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
- 格式:docx
- 大小:17.34 KB
- 文档页数:1
网织红细胞名词解释网织红细胞是检测血液的时候的一项,现在常规医院都有的实验室项目临床意义1.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以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以及叶酸后。
2.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3. 网织红细胞可以作为临床上贫血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试验的评价指标。
其它含义可靠性强化实验Reliability Enhancement Testing,加速环境试验种的一种类型。
可靠性强化试验有许多名称和形式,如步进应力试验、应力寿命试验(STRIEF)、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等。
RET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施加逐渐增大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来激发故障和暴露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评价产品设计的可靠性。
因此,RET应该在产品设计和发展周期中最初的阶段实施,以便于修改设计。
国外可靠性的有关研究人员在80年代初就注意到由于设计潜在缺陷的残留量较大,给可靠性的提高提供了可观的空间,另外价格和研制周期问题也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
研究证明,RET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
它获得的可靠性比传统的方法高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早期可靠性,无须像传统方法那样需要长时间的可靠性增长(TAAF),从而降低了成本。
RET的目的是要引起失效,因此它是破坏性试验,试样数量尽可能少。
进行RET 的理想时间是在设计周期的末期,此时设计、材料、元器件和工艺等都准备就绪,而生产尚未开始。
通常RET的做法是施加预定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单独加、顺序加或同时加),从小量级开始,然后逐步增加直到出现以下3种情况:全部试样失效;应力值大大超出服役期望值;出现非相关失效。
(非相关失效是指服役中不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可靠性强化试验也是针对少量抽样产品进行的。
网织红细胞(Ret)检测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测是基础的临床化验检查之一,但通过化验血常规可以检查出很多问题。
网织红细胞(Ret)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細胞,其胞质内含有嗜碱性的RNA物质,经化学染色剂染色后呈浅蓝色或深蓝色网状结构,并因此得名。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其结果可用于监测骨髓新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生成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本文重点从网织红细胞(Ret)检测对诊断贫血、应用于临床化疗以及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为网织红细胞(Ret)检测对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1.开展网织红细胞(Ret)检测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Ret)及其相关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价值方面,其灵敏度、特异性要优于传统的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具体来说(1)网织红细胞(Ret)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见于各类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尤为显著;(2)网织红细胞(Ret)减少:见于非增生性贫血(如铁、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病性贫血(如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鉴别贫血;如缺铁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缺维生素B12和叶酸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等。
2.网织红细胞(Ret)检测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应用网织红细胞(Ret)作为反映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与红细胞生成活力敏感指标,自该技术诞生以来,随着计数手段的持续改进,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实践检测中,激光技术能够在不同测量通道内同时检测数十项参数。
网织红细胞(Ret)经碱性槐黄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加以检测分析,明确网织红细胞(Ret)数目、比率、分类。
网织红细胞(Ret)最初应用于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细胞监测,提出幼稚网织红细胞(Ret)变化是骨髓受抑与逐渐恢复敏感指标;近二十年前,我国开始应用自动化检测仪对外周血动态监测。
实践中,意识监测病人的骨髓功能,重点是监测其各血细胞值是否降低正常值或上升到正常值。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ated red cells)由于其明显的形态特征,广泛用于血液检查中。
它们可帮助医生诊断出血液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它们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由血小板、白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它们是一种凝集性细胞,表现为大量非常小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小的红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网状状结构。
它们在微量血症,贫血,铁缺乏性贫血症,血液凝固和免疫系统疾病中发现。
此外,网织红细胞也可用于诊断肝病,免疫缺陷,淋巴瘤,肿瘤,发热,肝炎等疾病。
网织红细胞可以在常规血液检查中检测到,也可以使用血液分析仪或计算机仪器进行检测。
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可分类出数种不同的网织状,包括四种反映常见的血液疾病的网状结构。
根据发现的网织状,医生可以针对特定的血液疾病进行检测。
此外,网织红细胞也可用于预测择期手术的麻醉反应,婴儿出生时血液检查中的贫示变异,贫血患者的诊断以及用于手术之前的血液科学检查中的特异性血液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网织红细胞具有很强的临床意义,为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血液的疾病,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后续观察。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的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检测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变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RMI及白细胞数(WBC)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化疗后第7天RMI、WBC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化疗后第14天RMI开始增高,而WBC值未发生显著改变。
化疗后第21天,RMI继续上升、WBC也开始升高。
结论 RMI 是预测化疗后骨髓恢复较为敏感的指标。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近期毒性反应。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后存在着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并伴发严重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目前临床为监测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状况,主要依靠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情况。
而国内外的研究显示[1~2],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可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的较敏感指标。
本实验对3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及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观察化疗过程中各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化疗方案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7例,其中胃癌患者6例,肝癌患者15例,胆管癌患者3例,肠癌患者13例。
男32例,女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4岁。
化疗方案为5氟脲嘧啶、顺铂、丝裂霉素等。
2.检测方法仪器为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用试剂及质控物均为原厂配套。
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第7、14、21天分别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EDTA K2抗凝,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WBC)、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并计算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其公式为RMI=(MFR+HFR)/LFR×100%[3]。
