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解语还多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75 KB
- 文档页数:2
稼轩因前后退居闲处20年袁他的生命和兴趣又极为健旺袁所写之词不仅以豪放词为宗袁而且有大量的咏物词袁诸如花中的牡丹尧梅花尧荷花尧水仙尧海棠尧红桂尧樱桃尧茉莉尧木樨尧荼蘼尧丹桂尧沙果尧杜鹃尧美人草渊即丽春花冤等袁都有专篇歌咏袁其中牡丹尧梅与桂花篇最多袁也写得最好遥一些论者对稼轩词的花意象关注并展开了研究袁如焦颜成尧路成文在叶论辛弃疾的咏物词曳一文中袁认为稼轩咏物词在三个方面超越了他的前辈院野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尧在具体创作上取野俯瞰式冶创作姿态尧在表现手法上亦自具特点袁认为稼轩的咏梅词不仅注意写梅之态尧传梅之神袁且特重赞梅之品遥冶[1]杜松柏的叶浅论辛弃疾咏花词的写作艺术曳一文袁对辛弃疾的咏花词做了较为宏观的阐述袁认为辛弃疾的咏花词以心观物,写尽花卉形神仪态曰注重比兴寄托袁以花喻人曰因情用典,蕴涵深邃曰形象丰富袁风格独特[2]遥还有滕春红[3]尧王晓峰[4]等研究者也对稼轩词的花意象有过论述遥但多是将其笔下的花草作为一个整体来展开研究袁对其歌咏最多的牡丹尧梅与桂花篇展开专门讨论的却非常少遥论其咏物词袁可以对这位以野豪放词冶著称的大家袁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遥一尧野翠围红阵冶赋牡丹牡丹的审美价值存在差异极大的两极袁一是拥有野国色天香冶的盛誉而被称为野花中之王冶袁似乎也进入野国花冶的位置曰二是太艳袁太招惹人眼目袁未免有些俗气遥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牡丹袁而吴昌硕怕它太俗袁每画必画奇崛的顽石袁以破它的野俗气冶遥稼轩胆魄过人袁勇于担当袁敢做大事袁果毅之气敢为天下先遥他是弓刀大侠袁也是以功业自许的英雄袁北伐统一天下为终生宿志袁为其终极目的袁为此他写了不少豪放词遥要恢复神州袁就要带兵做官袁所以他的词中从不讳言袁而且希望所挎金印越大越好袁所以野金印如斗大冶的话袁在词中夸说得很多袁这是一般文人词中所忌讳的遥他未尝不是文人袁但拥有不避俗的勇气遥牡丹野俗气冶袁东坡为天际学人袁咏花词寥寥无多袁只有咏梅词尚多至5首袁至于牡丹则一首也无遥稼轩则为之付出极大热情袁就像夸耀金印一样野不避俗气冶遥叶念奴娇窑赋白牡丹袁和范廓之韵曳是他最早献出的贺词袁下片专咏白牡丹袁上片泛咏牡丹院对花何似袁似吴宫初教袁翠围红阵遥欲笑还愁羞不语袁惟有倾城娇韵遥翠盖风流袁牙签名字袁旧赏那堪省遥天香染露袁晓来衣润谁整遥牡丹花冠硕大袁叶阔且密袁因是灌木袁丛生而蓬勃遥起句发问袁似对名花略有踌躇袁用什么来写她收稿日期院2022-01-03作者简介院陈永娥渊1977-)袁女袁贵州瓮安人袁博士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袁硕士生导师袁研究方向院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遥基金项目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年导师培育专项课题野阅读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研究冶渊院政发也2018页130号冤曰黔南州科技计划项目野基于师范生素养提升的叶中学语文教育与活动指导曳教改研究冶(2019X K 05W C )稼轩咏牡丹尧梅尧桂花词论陈永娥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袁贵州都匀558000冤摘要院辛弃疾咏牡丹尧梅尧桂花在咏花词中数量较多遥对于牡丹赋予了极大的热情袁用野红阵冶比喻袁很具有个性曰梅花不惧寒冷的野冰雪精神冶袁常常寄托自己的感情与遭遇曰桂花的香气袁在他词中得到更大的渲染袁赋予了净化灵魂的特别功能遥三者都具有辛词热烈尧沉郁之风格遥关键词院咏物曰牡丹曰梅花曰桂花中图分类号院I 207.2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2冤04-0075-05V ol .43N o.4A pr .2022第43卷第4期2022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呢钥她们像是什么呢钥像孙武训练的吴宫女兵袁排列成红装翠裹的战阵院野似吴宫初教袁翠围红阵冶袁这真是英雄的语言袁军人的构想袁只有他才能想得出袁连野红阵冶都带有将军的气质遥他写花好做此想袁如叶贺新郎窑赋水仙曳即言院野甚多情尧为我香成阵遥冶叶最高楼曳赋牡丹院野如斗大袁只花痴遥汉妃翠被娇无奈袁吴娃粉阵恨谁知遥冶都是以军阵喻花遥论者谓辛之咏物词好出俯视角度袁似就此类描写而言袁实际是未走近前的远视遥以下为近视院野欲笑还愁羞不语袁惟有倾城娇韵冶袁牡丹叶大而密袁花茎不长依托于密叶之上袁而有野翠围冶之感袁就好像欲笑还羞的女孩袁不好表现自己袁只有野倾城娇韵冶感染人遥陆游曾言院野花如解语还多事袁石不能言最可人冶渊叶闲居自述曳冤袁辛词此处说她的野不语冶比野解语冶更美袁与陆游用意接近遥牡丹名贵袁富贵人家在牡丹花开时搭帐盖篷以蔽风雨袁并且给每种挂上名签袁失去了原本的自然生态袁像豢养宠物袁这种习惯做法袁在作者看来是不懂花的遥当晨露遍染密衣袁野天香冶在晨空中散发袁这种难写之状袁只出之野天香染露冶袁精洁雅美极了遥唐人视牡丹为野国花冶袁因有野国色朝酣酒袁天香夜