市鸟类重复接触没有威胁的人类后,降低恐惧感并形成习惯,从而允许人类接近[11];也可能因为城市中对人类耐受性较弱的种类被淘汰,留下耐受性强的种类具有较短的惊飞距离[12]。
广州海珠湖公园夏季鸟类调查及其保护建议作者:佟富春肖以华来源:《广东园林》2015年第05期摘要: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并结合样点法、样方法和定时定点法对广州海珠湖公园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记录到鸟类32种,隶属于5目20科。
雀形目最多,15科22种,占总数的68.8%;其中留乌、旅鸟和夏候鸟分别为28种、2种和2种;调查到的鸟类有3种分布型,3种生态类型。
关键词:鸟类资源;湿地;保护;广州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5-0004-70中图分类号:S718 收稿日期:2015-05-05湿地鸟类是湿地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数量、分布与湿地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是湿地质量与健康的重要评价指标。
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认识湿地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湿地修复的基础和关键。
国内外相关学者就鸟类组成受栖息地中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做了不少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鸟类集团对于植被群落结构的要求并不一致,自然林地中食虫鸟类集团、筑地面巢鸟类集团和树洞巢鸟类集团数量显著多于人工林,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些鸟类的数量显著少于人工林。
还有研究指出,通过改进植被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的鸟类多样性水平。
1研究地概况海珠湖公园是由万亩果园“果退水进”进行湿地恢复工程而建成的,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南肺”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海珠湖规划用地94.84hm2,其中水面面积约53.0hm2。
西江北江下游三角洲网河区,地势低洼平坦,四周环水,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方不受“城市热岛影响”。
全年温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较小、干湿季节明显。
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母质为砂页岩,植被主要为森林和庭院。
鉴于海珠湖公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项目组对其开展了夏季鸟类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海珠湖公园未来的鸟类保护和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嘉兴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嘉兴市也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许多珍稀和濒危鸟类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以下是嘉兴市保护鸟类的详细介绍:
1.鸳鸯:鸳鸯是嘉兴市最为著名的鸟类之一,主要栖息在南湖、鸳鸯湖等湿地中。
鸳鸯是中国特有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鹭鸟:鹭鸟是嘉兴市常见的鸟类之一,包括白鹭、绿鹭、牛背鹭等品种。
鹭鸟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等湿地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
3.野鸭:野鸭是嘉兴市较为常见的鸟类之一,包括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等品种。
野鸭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等湿地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
4.鹤类:嘉兴市也有一些鹤类栖息,如白鹤、丹顶鹤、灰鹤等。
鹤类是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每年春秋两季会往返于中国和越南北部等地。
5.鹳类:嘉兴市也有一些鹳类栖息,如黑鹳、东方白鹳等。
鹳类是大型涉禽,主要栖息在沼泽、湖泊等湿地中。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保护鸟类之外,嘉兴市还有许多其他珍稀和濒危鸟类,如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等。
这
些鸟类都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鸟类,嘉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推广生态旅游等。
同时,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鸟类的保护工作,通过志愿者巡护、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嘉兴市是一个生态优美、鸟类丰富的地区,保护鸟类的工作需要持续进行。
只有通过政府、民间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珍稀鸟类得到更好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