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蒸发糖浆PH值(彩色版)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28
糖浆上浮处理技术说明书?----------------------- Page 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介绍1.2过程说明1.3工艺流程图第二部分化学药品的准备2.1絮凝剂溶液2.2磷酸2.3糖化钙第三部分化学药品用量3.1介绍3.2磷酸3.3絮凝剂3.4糖化钙3.5化学药品配比参数3.6磷酸浓度3.7系统数据3.8化学药品配比图表第四部分控制系统和程序操作4.1介绍4.2主菜单4.3系统注册4.4系统设置4.5流程总览4.6启动步骤4.7推荐运行条件4.8挂起和重启动步骤4.9关闭步骤4.10控制关闭4.11报警产生4.12运行曲线4.13不正常原因----------------------- Page 3-----------------------第一部分总则1.1 介绍此手册的宗旨是帮助操作员工了解此工艺的参数和操作方法,以取得最好的工艺处理效果。
第3.6 节中的配比表提供有关的化学药品的配比率(ppm)信息,并用以对配比泵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工程师将在设备试运行操作过程中就各方面给予培训。
注释:ppm 是“百万分之一”的意思。
1.2 过程描述糖浆澄清工艺的目的是通过凝聚/上浮分离技术去除粗糖浆中的色素和杂质,降低糖浆含硫量,为提高产品质创造有利条件。
注意:阅读以下文字须结合糖浆上浮工艺流程图。
粗糖浆从末效蒸发罐被泵送到粗糖浆缓冲箱,然后粗糖浆被泵送加热至反应箱经流量计,流量计发出一个比例信号至PLC,与流量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流量控制自动调整到给予的设定值的流量。
糖浆的温度由电阻温度计监视。
磷酸和糖化钙由配比泵计量并加入到一级反应箱前的中。
配比泵的速度由糖浆的流量和用量比率设置自动控制。
PH 值通过添加糖化钙溶液加以控制。
糖浆的PH 值用白瓷板人工测量。
磷酸和糖化钙反应生成钙磷酸盐沉淀物,吸附胶体微粒和色素到其表面上,被制泡糖降释放的气泡所吸附而上浮分离。
浅论炼糖糖浆亚磷双浮法澄清新工艺文章标题:浅论炼糖糖浆亚磷双浮法澄清新工艺摘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炼糖过程中,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要生产一级白砂糖,而且要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级白砂糖。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大量的室内试验,证明亚硫酸磷酸双浮法工艺具有澄清脱色率高、所耗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关健词:亚磷双浮法、磷浮法、亚磷浮法、澄清剂、色值、脱色率简介:李素贞,女,51岁,华南工学院制糖专业本科毕业,现任广东顺德糖厂制糖工艺工程师。
广东顺德糖厂自4月首次将磷浮法工艺用于炼糖生产后,许多年来,一直都采用该流程炼糖,它比原来的亚法工艺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流程短、清度高、收回低、煤耗低以及劳动力强度小等优点,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级白砂糖,但当原糖质量差,色值超过80s°时,由于澄清脱色率的限制,则用磷浮法也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的形势,在炼糖期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要生产一级白砂糖,而且要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优级白砂糖才能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提出一种亚硫酸磷酸双浮法的生产新工艺,这种工艺具有澄清脱色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原有的亚法糖厂基础上改用该工艺时,所耗的投资少,生产的产品质理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取得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于进行工艺及设备设计,上半年设备制造及安装,下半年投产后取得显著效果,澄清脱色率达72~78,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出口优级糖的质量标准,为我厂的产品能打入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1亚磷双浮法试验1.1气浮原理众所周知,糖浆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的悬浮颗粒及带阴离子的色素,由于糖浆浓度高、粘度大,难以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除去,气浮提净的原理是根据糖浆中色素绝大部份属于阴离子以及含有大量极微细的悬浮颗粒,它们大部分形成水膜(水化层)和带电荷而悬浮,利用初起表面带正电的磷酸钙的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悬浮微粒及色素,再通过充气打泡,加入絮凝剂,使糖浆中产生大量极微细的空气泡,悬浮物与磷酸钙絮凝交织网络在一起,形成比重只有0.6左右的泡渣,而糖浆的比重大约为1.26,使其产生比重差而上浮,通常将磷酸钙的自身絮凝称为第一次絮凝,而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作用,称为第二次絮凝,它在磷酸钙一次絮凝的基础上架桥,将它们进一步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絮凝物构成更多的网状结构,将糖浆中的悬浮微粒及色素捕捉得更完全,同时也捕捉更多的气泡,从而形成较大的含有大量气泡的密实泡渣,能够迅速浮清分离,从而取得较好的澄清效果。
