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火山碎屑岩玻屑凝灰岩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35
凝灰岩简介及其开发利用凝灰岩是一种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细粒火山碎屑岩。
碎屑主要表现为岩屑、晶屑、玻屑和火山灰,其碎屑粒径一般小于2.0mm。
它是由火山爆发而抛入空中的火山物质经长距离的搬运,散落于盆地,再经压结和水化学胶结固结成岩。
目前,凝灰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凝灰岩的开发应用在我国尚未引起重视,迄今还未形成产业。
丰富的凝灰岩资源如能得到开发应用,它将成为一种新型和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大大有利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1、地质简况我国凝灰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带中,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主要产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磨石山群,中白垩统帽石山群;华北板块北缘中生代凝灰岩分布也较为广泛,岩层主要产于上侏罗统后城组、张家口组和下白垩统义县组。
我国凝灰岩以酸性凝灰岩为典型,以流纹质和流纹英安质为主,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岩。
2、凝炭岩物相及化学成分特征凝灰岩具有凝灰或沉凝灰等结构。
岩石主要由晶屑、玻屑、岩屑、角砾和火山灰等火山物质组成,晶玻屑常具多种形态,如火焰状、鸡骨状、撕裂状和弧面状等。
据计算,我国东南沿海含叶蜡石凝灰岩建造的CIPW标准矿物含量,主要由石英( Q)、钾长石(or)和钠长石(ab) 等矿物组成,其含量(%)分别为38.55、27.39、22.63,三者之和一般大于90% ,另外还含有少量钙长石,平均3.56%;其它矿物,尤其是铁镁矿物含量很少。
此外,凝灰岩常不同程度地伴生有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或高岭石、埃洛石等蚀变矿物。
由表1可知我国酸性凝灰岩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K2O和Na2O,次要成分为CaO、MgO、SiO2、FeO和Fe2O3等。
酸性凝灰岩一般SiO2> 70%、Al2O3> 13%;通常K2O+ Na2O > 5% ,且一般K2O > Na2O;一般F e2O3> 0.7%、FeO>0.9%,且通常FeO > Fe2O3,二者之和一般< 3.80%;其它成分均很低。
凝灰岩凝灰岩(tuff):是一种火山碎屑岩[2],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
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钾肥的原料。
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及漂白土。
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1]。
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承德避暑山庄我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石刻凝灰岩的成分,但凝灰岩(酸性的)不外乎以下这几种特征(描述几种常见的):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10%,玻璃质。
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白色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
凝灰结果,块状构造。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岩石致密坚硬。
4.流纹质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和构造一、火山碎屑岩结构1、粒度结构1)集块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64mm,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
2)火山角砾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介于64-2mm之间,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
3)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介于2-0.0625mm之间,一般超过50%,不少于是/3.4)尘屑结构:火山碎屑物粒度<0.0625mm,一般超过50%,不小少1/3。
火山尘是最细的火山碎屑物,它是一种玻屑和晶屑的混合物,在高倍镜下也不易分辨其形态,但在扫描镜下可以看出,空们呈碎屑状。
2、成因结构1)塑变(熔结)结构:主要由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彼此平行重叠熔结构成,其中可含少量刚性碎屑物。
按粒度右进一步分为熔结集块结构、熔结角砾结构和熔结凝灰结构,以后者最为常见。
2)碎屑熔岩结构:这是属于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火山碎屑被熔浆胶结,熔浆冷凝后结构都比较细。
按火山碎屑物粒度可进一步划分为集块人岩结构,角砾熔岩结构和凝灰熔岩结构。
3)沉火山碎屑结构:这是属于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过渡类型的结构,以火山碎屑物为主,混入较少的正常沉积物,按火山碎屑物粒度进一步划分为沉集块结构、沉火山角砾结构和沉凝灰结构,后者比较常见。
4)凝灰沉积结构:这是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的过渡类型岩石的结构,在正常沉积物中混入有少量火山碎屑物,名称以正常沉积岩结构为主,前面加上“凝灰”字头,如凝灰砾岩状结构、凝灰泥质结构、凝灰沉积结构、凝灰碳酸盐结晶结构等。
二、火山碎屑岩构造1、假流纹构造:由压扁拉长的塑性玻屑和塑变岩屑呈定向排列,它与流纹构造的区别见表。
2、火山泥球构造(包括火山灰球、火山豆石等构造)主要由较细的中、酸性火山碎屑物所组成,混有一些陆源物质和硅质凝胶,呈球状和扁豆状,常呈同心纹状构造。
泥球大小从一毫米至几厘米不等。
球状个体的内部为较粗的火山碎屑物,边部很细,常呈同心纹状。
它是大陆喷发以及水下堆积的火山碎屑岩中常见的构造。
(一)普通火山碎屑岩
普通火山碎屑岩一般简称火山
碎屑岩。
其中火山碎屑占绝对优势,成岩方式以压结为主,常叠加有化学胶结物。
这种胶结物往往是火山灰后期次生变化、分解形成的蛋白石、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该类型岩石按粒度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三种:
1.集块岩
岩石中的火山碎屑粒径大于50
毫米者占50%以上,常混有火山角砾、火山灰等,分选性差。
集块岩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管道中,分布范
围较窄,可作为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颈的一种标志。
2.火山角砾岩
主要由各种喷出岩的角砾组成,也有其它岩石角砾,角砾棱角明显,也可混入少量晶屑,一般由火山灰胶结,分选性差。
该种岩石除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也可分布于离火山口稍远的地区。
比较常见。
3.凝灰岩
岩石中大多数的火山碎屑粒度小于2毫米,并且被更细的火山尘及火山灰的次生化学分解物(蛋白石、
粘土、碳酸盐等)所胶结。
由于火山灰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出后在空中可飘浮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所以一般凝灰岩的分布范围很宽,可距火山口很远。
