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包水位控制原则及调整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4
锅炉汽包水位是锅炉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指标,同时也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汽包水位过高,使蒸汽产生带液现象,不仅降低蒸汽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使过热器结垢,或使汽轮机叶片损坏;当汽包水位过低时,轻则影响水汽平衡,重则烧干锅炉,严重时会导致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所以锅炉水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被控变量。
在具体工艺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蒸汽负荷的波动和给水流量的变化打破汽包内的平衡状态,对汽包水位造成干扰,最终导致假液位。
所谓“冲量”实际就是变量,多冲量控制中的冲量,是指引入系统的测量信号。
在锅炉控制中,主要冲量是水位。
辅助冲量是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它们是为了提高控制品质而引入的。
1、三冲量控制的引入目前锅炉汽包水位调节常采用单冲量、双冲量及三冲量等三种调节方案,现分别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以讨论。
①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这种类型的水位调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被调参数是汽包水位,调节参数是锅炉的给水量。
它适用于停留时间较长(亦即蒸发量与汽包的单位面积相比很小),负荷变化小的小型锅炉(一般为10t/h以下)。
但对于停留时间较短,负荷变化大的系统就不适应了。
图1 单冲量水位调节原理图2 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从图2可以看出: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由汽包水位测量差压变送器、PID调节器和调节阀(或变频器)构成。
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汽包内蒸汽压力瞬间下降,水的沸腾加剧,汽泡量迅速增加,汽泡不仅出现于水的表面,而且出现于水面以下,由于汽泡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许多倍,结果形成汽包内液位升高的现象。
因为这种升高的液位不代表汽包内储液量的真实情况,所以称为“假液位”。
此时PID调节器会错误地认为测量值升高,从而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小给水量。
等到这种暂时汽化现象一旦平稳下来,由于蒸汽量的增加,给水量反而减少,会使水位严重下降,甚至降到液位危险区,造成事故。
汽包水位的控制方法1 、正常运行中水位的调整以改变给水泵转速为主要手段。
正常运行时,应保证水位在±50mm范围内。
在升/停炉过程中15%负荷以下采用旁路给水调节为主:当负荷小于15%时,应首先调节给水泵勺管开度,维持给水调节门前后压差在2~3MPa之间,然后维持该压差,调节旁路给水调节门,维持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基本一致,并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趋势,作相应的调整。
当汽包水位下降时,适当开大旁路给水调节门,当汽包水位上升时,适当关小旁路给水调节门。
当给水调节门前后压差减少时,适当提高勺管开度,压差增大时适当减小勺管开度。
为了防止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动,除水位过高或过低而外,调节均应缓慢。
当负荷大于15%,用旁路给水调节门不能满足水位时,应改为以调节给水泵勺管开度为主,但仍应维持给水调节门前后压差在2~3MPa之间,维持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基本一致,并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趋势,作相应的调整。
当用旁路给水不能满足水位时,应及时切换为主给水,切换时,应点动开启主给1,同时关小旁路给水调节门,维持给水调节门前后压差在2~3MPa之间,维持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基本一致,并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趋势,作相应的调整。
2 、给水自动能正常投入时,应尽量将给水自动投入,同时应加强对水位的监视。
当给水自动故障切为手动调整时,要根据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相匹配的原则来调整水位,同时要注意开,关减温水对给水流量的影响。
