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阅读有关材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港澳台问题来历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祖国统一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
【教学难点】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投影播放《七子之歌》FLASH动画。
)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么,歌曲中的“七子”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投影展示《时局图》。
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优秀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优秀范文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
教学设计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2.掌握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紧密。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讲述法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再次感受历史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
在感知历史中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重要保障,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主题。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史论结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七子之歌》,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哪七子呢?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外积累已基本了解“七子”指的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七个被列强侵占的地方。
歌曲哭诉了他们渴望重回母亲怀抱、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
那么,这七子是怎样与祖国母亲忍痛别离,今天又是怎样回归母亲怀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大业》,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课件打出本课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本课知识的框架。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内涵提出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隔绝状态打破“汪辜会谈”江泽民“八项主张”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思考一:何为“一国两制”?此构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又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历史意义?解决问题:1.课件打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段材料:“我们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1.2过程与方法:(1)概括“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
(2)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
(3)学会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往来相关史实,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获取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形式的重大变化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2 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网上流传一副帖子:“台湾,香港、澳门已回家了,妈妈等你回来吃饭”。
其中蕴含什么思想感情?台湾,香港、澳门不在家是怎么回事?香港、澳门是如何实现回家的?台湾问题如何解决?新知介绍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由来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2、澳门问题由来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签订《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取得澳门殖民权。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阅读有关材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港澳台问题来历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祖国统一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
【教学难点】
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投影播放《七子之歌》FLASH动画。
)
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那么,歌曲中的“七子”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投影展示《时局图》。
)
请大家结合《时局图》回忆一下,“七子”是怎样离开“母亲”的怀抱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重点回忆港、澳、台地区,最后用幻灯片归纳。
)
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从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中思考答案。
)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一般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哪些方法呢?我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此问题引入正题。
)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系列条件不成熟,统一问题被暂时搁置。
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投影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FLSASH动画后,回答相关问题。
(用动画创设情景,同时揭示本课主要内容,起到点题作用。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回忆相关史实。
(古代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学生较陌生,应加强引导。
)
学生指出: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而港澳问题是外交问题。
学生指出:一般会通过外交或武力解决。
学生讨论,学生一般会从当时中国的国力、国内的政治状况、外交环境等方面列举一些史实。
(对于有道理的观点教师应予以肯定。
)
学生阅读材料,在教师引导下作答:
1、由“解放台湾”转变成“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2、原因:
(1)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进展。
(2)国内安定团结,和平统一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3)党中央从大局出发,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和平统一的方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结合材料分析其内涵又是什么?
教师归纳概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好办法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问题。
应该怎样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
(教师简要归纳。
)
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视频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片断,转入下一子目。
)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
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呢?
前提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政策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民心所向。
(可以补充1982年阿根廷用武力收回被英国强占了150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结果英国远征马岛,打败阿根廷,夺回了马岛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
“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在香港、澳门实施的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并制作一个港澳回归大事年表。
(教师结合学生作业讲评,突出重点事件即可。
)
学生从教材中归纳构想形成的过程。
结合材料归纳“一国两制”思想的要点。
1、一个国家,即一个中国。
2、在大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学生讨论,并发言。
(这两个问题为开发式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
学生从教材中归纳:
1、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实际。
2、避免战乱带来的动荡,符合人民心愿。
3、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4、实践证明其顺应时代潮流,是祖国统一的正确选择。
学生会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等方面归纳原因。
学生制作大事年表。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表格,教师结合学生表格进行讲评。
从港澳问题的解决看,“一国两制”构想有何历史意义?
教师归纳:
1、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
2、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有利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基本经验?
1、祖国的强盛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2、包括香港澳门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信念是祖国统一的力量之源。
3、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4、坚定的的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在港澳回归几年后,一位著名的人士写了一副对联:今逢盛世倍思亲,遍觅中华少一人。
你们知道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吗?
虽然港澳回归了,但祖国母亲的心里却还在流泪,因为还有台湾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投影展示FLASH动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望!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于右任先生强烈盼望祖国统一,我们也强烈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导入下一子目)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力?
教师归纳要点:
有利因素:(1)强大的祖国;(2)正确的方针;(3)共同的信念;(4)交流的加强;(5)国际的公认。
不利因素:(1)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教师在归纳的同时展示一批图片,配合讲解。
如:“汪辜会谈”;江丙坤“经贸之旅”;连战“和平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台湾水果大陆销售零关税;大陆佛舍利赴台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台湾没有回归。
学生发言。
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史实和平时积累的时政知识讨论作答。
展出;台商春节包机;美国对台出售武器;李登辉、陈水扁的反动言论;台湾军事演习等。
)
在台湾统一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我们能否放弃台湾,任其独行?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结束新课。
)
课后练习:
既然我国政府主张用“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为什么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要向“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一观点引导。
)
【板书设计】
【参考书目】
1、何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人教社历史室 《历史1(必修)培训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3、人教社历史室 《历史1(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4、程文亮 《历史1(必修)教材三级讲解》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祖 国 统 一 大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