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教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课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巩乃斯的马》。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节“神奇的巩乃斯”,介绍巩乃斯的地域特点及马的品种;第二章节“马背上的民族”,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第三章节“马术表演”,观赏并学习马术表演的技巧;第四章节“与马共舞”,探讨人与马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巩乃斯的地域特点,掌握马的品种及生活习性。
2. 学习蒙古族的马文化,感受马背上的民族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马的品种、蒙古族的马文化、马术表演技巧。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马的习性和马术表演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巩乃斯风光和马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地方和动物是什么吗?”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一章节“神奇的巩乃斯”,让学生了解巩乃斯的地域特点及马的品种。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蒙古族马术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马背上的民族风情。
4. 例题讲解:讲解第二章节“马背上的民族”,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蒙古族马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6. 新课导入:学习第三章节“马术表演”,讲解马术表演的技巧。
7.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马术表演模仿,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9.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巩乃斯:地域特点、马的品种。
2.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马文化、马术表演。
3. 与马共舞:人与马和谐共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马”为主题,画一幅马的图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马的品种和蒙古族马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马术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马的知识,如马的历史、马的文化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5课《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巩乃斯的马》。
该课文详细描绘了我国新疆巩乃斯草原上马的生活场景,通过对马的形态、习性、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马的优美姿态和生命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敬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马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巩乃斯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1. 《巩乃斯的马》2. 内容:生字词:巩乃斯、奔腾、矫健、轻盈、敬畏等。
课文结构:描述草原美景→描绘马的形态、习性→表达对马的赞美。
主题思想:热爱大自然,赞美生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以“我心中的马”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答案:(1)生字词: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教具准备:幻灯片(万马奔腾的场面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
(学生发言)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1.齐读课题两遍,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来的地名本身就让人心生遥想,与“香格里拉”等地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离开日常的、熟悉的、平庸的、重复的、单调的空间,到达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着意渲染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
2.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脱稿)教师补充(幻灯片):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
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
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
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很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3.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学生交流)重点词语强调: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中的《巩乃斯的马》。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巩乃斯的马的描绘和赞美;掌握重点词汇、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巩乃斯的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体会作者对巩乃斯的马的描绘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巩乃斯马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马的美丽和神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巩乃斯的马的描绘和赞美。
3. 精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创作意图。
5. 情境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巩乃斯的马》2. 重点词汇:奔驰、优雅、雄健、英姿飒爽、神采奕奕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4. 情感表达:喜爱、赞美、敬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巩乃斯的马的特点;(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答案:(1)巩乃斯的马具有优雅、雄健、英姿飒爽、神采奕奕等特点;(2)示例:比喻。
如“马蹄踏得夕阳碎,晚霞铺满大地红。
”形象地描绘了马奔跑的场景,表现了马的英姿飒爽;(3)略。
※丰乐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上册教学设计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 〘课 题〙:巩乃斯的马 本课共2课时,本节第1课时 〘课 型〙:新授 〘课标定位〙: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表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3.掌握三个多音字“吓、撒、劲”,理解“迅疾、汇集、苍劲、惊心动魄、罕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掌握三个多音字“吓、撒、劲”,理解“迅疾、汇集、苍劲、惊心动魄、罕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自学指南〙:熟读课文,理解本文大概意思,给每个生字组上新词,找出本课的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自学测评〙:集体朗读课文,上黑板正确读准生字,给每个生字组上新词,找出本课的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写在黑板上。 〘情景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核心活动〙: 一、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读懂的? 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 2、默读2、3段 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丰乐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上册教学设计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 么?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你有什么感受?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三、总结全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课堂小结〙:
《巩乃斯的马》教案【教学目标】、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2、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时安排】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读《巩乃斯的马》,我想起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山川、河流、草地和花朵动物组成景色,几乎把雄浑、秀美、清幽、苍凉的意境占尽,当我们仰望星空,俯视大地,不禁被自然这不肯言说的美丽所震撼。
从远古时代起,自然界神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的心灵,与之相感相应,人类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即使静默如庄子,也不由得意动神随,挥舞大笔,演述自然的美丽。
于是,有了寓言:庄周有一天说他梦见了蝴蝶,不知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于是有了神话:望帝有一天隐居山林,化作了杜鹃,夜夜栖宿在山林;于是有了诗“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千年之后,如千年时间的每一个点,周涛也同样面对不言的自然,坐在时间的流上,他与西部草原部落的图腾——马结缘,用美的文辞注解了生活不朽的壮美,宣泄了心中顽强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走进西部草原,走进《巩乃斯的马》,感受天地之大美,文辞之大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2、指读文,订正读音。
