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5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86.54 KB
- 文档页数:5
2.5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一、语段阅读( 一 )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 2 题。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 徘徊在悠久、悠久/ 又寥寂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相同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相同的颜色,/ 丁香相同的芬芳,/ 丁香相同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徘徊;她徘徊在这寥寂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 像我相同, / 像我相同地 / 静静彳亍着,/ 冷淡,凄清,又悲伤。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 惋惜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 像梦一般地, / 像梦一般地凄婉诱惑。
像梦中飘过 / 一枝丁香地, / 我身边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失了,甚至她的/ 惋惜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悲伤。
撑着油纸伞,独自/ 徘徊在悠久、悠久/ 又寥寂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相同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人心中盼看见到的姑娘应是什么样的?为何把她和丁香花联系在一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丁香相同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像“我”相同地冷淡、凄清、悲伤,充满梦幻与哀怨。
丁香花气味芬芳,但不像玫瑰、牡丹那般娇艳醒目,而是淡雅可人的,在诗人眼中,他心中的姑娘就应像丁香相同淡雅俊秀,气质高洁并略带一丝伤感。
2.全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基本是在重复咏叹,从重复中意会作者所表达的思路能否相同。
第5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二)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罗绮.(qǐ)酵.母(jiào) 浮藻.(zǎo) 霉菌.(jūn)B.蛮横.(hènɡ) 回溯.(sù) 呼啸.(xiào) 佝偻.(lǚ)C.胆怯.(què) 忏.悔(chàn) 叫嚣.(xiāo) 枯槁.(ɡǎo)D.侵蚀.(shì) 彳亍.(chù) 呻吟.(yín) 矫.正(j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彷徨支撑彳亍惆怅B.篱墙凄婉斑斓沉淀C.笙箫浮藻芬芳迷茫D.榆阴颓杞寂廖河畔3.对《雨巷》一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雨巷》的诗行长短不一,顿数却是错落有致的。
以三顿体和二顿体居多,也有一顿体。
B.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音乐效果。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诗中“丁香一样地姑娘”是写实的,应该是作者的恋人,并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D.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雨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春晚是中国人的“年夜饭”,是明星大腕们的“名利场”。
凭借这个平台,新人可以一夜成名,老面孔可以保持“常青”,历来是明星大腕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B.标准化作为现代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观众的追捧使得之前一直对票房保持低调的导演韩三平放出豪言:“《建国大业》内地票房有望超过4.5亿多元。
”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雨巷》中的文段,完成5~6题。
5中国现代诗二首(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彷徨./惶.惑凄婉./惋.惜惆.怅/稠.人广众B.彳亍../踟蹰..寂寥./蓼.蓝哀怨./冤.沉海底C.颓圮./杞.县羡.艳/羲.和寂寞./莫.衷一是D.雨巷./巷.道蝈.蝈/巾帼.解.脱/解.民倒悬解析:A项,huáng,wǎn,chóu;B项,chìchù/chíchú,liáo/liǎo,yuàn/yuān;C项,pǐ/qǐ,xiàn/xī,mò;D项,xiàng/hàng,guō/ɡuó,jiě。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解析:“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B.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进程。
C.自中央做出部署以来,无论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都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止,也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清。
高中语文 2.5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案(二)语文版必修1雨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并正确看待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意象解读,增强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营造情感氛围,感悟诗歌朦胧意境中所传达的细腻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对诗歌中浸润了古典情怀和江南风韵的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入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中,紫色美丽的丁香花承载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承载这样的情感?(初步解读丁香花这个意象。
)【答案预设】丁香花承载了忧伤而缠绵的情感。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2.导入新课:也有这么一位诗人,用丁香花这个意象烘托出一位美丽多愁的姑娘,她走在寂寥而悠长的雨巷中,引出了诗中多情人的期待和惆怅,也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中,感受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
二、品读入境1.自由朗读诗歌,正音正词。
2.带着情感小声朗读,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初读体验。
3.请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4.欣赏乔榛的朗读录音。
三、赏析诗歌1.《雨巷》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阅读初体验。
知识讲解1: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
【答案预设】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凄婉迷茫、朦胧动人,而又具有强烈暗示的意境。
2.我们对这首诗歌的这种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知识讲解2:(1)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语言——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体现一种回环舒缓、迷离感伤的音乐美。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彷徨..( ) ②撑.着( ) ③彳亍..( ) ④惆怅..( )⑤哀怨.( ) ⑥颓圮..( ) ⑦寂寥.( ) ⑧蝈.蝈( )⑨羡.艳( ) 2.辨形组词①⎩⎨⎧ 婉( )惋( ) ②⎩⎨⎧ 荫( )阴( ) ③⎩⎨⎧ 圮( )杞( ) ④⎩⎨⎧溯( )朔( ) ⑤⎩⎨⎧ 寥( )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太息:________________②颓圮: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寂寥·寂寞辨析:“寂寥”指空旷,寂静。