糖业企业糖浆上调工序作业指导书一、工艺规定:1、粗糖浆浓度:56~650BX2、粗糖浆加热温度:≥80℃3、清糖浆PH值: 6.2~6.84、清糖浆色值:IU ≤ 1500二、工艺要求 :1、协助澄清剂的制备:( 1)糖化钙的配制:a.在糖化钙制备箱加入50%容量的原糖浆后,启动搅拌器;b.加入 25%容量的浓度为8 波美的石灰乳;c.加入 25%容量的冷水;d.连续搅拌 1 小时,而后静置 2 小时后方可投入使用;e.配制糖化钙用的石灰乳浓度应保持稳固,如石灰乳浓度颠簸范围大,则影响清糖浆PH 值的稳固。
( 2)絮凝剂的配制:a.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浓度为0.1%,使用量为生产计划指标。
b. 依据絮凝剂制备箱的容积计算出所需絮凝剂的量。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浓度为0.1%,即 1m3需 1 ㎏絮凝剂。
c. 加入絮凝剂及水至满后,开启压缩空气阀进行搅拌1小时,而后静置 1 小时后方可投入使用。
d. 配制絮凝剂溶液用水应为汽凝水或软水,含金属离子少或不含金属离子。
e. 絮凝剂溶液配制好后搁置超出18 小时会无效,故长时间停止使用后须从头配制新溶液。
( 3)磷酸的配制:a.磷酸增添量:生产计划指标。
b.磷酸须浓度为 85%的食用等级的磷酸;c.磷酸直接存贮在不锈钢容器中,免得腐化金属并与金属反响产生杂质。
( 4)脱色剂的配制:a.脱色剂增添量:生产计划指标。
b.脱色剂可直接存贮在铁罐中使用。
2、要保持优秀的上调成效,就一定保持上调过程的稳定。
糖浆浓度、温度和流量等大范围的颠簸会致使上调成效变差。
3、浮升器工作要保持稳固,要求出入物料均衡平均,同时控制好糖浆在浮升器内的液面高度和浮渣高度。
一般浮升器内的液面高度控制在2/3 以上是清液,可经过堰箱的水平高度来控制液面高度。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可经过丈量浮渣层厚度来控制液面高度。
往常浮渣层厚度为150~200 ㎜左右。
4、浮升器内液面高度过低时,浮渣层降落,易骚扰浮渣,使絮凝物下沉,且浮渣聚集许多,有些气泡从絮凝物中离开,使浮渣往下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浆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糖浆的制备过程;3. 学习糖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糖浆是一种粘稠、透明、甜味液体,主要成分为糖。
在食品工业中,糖浆常用作甜味剂、增稠剂、保水剂等。
本实验采用蔗糖为原料,通过溶解、加热、浓缩等步骤制备糖浆。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加热器、温度计、容量瓶、滴定管、滤纸等。
2. 试剂:蔗糖、蒸馏水、盐酸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蔗糖,置于烧杯中;2. 加入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完全溶解;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5分钟;4. 调节溶液pH值至6.0-6.5,使用酚酞指示剂检测;5. 继续加热溶液,不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6. 当溶液变为深红色时,停止加热,此时溶液为糖浆;7. 将糖浆过滤,去除杂质;8. 将过滤后的糖浆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100ml;9. 计算糖浆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称取50g蔗糖,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得到糖浆溶液;2. 加热5分钟后,溶液颜色变为深红色;3. 过滤后,糖浆溶液呈粘稠状,无杂质;4. 定容至100ml后,计算糖浆浓度为5%。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中,蔗糖溶解于蒸馏水后,加热至沸腾,有助于提高溶解度,使蔗糖充分溶解;2. 加热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反映了蔗糖的分解程度。
当溶液变为深红色时,说明蔗糖已充分分解,形成糖浆;3. 实验中,调节溶液pH值至6.0-6.5,有助于提高糖浆的质量。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糖浆的口感和稳定性;4. 过滤步骤有助于去除溶液中的杂质,提高糖浆的纯度。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糖浆,通过溶解、加热、浓缩等步骤,使蔗糖充分分解,形成粘稠、透明的糖浆。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糖浆浓度为5%,可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甜味剂、增稠剂等。
制糖生产过程中清汁pH 值测定方法的探析陈俊(广西来宾东糖桂宝有限公司,广西来宾426137)摘要:在制糖生产过程中,清汁pH 值的控制对制糖生产稳定以及产品质量都有较大影响。