当高、低压旁路,ERV阀及各疏水处于开启状态时,调节水位还要考虑该部份蒸汽对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造成的偏差。
3、两台给水泵的并泵操作:正常并泵前,首先要调整水位正常后才能并泵。
调整待并泵勺管或汽门开度,逐渐提升待并泵转速,当待并泵出口压力与运行泵出口压力接近时应缓慢操作,并注意观察给水流量的变化。
当发现给水流量增加时,应适当降低运行泵出力,直到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匹配,当待并泵与运行泵并列正常后,逐渐关小直致关完待并泵的再循环门。
锅炉调整中影响汽包水位的因素及调整方法分析摘要汽包水位是反映锅炉和汽轮机正常安全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的平衡关系。
影响汽包水位的因素有:主汽压力、燃烧工况、锅炉负荷等。
汽包水位调节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正常工况调节、事故情况调节、启停机过程中调节,本文将对以上情况下水位调节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字:汽包水位、主汽压力、工况、负荷在锅炉正常运行中,由于受负荷变化、燃烧工况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汽包水位处于实时的变化之中。
汽包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隐患。
所以在正常运行中,汽包水位的监视是运行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
1.维持汽包水位的重要性汽包水位过低,有可能造成下降管带汽,破坏水循环,蒸汽温度上升,水冷壁过热爆,管炉水泵入口汽化,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汽包水位过高时,蒸汽中水分增加,品质恶化,易发生过热器内部积盐、超温,影响锅炉热效率。
1.影响汽包水位的因素影响汽包水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汽包水位是多个变量相互作用的直观体现,也是显示系统平衡的重要参数。
1.主汽压力主汽压力对保持汽包水位的稳定有最观的联系。
主汽压力稳定时,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是一定的,此时汽包内汽泡数量是相对稳定,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蒸发量稳定,此时汽包内水位是保持稳定的。
主汽压力变化时,由于对应的饱和温度发生变化,汽包内汽泡数量发生变化,对汽包水位的稳定起相反作用。
1.燃烧工况在锅炉负荷稳定和给水系统正常平稳运行时,锅炉燃烧工况发生变动多是由于给煤质变化、给煤机煤量不稳定等原因所造成的。
当燃烧增强时,如炉内燃料量突然增多,煤质由坏变好等原因,造成汽水体积膨胀,因而使水位暂时升高,由于产生的蒸汽量不断增多,使气压上升,饱和温度上升,炉水中的蒸汽泡数量又减少,水位又会下降,由于气压上升使蒸汽做功能力提高了,而负荷又没变化,因而气轮机调节机构将调速汽门关小,减少进汽量,于是锅炉蒸汽流量减少。
此时由于给水流量没有变,因而将使水位又升高。
锅炉汽包水位是锅炉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指标,同时也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汽包水位过高,使蒸汽产生带液现象,不仅降低蒸汽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使过热器结垢,或使汽轮机叶片损坏;当汽包水位过低时,轻则影响水汽平衡,重则烧干锅炉,严重时会导致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所以锅炉水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被控变量。
在具体工艺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蒸汽负荷的波动和给水流量的变化打破汽包内的平衡状态,对汽包水位造成干扰,最终导致假液位。
所谓“冲量”实际就是变量,多冲量控制中的冲量,是指引入系统的测量信号。
在锅炉控制中,主要冲量是水位。
辅助冲量是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它们是为了提高控制品质而引入的。
1、三冲量控制的引入目前锅炉汽包水位调节常采用单冲量、双冲量及三冲量等三种调节方案,现分别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以讨论。
①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这种类型的水位调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被调参数是汽包水位,调节参数是锅炉的给水量。
它适用于停留时间较长(亦即蒸发量与汽包的单位面积相比很小),负荷变化小的小型锅炉(一般为10t/h以下)。
但对于停留时间较短,负荷变化大的系统就不适应了。