“寂寞”指①孤单冷清;②清静,寂静。
例句: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________。
不远处的田野上一片________。
(2)迷茫·迷蒙辨析:“迷茫”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神情)迷离恍惚。
“迷蒙”指昏暗看不分明,(神志)模糊不清。
例句:大雪铺天盖地,原野一片________。
他醉意________地回来了。
(3)彳亍·踟蹰辨析:“彳亍”指慢慢地走,走走停停。
“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例句:他________不前,不知道去哪里。
独自在河边________。
(4)斑斓·璀璨辨析:“斑斓”指灿烂多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例句:这座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________的明珠。
旁边的海滩上贝壳五色________。
一、整体感知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雨巷”“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2.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二、深层探究3.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哀怨又彷徨”的“丁香一样地”姑娘呢?希望逢着一个快乐热情的姑娘岂不更好吗?4.诗人梦中的“丁香姑娘”为何消失在雨巷尽头的“颓圮的篱墙”,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5.《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寂寞》一诗,诗人从孩童时期来写“寂寞”,诗人有什么寓意?7.《寂寞》结尾处说:“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必修第一册]5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学案《死水》【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把握《死水》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2、领会《死水》“反讽”“象征”的手法。
3、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诵读指导贯穿全诗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1、“死水”的象征意义。
2、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学习难点】1、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1、说说读这首诗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2、说说读这首诗想到了哪些画面。
3、你觉得作者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是它的特征。
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生事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课时跟踪检测(五)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时间:40分钟满分:47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虽然今年夏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各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烧烤模式”,但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来韶山参观的人仍__________。
②在这篇写景的文章中,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初上、__________的东西长安街,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还有那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③在IT市场上,有一条金科玉律:一夏顶三季。
2015年暑期,苏宁、国美、百脑汇等多家卖场都发起了“暑促风暴”,活动期间,人们__________,把“电子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A.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摩肩接踵B.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摩肩接踵C.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川流不息D.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解析:选A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第一句表述人多、连接不断,用“络绎不绝”;第二句,描写长安街的车多、人多,用“川流不息”;第三句,表现“电子一条街”的人很多,用“摩肩接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航天测控一线工作的23年里,他曾成功抢救价值十多亿元的卫星不被损坏,也曾为一个问题专注20年而使我国航天器机动轨道确定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B.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朦胧和含蓄的丁香姑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改革开放以后,山民们转变了观念,开始逐渐适应并向往外面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D.“天河二号”广泛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应用,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删去“不被损坏”。
B项,偷换主语,应在“《雨巷》”后加“中”。
D项,语序不当,应把“广泛”调到“应用”的前面。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诗人戴望舒对当时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走过的江南的雨巷,________的雨巷,________,为他灵感的到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多么厚实的生活基础。
课题:《中国现代诗二首》(二)第一学时《雨巷》学习目标:一、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二、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三、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和诗情美。
学习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预习指导: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行走,这首诗既实又虚。
学习过程:一、初读《雨巷》,整体感知。