染衣冶渊李正封叶牡丹诗曳冤袁野国色天香冶就成了牡丹的代名词遥结片末句有趣袁既然晨露遍野衣冶袁那么又是谁在早晨为她整理湿润的衣服钥这当然不用回答遥上片以疑问句起而又以反诘句结袁中间全用拟人描写花与叶袁喻之为野翠围红阵冶则为稼轩本色语袁说是野倾城娇韵冶并不新奇袁而野晓来衣润谁整冶就不能不新奇了遥上片统而言之袁而下片专言白牡丹袁结构严整亦如布阵院最爱弄玉团酥袁就中一朵袁曾入扬州咏遥华屋金盘人未醒袁燕子飞来春尽遥最忆当年袁沈香亭北袁无限春风恨遥醉中休问袁夜深花睡香冷遥野就中冶为其中义袁如此则野弄玉冶野团酥冶均为白牡丹名色遥晚唐崔涯喻歌姬李端端为野白牡丹冶袁淤借此以言白牡丹在唐代就很有身价遥野华屋冶句是说白牡丹葳蕤之状犹如大家闺秀在华屋之野未醒冶遥东坡咏花诗曾有野自然富贵出天资袁不待金盘荐华屋冶渊叶定惠院海棠曳冤袁辛词以此借喻牡丹遥牡丹盛开于暮春袁故点一笔野燕子飞来春尽冶袁暗示花期不长袁弥值珍视遥野最忆当年冶三句为一点两染袁说是李白以野解释春风无限恨袁沉香亭北倚阑干冶赞喻杨贵妃袁这对牡丹来说是最值得回忆的历史袁对作者来说必须一提了遥结片野醉中休问袁夜深花睡香冷冶袁意谓不要问院如杨妃醉酒袁夜深睡去袁是冷还是不冷遥表示了对牡丹的爱惜关注袁这是明知故问袁就用不上回答了遥全词以问领起袁以野休问冶结束袁表示一片关爱遥上片从拟人到花袁下片亦如是袁似人似花袁欲分难辨曰上片为晨花袁末了点明夜花曰有远观也有近看袁有整体描写袁也有细节刻画曰有名贵的身价袁也有艳称的历史曰布局上密下疏袁典故运用有武典也有文典曰花可野笑冶可野愁冶袁有野未醒冶也有野花睡冶曰上片泛咏袁下片专咏遥变化寓于整齐之中袁备极用心遥叶最高楼曳辛弃疾是和另一弟子杨名瞻作的牡丹词袁上片说万金为西园买来牡丹袁下片描写各色牡丹院野看黄底尧御袍元自贵遥看红底尧状元新得意遥如斗大袁只花痴遥汉妃翠被娇无奈袁吴娃粉阵恨谁知遥但纷纷袁蜂蝶乱袁送春迟遥冶御黄袍与状元红都为牡丹名品袁故以野汉妃冶野吴娃冶为喻遥这里的野粉阵冶与上词的野红阵冶同出一典袁都出以军人的眼光遥上片还涉及夜赏牡丹院野风斜画烛天香夜袁凉生翠盖酒酣时冶袁这正如东坡说的野只恐夜深花睡去袁高烧银烛照红妆冶渊叶海棠曳诗冤遥此诗主旨发抒新买牡丹的兴奋袁所谓野预知国色天香句袁须是倚栏烧烛看冶渊范成大叶与至先兄游诸园看牡丹三日行遍曳冤袁这看自家园里的新购袁就更喜悦了遥对于雨中牡丹袁曾言野和雨泪阑干冶袁还问野晓妆匀未匀冶渊叶菩萨蛮曳野红牙签上冶冤袁把雨中牡丹比作女人流泪袁即野泪阑干冶了袁晓妆的搽粉是否冲得不匀了遥设想得新奇袁一层比一层地表示深切的关注遥有一年牡丹渐开袁连日少雨多晴袁常年未有遥因邀友观赏未果袁于是为牡丹定一野纪律约束冶曰野只恐牡丹留不住袁与春约束分明遥未开微雨半开晴遥要花开定准袁又更与花盟遥魏紫朝来将进酒袁玉盘盂样先呈遥鞓红似向舞腰横遥风流人不见袁锦绣夜间行遥冶渊叶临江仙曳冤辛弃疾像野沙场秋点兵冶一样袁与春风约定花安排开放的时间次序袁犹如训练士兵袁开花要有定准时间曰他又与花结盟院小雨不开袁天晴半开袁不能一时开得太盛遥早晨观花饮酒时魏紫开袁然后白色的玉盘盂呈现自己特殊的模样袁鞓红色的牡丹则在风中摇摆遥如果不按时开放袁观赏者不能看到袁那就等于衣锦绣而行于夜间袁风流又有谁知遥牡丹花期为时不长袁一遇到风雨就更短暂遥所以有此野为牡丹下一转语冶之词袁把万般爱护转为千种约束遥上片与春约定袁以君临司春之神的语气袁不袁应当是将军命令士兵的口气袁条限坚明曰下片安排花开先后袁又像调兵遣将袁摆兵布阵袁可谓爱之愈深袁要求之愈严遥把花当人袁又视为兵袁一一都要准时袁先后必须要有次第袁庄严中寓有幽默袁使人忍俊不禁袁会心一粲遥辛弃疾用叶鹧鸪天曳赋牡丹袁一赋再赋袁还三四赋袁这是词中运用最为得心应手的词牌袁凡62阕袁数量为其词之最遥此调叶再赋牡丹曳借不同年与同年不同次的观赏袁以形牡丹盛开袁观者如流院去岁君家把酒杯遥雪中曾见牡丹开遥而今纨扇薰风里袁又见疏枝月下梅遥欢几许袁醉方回遥明朝归路有人催遥低声待向他家道袁带得歌声满耳来遥既有正面写各种不同牡丹袁此则从侧面来写遥上片说是今年牡丹花开最盛袁去年遇到意外的晚雪遥今年春风得意袁花开正当其时袁晚间观赏犹如月下赏梅袁别是一段奇观遥下片说今年花开极盛而观者如潮袁今日观花醉归袁明天观者将会更多遥路遇熟识者就低声招呼遥这次观花可带来乐队否袁北宋洛阳牡丹最负盛名袁有奏乐赏花之习遥所以这是借对话道出当时的风俗袁以见赏花热潮还在南宋流行遥牡丹的硕大尧艳丽尧异种奇品特多袁最招人喜爱袁象征着野富贵冶袁也免不了带上世俗之气遥辛词写了各种各样的牡丹袁有雨雪夜晨之别袁个性鲜明遥把花似女人的常喻运用得五花八门袁所喻野红阵冶野香阵冶野粉阵冶袁未尝不想到野兵阵冶与野弓如霹雳弦惊冶的沙场袁只是不被重用袁闲居时只能在花儿草儿作一遐想遥一旦付诸咏物袁自然就别出心裁袁非有军人气质莫属遥至于野谤花冶野嘲花冶则又别开蹊径袁扩大了牡丹词的范畴袁具有讽刺的力度与思想遥还有逗趣诙谐者袁牡丹则又出于另一种可爱印象遥其中虽不乏野富贵气冶袁但绝没有俗气曰虽用女人为喻袁但健笔如椽袁笔力遒劲袁盛气依然充斥遥赋写牡丹应属于野婉约词冶袁然读来总觉得与野豪放词冶距离不远袁这正是辛词的本色与审美个性所致遥二尧冰雪精神颂梅花南宋人对咏物诗非常看重袁尤其对梅花的歌咏袁数量庞大袁多得惊人袁仅陆游诗就有百首遥画里的墨梅袁以杨无咎最早最著名袁到了元代即成为花鸟中的太宗遥梅诗最有名的野疏影横斜水清浅袁暗香浮动月黄昏冶袁作者林逋为北宋人袁好像为南宋咏梅花词预先出了号召遥南方多梅袁南宋咏梅诗自比北宋要多袁词亦复如是遥苏轼咏梅词有不少,然稼轩更多遥稼轩热情而不讳言富贵袁所以看重牡丹曰性孤耿高洁对梅花更有敬意遥他在叶临江仙窑探梅曳里就说院野老去惜花心已懒袁爱梅犹绕江村遥一枝先破玉溪春遥更无花态度袁全是雪精神遥冶梅花没有牡丹的丰艳娇韵袁但野破春冶而开袁迎寒怒放袁以霜冰为骨袁花虽瘦小袁但野全是雪精神冶袁而赢得