如清汁pH 值过高或过低会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不必要的糖分损失,甚至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制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清汁pH 值在指定范围内。
文章分析了糖厂清汁pH 值的两种测定分析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对清汁pH 值的影响,以及对清汁pH 值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清汁pH 值;控制指标;温度;酸度计;中和岗位;化验室中图分类号:TS247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22-03-15作者简介:陈俊(197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甘蔗制糖工艺研究及管理工作,E-mail :cJ451457@ 。
文章编号:2095-820X (2022)02-04前言甘蔗制糖是以甘蔗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多种工序制成白砂糖、赤砂糖等产品的过程。
甘蔗压榨是将预处理的甘蔗原料利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出来的蔗汁中含有很多杂质,必须经过过滤等工序对其进行处理后得到清汁[1]。
清汁是澄清沉淀池出来的糖汁,其中pH 值控制贯穿了整个生产的工艺流程,而澄清中和岗位对清汁pH 值的控制是关键的控制指标之一。
因此,在生产中科学确定清汁的pH 值指标才能使澄清效果更加符合工艺要求。
化验室采样分析的pH 值与澄清中和岗位分析的pH 值,都与流程中的实际pH 值有偏差,如果差值较大,操作工按照与实际相差较大的pH 值进行清汁岗位操作,那这段时间的清汁指标就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沉淀池放汁困难等生产故障,进而影响下一工序的生产。
因此在制糖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清汁pH 值在指定范围内,它是制糖生产中应重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1清汁pH 值的测定一般糖厂对清汁进行清净处理并加入石灰是控制清汁pH 值处于规定的指标范围的主要方法,清汁pH 值的稳定控制涉及到整个澄清工艺的稳定,也是关键的控制指标之一。
果脯糖浆蒸发技术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果脯糖浆蒸发技术工艺流程如下:1. 准备原料:选用新鲜、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品作为原料,如苹果、葡萄、桃子等。
谈蒸发糖浆pH值的控制
赵德灵
【期刊名称】《中国甜菜糖业》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 在加工正常甜菜时,操作中无需把蒸发糖浆的pH指标放在显著重要的位置上,只须规定硫漂后的稀汁pH值8.0~8.5(无糖浆硫漂时,稀汁硫漂pH7.5~8.0),糖浆硫漂pH7.5~8.0[1].在这种情况下,糖汁经过蒸发系统后碱度(pH值)略有下降,能够保证成品工序在微碱条件下正常进行.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赵德灵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天宏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酒泉,73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44.3
【相关文献】
1.浸泡条件对生产糖浆的碎米吸水率与pH值的影响 [J], 吴国庆;蒋海燕;程建峰
2.上浮澄清前后糖浆色值与pH值的关系 [J], 谢晋谋;黄向阳;姚志敏;文启雄
3.制糖生产过程中清糖浆pH值测定方法探析 [J], 李青;何义春
4.关于糖浆线的技术、维护及保养——兼谈岳麓糖浆线使用心得 [J], 周新根
5.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中pH值的在线监测与控制 [J], 余刃;孔劲松;郭卫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浮澄清前后糖浆色值与pH值的关系
谢晋谋;黄向阳;姚志敏;文启雄
【期刊名称】《甘蔗糖业》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用粗、清糖浆的实验数据说明糖浆pH值对色值的影响,归纳出糖浆色值与pH值的近似关系式,提出在生产中合理评价糖浆脱色效果的一种实用方法.【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谢晋谋;黄向阳;姚志敏;文启雄
【作者单位】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
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51031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44
【相关文献】
1.利用多级上浮法降低亚法糖浆色值的研究 [J], 李琳;蔡妙颜
2.蔗糖澄清工段糖浆色值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宋春宁;杨瑞标
3.亚硫酸浸泡与玉米淀粉糖浆产率,色值的关系 [J], 于淑娟;陈士学
4.无磷无灰糖浆上浮工艺与传统糖浆上浮工艺的比较 [J], 韦霁;陆正尤;秦嘉耘
5.A型脱色澄清剂使用在糖浆上浮澄清工艺中的效果 [J], 陈一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