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指导设计个
- 格式:docx
- 大小:40.53 KB
- 文档页数:30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理解图纸的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规定。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重点: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绘制简单零件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机械图纸,引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基本知识,结合挂图和模型进行示范。
3. 示例:以一个简单零件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基本知识进行绘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
2. 绘制简单零件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轴的零件图。
2. 答案: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正确,图形清晰,符合机械制图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绘制更复杂的零件图,提高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示例和练习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详细说明:在机械制图过程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至关重要。
机械制图教案机械制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制图基本概念和规律,熟悉制图标准和技术要求。
2、学会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掌握绘图技巧和规范。
3、培养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机械部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制图标准与规范常用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基本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尺寸标注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通过绘制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2、基本视图和投影方法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绘制方法轴测图的绘制技巧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各种视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视图间的关系和转换。
3、机械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零件图的内容与结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的识读与标注零件图绘制实践操作教学方法:展示机械零件实物,讲解零件图的构成和标注方法,引导学生实际绘制零件图。
4、机械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装配图的内容与结构零件间的配合与连接关系装配图绘制实践操作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装配图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零件间的配合与连接关系,并实际绘制装配图。
5、三维建模与绘图软件应用三维建模基本概念与原理AutoCAD、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三维模型生成二维视图的方法教学方法:通过软件实操,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建模和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空间想象和绘图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讲解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制图标准和规范。
3、演示基本几何图形的绘制和标注方法,强化学生对尺寸标注的理解。
4、讲解视图概念和投影方法,通过实例演示不同视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5、结合机械零件实物,讲解零件图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掌握零件图的识读和绘制技巧。
6、演示装配图的绘制过程,讲解零件间的配合与连接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装配图的构成和标注方法。
7、介绍三维建模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AutoCAD、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建模和绘图技能。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范例一、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机械制图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和知识:1. 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2.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范;3.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制图;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投影法、视图的选择与构建、尺寸标注等。
(2)机械制图符号和规范:介绍机械制图中常用的符号和规范,如线条种类、断面符号等。
(3)机械零件图绘制:从简单的零件图起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装配图绘制:介绍装配图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展示如何将各个零件组合成完整的装配体。
2.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符号和规范,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制图观念。
(2)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练习:安排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套复杂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介绍(1)机械制图的概念和分类;(2)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视图的选择和绘制方法;(4)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第二课时:机械制图符号和规范(1)线条种类及其应用;(2)断面符号和剖视符号;(3)公差标注符号。
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图绘制(1)简单零件图绘制;(2)复杂零件图绘制。
4. 第四课时:装配图绘制(1)装配图的概念和作用;(2)装配图的构图要点;(3)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和小组合作(1)综合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绘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幅、比例、标注等。
2. 培养学生识图和画图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
3.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图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纸的基本知识:图幅、比例、标注等。
2. 常见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轴、齿轮、轴承等。
3. 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装配顺序、装配关系等。
4. 机械零件图的绘制方法:零件名称、材料、尺寸等。
5. 机械制图软件的使用:AutoCAD、SolidWorks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图纸。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机械图纸。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机械制图的知识点和实例。
2. 准备机械制图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3. 准备机械图纸实例,用于分析和实践。
4. 准备whiteboard 和markers,用于板书和标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机械图纸,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机械制图的试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图纸的基本知识,图幅、比例、标注等内容。
第9-16课时:教授常见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如轴、齿轮、轴承等。
第17-24课时:学习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装配顺序、装配关系等。
第25-32课时:讲解机械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包括零件名称、材料、尺寸等。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制图》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