了人们的爱护与敬意遥又在叶江神子窑赋梅寄余叔良曳中又说院野暗香横路雪垂垂袁晚风吹遥晓风吹遥花意争春袁先出岁寒枝遥冶大自然自有生态均衡规律袁凡花大色浓者则香味淡袁花色淡而小者香必浓遥梅花瘦小袁而香味浓烈遥野暗香横路冶就抓住了这一特征袁野横冶字狠重以喻其香浓袁这是辛词喜用有力度的动词遥说她野花意争春冶袁是在野雪垂垂冶中争先报春袁而敢于野先出岁寒枝冶袁显示出霜骨冰姿与风雪精神袁最和稼轩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相切合遥叶生查子窑重叶梅曳上片就赞美说院野百花头上开袁冰雪寒中见遥霜月定相知袁先识春风面遥冶而叶鹧鸪天曳专为此发论院桃李漫山过眼空袁也宜恼损杜陵翁遥若将玉骨冰姿比袁李蔡为人在下中遥寻驿使袁寄芳容遥垅头休放马蹄松遥吾家篱落黄昏后袁剩有西湖处士风遥桃李最普通袁到处都有袁所以往往成为名花的陪衬遥苏轼夸美海棠院野嫣然一笑竹篱间袁桃李漫山总粗俗冶渊叶定惠院海棠曳冤曰杜甫却爱桃李院野手种桃李非无主袁野老墙低还似家遥恰似春风相欺得袁夜来吹折数枝花遥冶起片两句说院桃李虽然可爱袁但春风荡漾袁过眼凋落曰杜甫也曾因桃李被风吹折而感烦恼遥歇片一转院若把桃李与梅花相比袁桃李只能像为人在下中的李蔡遥因其姓野李冶而切合桃李袁不言而喻袁迎寒怒放的梅花就是人中之雄的李广了遥梅品既然与人品相似袁不少名家就在一些咏梅词里寄寓自己的身世与遭遇遥这也是咏物诗词的传统袁辛词亦有所作袁叶念奴娇窑梅曳即属此类遥上片言梅之品味院疏疏淡淡袁问阿谁尧堪比天真颜色钥笑杀东君虚占断袁多少朱朱白白遥雪里温柔袁水边明秀袁不借春工力遥骨清香嫩袁迥然天与奇绝遥梅的天然淡雅袁不是那些红红白白的其他花可比袁它们只是白白占尽春风而已遥梅在雪中尧水边的温柔明秀袁从来不凭借东风之力遥骨清香鲜袁奇绝非同一般遥这也正是在叶念奴娇曳中采用的同样写法院野试将花品袁细参古今人物冶遥下片寄托则更为明显院尝记宝篽寒轻袁琐窗人睡起袁玉纤轻摘遥漂泊天涯空瘦损袁犹有当年标格遥万里风烟袁一溪霜月袁未怕欺他得遥不如归去袁阆苑有个人忆遥梅在名园里袁受到保护而被人看重遥一旦漂泊天涯则徒然瘦削袁但仍有当年风格遥万里风烟袁冷溪霜月袁未必能欺损得了她遥像这样还不如归去袁阆苑还有个人很爱惜她遥这可能是任福建提点刑狱时袁与安抚使不合袁而不安于所任的心里流露遥当时所作叶瑞鹤仙窑赋梅曳袁亦是借梅抒发苦闷之作遥相比较而言袁稼轩的咏梅词没有咏牡丹词那样才情富艳袁感情热烈遥在刻画上只注意梅的环境的冷清的强调袁手法相对单一袁这恐怕与梅的形象单纯也有关系遥在寄托上也有同样的现象遥如果比之以画袁画则容易出采袁可以变化各种构图袁花的繁简亦可随心所欲袁王冕把梅花画成千蕊万朵袁像瀑布一样飞流而下袁打破了梅花清冷的习惯作风遥但诗词里很少这样描写袁一旦花品定位袁就很难跳跃积淀的框架袁就像稼轩所说的野自有渊明方有菊袁若无和靖即无梅冶渊叶浣溪沙曳野百世孤芳冶冤一样袁包括稼轩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遥诗史上那么多的咏梅之作袁精品少的原因恐怕亦与此有关遥三尧名家都赞的桂花与梅花相较袁桂花就更难写了遥她只有香气过人袁凌出众花袁但花瓣瘦小得如小米袁颜色枯暗袁完全失去了观赏价值袁造物主只是以浓烈的香味上赋予她野一技之长冶袁就给诗人词客出了更大的难题遥这就不能不担心袁稼轩咏梅词缺少精品袁桂花能作得好吗钥稼轩在给其貌不扬的桂花野画像冶时袁没有采用梅花词那样的长调野素描冶方法袁却用了简笔的野速写冶手段袁多用短制袁加上健笔劲气袁桂花词还有些别样精神遥叶清平乐窑忆吴江赏木樨曳就很能长桂花的志气院少年痛饮袁忆向吴江醒遥明月团团高树影袁十里水沉烟冷遥大都一点宫黄袁人间直恁芬芳遥怕是秋天风露袁染教世界都香遥好个野染教世界都香冶袁这是多么大的气魄袁不袁应当说很霸气袁压得什么花都抬不起头来遥此词起片两句说院归南宋三年后袁即从26岁到28岁曾流寓吴中一带袁由此二句提起遥三尧四两句话袁看着明月袁想到月宫团团桂树的影子袁那是一段让人感到苦闷的日子遥十里内外水面沉沉袁烟雾清冷遥当时得不到南宋政府的重用袁又是多么幽独浴下片说桂花不过那么一点点黄颜色袁于人间竟然如此芬芳袁到处飘荡着桂花侵人鼻息的浓香遥可能是秋天的秋风吹播袁使得整个世界都染上了浓浓的香馥遥香气的神奇袁可能寄托了作者的希望袁看桂花的黄色并不那么惹眼袁然而她的香气可以打动每个人的心扉遥木樨是桂花的一种袁辛词曾多次歌咏遥叶踏莎行窑赋木樨曳赞美她的香气袁并和月中桂树联系起来院弄影阑干袁吹香岩谷遥枝枝点点黄金粟遥未堪收拾付薰炉袁窗前且把叶离骚曳读遥奴仆葵花袁儿曹金菊遥一秋风露清凉足遥傍边只欠个姮娥袁分明身在蟾宫宿遥阑干前的桂树在风中摇曳袁月光下的树影摇来摇去袁秋风把她的香气吹散到山谷遥桂树上细小枝枝都开遍了桂花袁就像黄色的小米一样遥她的香气是那么沁人心脾袁只可惜不能收聚在熏香炉里袁坐在窗前聊且读起叶离骚曳袁因为叶离骚曳写有桂树遥上片言其香袁下片状其色遥她的黄色可使金黄的葵花作为奴仆袁灿烂的金菊比其她来袁更像儿辈一般遥整个秋天袁她都给人们带来了清凉遥身边只是少了个嫦娥般的姑娘袁因为她分明住在上天的月宫遥当时作者已49岁袁笔下还充满年轻人的朝气遥他赞美桂花给人们带来的芳香袁也表示对美好事物的企盼袁如果世上都像她那样袁这个世界又是该多么美好遥同时叶清平乐窑赋木樨词曳是献给桂花的又一次礼赞院野月明秋晓袁翠盖团团好遥碎剪黄金教恁小袁都著叶儿遮了遥折来休似年时遥小窗能有高低遥无顿许多香处袁只消三两枝儿遥冶上片说当秋天月明拂晓之时袁桂花的叶子就像绿色帷盖袁一团团地那么葱郁遥她开的花小到了极点袁就像剪碎的黄金那么地微小袁而且被繁茂的叶子遮盖了遥下片说院想折来几枝桂花袁但远比去年长高了很多袁超过小窗的高度袁没法安排她那么多的香气袁只需三两个枝儿袁满屋子就会充满芳香遥辛词长于结构安排袁就像摆兵布