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16.62 MB
- 文档页数:73
双心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2-12-14T02:58:17.9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4期作者:范明静、李雪(通讯作者)、王骞慧、王亚杰[导读] 心脏疾病和心理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共病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健康疾患之一,范明静、李雪(通讯作者)、王骞慧、王亚杰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摘要:心脏疾病和心理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共病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健康疾患之一,在临床工作和护理工作中被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从双心护理和现代护理观念出发,介绍了心脏病患者合并的心理问题,系统阐述了双心护理疾病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全面阐述基于医护支持、社会支持、延伸支持、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情绪调节、运动干预、行为干预等八个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和研究进展,对双心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做出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推动未来双心疾病护理干预措施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推广,为临床护理人员指导心脏康复患者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心护理; 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综述早在 1818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 Heinroth提出心身疾病的概念。
随着对心身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双心医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也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而双心医学概念受到重视,同时双心护理模式得到建立和发展。
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机制、病情的变化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除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外,还应注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做到“双心护理” [1]。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冠心病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和双心护理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笔者对其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双心护理和现代护理理念双心护理模式既注重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又强化心理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了时代精神,不但重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重视其心理健康[2]。
而现代护理理念也是以人为核心,它强调人有维持健康的权利。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摘要】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鉴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将传统心脏病护理与心理健康护理相结合,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分析了双心医学模式的概念和优势,并探讨了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和操作步骤。
结论部分对双心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影响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进步。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双心医学模式、护理、应用、优势、操作步骤、未来发展、影响、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其护理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病情复杂多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需求。
如何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双心医学模式便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照顾。
该模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和效果尚未系统地进行研究和总结。
本文将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也将对双心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高。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护理质量不高、护理方案不够科学化等。
研究如何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双心护理的概念及原理双心护理是指在对患者进行生理性护理的注重患者心理和情感的关怀,同时促进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和支持。
双心护理强调全面性、个性化和持续性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种贴心的、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双心护理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心理情感关怀,心绞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这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抗病能力。
其次是对患者的生理性护理,包括遵从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及时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等。
双心护理提倡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供专业、全面的医护服务。
双心护理还注重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支持和沟通。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往往需要家人的陪伴和鼓励,通过加强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心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情感关怀,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护理活动,如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康复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促进患者的康复3.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双心护理注重患者的生理性护理,通过及时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可以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5. 提升医护服务的水平1.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2.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病情和特点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等,有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3.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支持4. 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交流,有利于提升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之一。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存在许多特点,如免疫功能低下、心脏负荷增加、罹患其他慢性病等。
这些特点使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双心医学模式的理念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专家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医疗护理理念,其核心理念是将患者的心脏疾病与身心健康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医疗手段和心理护理手段,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双心医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2. 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饮食调理等方面,以全面保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
3. 定期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活动,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整合: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以上就是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面,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全面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三、双心医学模式的实践案例张大爷,78岁,患有冠心病多年,近期加重,出现了胸闷、气促等症状。
在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此时,张大爷的身体状况较差,精神状态低落,需要全面而细致的护理。
针对张大爷的情况,医护团队采取了双心医学模式,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在“生理-社会-心理的综合模式”下,“双心医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双心医学模式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伴发率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 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推进人性化护理在CCU病区内的开展。
关键词:双心医学;CCU;人性化护理;心理干预前言双心医学( psycho -cardiology) 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综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
双心指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两个方面,精神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大脑皮层与外周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治疗、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以及治疗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等因素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会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排斥治疗,导致躯体的疾病进一步加剧甚至恶化。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伴发率高,且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产生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短气促、晕厥,甚至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不仅重视心血管疾病,同时,也重视与心血管疾病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干预治疗,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强调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心内科的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实施科学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不良情绪,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治疗,继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
由于心血管病的影响,病人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除了生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害怕、焦躁、灰心等。
有学者指出,不良的精神状态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而且会影响病人的护理和治疗。
近年来,由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双心护理在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文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双心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生理心理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情况不容乐观,其发病趋势是逐年上升的。
心血管疾病易产生害怕、焦躁、灰心、郁闷等精神心理问题。
而精神心理障碍虽然与生理病痛不同,但是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不应该被忽视。
“双心护理”模式是在治疗过程中,既要对病人进行基本的护理,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这样既可以缓解病人的负面情绪,又可以改善病人对病情的认识和治疗的顺从,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目前该护理模式正被广泛地应用。
1 双心护理模式的含义双心学是一门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心脏疾病的综合治疗系统,其是一门有关情绪、社会环境和行为的科学。
而“双心护理”模式则是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除了对病人的疾病进行生物疗法和护理之外,还要对其着重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言语和行为来影响和引导病人,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改善他们的不良行为,以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预后状况,真正实现“身心同治”。
