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要点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革命的主要领导阶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革命的主要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这两个革命阶段的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2,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是;(1)(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年---1860年,英、法)(3)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日、英、法、德、意、奥、美1900年)(5)全面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其中,放火烧毁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放火烧毁颐和园的是八国联军。
3,四个不平等条约;(1)割让香港岛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水准进一步加深了。
(3)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的条约是中日《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水准。
(4)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该条约中,能够表达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工具的内容是;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4,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就是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社会各阶层企图实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科学化的过程,以挽救民族危亡。
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科学化的新文化运动。
其中,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实现近代化开端的运动是洋务运动。
在政治制度上,企图改变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类似于日本和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关系: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两对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义和团运动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可归为两点:一是根本原因,即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二是主要原因,即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中国近代史必修专题复习方法一、关于近代化概念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
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三、内容(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1.洋务企业:(1)创办的背景: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2)评价洋务运动: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生产技术方面: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b.洋务派引进雇佣一批外国技术人才,培养了人员,传授了技艺。
文化教育方面:a.创办新式学校、学馆,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而是以格致之学为主;培养方向,不再是封建官吏,而是一些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
翻译外国书籍,还出现了一批中国近代的科学家。
b.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人才,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d.创办报刊。
军事方面:a.近代海军建立起来,军事近代化起。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1.考试说明要求: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指导意见鸦片战争的背景;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考试说明: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2.指导意见:①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②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③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1.考试说明:辛亥革命.孙中山和三民主义2.指导意见: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考试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意见: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意义;2.考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指导意见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意义、土地革命作用、红军长征及意义、遵义会议及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复习(五次侵略战争)复习专题一、近代列强对我国五次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一)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料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贸易的逆差,牟取暴利3、林则徐的事迹: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4、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发动者:英国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7、在鸦片战争中出现殉国的英雄人物:关天培(虎门)8、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主要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权)(2)、赔款:2100万元;(危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危害:有利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和破坏贸易主权);(4)、税款问题:中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必须同英商定;(危害:严重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危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使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使中国的革命任务:反侵略和反封建;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4、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英法2、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焚烧后的圆明园的残迹(图)(火烧圆明园的感想: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不受外国侵略,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3、19C割占我国北方 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俄国4、左宗棠的事迹:收复新疆和开发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第一讲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在近代的落伍:(1)政治上的腐败;(2)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3)军事上军制落后、军备废弛;(4)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
刘海峰、李兵著的《中国科举史》“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徐骏)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确立并取得迅速发展对外扩张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列宁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过程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战争起因几种主要观点:通商战争论费正清鸦片战争论丁韩良《觉醒的中国》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殖民政策的继续,是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殖民侵略和扩张的结果,是以“暴力为基础对殖民地进行原始掠夺的战争”。
(2)《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取消“公行”制度,实行自由贸易。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海关关税必须与英国商定规定了“值百抽五”,即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5%左右(3)后果: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3.甲午战争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及其特点1.性质应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并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1)鸦片战争(2)《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丑条约》二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19世纪中期,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并于1871年占领伊犁。
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和中国反动政府统治史(一)西方列强的侵略一、知识归类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年)、《俄蒙协议》(1912年)、《中俄声明》(1912年)(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归纳条约特点:如首先明确规定传教权的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条约;中国内河航运权最先被破坏的条约;灭亡中国的条约,等4、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割占(结合地图)(1)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2)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895年《马关条约》)(3)俄国:19世纪50—80年代,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列强在华强占的租借地和划分的势力范围(德国、俄国、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6、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地图)(1)《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2)《天津条约》:牛庄(开埠时改在营口)、烟台、南京、镇江、九江、汉口、汕头、淡水、台湾(3)《北京条约》:天津(4)边疆新危机期间:英国强迫开放西藏亚东为商埠(5)《中法新约》: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6)《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中国近代何处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列强是怎样逐渐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据图指出)有人说通过这些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人也从西方学了不少好东西?这话有道理吗?7、近代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1)开始:两次鸦片战争(2)新危机:西北边疆;西南边疆;东南边疆(3)西南门户被打开:《中法新约》的签订(4)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俄、英、日8、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现(1)攫取海关管理权(2)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中期,列强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