阵一样袁整肃自然遥此词上片写叶密花小袁下片言其香气弥漫袁比喻与比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遥对于桂花芳香诗人无一例外地予以礼赞遥李清照说院野暗淡轻黄体性柔袁情疏迹远只香留遥何须浅碧轻红色袁自是花中第一流遥冶是说花色虽然不亮眼袁但却对人柔顺袁无论情感距离远近都会留下她的芳香遥不用其他花的各种红绿袁她原来就是花中第一流人物遥朱熹也曾写诗赞美遥辛词写其香色袁把日常生活的感受结合起来袁亲近感就强多了遥他又在叶念奴娇曳渊野道人元是冶冤中说院野借得春工袁惹将秋露袁薰做江梅雪遥我评花谱袁便应推此为杰遥冶桂花有白尧红尧黄数种袁此则是对白桂的赞美遥桂花清香袭人袁身心为之一爽遥辛词则言院野金粟如来出世袁蕊宫仙子乘风遥清香一袖意无穷袁洗尽尘缘千种遥冶他可算是桂花的知己袁给她的香气增添了净化灵魂的功能遥稼轩桂花词虽没有梅花词多袁也没有采用故事化的线索以喻自家遭遇袁写得比较单纯袁但主体突出袁体制亦小袁给人的印象也较为深刻遥综上所论袁相较而言袁牡丹词在稼轩笔下风姿多彩袁以军人的眼光赋予了独具个性的特色袁和他人同题材很难混淆曰梅花词以环境描写予以衬托袁每每有自己的寄托袁但从风格看袁缺少自家个性遥桂花词不用上两者乐用的长调袁笔端轻松袁就显得更为自然袁虽然缺乏力作袁但整体水平较高遥以上三者袁共同特点袁能突出花之最重要特征袁在整体描写很有特色袁偶然的局部刻画也很生色遥这些都对南宋咏物词具有一定的影响袁像姜夔的叶暗香曳叶疏影曳的咏梅袁凌出稼轩之上袁但不能说没有受到辛词的启发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注释院淤崔涯有诗名袁好毁誉人袁先嘲李端端野鼻似烟囱耳似铛冶袁端端求他.于是又有院野觅得黄骝备绣鞍袁善和坊里取端端遥扬州近日浑成诧袁一朵能行白牡丹遥冶于是由门前冷落而为富豪大贾臻至.事见范摅叶云溪友议曳卷中野辞雍冶条.于词中所说的野宫黄冶指宫女涂在额上淡淡的黄色.辛词野黄似旧时宫额冶渊叶朝中措曳野年年黄菊艳秋风冶冤袁即指野宫黄冶.参考文献院也1页焦颜成,路成文.论辛弃疾的咏物词[J ].江汉论坛,2002(09).也2页杜松柏.浅论辛弃疾咏花词的写作艺术[J ].广西社会科学,2005(09).也3页滕春红.辛弃疾尧姜夔咏花词比较[J ].唐都学刊,2001(03).也4页王晓峰.论辛弃疾词中的花意象[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9).渊责任编辑徐阳冤A bst ract :X i n Q i j i 's chant i ng of peony,pl um ,and os m ant hus ar e m or e num er ous i n t he chant i ng of f l ow -er s .H e has gi ven gr eat ent husi as m t o peony,us i ng t he "r ed ar r ay"m et aphor ,i t i s ver y i ndi vi dual ;M ei huai s not af r ai d of t he col d "s now s pi r i t ",and of t en ent r us t s hi s f eel i ngs and encount er s ;t he f r agr ance of sweet -s cent ed os m ant hus get s gr eat er i n hi s wor ds R ender i ng gi ves a s peci al f unct i on of pur i f yi ng t he s oul .A l l t hr ee have t he ent hus i as t i c and gl oom y s t yl e of X i n Ci .K eyw ords 院Chant i ng O bj ect s 曰Peony 曰Pl um Bl os s om 曰O s m ant husO n Ji axuan's C i Poem s on P eony,Pl um and O s m ant husC H E N Y ong-e(Q i annan N or m al U ni ver s i t y f or N at i onal i t i es ,D uyun 558000袁Chi na)。
1. 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
——《云林石谱》序
2. 如观嵩少,而面龟蒙。
坐生清思。
——《云林石谱》序
3. 石令人古。
——文震亨《长物志》
4. 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
5. 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
——苏轼
6.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白居易《太湖石记》
7.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
8.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苏轼
9. 梅寒而秀,石文而丑,竹瘦而寿,是为三益之友。
——苏轼
10.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白居易