图1 单冲量水位调节原理图2 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从图2可以看出: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控制策略由汽包水位测量差压变送器、PID调节器和调节阀(或变频器)构成。
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汽包内蒸汽压力瞬间下降,水的沸腾加剧,汽泡量迅速增加,汽泡不仅出现于水的表面,而且出现于水面以下,由于汽泡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许多倍,结果形成汽包内液位升高的现象。
因为这种升高的液位不代表汽包内储液量的真实情况,所以称为“假液位”。
此时PID调节器会错误地认为测量值升高,从而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小给水量。
等到这种暂时汽化现象一旦平稳下来,由于蒸汽量的增加,给水量反而减少,会使水位严重下降,甚至降到液位危险区,造成事故。
锅炉汽包水位调整指导书一期锅炉汽包水位调整指导书1、影响汽包水位的因素总的来说,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因素有两个:物质平衡关系的变化和汽包水空间内工质状态的变化。
前者是给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后者是汽包压力变化所带来的水和水蒸汽比容的变化。
1、负荷变化负荷缓慢增加,蒸汽流量缓慢增加,汽包水位缓慢下降;负荷缓慢降低,蒸汽流量缓慢减小,汽包水位缓慢上升。
负荷急剧增加,蒸汽流量快速增加,汽包压力突降,汽包水位先升后降;负荷急剧降低,蒸汽流量快速减小,汽包压力突升,汽包水位先降后升。
2、燃烧工况燃料量突然增加,锅水吸热量增加,汽泡增多,体积膨胀,水位暂时升高,而后由于蒸发量增大,汽包压力上升,饱和温度相应升高,汽泡减少,水位下降;燃料量突然减少,锅水吸热量减少,汽泡减少,体积缩小,水位暂时下降,而后由于蒸发量降低,汽包压力下降,饱和温度相应降低,汽泡增多,水位上升。
3、给水压力给水压力增大,给水流量增大,汽包水位上升;给水压力降低,给水流量减小,汽包水位下降;严重时给水压力过低,汽包无法进水。
4、其他因素平安门起座,汽包压力突降,饱和温度随之降低,汽泡增多,水位暂时升高,而后由于蒸汽流量的增大,水位降低;平安门回座与之相反。
高旁突然开大,主汽压力降低,饱和温度随之降低,汽泡增多,水位暂时升高,而后由于蒸汽流量的增大,水位降低;高旁突然关小与之相反。
2、锅炉上水上水前要注意:1〕确认汽包事故放水门送电并开关试验正常;2〕汽包水位联锁和保护确已投入;3〕确认云母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计、差压式水位计已投入,调整好水位电视的位置;4〕上水前后抄录膨胀指示。
锅炉上水采用双前置泵上水,在汽包壁温差允许的情况下,可关闭前置泵再循环电动门提高前置泵上水压力。
上水水温控制在35~90℃,上水流量控制在30~60t/h,夏季上水时间不少于2小时,冬季上水时间不少于4小时。
省煤器、水冷壁、汽包的水容积分别为24.1t、122t、51t,以上水流量50t/h计算,大概2.5~3小时汽包可见水。
汽包水位计及正常维护锅炉汽包水位是现代发电厂锅炉安全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控参数,保持汽包水位正常是保证锅炉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监视和调整汽包水位是运行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监视调整不及时,就会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引起水汽品质的恶化甚至造成事故,不仅影响机组的经济性,更对机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
监视调整汽包水位就必须依靠汽包水位计,因此选用合适的水位计,掌握各种水位计的工作原理,保证各种水位计在不同工况下正确反映汽包实际水位,是保证汽包水位正常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锅炉汽包长期在高水位下运行,已成为高参数汽包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
研究汽包部实际水位与水位计显示水位差值的成因,并设法修正和消除这个差值,对于合理控制汽包水位,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结合我公司#5、6炉所选用的汽包水位计,就各种汽包水位计工作原理,运行特性等进行简要介绍。
一、汽包水位计的作用:维持汽包水位正常是保证锅炉和汽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保证汽包水位正常的前提就是要有合格的汽包水位计,以供运行人员监视和调整汽包水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汽包水位计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用来指示汽包的水位,二是用就地水位计来核实操作盘上远传水位表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汽包水位正常,一般要求至少安装两只以上水位计。
