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堂楷书入门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57
幼儿园大班书法教案:楷书入门
教学目标:
1.了解楷书的基本构造和步骤;
2.能够正确的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培养幼儿对楷书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4.提高幼儿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桌子、椅子、板子。
教学流程:
一、引入(1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或者是几个简笔画,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二、讲解楷书的基本构造和步骤(15分钟)
1.楷书的特点:方正、端正、利落、古朴;
2.楷书的结构:头、躯干、尾;
3.楷书的笔画:横、竖、撇、捺、点。
三、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60分钟)
1.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楷书的基本笔画,让幼儿观察;
2.教师可以逐个讲解每个笔画的结构和用法,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示范;
3.让幼儿动手试写,进行操作实践;
4.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1.让幼儿将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概括;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颁布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20分钟)
1.让幼儿在家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字,用毛笔和墨汁进行书写;
2.要求家长对幼儿的作业进行检查,并在下一节课上交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幼儿的笔画掌握不够到位,需要家长及时的进行指导。
下次教学中会
对学生的正确姿势进行重点讲解,并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习惯。
书法楷书入门字帖
对于书法楷书入门,建议选择一些经典的楷书字帖作为学习范本。
以下是一些可供选择的楷书字帖:
1. 《颜真卿楷书》: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厚重、端庄的特点,适合初学者入门。
可以选取他的《多宝塔碑》等作品进行练习。
2. 《柳公权楷书》:柳公权的楷书以清秀、严谨著称,是入门学习的良好范本。
可以选择他的《玄秘塔碑》等作品进行练习。
3. 《欧阳询楷书》:欧阳询的楷书以结构严谨、笔力遒劲著称,可以作为进阶学习的选择。
可以选取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进行练习。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硬笔书法家的楷书字帖作为入门学习,例如田英章、卢中南、顾仲安等人的作品。
在选择字帖时,建议选择规范、清晰、易于学习的版本,同时注意纸张的质量和字帖的排版,以便更好地进行练习。
荆霄鹏《楷书入门基础教程》简介《楷书入门基础教程》是由荆霄鹏所撰写的一本关于楷书书写的教程。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代表性字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感。
本教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帮助读者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进而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楷书文字。
目录1.楷书简介2.楷书基本笔画3.楷书结构与构图4.楷书书写规范5.楷书作品欣赏6.楷书练习及评估1. 楷书简介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门类。
楷书字形规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给人以端庄、大气的感觉。
本章将介绍楷书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书法中的地位。
2. 楷书基本笔画楷书的基本笔画是学习楷书的基石,掌握基本笔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书写楷书文字。
本章将详细介绍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钩、折,并提供练习的示范和讲解。
3. 楷书结构与构图楷书的结构和构图是书写楷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章将介绍楷书的结构特点,包括字体的整体结构、部首的位置和笔画的先后顺序等。
同时,还会介绍楷书的构图原则,指导读者在书写楷书时如何合理安排字形和字间的关系。
4. 楷书书写规范楷书的书写规范不仅包括字形的规范,还包括字间的距离和字的大小等方面。
本章将详细介绍楷书的书写规范,包括字形的比例、字形的连接和避免常见的错误等内容。
通过学习书写规范,读者可以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5. 楷书作品欣赏本章将选取一些优秀的楷书作品进行欣赏和析评。
通过欣赏大家的作品,读者可以了解楷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风格,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
6. 楷书练习及评估为了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本章将提供丰富的楷书练习题,并配有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同时,还会介绍如何对自己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进来提高楷书的书写水平。
结语《楷书入门基础教程》通过系统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读者掌握楷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楷书文字。
★激发书写潜能★培养书写习惯★传授写字方法★指点写字技巧新思维语文课堂出品小学生硬笔(楷书)书法教材序言相信每位家长、每个孩子或多或少欣赏过中国古今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他们的书法洋洋洒洒、运笔流畅豪放,是否令你惊叹?让你仰慕?有人很形象的说,字是一个人的脸。
孩子们在每一科的学习中都会有用笔完成的书面作业,你是否曾为自己的作业书写很糟糕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而羞愧、苦恼?书法是祖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孩子们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于近些年已经在一些省份和大中城市试点,不久的将来,书法将纳入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考试范畴(10分计入总分)。
结合小学生书写认知水平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教程分基础硬笔书法(把握汉字特点、写好汉字笔画)、进阶硬笔书法(修炼汉字结构、培养书法风格)和高级硬笔书法。
我们将教会你写好汉字的方法,让你从此不再为写不好字发愁。
孩子们!带上你的期望,带上你的信心,带上你的勤奋,走进硬笔书法教程吧!在这里,孩子们一定学有所获!你的书写将从此令人刮目相看……第一讲硬笔书法(楷书)知识1硬笔和硬笔书法概念。
硬笔是指一切坚硬的书写工具。
如铅笔、钢笔、圆珠笔、记号笔、水彩笔、蜡笔、签名笔、粉笔。
以至于竹、刻刀、陶瓷片等。
用这些书写工具创作出来的书法,称为硬笔书法。
2书写用笔:钢笔或水笔。
3书写用纸:田字格或米字格练字本。
4认识田字格和楷书字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写好楷书,再学其它的字体就能举一反三。
书写要领:汉字是方块字,因此字形也应为正方形体。
不“顶天立地”,不“左顾右盼”。
5握笔姿势。
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
一拳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一胳膊肘),手离笔尖一寸(两个手指头宽)。
拿笔的姿势是: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笔杆躺着(躺在虎口掌骨关节上,非虎口正中)。
【书法课堂】楷书入门教材【书法入门歌】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行书口诀】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魏碑口诀】魄力雄强精神飞动气象浑穆兴趣酣足笔法跳跃骨血润达点画峻厚结构天成意态飘逸血肉丰美草书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贯通有气有神是精品【狂草要决】狂草如激电湍流字字如惊蛇出洞点线变化多姿美疏密虚实心有数气势磅礴态万千结构布白心畅意楷书入门教材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
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
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
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
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
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
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
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
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
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
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
古人说,“虚可容卵“。
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
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
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
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
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
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
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
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
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
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
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
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
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
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
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三、收笔规律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
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