11.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欧阳修
12. 万象皆从石中出,刻画始信天有工。
——欧阳修
13. 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摄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深识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沈钧儒
14. 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
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
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郑板桥
15. 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吴昌硕
16.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17.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杜甫
18.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张大千
19. 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
——郑板桥。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若解语还多事出自一中国太湖石的文化渊源与自然之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产生的时代和我们的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的时代相先后,它一方面寄寓了先民企求征服自然的愿望,朦胧地表达了他们对石器时代工具功能的不自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先民在幻想中把自然物加以神化并崇拜的原始意识。
《西游记》开头便说,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上有九窍八孔,一日进裂,产一石猴,这“齐天大圣”的来历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崇石观念的延续。
由此可见,人们对石头是抱有敬而重之的心理的。
石头的神化的身份因历史长河的冲洗而不断变化,太湖石的发现更使之走向了人化的性格。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据《清异录》载:太湖石在五代后晋时代便有人玩赏,到唐代特别盛行。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
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足见其爱石之深。
对儒家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只有作为人的道德象征才具有意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就是把自然山水幻化为人格的象征。
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太湖石这个冥顽之物里。
唐宋以来,太湖石人化的性格已成为一种稳态的文化心理传统。
太湖石的石质性坚而润。
由于地质变动形成断层,在湖水的长期冲击与浸渍腐蚀作用下,使一块块石头成形各异,溶洞互透,纹理纵横,别具一格。
白居易曾在《太湖石记》中记述过太湖石的玲珑剔透与千姿百态:“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著名画家米芾给予太湖石的审美评价则是“瘦、皱、漏、透”四字:所谓“瘦”,指石的身形苗条修长;所谓“皱”,指石上有纵横纹理;所谓“漏”,指石身纵向有洞窍;所谓“透”,指石身横向有洞窍。
陆游优美的诗句陆游优美的诗句1、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2、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3、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陆游"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5、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陆游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陆游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9、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
——陆游10、天选地设,极湖山之美——陆游11、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