网织红细胞计数——贫血性疾病的“金探针”生活中部分家长肯定都经历过,怀疑孩子贫血,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诊治时,医生都要求为孩子做网织红细胞计数,而此时很多家长便会有疑惑,贫血做个血常规不是就可以检查出来,为什么要做网织红细胞计数,这项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是什么,万一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影响孩子成长发育该怎么办。
其实网织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性疾病的主要检查项目,重要性胜过血常规,现代临床医学也普遍认为网织红细胞计数,就是贫血性疾病的“金探针”;本文将对网织红细胞计数做全方位科普,以期更多的人了解该检查项目的实质性价值,最大限度消除人们对该项检查的误解和认知。
1、网织红细胞定义内容网织红细胞即人体内未彻底成熟的红细胞,多处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同时网织红细胞也可看作是自晚幼红细胞离核而来,细胞质内还留有一些碱性RNA物质,若通过煌焦油蓝染色液行活体染色后,便可呈现清楚网状形态,故称网织红细胞;而正常情况下网织红细胞继续成熟,带RNA物质完全消失其便会转化为为成熟的红细胞。
2、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区别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计数两者的区别其实也比较明显,网织红细胞指代此类细胞形态特质;网织红细胞计数主要按照其占外周红细胞(RBC)百分数来进行统计,所以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往往更易随人体贫血程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而结合实际来看网织红细胞计数是清晰反映人体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依据,比如网织红细胞较多说明体内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患者可能会因此而患上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若红细胞低于正常水平,即体内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患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疾病风险便会呈直线上升。
总结起来,其实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织红细胞即人体红细胞未成熟期的过度细胞,可以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十分有利于相关贫血性疾病的判断;网织红细胞计数则可对贫血性疾病患者病情程度做实时分析。
起初医学界也对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或者绝对值表述提出了诸多疑问,医学界普遍认为贫血时人体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多,大量未成熟细胞会释放至血液内,这部分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成熟往往需要两天,而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髓释放至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1天以后细胞质上的RNA便会消失;但随着Finch指出贫血时,计数得出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便可明确受检者网织红细胞生成对比正常人水平的具体差距,以此使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实效性可以充分得以体现。
地中海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地中海贫血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4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等六项网织红细胞参数,并对检测结果均数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其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显著性增高(P<0.05),LFR%明显下降(P<0.05)。
结论:地中海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中未成熟细胞的增高可能是导致“无效造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能提示贫血的严重程度和更好的评价骨髓的造血功能。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地中海贫血;检测;临床意义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utomated Reticulocyte Multiple Parameters Analysis in Thalassemia Patients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utomated reticulocyte multiple parameters analysis in thalassemia patients.Methods Automated reticulocyte counting(6 parameters) have been measured in 31healthy controls and in 46 thalassemia patients with Coulter XE -2100 auto mated blood cell counter. The parameters include RET%,RET#, IRF, LFR, MFR, HFR.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ormol subjects and thalassemia patients in all the parameters. RET%、RET#、IRF、MFR、HFR in thalassemia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 otherwise , LFR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alassemia patients.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immature reticulocytes in thalassemia patients might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of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also,Automated reticulocyte multiple parameters analysis can give information about severity of thalassemia to some distance and help us to evaluate the haematogenesis of the marrow more effectively.Key words:Automated Reticulocyte Multiple Parameters; Thalassemia; Detect; Clinical Significance地中海贫血是由于遗传的珠蛋白基因缺失,使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致的贫血。
检验科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新方法的公告我科现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引进了希斯美康配套检验试剂,现发布公告【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
当骨髓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
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计数。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
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
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
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
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
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目的: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将其确定为试验组,并设5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测定标准包括铁剂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记录测定结果,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Hr、MCVr及CHCMr均较低(P<0.01),RDWr升高(P<0.05),RET#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参数变化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一致。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铁剂治疗,治疗后第4天,RET#、CHr、MCVr及CHCMr明显升高(P<0.01),第7天以上四个指标恢复正常;在第14天,试验组患者的Hb、CH、MCV以及CHCM明显升高(P<0.01),在第28天,Hb恢复正常,第60天,CH、MCV、CHCM恢复正常;第7天,RDW和RDWr明显升高(P<0.01),但14 d后逐渐降低,且在第120天恢复正常。
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对于评价缺血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反应有效,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标签:缺铁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参数缺铁性贫血作为贫血的一种,在临床上颇为常见。
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铁剂治疗,对诊断和治疗具有双重意义。
目前,网织红细胞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已被作为评价指标用来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