二、汽包水位计分类:汽包水位计安监视位置可以分为就地水位计和远方(远传)水位计。
就地水位计包括普通玻璃管水位计、玻璃板水位计、石英玻璃管水位计、云母水位计、磁翻板水位计等。
普通玻璃管水位计很容易损坏,也不能满足现代锅炉安全运行要求,已很少使用。
玻璃管水位计由于玻璃板较厚且承压面积较小,中、低压锅炉使用较多。
玻璃板水位计由于耐高温碱性炉水侵蚀性能较差,而且热应力较大,容易损坏。
特别是冲洗水位计时。
因此玻璃管水位计使用寿命断,需要经常更换。
石英玻璃管水位计由于耐碱性炉水侵蚀和温度变化的性能较好,强度高,管壁薄,热应力小,使用寿命长而且水位计较清晰,因此在中、低压锅炉中使用较广泛。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原理一、引言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文将从原理、工作过程和优缺点等方面介绍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的基本知识。
二、原理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通过控制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来调节汽包水位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通过调节三个冲量的大小,以达到维持汽包水位稳定的目的。
三、工作过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水位检测:通过水位计等设备对汽包水位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水位信号。
2. 控制策略:根据水位信号,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相应的冲量调节量。
3. 冲量调节:根据控制策略计算出的调节量,分别调节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以实现对汽包水位的调节。
4. 反馈控制:根据调节后的水位变化,不断进行反馈控制,使得汽包水位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四、优缺点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具有以下优点:1. 稳定性好:通过控制三个冲量的大小,可以实现对汽包水位的精确调节,保持水位稳定。
2. 响应速度快:冲量调节可以快速响应水位的变化,实现及时的控制。
3. 精度高:通过精确的冲量调节,可以实现对水位的精细控制,满足生产过程对水位的要求。
4. 调节范围广: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可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水位调节需求,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
然而,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也存在一些缺点:1. 复杂性高: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需要涉及多个参数的控制和调节,系统较为复杂。
2. 对设备要求高: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需要依靠精密的控制设备和传感器,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3. 能耗较大:在冲量调节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对能耗有一定影响。
五、应用领域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锅炉系统中。
通过精确的水位调节,可以保证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原理,通过控制给水量、蒸汽量和排污量的大小来调节汽包水位。
它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和调节范围广等优点,但也存在复杂性高、对设备要求高和能耗较大等缺点。
汽包水位调整应注意那些事项汽包水位的调整应从机组启、停及异常情况时,和正常运行时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机组启停及异常情况下:(1)锅炉点火前应控制汽包水位在低水位,防止点火后汽包水位由于受热膨胀过高;(2)冲转前和并网前控制汽包水位在低水位,但应注意虚假水位,随时注意给水流量变化,及时加大给水量,防止汽包过低;(3)启动时由于采用给水低负荷调门调节,应注意给水压力及时调整大于汽包压力;(4)机组启动给水管道切换时注意主汽流量与给水流量的匹配,以防止汽包水位大幅度变化;(5)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由于汽包水位保护退出,应设专人监视调节汽包水位,防止造成严重事故;(6)注意在虚假水位的情况下水位调节;(7)当给水泵再循环联锁解除用给水泵再循环调节给水流量时,应避免再循环调整门开度<5%。