该护理模式基于整体照护,是一种着重于生物-精神-社会一体化的治疗模式。
关注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倡心血管和心理健康完整以及和谐的统一[1]。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本质上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动作、语言、态度、面部表情、表现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在基于自身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
双心医学模式是综合了心理学和医学的一种模式,用于帮助患者应对心脏病的各种问题。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从生理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
护士可以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还可以对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和食物调理,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血脂、血压等指标,降低心脏病的发作风险。
从心理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心理护理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
在双心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护士可以运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排解压力,调整心态,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疾病。
从社会方面来看,双心医学模式注重社会支持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渡过疾病期。
护士可以与患者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
护士还可以引导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活动,加入心脏病友会等社会团体,增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使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个性化和科学化。
双心医学模式也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护理能力。
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护士在实施双心医学模式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1. 引言1.1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通过冠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和疾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和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减退,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侵袭,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病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综合护理和协同治疗。
老年人心理和心理素质较为脆弱,护理人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较为固定,护理工作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护理和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2 双心医学模式的介绍双心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护理模式,旨在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全面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该模式通过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达成,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心医学模式倡导综合护理,强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以及医护团队和患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该模式强调个体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意愿、需求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双心医学模式还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2. 正文2.1 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评估:双心医学模式下,护理团队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包括心血管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双心护理实施方案双心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方式,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心脏手术后的患者。
这种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达到全面护理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心护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在进行双心护理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等。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针对不同的患者,护理计划会有所不同。
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两个方面。
生理护理主要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变化,按时给药等;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
再次,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
在进行双心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在生理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在心理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方式,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等。
只有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才能做到全面的双心护理。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在进行双心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等。
只有定期评估护理效果,才能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双心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式,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双心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病情复杂,诊疗困难,需综合护理与治疗。
随着双心医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心医学模式是指关心治疗和关爱患者的综合护理模式。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病情监测与治疗。
双心医学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心脏病病情多变,出现急性发作时,及时监测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制定治疗方案,采取必要的紧急急救措施。
通过对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可以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这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为病情复杂、治疗费用高昂、疾病进展快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双心医学模式强调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困扰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家属也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支持者,双心医学模式也将关注和引导家属在患者护理中的积极参与,提供心理支持和疾病知识的普及,促进患者和家属的和谐关系,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重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双心医学模式注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使用等,并进行康复指导。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降低二次发作的风险。
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关注病情监测与治疗、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进行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高,处理起来也更加困难。
双心医学模式是一种将西医和中医相结合的治疗模式,通过综合运用两种医学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可能会由于身体衰老的原因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情况。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也有所下降,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有所减弱。
老年人多种慢性病的共同作用也给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
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的特殊需求,这时候双心医学模式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能够很好地弥补各自的不足。
中医注重调理身体,通过草药、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而西医则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来快速减轻患者的症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通过用中医调理身体,激活患者体内的自愈能力,辅以西医药物的治疗,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来应用双心医学模式。
需要精准诊断患者的疾病状况,了解患者身体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还需要重视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关于中医的应用,可以通过草药、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体质。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针灸和艾灸也能够辅助治疗,通过调理患者的经络和气血,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这些中医治疗手段可以起到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西医的治疗中,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需要调整药物的用量和治疗的方式。
188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7月 C 第 7 卷第 21 期Jul. C 2019 V ol. 7 No. 21双心医学模式在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段 瑞,郑 玮,聂 娅,王 琼(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模式在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疼痛科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疼痛常规治疗加双心医学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1天、治后1周、2周、1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the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疗效。
结果 实验组患者VSA、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在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双心医学;疼痛【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1.188.02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3~5‰,进展成后遗神经疼痛约9%~34%,然后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治愈PHN的治疗方法[1]。
近年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的成熟开展及深入的研究,PHN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部分病例同样无法有效控制疼痛[2]。
虽然PHN心因治疗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1],但是急性带状疱疹期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问题[3],尽早给予双心治疗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是否对预防PHN有帮助,报道的文献较少。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1.“双心医学”指的是?(A)
A.同时关注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医学
B.关于心房心室的医学
C.同时治疗心悸心慌的医学
2.医院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是?(D)
A.肿瘤科
B.内分泌科
C.消化科
D.心血管科
3.运动反应如下心脏康复可以继续进行的指标?(A)A.合适的心率增加:比安静增加5-20bpm(次)。
B. 合适的心率增加:比安静增加20-40bpm(次)。
C.合适的血压增加:比安静增加20-50mmHg。
D.心电监护可见心律失常和ST的改变。
4.社交距离是多少?(C)
A.小于50cm
B.0.5-1.2m
C.1.2-4m
D.大于4m
5.心血管的五条防线是?(ABCDE)A一级预防:防危险因素
B.防事件:预防心肌梗死
C.防后果:挽救心肌,挽救生命D.二级预防:防复发和防意外E.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双心1.A 2. D 3.A 4.C 5.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