——陆游《霜风》12、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陆游13、执手相看泪眼恨语无言——陆游14、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陆游《钗头凤》15、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其一》16、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陆游17、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陆游18、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19、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2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梅花绝句·其一》21、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陆游22、一杯销尽两眉愁——陆游2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4、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科技让随机无所不在啊,偶遇佳句,囧!——陆游《" 剑南诗稿·文章》25、世味年来薄似纱——陆游2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有感》2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28、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神龙乘雾,巨虎出林。
种竹养性,画山益寿。
常得正念,志行大千。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因虚更益,以静延年。
黄遵宪山逥新绮阁,竹掩旧朱扉。
诗题红叶梦,酒酿黄龙情。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
卓灼观群书,慷慨谈世事。
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
云鹤有奇翼,瑶草无尘根。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春秋风月赏,左右图书欢。
采蘜东篱下,读书龝树根。
听琴知道性,避酒怕狂名。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
水流心不兢,云在意俱迟。
孙诒经清华冠履气,醇古鼎彝心。
查士标有地惟栽竹,无时不看花。
林森桂子落秋月,荷花羞玉颜。
梁鼎芬几番吟好雨,梅花瘦似诗歌。
戚牧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杜甫寿似无量佛,心如大罗仙。
张骐龙吞江水月,虎啸海山风。
冯国章缓步呼吸千里,徐举顾盼八瀛。
得山水清多寿,饶诗书意必贤。
在有酒时舞墨,于无佛处称尊。
静坐自热有德,虚怀初若无能。
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界读书。
入不二法门,有无量自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龝风。
有约白云来唤渡,为邀明月共开樽。
方书古有金匮畧,奇字今无室石文。
仁者泽流为化雨,善人心自有长春。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近阁酒旗摇树外,远邨农唱落窗中。
闭户着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子孙好守儒门学,乡里仍名廉吏家。
气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风。
瓦当文延年益寿,铜斚铭富贵吉祥。
暖风迟日浓于酒,红树山林旧酒痕。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云霞词采珪璋度,川岳精神松柏心。
宝马驼来千倍利,金龙引进四方财。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将雪论交人尽暖,舆梅相对我犹肥。
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
横塘秋水明菰叶,暖谷春畊隐杏花。
惟有交情等金石,想当逸气吞江湖。
杏花帘外飞红雨,蕉叶窗前补绿天。
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神学到古人难。
类文阅读-4珍珠鸟白猫王子五岁(节选)梁实秋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
它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我们的住处没有鼠,它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它对我们的服务。