正常运行调节,投入自动三冲量调节:(1)平时严格注意监视和控制汽包水位,主汽流量,减温水流量及主给水流量,保持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与主汽流量的平衡;(2)自动失灵或工况变化大时及时切换为手动调节,调节时避免给水流量猛增猛减,调节时要注意输出与反馈偏差不能过大;(3)正常运行时由于水位保护的投入,应以水位保护中水位为准。
参照其他水位计调整,发现水位偏差大需要修正时应以就地水位计为基准修正;(4)在异常情况下,发生主汽压力快速下降时,一定要设法降低主汽压力下降速度;(5)给水泵启停对汽包水位的影响较大,应注意防止汽包水位异常。
(6)启停制粉时应保持汽压的稳定,防止汽压大幅波动影响汽包水位。
停制粉后吹一次风管时主汽压力变化大,也应加强对水位的监视。
总之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负荷多少时给水流量、主汽流量、给水泵指令大概多少,只要保持给水流量和主汽流量二者的大致平衡,水位就不会大幅波动。
当然心态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水位异常时才能合理的进行调整。
汽包水位调节原则一,汽包水位调节原则:1. 正常运行时保持给水压力高于汽包压力1.5~2.0MPa。
2. 汽包水位应保持在正常水位线的±50mm,最大允许波动范围±150mm。
汽包水位达+150mm时自动开启事故放水阀。
汽包水位降至+50mm时自动关闭事故放水阀。
3。
汽包水位保护定值:报警报警并开启事故放水阀 MFT动作高Ⅰ值 +50mm 高Ⅱ值 +150 mm 高Ⅲ值 +250mm低Ⅰ值 -50mm 低Ⅱ值 -150mm 低Ⅲ值 -250mm4。
汽包水位监视以就地双色水位计为准。
正常情况下应清晰可见,且轻微波动。
否则应及时冲洗或联系检修处理。
运行中至少有两只指示正确的低位水位计供监视、调节水位。
5. 每班就地对照水位不少于两次,就地双色水位计指示与其它水位计差值≯40mm;如果差值过大,应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6. 正常情况下汽包水位调节由自动装置完成。
运行人员加强水位监视。
7. 经常分析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主汽压力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注意水位变化(必要时将给水自动切至手动调节):1. 给水压力、给水流量波动较大时。
2. 负荷变化较大时。
3 . 事故情况下。
4. 锅炉启动、停炉时。
5. 给水自动故障时。
6. 水位调节器工作不正常时。
7锅炉排污时。
8. 安全门起、回座时。
9. 给水泵故障时。
10. 切换给水泵时。
11. 锅炉燃烧不稳定时。
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1. 当锅炉负荷在20%B-MCR以下时,通过给水旁路调节阀调节给水流量。
2. 随着锅炉燃烧率的增加,给水流量增加到15%——20%B-MCR时,进行给水管路切换,开启给水电动门,旁路调节阀关闭,给水流量由主给水电动调门或电动给水泵调速系统完成。
四.手动调节:1. 当主蒸汽流量缓慢增加,主蒸汽压力下降、水位降低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水位正常。
2. 当主蒸汽流量缓慢降低,主蒸汽压力升高,水位将升高,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小给水流量。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调整一、保持汽包正常水位的重要性保持汽包正常水位是保证锅炉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汽包水位过高,蒸汽空间缩小,将会增加蒸汽带水,使蒸汽品质恶化,容易造成过热器积盐、超温和汽轮机通流部分结垢。
汽包水位严重过高或满水时,蒸汽大量带水,会使主汽温度急剧下降,蒸汽管道和汽轮机内发生严重水冲击,甚至造成汽轮机叶片损坏事故。
汽包水位过低会引起锅炉水循环的破坏,使水冷壁管超温过热;严重缺水而又处理不当时,则会造成炉管大面积爆破的重大事故。
本锅炉汽包的正常水位在汽包中心线0mm 处,正常允许变化范围为±50 mm;报警水位上限+152.4 mm,下限为一177.8 mm;当汽包水位达+203.2 mm和一228.6 mm时,锅炉MFT将动作。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汽包的相对水容积减少,因而大容量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速度是很快的。
经计算6001VlW机组自然循环汽包锅炉的汽包水位变化200mm的飞升时间约为6—8秒。
因此,锅炉运行中保持水位正常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2、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锅炉在正常运行中,水位是经常变化的。
