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精编精选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 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编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大意、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小说,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影响他个人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件小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学情分析农村学校七年级的学生,语文程度不高,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总是依赖老师的讲解。
他们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生活接触面小,见识不广,加上书籍匮乏,知识容量较小,生活感受较少,吸收、理解能力较差。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会规划人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工具书,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学习默读,争取提高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3.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自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会规划人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默读,争取提高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难点】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单元重点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四篇课文从情、事、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如《纪念白求恩》;有的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如《诫子书》;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慈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纪念白求恩》议论文毛泽东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感人肿腑,催人奋发。
掌握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植树牧羊人》小说让·乔诺本文叙述了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莫顿·享特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及从中学到的影响个人一生的经验。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诫子书》书信正文节录诸葛亮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也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学习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及古今异义词作家作品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文题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是本文的“文眼"。
“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人,具有强调作用。
标题富有意蕴,引人入胜,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解说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迅速地默读课文,并能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2.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并能学会运用。
3.通过多角度阅读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继续联系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②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2.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想象着飞机会被敌军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而他却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但是,第二天,他依然驾机滑行在跑道上准备前去执行任务,他告诫自己,现在什么都不要想,飞起来就行。
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二十分钟,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而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飞行的一路上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完成任务,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的一段经历,让我学会只要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同时也是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怎样一件事……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心理学家、作家。
出生于费城,先后求学于坦普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曾担任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他们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到:“嗨!我有主意了。
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
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犹豫了。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8年岁月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的朋友。
“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然后我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
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面,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下爬。
“喂,等等我。
”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内阅读题(附答案)(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
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二)“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8-2019年精品最新部编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生字、生词。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3、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
4、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
本文的思想内涵;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多
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的要素,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
3、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蕴含的生活哲理。
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这个孤胆英雄是谁呢?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那他小时候过一段怎样的经历呢?他的经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三、检查字词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yū) 凝.视(níng)
啜.泣(chuò) 纳.罕(nà) 闷.热(mēn)着.眼(zhuó)
瘦骨嶙峋
..(lín xún) 心惊.肉跳(jīng) 头晕目眩.(xuàn) 小心翼翼.(yì)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训诫:教训和告诫。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奇,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