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它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
喂它几块鱼虾鸡鸭之类,它浅尝辄(zhé)止。
它从不偷嘴。
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它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它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它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
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它已窜到门口相迎。
这样,它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猫相当的解语,我们喊它一声“猫咪!”“胖胖!”它就喵的一声。
我耳聋,听不见它那细声细气的一声喵,但是我看见它一张嘴,腹部一起落,知道它是回答我们的招呼。
它不会说话,但是菁清好像略通猫语,她能辨出猫的几种不同的鸣声。
例如:它饿了,它要人给它开门,它要人给它打扫卫生设备,它因寂寞而感到烦躁,都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
无论有什么体己话,说给它听,或是被它听见,它能珍藏秘密不泄露出去。
不过若是以恶声叱责它,它是有反应的,它不回嘴,它转过身去趴下,作无奈状。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第2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照样子,写词语。
虎视眈眈(ABCC式):、细声细气(ABAC式):、2.形容吃饭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的四字词语是“”。
它的反义词是。
3.“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这句是对白猫的的描写,表现了。
4.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一家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示例: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绘声绘色毕恭毕敬2.浅尝辄止示例:狼吞虎咽3.动作白猫非常爱睡以及和我们的关系很好4.示例:我体会到作者一家对白猫的喜爱之情。
海豚莎莉(节选)莎莉跟弗兰克的两个女儿就越来越亲密了。
以花鸟拟人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以花鸟拟人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杜甫的《春望》。
这句诗的意思是: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也会心惊胆战。
哎呀,你想想看,花好像也能感受到人们的悲伤而落泪,鸟仿佛也能体会到离别的痛苦而惊心,这是多么奇妙而深刻的描写呀!例子:当我心情低落走在花园里,那些花儿似乎也在陪着我难过,就像“感时花溅泪”一样,它们也在为我伤心呢。
2.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这是陆游的诗句哦。
意思是:花如果会说话,那肯定会有很多事要说,而石头不能说话却最为可爱。
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花被想象成会说话的人,还可能多事呢,而石头安静不语却让人喜爱。
例子:看着那朵娇艳的玫瑰,我心想,它要是像人一样能说话,会不会像个唠叨的大妈呀,哈哈,还是旁边那沉默的石头更可爱,正应了“石不能言最可人”。
3.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来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意思是: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哇塞,那蝴蝶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在玩耍跳舞一样,黄莺也像欢快的歌唱家在尽情歌唱,多生动啊!例子:走进那片花海,蝴蝶在身边飞来飞去,就像在欢快地跳舞,旁边的黄莺也在歌唱,这不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景象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以花鸟拟人的诗句真是太有魅力了,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呀!。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作者:竺可桢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4年第05期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的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