引起水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锅炉负荷的变化锅炉负荷发生缓慢变化,锅炉燃烧和给水的调整均能及时配合进行时,汽包水位的变化是不明显的,但当负荷发生突然变化时,则会引起水位的迅速波动。
如负荷突然增加,在燃烧和给水未调整之前,汽压将迅速下降,造成炉水饱和温度下降,汽水混合物比容增大,体积膨胀,使水位上升,形成虚假水位,如图4—4一l曲线2所示。
但此时给水流量并没有随负荷增加,因而在大量蒸汽逸出水面后,水位也即随之降低,如曲线l所示。
因此,当负荷突然增加时,汽包水位的变化为先高后低,如曲线3所示。
反之,当负荷突然降低时,在给水和燃烧未调整之前,汽包水位则会出现先低后高的现象。
(2)燃烧工况的变化燃烧工况的变化对汽包水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机组启动过程中的汽包水位调节一.点火→25%ECR(主辅路切换前):给水旁路调节门控制,需要监视的重点参数:给水压力,汽包压力,电泵前置入口流量。
注意事项:1.给水压力与汽包压力之差控制在1.5mpa~2.5mpa左右。
2.由于阀切换前主蒸汽流量及给水流量欠量程,此阶段调节水位应根据汽包压力及水位变化趋势为调节依据。
3.随着汽包压力增加,旁路调节门不断开大,此时需要及时调节电泵转速,保证足够的给水压力。
4.此阶段汽包水位相对平衡,主要波动发生在阀切换时,此时由于高调门的开启,高旁的收小及负荷达到变化较快,应及时与主控沟通协调及时调整,防止水位波动过大。
二.给水主辅路切换:开主给水电动门,逐步收小旁路调门,需要监视的重点参数:给水流量和蒸发量。
注意事项:1.保持给水量稳定。
2.与主控沟通,锅炉稳定燃烧。
3.给水切为主路由电泵转速调节水位。
三.单台电泵运行,并气泵A:要监视的重点参数:给水流量和蒸发量,电泵前置泵及A前置泵入口流量,电泵出口压力,A气泵出口压力,给水母管压力,电泵及A汽泵转速,电泵及A汽泵再循环门状态。
注意事项:1.小机汽水冲转至2800rpn。
暖机备用,出口电动门关状态,2.加A汽泵转速,直至其出口压力与给水母管压力接近(略低),开启A气泵出口电动门,观察A气泵入口流量变化,电泵前置泵入口流量变化,及总给水量变化,若A气泵已出力,逐渐收小其循环调门,并视总给水量的变化适当减小电泵出力,增加气泵出力,逐步调整至两泵出力一致,流量相差不大,注意气泵再循环的逐渐关闭,开启气泵中抽电动门。
3.泵转速要大于气泵转速200rpm才可出力,否则容易发生给水。
四.电泵,A汽泵运行,B汽泵并泵,电泵退出运行。
要监视的参数重点参数同三。
注意事项:方法同三,同时减小电泵转速,开启再循环门,电泵退出运行。
关于锅炉汽包水位调整方案汽包水位调整原则是采用节流与变速的二段调节方案(调节给水调节阀,再根据给水调整阀压差趋调整给水泵转速.以减少汽包水位的动态惯性和调节的滞后)维持汽水平衡.一.汽机冲车汽机冲车是锅炉蒸汽量变化的过程,蒸汽压力下降引起工质密度改变(锅炉释放蓄热,炉水迅速气化体积膨胀)使水位瞬间升高形成正虚假水位,当大量蒸汽溢出水面后,水位随即下降。
因此汽机冲车前和转速保持暖机中要维持较低水位,升速中逐渐关小旁路保持汽包压力以遏制升速中特别是冲临界转速时导致的虚假水位,综合判断当水位有回头趋势之际,适当加大给水流量,维持汽水平衡。
调整手段:(1)锅炉参数符合冲车要求且运行稳定,维持主汽压力5MPA,以上,专人密切监视汽机旁路动作状态以必要时手动控制旁路。
(2)汽机冲车前调整汽包水位-200且运行稳定,调节锅炉连排开度100%,运行给水泵再循环开度100%,给水泵出口压力4MPA以上(旁路自动时防止压力降低高旁自动关闭)。
冲车过程中主值要根据转速,气压和水位变化趋势及时与负责调节水位的值班员进行沟通协调操作。
(3)汽机转速2100转升至2900转,升速率自动变为300转时水位扰动,先升后降。
开始升速时不要加大给水,调节旁路保持汽包压力不变或略有回升,当水位虚高回头时适当加大给水。
(4)汽机定速2900转阀切换时控制汽包水位-100 ,阀切换结束引起汽包水位虚高之后下降,要超前调整给水流量。
(5)并网带初负荷控制升负荷率4mw.二.锅炉灭火汽机未跳闸水位变化趋势;先下后上。
炉膛火焰熄灭,炉水中大量气泡瞬间破碎汽水容积急剧收缩,汽包水位直线下降(负荷在300—600之间水位降幅大约200—250)由于锅炉负荷衰减较慢给水流量大于锅炉蒸发量且随着灭火后蒸汽压力的下降趋势,锅炉要放出蓄热锅水体积膨胀加速汽包水位上升。
水位调节要根据负荷的变化和蒸汽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给水量,使水位保持稳定。
调整手段(1),灭火后根据蒸汽压力下降的趋势迅速降负荷减缓气压变化并迅速切除水位自动,灭火后控制水位应以-150为零水位控制点。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原理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原理是指通过调节汽包内的水位,控制汽包内水的流入和流出,从而实现对锅炉汽水系统的水平补给和水位控制的一种方法。
在锅炉运行时,汽包内的水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锅炉负荷变化、水质变化、鼓风机调节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汽包水位波动过大,从而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
因此,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通过调节锅炉供水量,控制汽包内水位的方法,将汽包分为三个水位区间,分别是高水位、正常水位和低水位。