1、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2、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3、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二、研读诗歌,重点讨论。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2、“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3、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为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三、拓展研究四、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5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案(二)语文版必修1雨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并正确看待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意象解读,增强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营造情感氛围,感悟诗歌朦胧意境中所传达的细腻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对诗歌中浸润了古典情怀和江南风韵的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入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中,紫色美丽的丁香花承载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承载这样的情感?(初步解读丁香花这个意象。
)【答案预设】丁香花承载了忧伤而缠绵的情感。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2.导入新课:也有这么一位诗人,用丁香花这个意象烘托出一位美丽多愁的姑娘,她走在寂寥而悠长的雨巷中,引出了诗中多情人的期待和惆怅,也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中,感受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
二、品读入境1.自由朗读诗歌,正音正词。
2.带着情感小声朗读,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初读体验。
3.请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4.欣赏乔榛的朗读录音。
三、赏析诗歌1.《雨巷》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阅读初体验。
知识讲解1: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
【答案预设】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凄婉迷茫、朦胧动人,而又具有强烈暗示的意境。
2.我们对这首诗歌的这种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知识讲解2:(1)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5中国现代诗二首(二)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人心中渴望见到的姑娘应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她和丁香花联系在一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像“我”一样地冷漠、凄清、惆怅,充满梦幻与哀怨。
丁香花气味芬芳,但不像玫瑰、牡丹那般娇艳夺目,而是淡雅可人的,在诗人眼中,他心中的姑娘就应像丁香一样淡雅清秀,气质高洁并略带一丝伤感。
2.全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基本是在重复咏叹,从重复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绪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之间是反复咏叹。
从结构上看,前后呼应,较为完整。
再从表达的情感上看,第一节领起全诗,说明诗人的愿望,而最后一节似乎更抑郁、惆怅一些,毕竟渴望得到而没有得到,但作者并没绝望,仍以相同的诗句表达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所以这结尾的反复和第一节所表达的情感基本相似,但结尾抒情更委婉一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3.“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夜明表”的第二次出现,在结构上与前文照应,用“不曾休止”的“夜明表”衬托人物生命的终结,用表针滴答不停地走动衬托人物死亡的寂静,看似是一种客观的陈述,但却以动写静,进一步写出了人生的寂寞。
4.《寂寞》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的“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是寂寞的一个载体。
“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的寂寞与死时的寂寞。
二、语言运用5.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6.以“希望”开头,重组下面这段文字,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希望)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芬芳彳亍彷徨悠长B.寂寥愁怨冷漠凄清C.墓草休止哀曲羡艳D.迷茫颓圮惆怅凄惋解析:选D。
D项,“凄惋”应为“凄婉”。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B.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解析:选B。
B项,“他死了”后应停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爱情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是以一定的______来表达,采用何种意象又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
②这几位诗人都是现代意识较强的诗人,______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某些传统,对抒情气氛的营造,对诗歌意境的重视都是中国诗歌注重含蓄蕴藉的体现。
③现代诗人吸收中外诗歌深致______的特点,把新颖的意象创造视为新诗艺术表现的首要任务。
A.意象继承婉约B.意象承传含蓄C.景象承传婉约D.景象继承含蓄解析:选B。
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景象:指景色;情景。
继承: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承传:传下去。
婉约:委婉含蓄。
含蓄:说话时不把情意全部表达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
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B.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体质。
C.如果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将会出现5亿到6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这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D.挂了16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
解析:选C。
A项,语序不当,“不仅是”和“更是”后的内容调换位置;B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D项,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可将“公平与否”改为“不公平”。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寻梦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蒙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5.这首诗每节三行,有意思的是,每节的第一二两句是有变化的重复。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以此造成一种既有重复又有变化的复沓音节,非但不使人觉得枯燥,反而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
②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使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
6.《寻梦者》这首诗中作者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
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诉说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成功事业的获取,必须付出艰苦的代价;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