唐白居易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可人花一帘出自谁的诗句
"可人花一帘"并非出自某一著名诗句,而是由“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和“可人”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闲居自述》。
然而,对于“可人花一帘”这一表达,其在古代诗词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
其意境或许可以从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描绘凄风疏雨的诗句“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等中找到一些共通之处。
这些诗句都描绘了因思念过度而身形消瘦的人儿或景色凄凉的场景,与“可人花一帘”所暗示的美景和伤感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综合来看,“可人花一帘”这一表达形式借鉴了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方式,通过对比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内心的伤感情绪,营造出一种深悠远的意境。
尽管这一表达在古代诗词中并无明确出处,但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却丝毫不减。
寻找古诗词中的民大
新学期到来,偌大的校园见证了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
朝露晚霞,秋风秋雨,年复一年。
民大在历史风雨的洗练中历久弥新,更显古韵。
试将明月照,何异月中看。
镜里镜外,影影绰绰间,梦入诗中民大。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李贺《秋来》
入秋之时,烦心之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若是烦心,不妨钻进诗句与古人同病相怜一番。
大抵再无哪个诗人会如李贺这般,牵断肠纡曲百结终归直,借香魂风凄雨冷吊书客。
愁思渐浓,生者只有自铸新词,聊以自慰;于我们而言,只有踏遍民大的雨后残叶,取道幽境,盼峰回路转。
蹴鞠场边万人看, 秋千旗下一春忙。
陆游《晚春感事》
少年意气入民大,“鹘似身轻蝶似狂。
”足球场上,挥汗如雨,肆意呐喊,尽洒风流,这才是青春无悔的民大,这才是跳跃律动的民大。
风华正茂之时挥斥方遒,误待春去秋来之后,叹他日稚气,黯自神伤。
入夜风吹破残烟,一轩明月上帘栊。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柳永的情诗,“情脉脉,意忡忡。
”伴着帝都的浓浊雾霾、眼底雾海翻腾的民大夜景,斟酌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偶尔抬头,“碧云归去认无踪”,唯见眼前朦胧月。
此情此景甚美,奈何鸳鸯两处,“心同寝未同”。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秋试在即,辛弃疾赠门人廓之一诗以助兴。
“嫩凉”天,穿白苎新袍,伴蚕响回廊,去应试。
回想几月前,万千学子,共赴考场,转眼间,又各奔天涯。
今日再忆,心中怀有归宿,应是无悲无欢、无惊无喜。
明年此时,必当扶摇直上,青云万里。
此地却又换了新人,忙忙碌碌,又是不亦乐乎。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闲居自述〉〉
民大之美,是花与石的安静。
花在石旁盛开,在石旁凋谢,不需要远行,不需要言语,依偎在那,就很美好。
不是木石前盟,无需绛珠还泪,花与石不言,却已然是一段红楼遗梦,可心矣。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罗隐〈〈赠渔翁〉〉
悠然自适,随遇而安,民大可以像嵇叔夜一般,越名教而任自然。
自然也,民大,若其为人,必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一个隐士般的民大,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自是逍遥,自是有山水的精神。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李白〈〈南轩松〉〉
民大最值得称道的,当是那园中的松柏。
高大似山,青翠如玉,挺拔若峰,松柏如是。
松壑听风,阕然有声,萧萧扬扬,灼灼昂昂。
君子之风,民大之器,岁寒不凋,绵绵邈邈。
民大,能用诗词修筑其自己的精神。
灵秀而富有人文,庄严而自在随心。
还请千般寻,试看民大此时之风景。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诗词民大,至此暂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