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患者安全(6.“危急值”报告)(2款)
- 格式:docx
- 大小:14.38 KB
- 文档页数:2
危急值报告危急值报告制度为提高医疗工作质量,避免医疗差错发生。
使临床能够实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提出诊疗处理意见,特制订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一、“危急值”的定义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检查报告程序和要求(一)检查检验人员一旦发现患者检查检验结果达到规定的“危急值”,首先应检查标本质量和该项目的室内质控是否达标,确认无误后再重复测定。
(二)结果经审核后,检查检验人员立即电话通知所在临床科室或开单医生,并记录对方姓名或工号。
如情况危急时而又无法及时联系到开单医生,应联系行政总值班,行政总值班应记录开单医生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联系时间等并及时联系到患者。
检查检验科室应在《危急值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7天以上,以便复查。
(三)医生接获报告后立即作出相应医学处置,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措施。
(四)若医生因手术无法接获通知,检验人员立即电话通知当班护士,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将患者信息和检验结果登记在统一的“危急值”登记本上,由护士负责通知医生,并记录医生姓名。
(五)由于在检验、检查中难免存在一些影响和干扰因素,因此临床医师若发现“危急值”与临床症象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检查科室沟通、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摘要: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患者诊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深入研究,概述了其核心概念,包括报告流程、标准、责任等方面,旨在协助医院检验科完善报告机制,以提升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危急值;报告机制;检验科;患者安全;治疗效果一、导言危急值报告机制是医院检验科的重要职责。
危急值特指那些提示患者病情危急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检验结果。
及时、准确的报告危急值有助于医生迅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风险。
然而,由于检验科工作的复杂性和高强度,以及医患沟通的挑战,危急值报告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医院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机制,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该机制提供参考。
二、危急值报告机制的相关概念1. 危急值危急值指的是检验结果显示出患者病情危急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
具体的危急值范围依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参考标准而定,通常涵盖以下几类:(1)生命威胁:如血压异常、血糖过高或过低等。
(2)功能丧失:如严重贫血、肾功能衰竭等。
(3)病情恶化:如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炎症指标大幅度增加等。
2. 报告机制报告机制是指医院检验科在危急值报告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该机制应包括报告标准、流程和责任,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准确报告,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机制的建立与优化1. 制定报告标准医院检验科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制定符合科室实际的危急值报告标准。
标准应涵盖常见检验项目和参考范围,以及特殊状况下的处理方案。
同时,应对异常结果进行分类,明确危急值和急性异常值的处理程序。
危急值指病情危急或严重威胁患者安全的结果,需立即报告给医生。
急性异常值则指明显异常但非危急值范围的结果,需及时关注和处理。
2. 优化报告流程医院检验科应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准确报告。
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危急值的识别:检验科应设立有效的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并确认危急值,可通过设置仪器阈值、系统提醒、专人审核等方式实现。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检验科危急值的报告流程,确保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重要危急检验结果,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二、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在临床医学意义上具有重要诊断或治疗意义,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检验结果。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特点,医院将制定相应的危急值范围。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1. 检验科人员发现危急值后,立即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报告。
2.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接到报告后,判断危急值的准确性,并与相关科室进行确认。
3.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科室负责人。
4. 相关科室负责人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并追踪患者的进展情况。
5. 患者的主治医师需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6. 检验科人员需及时记录危急值的报告、确认和处理过程,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四、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 危急值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 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b. 危急值结果:检验项目名称、结果数值及单位,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程度。
c. 报告时间:记录危急值的检验时间和报告时间。
d.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职称和联系方式。
e. 接收科室:填写接收危急值报告的科室名称。
f. 处理情况:记录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情况。
2. 危急值报告应具备以下要求:a. 清晰明确:报告内容简明扼要,语言准确清晰,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
b. 及时有效:报告应在最快时间内传达给相关科室,并得到确认和处理。
c. 准确可靠:危急值结果应经过仔细核对和验证,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d. 机密安全:危急值报告应严格保密,只限内部医护人员知晓。
e. 录音备案:电话报告危急值时,需进行录音备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危急值报告的监控与评估1. 医院检验科需设立危急值报告的监控系统,定期对危急值报告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危急值报告
危急值报告是由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服务。
当患者的病情发生急剧变化,出现危险或急需即时处理时,医疗机构会立即通知相关医生或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危急值报告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紧急救治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避免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后果。
这一报告通常由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部门提供,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特殊的报告系统进行通知。
危急值报告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及时传递关键信息,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模版一、概述危急值是指在病人诊疗过程中,检验结果出现的异常值,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医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和可靠性,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二、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超出了健康人群参考范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临床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值。
三、危急值的识别1. 危急值的界定应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标准进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
2. 检验科应对危急值设定统一的识别标准,并在相关报告单上明确标注。
3. 各项检验指标的危急值应定期评估和更新。
四、危急值的报告处理程序1. 检验科应建立危急值的报告处理程序,确保处理环节的明确、及时和有序。
2. 检验结果上传后,自动或手动进行危急值的识别和判别。
3. 发现危急值后,立即通过电话或其他快速通信工具通知对应的临床医生。
4. 检验科应记录危急值的通知时间、通知人员和通知方式,并将其纳入危急值的相关记录。
5. 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通知后,应及时采取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6. 临床医生应在接到危急值通知后迅速反馈处理情况,检验科应记录反馈信息。
7. 检验科应定期对危急值的通知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危急值的通知与核对1. 危急值通知应确保及时、准确和可靠,在通知的过程中要注意核对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危急值通知应提供具体的危急值结果,包括具体数值和参考范围。
3. 危急值通知应明确通知的目的和紧急程度,以及采取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4. 危急值通知应向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帮助其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5. 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生应及时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相关信息,确保通知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六、危急值的记录和追踪1. 检验科应建立危急值的记录系统,对危急值的通知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 检验科应对危急值的通知和处理情况进行定期的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