3、交流初读的认识。
三、细读文、读中感悟(一)学习第一段、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明确: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三段、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故事《巩乃斯的马》,学生能够理解并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挖掘故事的深层含义,并能够从中学习到关于友谊、勇气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 探讨故事背后的主题和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教学准备:1. 一本故事书《巩乃斯的马》;2. 学生绘本或绘画纸;3. 讲解故事《巩乃斯的马》的PPT;4. 讲解故事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将故事《巩乃斯的马》的封面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过类似的故事吗?你们觉得马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第二步:阅读故事(15分钟)教师将故事《巩乃斯的马》分段朗读给学生听,重点强调故事的情节、角色以及故事的展开。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提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讲解故事(15分钟)教师使用PPT详细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哪里?3. 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4. 故事的结局如何?第四步:探讨故事主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故事中主要传达了哪些价值观?为什么这些价值观是重要的?2. 故事中的人物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勇气克服困难?3. 你现在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类似的困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第五步:绘本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绘制《巩乃斯的马》的绘本。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完成后,学生可以和同桌分享自己的绘本。
第六步:小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并向学生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友谊、勇气和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观?你觉得这些价值观对你来说有何影响?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与《巩乃斯的马》类似的故事,并将其分享给同学们。
2024年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巩乃斯的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马的描述和赞美;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所展现的自然美和生命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马的描绘和赞美。
2.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所展现的自然美和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所展现的自然美和生命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马的描绘和赞美。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课堂讲解:a.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自然美和生命力量的展现。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并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巩乃斯的马》2. 主要内容:a. 马的描绘和赞美b.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c. 自然美和生命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主题,写一篇描绘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文章。
答案示例:我的动物朋友——大熊猫大熊猫,一种可爱的动物,它那圆滚滚的身材、黑白相间的毛色让人忍不住想去拥抱。
它悠闲地在竹林间漫步,仿佛一位高贵的老者。
2. 作业要求:不少于600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巩乃斯的马》。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作者对马的描述及情感表达;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生字词,流畅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学习生字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生命的尊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指导朗读,解读作者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精彩句子,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巩乃斯的马》2. 生字词:巩乃斯、奔驰、狂野、雄壮、敬畏、生命3. 课文结构:描述马的特点→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生命尊严4. 重点句子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
巩乃斯的马
教学目标
一、体会巩乃斯的马之美,理解作者寄寓在马身上对于人的自由公平和美的生命
思考。
二、掌握本文综合运用衬托、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结合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
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对于文中运用艺术手法来展示巩乃斯马的形象或展现人物命运表达生命
思考的句子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让学生读我之前发放的学案
导入:
展示巩乃斯草原上的图片(2雪地群马奔跑、2夏季牧草茂盛的全景、2牧民策马奔腾)
边展示边提问学生对于草原和草原上马的印象:如自由广阔美丽荒凉·····我们说江南骚客多温婉,那么边塞往往多出豪情万丈之文人,而描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周涛正是典型的边塞文人,下面我们来走进周涛及其笔下的巩乃斯的草原
作者简介:
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少年随父迁徙新疆。
出版诗集散文集二十多种,其中《野马集》为代表作。
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排查字词
请同学们拿出做预习用的学案请一位学生读出字音,排火车每人讲两个成语的意思。
整体把握
一、请学生把文章分层,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1~3段,通过比较,点出马是天地间的一种尤物
第二层:4~16段,通过对马的两个奔跑的场景的描写,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和人对自由的向往。
第三层: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相和精神的赞美和喜爱。
二、课文p21页思考探究第一题:作者在文中仅仅是写马吗?他还在表达什
么?(学案上有这一题)
(请学生自由讨论2分钟,请两位同学说出大概的答案)
赏析品味
既然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有了自己的把握,那么请你们找出文章中比较明显可以支持你的说法的文段,从开头到最后一段,按照顺序来找,找出后给我们说说理由。
(提示学生找运用了艺术手法的句子或者段落)
第一段:
文章开篇就鲜明亮出态度,展示自己的观点,抓住读者眼球。
第二段:用衬托手法,将驴、牛、骆“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的形象和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作比较,点出了驴、牛、骆的屈服和悲哀,从而赞美马的自由和生命活力,表达对马的喜爱。
(重点讲解,让学生用太阳、月亮、星星或者黑色、白色、红色或者泰山、尘埃、树木等其他的几种同类的事物做一次模仿)
第三段:用可悲的马的滑稽来衬托和巩乃斯的马,显示出巩乃斯的马在它应当的位置和环境中展示全部的魅力是天地间的尤物。
(略讲)
(4~7段是一个雪夜奔马图那么在这个图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马?除了马以外还写了什么人?他们是什么形象?)
第四段:“那是1970年·······”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朝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描写了当时社会政治气候的不正常,从而导致的人性压抑精神禁锢。
(问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像牛一样只知道苦干,像骆驼一样扭曲自己,像驴一样任由禁锢吗?引出第五段我“偷偷“解来两匹低鸣的马”偷偷和低鸣说明环境的压抑,但是人的精神总是向往自由的。
第六段
从小跑到大颠的狂奔展现一个从压抑到解放开朗舒展的过程。
四个笑,前三个是喜悦的不断加强,最后一个是在短暂的解脱和喜悦过后回归理智明白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禁锢和压抑是长期的,自由缺失的痛苦感油然而生。
(先让学生讨论其含义,展示自己的想法,时间允许就找一两位学生表演这四个笑)
第七段写了马的可爱温柔和作为人的朋友的形象
课堂小结
这一堂课我们从周涛笔下体会到一种草原群马的悲怆,当然他不仅仅是写马更是写马的美与力,寄托的是人类对于自由精神和生命力的美的追寻。
布置作业
按照赏析品味的方法,用批注式阅读在课本上做好预习,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意见和自由讨论。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驴、牛、骆驼可悲的马巩乃斯的马人
屈服、俘虏、仆役可悲不公滑稽尤物、魅力精神压抑
自由清醒不屈
可爱温柔追求自由
人类的朋友驾驭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