重点掌握机械零件的视图绘制方法,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2. 学会运用三视图的投影原理进行视图绘制。
3.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零件视图的绘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难点:如何将实际物体的形状准确地用视图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制图板,绘图仪器,A3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机械零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图纸将这些零件的形状表达出来。
2. 理论讲解:a. 介绍机械零件视图的基本概念。
b. 详细讲解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3. 实践操作:a. 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零件的三视图。
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共同绘制三视图。
4. 例题讲解:a. 分析一个复杂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b. 演示如何绘制该零件的三视图。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零件的视图绘制。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a.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三视图投影原理2. 机械零件视图表达方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常见机械零件的三视图。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三视图的投影原理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研究更复杂的零件视图表达方法,如剖视图、断面图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三视图的投影原理。
2. 机械零件视图表达方法。
3.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问题与解答。
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三视图的投影原理1. 正投影法:以正方向(垂直于投影面)进行投影,使物体的三个坐标面(前、上、左)在投影面上得到反映。
2. 投影面: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分别为水平投影面、正面投影面和侧面投影面。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指导书(修订版)第一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第二章单级直齿圆柱减速器第三章设计及绘制装配图的步骤第四章主要零件“底座”、“齿轮轴”和“大端盖”的测绘和草图绘制第五章由零件图拼装装配图第六章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第七章PPT演讲稿的内容、格式及主要制作方法简介第八章用Photoshop软件作简单的图像处理第一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总纲一.目的和任务1.课程设计的目的《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可以说是机械大类的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专业性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以一个“单级直齿圆柱齿轮”为主题、以集中强化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为手段,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所学到的知识,熟练地使用CAD设计软件绘制出减速器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对所有零件和装配体进行三维建模和拼装,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撰写设计说明书并制作答辩演讲稿,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上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通过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练运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知识和CAD软件的强化训练,正确地快速地使用CAD设计软件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零件和装配体的三维建模。
(2)通过本次也是第一次专业性课程设计,了解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书写格式、图文排版以及必要的图形图像处理),制作答辩演讲稿。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机器(部件)的装配图既是表达设计机器总体结构意图的图样,也是制造、装配机器及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技术依据。
因此,绘制装配图是机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求,采用“边绘图、边设计、边修改”的方法逐步完成。
机器(部件)的装配图的设计绘制过程比较复杂,限于课程设计的时间,本次设计要求每位同学完成如下任务:1. 电子文档一份,每人一个文件夹(命名方式为“班级学号姓名”)。
交科代表集中制成光盘。
电子文件夹中的内容为:(1)底座零件图1张(设置A2图幅574×400);(2)单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张(设置A1图幅821×574);(3)三维装配体1个;(4)设计说明书1份(word);(5)演讲稿1份(ppt.)2. 纸质材料(装入资料袋)(1)装配示意图1张(手工或CAD抄画并打印)(2)零件图3张(底座零件图1张,CAD绘制并缩小打印为A3图幅;手工绘制的轴和大端盖零件图各1张(A4图幅));(3)单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张(CAD绘制并缩小打印为A2图幅)(4)设计任务书1份(5)设计说明书1份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总时间为5天(共单元)。
机械制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主要介绍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对不同零件的视图表达,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阅读与绘制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基本概念及其表达方法;2. 能够阅读并绘制简单机械零件的三视图;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其表达方法。
重点: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模型、挂图等。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绘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零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形表达这些零件的结构。
2. 知识讲解:a. 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基本概念;b. 通过模型和挂图,演示三视图的投影关系;3. 例题讲解:讲解并绘制一个简单机械零件的三视图,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自行绘制一个简单机械零件的三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2.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3.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4. 例题及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a. 零件1:一个长方体;b. 零件2:一个圆柱体。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视图表达方法,如斜视图、局部视图等,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零件的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制图竞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指导;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符号表示、视图绘制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正确绘制机械图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制图基本原理:图样、投影原理、视图、剖面和断面等。
2.机械制图符号表示:螺纹、齿轮、轴承等常用零件的符号表示。
3.机械制图绘制方法:直线、圆、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以及组合图形的绘制技巧。