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从火山碎屑成分来看,酸性凝灰岩中以玻屑、晶屑为主,岩屑较少;而基性及中性喷出岩晶屑、岩屑较多。
因此,按碎屑成分又可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
或按与之相当的喷出岩的成分分为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
名称:凝灰岩(Tuff)新鲜的颜色:灰色、浅黄色风化后的颜色:黄褐色矿物颗粒大小:小于4mm主要矿物:石英、黏土说明:块状或层状,由火山较细粒的碎屑推积而成,有时薄层的凝灰岩常与沉积物相伴。
凝灰岩凝灰岩是一种火山碎屑岩[1],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
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钾肥的原料。
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及漂白土。
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2]。
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火山凝灰岩•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凝灰岩为细粒之火山碎屑沉积物,由火山喷出之灰、砂胶结而成,岩石内之玻璃质碎屑为透明而略黄色或褐色,呈微小裂片或泡抹状小片;此外尚含有破碎的斑晶及固化的熔岩小块。
•有块状、层状,属火成碎屑岩类(Pyroclasic Rocks),多产於火山之附近,但薄层常与沉积物相伴,故砂岩、页岩或石灰岩中亦可发现。
•凝灰岩是在大气条件下从含碳酸盐的泉水(通常是热泉)中沉淀而成的一种钙质材料。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
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
主要由一种砾石成分(含量75%)组成的砾岩,称单成分砾岩,这样的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良,圆度变化也大。
砾岩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育,胶结物多硅质、钙质、铁质及泥质等。
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和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
按成分又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
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
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甚至>60%,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水平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少量白云母。
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与粘土岩相区别。
黄土则是未固结的粉砂,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泥质岩类: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均为泥质结构,并常具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
通常按固结程度分为以下三种: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质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
单矿物粘土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紧的泥质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
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泥质岩,成页片层,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泥岩,砂岩,石灰岩的土层描述(一般)答案(3) 楼主你问的都是沉积岩的内容:下面的就是相关的资料~~~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一、碎屑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
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
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
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
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
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
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
主要类型岩石特征一、正常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90%,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极少。
按成岩作用方式和结构构造特点,又可分为普通火山碎屑岩、层状火山碎屑岩和熔结火山碎屑岩三个亚类:1、普通火山碎屑岩亚类成岩作用方式是以压结为主,常叠加水化学胶结,胶结物往往为火山灰分解物,通常由蛋白石和粘土矿物(如蒙脱石)构成,重结晶体后变成玉髓和水云母集合体。
一般成层构造不明显。
按粒度可分为如下三个种属:1)集块岩:通常是50%以上的火山碎屑物粒度>64mm。
主要是各种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熔岩块,以及各种外来岩屑。
常混入较小的火山角砾和火山灰等,分造性差,大的岩块直径可达1米以上。
呈棱角状,个别外缘被熔蚀成花边状。
中基性岩和基性集块岩常由各种形状的火山弹和火山砾以及浮岩块、火山渣组成,这些都是同源碎屑组分,又可称为火山弹集块岩。
2)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物半数以上为2-64mm之间,主要为中至酸性及碱性熔岩角砾及其它岩石角砾组成,棱角明显,此外还可混入较多的晶屑和玻屑,分选性差。
主要由火山砾堆积而成的可称为火山砾角砾岩。
成分主要为中基性和基性,形态和内部构造与火山弹一样,就是粒度较小,常与火山弹集块岩共生或连续过渡。
这类岩石除了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还可在离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堆积,所以分布较广。
3)凝灰岩:主要由粒度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常被火山尘及化学分解物质胶结。
由于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发后,在天空中可飘浮几十至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故一般远离火山口堆积,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分选比较差,层状构造一般不明显。
凝灰岩中“三屑”均可出现。
但在分布广泛的中酸性-酸性凝灰岩中以玻屑、晶屑为主,岩屑很少超过20%;而在中基性凝灰岩中,晶屑和岩屑增多。
由于玻屑在凝灰岩中的特殊位置,再根据晶屑和岩屑的含量,可把凝灰岩按“三屑”分成七种类型。
凝灰岩根据粒度进一步划分为粗粒凝灰岩(2-0.25 mm)、细粒凝灰岩(0.25-0.0625mm)和微粒凝灰岩(<0.062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