当汽包水位过高时,会通过泄水阀将多余的水排出,从而使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当汽包水位过低时,会通过给水泵进行补水,使水位回升至正常水位。
这种三冲量调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汽包水位,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
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的核心是调节供水量,实现水平补给和水位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锅炉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来调节供水量,从而保证汽包水位保持在正常水位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监测汽包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供水量,避免水位波动过大。
总之,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是一种有效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通过调节供水量,控制汽包内水的流入和流出,实现对锅炉汽水系统的水平补给和水位控制,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
- 1 -。
汽包水位控制原则及调整
一、汽包水位调节原则
1在负荷较低时,主给水电动门未开,由给水旁路阀控制汽包水位。
当主蒸汽达到要求流量,全开主给水电动门,全关给水旁路阀。
反之,当主蒸汽减少到要求流量且持续一定时间后,将旁路给水阀投自动,关主给水电动门,给水由主路切换到旁路。
2锅炉汽包水位的调节是通过改变主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或给水泵的转速,在机组负荷小于25%时,采用单冲量调节;当机组负荷大于25%后,给水切换为三冲量调节,此时通过控制汽泵转速控制汽包水位,电泵备用。
单冲量,三冲量调节器互为跟踪,以保证切换无扰。
3锅炉正常运行中,汽包水位应以差压式水位计为准,参照电接点水位计和双色水位计作为监视手段,通过保持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和蒸汽流量之间的平衡使汽包水位保持稳定。
4为了保证汽包水位各表计指示的正确性,每班就地对照水位不少于一次,同类型水位计指示差值≯30mm。
5两台汽动给水泵转速应尽可能一致,负荷基本平衡。
6两台汽动给水泵及一台电动给水泵均可由CCS自动调节水位,正常情况下汽包水位调节由自动装置完成,运行人员应加强水位监视。
7当汽包水位超过正常允许的变化范围,且偏差继续增大时应及时将自动切至手动方式运行。
手动调整时幅度不可过大,应防止由于大幅度调节而引起的汽包水位大幅度波动和缺、满水事故。
8经常分析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主汽压力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注意水位变化(必要时采用手动调节)
1给水压力、给水流量波动较大时;
2负荷变化较大时;
3事故情况下;
4锅炉启动、停炉时;
5给水自动故障时;
6水位调节器工作不正常时;
7锅炉排污时;
8安全门起、回座时;
9给水泵故障时;
10并泵及切换给水泵时;
11锅炉燃烧不稳定时。
三、给水控制系统(CCS控制)
1本机组装有两台50%汽动调速给水泵和一台30%电动调速泵。
2机组启动初期,由于是中压缸进汽启动方式,此阶段无法采集到蒸汽流量参数,水位自动调节只能采取单冲量模式,此模式以给水旁路调节阀自动调节水位为主,电泵勺管调节给水压力和汽包压力之差为副的调节手段。
3随着锅炉燃烧率的增加,给水流量增加到30%B-MCR时,进行给水管路切换,自动开启主给水电动门,自动关闭旁路前、后电动门和调节阀,给水流量由小汽机控制汽包水位。
4机组启动高压缸进汽并带负荷,当采集到蒸汽流量后,给水切换为三冲量调节模式。
四、汽包水位手动调节
1当电负荷缓慢增加,主蒸汽流量增加,主蒸汽压力下降、水位降低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水位正常。
2当电负荷缓慢降低时,主蒸汽流量降低,主蒸汽压力升高,水位将升高,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小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3当电负荷急剧增加,主蒸汽流量增加,主蒸汽压力下降,此时汽包水位先上升,但很快会下降,切不可过多减少给水流量,待水位即将有下降趋势时立即增加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4当电负荷急剧降低,主蒸汽流量下降,主蒸汽压力升高,此时汽包水位先降低,但很快会上升,切不可过多增加给水流量,待水位即将有上升趋势时立即减小给水流量。