4.机械制图实例解析:分析实际机械图纸,讲解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绘制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纸,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图纸,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图纸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制图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经典的机械制图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绘图工具和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机械制图所需的基本符号和注解方法;3. 能够绘制常见机械零件的制图,并理解其含义和用途;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概述:什么是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的目的和意义;2.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线条的粗细和类型,尺寸标注方法,符号和注解的使用;3. 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包括普通符号、注解符号、基本图形符号等;4. 常见机械零件的制图:直线零件、曲线零件、孔型零件、螺纹零件等;5. 制图软件的使用:介绍常用的机械制图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与机械制图相关的行业和职业,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和动力;2. 基本规范讲解:通过示范和解读标准图纸,向学生传达机械制图中线条的粗细和类型、尺寸标注方法、符号和注解的使用等基本规范;3. 符号和注解讲解: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机械制图符号和注解方法,如直线和曲线的表示方法,孔的表示方法,螺纹的表示方法等,同时讲解其含义和用途;4. 零件制图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规范和符号,绘制常见机械零件的图纸,如螺钉、齿轮等,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5. 制图软件的使用: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机械制图软件,如AutoCAD和Solidworks,展示其界面和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实操演示;6. 综合练习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制图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零件图纸,绘制图集,并进行错误检查和讲解;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注重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3. 灵活使用软件: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提高效率和准确性;4.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尽力而为;5. 引导发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机械制图全套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制图全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标准。
3. 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
4.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机械制图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机械制图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2. 解释机械制图中常用的符号和标准。
3.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示范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
2. 让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实践操作。
3. 指导学生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机械制图技巧。
四、综合应用(20分钟)1. 提供一道机械制图的综合应用题目。
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该题目,并进行互相批改。
3. 分享学生的制图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
2. 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站资源。
3.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机械制图题目,供学生进一步挑战和学习。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案评估:1.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2. 学生对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综合应用中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拓展:1. 可以设计更多的机械制图练习题目,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 可以组织机械制图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机械制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一个关于机械制图全套教案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
1.学习需要分析
图样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主要依据。
要完整、清晰、准确地绘制出机械图样,除需要有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的各项规定。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
3.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二
1.学习需要分析
图样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主要依据。
要完整、清晰、准确地绘制出机械图样,除需要有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求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三
1.学习需要分析
在生产实际中,设计和制造部门普遍使用图形来表达物体,而工程图样是使用投影的方法获得的<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四
1.学习需要分析
空间的任何几何形体都是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投影规律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
2.教案首页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五
1.学习需要分析
空间的任何几何形体都是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投影规律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
2.教案首页设计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六
1.学习需要分析
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物体的思维方法是学习制图课的关键,是画复杂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机器中的零件可以看成是在基本体的基础上叠加切割或者综合形成,因此本节开始学习基本体,为复杂形体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七1.学习需要分析
为讨论比较复杂形体的视图的画法和看图方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八
1.学习需要分析
为学生熟悉和掌握绘制、阅读机械图样以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九
1.学习需要分析
组合体的三视图仅仅表示物体的形状,要想知道物体的大小,必须对三视图进行尺寸标注。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表三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十
1学习需要分析
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画图是把空间形体用正投影法表达在平面上,读图是用正投影法,根据视图想象出空间形体的结构形状。
所以,要能正确、迅速地读懂视图,必须掌握读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形体构思能力,并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读图能力。
2.教案首页设计
表2
教学过程设计表
4、板书设计 表三
一、读图时注意问题
(一)、理解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
空间的含 义
1、 视图中图线的空间含义
(1) 视图中的每一条图线可以是面的积聚 性投影
(2) 面面交线的投影。
(3) 转向轮廓线的投影 2、 视图中线框的空间含义
视图中的每个封闭线框可以是物体上一个 表面
(平面、曲面或它们相切组成的面的 投影)。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二八 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读图 (三八善于找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视 图
二、 读图的基本方法一形体分析法
举例综合类形体读图 读图步骤: (1) 分线况框,对照投影。
(2) 想出形体,确定位置。
(3) 综合起来,想出整体。
三、 读图的辅助方法一线面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