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湘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课文明之光-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作品中;•如何运用陶瓷制作技巧完成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好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学生参考书《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1. 绪论(5分钟)介绍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准备工作。
2. 陶瓷制作基础知识(15分钟)介绍陶瓷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种类、颜色、材质等。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20分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包括建筑风格、装饰图案、色彩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4. 陶瓷制作技巧(45分钟)具体讲解陶瓷制作技巧,包括制作工具、制作过程、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5. 制作陶瓷作品(6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制作陶瓷作品,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果带来的满足感。
6.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相互点评、交流。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学生听课笔记;2.作品展示和点评;3.课后作业。
本课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美妙,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1课《文明之光》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中国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②、原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③、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彩陶是原始人生活的产物,但语言的描述似乎不够直观,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陶器的发明。
《文明之光》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可以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剖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有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课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加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停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了然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锻造出威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巧的器物,既是日用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明,装修精巧多变,凝集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心胸。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分析1、彩陶彩陶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陪伴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同发了然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记。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赏识彩陶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发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认真察看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差异,并认真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2、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用具,出生于人类文明期间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期间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初期青铜器的代表。
6000年前的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期间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含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胸怀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巧。
(1)、赏识青铜器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发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老婆。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1/8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2/8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铁波新湘教版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1课时备课人:备课时间课题第1课《文明之光》授课时间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内容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一、导入:教学过程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视频短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二、自由畅想:三、课后作业:思考练习: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文明之光》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第1课文明之光教学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师: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
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
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
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一、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分析彩陶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
《文明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
价值和精神气度。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解析
1、彩陶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
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
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1。
《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教学设计一、课题概述课题:《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结合陶器的实用功能初步学会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3.培养学生对原始陶器美的认识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实用造型美与装饰纹饰美教学难点:理解彩陶的实用之美与纹饰的演变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瓷器教具学具:学习任务单、笔、彩陶学具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问好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课本内容与哪些认识与疑惑?(学生思考并回答。
)3.走进《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开启原始彩陶之旅。
(二)新授1.彩陶的产生①教师面对我国先民的生活与制陶场景的图片,讲解彩陶的产生:现在让我们一①同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史前展厅。
春秋《考工记》记载:“茹毛饮血,非所以养生也,圣人教之以火,炊米为食,鬲甗之器盛焉。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制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②问题回扣:A.陶器产生于什么年代?(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陶器产生之初,有什么功用?(盛饭、装东西、狩猎......)2.彩陶的器形之美陶器的实用性与器型美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陶器进行了装饰,所以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多媒体展示陶钵、陶豆、陶鼎、陶杯、陶甗、陶盆、陶壶、陶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早期陶器的用途(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教师总结:陶器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①饮食器:盆、钵、豆、陶杯等;②炊煮器:鼎、鬲、甗等;③储藏器:壶、罐等。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备课时间2015年月日课题1、文明之光授课时间第二周课型欣赏·评述课时总共3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彩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二、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四、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第1课《文明之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
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
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
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
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
中国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
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
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
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
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