使之与主蒸汽流量相适应,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5出现“虚假水位”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操作,例如当负荷急剧增加或安全门动作时,水位上升幅度很大,上升速度很快,实际操作时应先适当地关小给水量,以避免满水事故发生,待水位即将开始下降时,再立即增加给水量,恢复正常水位。
当负荷急剧下降或甩负荷时,水位下降幅度很大,下降速度很快,应先适当稍开给水量,以避免缺水事故发生,待水位即将开始上升时,再立即减小给水量,恢复正常水位。
6燃烧工况突变,对水位影响也很大。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制粉系统增加磨煤机通风量,水位暂时上升(虚假水位)而后下降,若汽压继续升高而负荷未变,此时汽机调速汽门关小,使蒸汽流量减少而给水量未变,将使水位升高。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7锅炉发生灭火时,汽包水位“先低后高”,应先适当减小给水流量,以避免满水事故发生。
五、给水泵的并泵操作:
1、电泵运行,汽泵并入操作
1)确认汽泵已冲转正常,转速控制在3250rpm以上,并为DCS控制方式2)并泵前要稳定负荷(负荷一般约在150MW左右)和汽压;
在汽包水位稳定时,确认当前给水流量;
提高汽泵转速使出口压力略低于给水母管压力(约2.0MPa),开启汽泵出口门5)汽泵出口门开启后,以点操方式缓慢提升汽泵转速,使其带流量,并开启电泵再循环门,注意保持给水流量及汽包水位;
电泵再循环门全开后,逐步提高汽泵转速,降低电泵转速,注意维持给水流量;7)当电泵出口压力低于给水母管压力,且无流量及汽泵流量正常后,将电泵停止运行或保持旋转热备用状态;
2、一台汽泵运行,另一汽泵并入操作
确认待并汽泵已冲转正常,转速控制在3250rpm以上,并为DCS控制方式;2)并泵前要稳定负荷(负荷一般约在250MW左右)和汽压;3)在汽包水位稳定时,确认当前给水流量;4)提高待并汽泵转速使出口压力略低于给水母管压力(约2.0MPa),开启汽泵出口门;5)待并汽泵出口门开启后,以点操方式缓慢提升转速,使其带流量,并相应减小运行汽泵转速相匹配,注意保持给水流量及汽包水位;
六、在调试冲管期注意事项
1汽包就地水位计应有专人监视,并与集控室保持联系,以核对水位。
2临冲门开启前,应适当降低汽包水位在-100mm,并维持一定补水量。
在供水可靠的前提下再开启临冲门。
临冲门开启后,先不增加补水量,以提高冲洗效果。
在开始关临冲门前,应逐渐提高给水泵转速,增大补水量。
在临冲门全关后,如水位不继续下降,应减少补水量,并补水至汽包正常水位。
3冲管期间汽包水位调节在手动操作时,应保持电泵转速相对稳定,主要通过控制电泵转速和给水旁路调节阀控制给水流量,并注意水位变化趋势。
4在逐渐提高给水泵转速时,特别注意升速不应过快,以防止给水泵入口瞬间流量大,造成给水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而发生给水泵跳闸事故。
5在提升电泵转速时,注意电泵转速最大不超过5628r/min,以免过负荷跳闸;
6投入除氧器辅汽加热,尽量提高补水温度,且水量应充足。
七、机组正常运行中一台汽泵跳闸,如电泵未联动的处理
1如果“RB”动作,制粉系统应自动调整煤量,如果保留三台磨运行时,最好将上层磨的煤量控制到最小煤量,下两层磨的煤量保持不变,控制总煤量在40%左右,负荷在250MW 左右,并调整总风量与总煤量的相对匹配,以防风量过大,发生火焰丧失跳炉。
2若“RB”保护未动作,则根据当时的负荷情况顺序停止三台磨煤机,降低锅炉燃烧率。
如机组满负荷时应降至60%以下,同时根据火检情况及时投油助燃。
加强风量调整,防止因炉膛压力大幅波动而导致锅炉MFT;
3如一台汽泵跳闸后,应立即解除另一台运行汽泵转速自动,并控制到额定转速。
否则,运行的单一汽泵转速,将根据汽包水位低信号,会很快的使汽泵超过额定转速(5600r/min)以上而发生跳闸,直接造成给水中断,引起汽包水位低而跳炉。
4根据汽包压力,适当关闭汽轮机调门,注意汽包压力不能控制太高。
因在锅炉减弱燃烧后汽包压力瞬间不会下降太快,待压力下降后再适当关闭调门,对维持汽包水位有利。
八、机组正常运行中一台汽泵跳闸,电泵联动后的处理
1应及时将电泵升速、增大给水流量,但特别注意升速不应过快(要杜绝使用快速升速法),用升速后停一停、再升速后再停一停的办法,逐步提高转速,这样才能防止电泵入口瞬间流量大,造成电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而造成事故处理扩大。
注:电/汽泵入口压力低保护动作引起电/汽泵跳闸,从而引起汽包水位低发生跳炉事故的情况较为普遍,现在有的电厂已将此保护改为只发报警,有的电厂将电/汽泵入口压力低信号从1.5MPa改为1.0MPa,从而避免了此事故的发生。
因此,一旦电/汽泵切换到手动操作时就应特别注意,千万不能一次升速达最高转速。
2若电泵联动成功,当流量>400t/h后,要注意再循环门是否关闭。
九、其它
1机组正常运行时保持两台汽泵运行,电泵停运应作为联动热备用,电动给水泵勺管置于50%。
当一台汽泵跳闸,使电泵联动后能及时给汽包上水;
2给水泵跳闸后处理过程中,若汽包水位降至保护动作值(-365mm)水位保护应动作,否则手动“MFT”紧急停止锅炉运行;
3若因给水泵跳闸而降低燃烧率后,应视情况及时关小或关闭主、再减温水门,防止汽温大幅度下降引起蒸汽带水,汽轮机水冲击而扩大事故;
4在汽动给水泵跳闸后,应注意电泵与汽泵的并泵运行,否则不能维持给水流量的稳定,导致汽包水位失控而发生“MFT”保护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