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争的抗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并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进程、战役、战略战术及对于敌人作战方针的改变等。
2.思想与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强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3.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例证演绎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和引导。
创造情境,增强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进程以及在正面战争中的抗战。
2.本课时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进程、情景演绎。
三、教学过程1.引入(1)让部分学生集体朗读《雨竹前传》:“满朝文武大臣,纷纷吐气扬眉,恭候打开皇帝亲笔批示的奉化县诸英勇杀敌人声援各军第一人的雨竹……(2)教师带着学生欣赏抗日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3)教师提出“中国的地理环境怎么样,这是否影响了中国的抗战发展呢?”(4)让学生展开思考,现场讨论,思考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否影响国共合作的战争形势。
(5)通过师生互动,进行简要说明和解释。
2.学习(1)学习内容由防线保卫战到反攻战争(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进程以及在正面战争中的抗战。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进程、情景演绎。
(3)学习方法试讲、讲解、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互动等。
(4)学习过程1)认真阅读课本20页内容2)让学生分组讨论:二战中中国抗战与全球战争的关系?3)教师讲解:从十九路军的顽强抗战、鲁莽反攻、八百壮士的死守,到长沙、洛阳、武汉、太原等抗战名城的沦陷,再到三胡之战、保卫陕北韶山的抗战,以及使用人民战争来后续打击对国家的摧残,又重新建立国防。
从几个方面概述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和历史贡献。
4)预计时间:45分钟(5)板书从井冈山召开的红军政治局扩大会议到释放中共领袖,然后是淞沪会战,共军从打法上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在这场战斗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正统军合作,这表明了国共合作在抗战时期是可以实现的。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
【学习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学法提示】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联系比较。
一、导入示标:1944年6月,随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法西斯灭亡已为时不远,而在亚洲战场,日本早已是强弩之末,于是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胜利后中国的走向,就召开了……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9分)1.中共七大——时间:年4月;地点:(黄土高原);内容:①毛泽东作了《》的政治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③通过新党章,★规定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1945年8月,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
8月15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等。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宝塔指引光明路材料一: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前途。
材料二: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1945年5月31日)上指出: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讲授新课:(一)台儿庄战役1.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启发学生思考: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列表归纳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歼敌和影响等信息。
提示: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讲述: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提示:万家岭大捷。
第2019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
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北师大版初二年班第小组座号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学习难点: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需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去综合理解和分析。
【知识框架】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一)背景:中共“七大”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二)时间、地点:1945年4月,陕西延安1、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三)主要内容: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3、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对比】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四)意义: 2、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1、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一)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2、苏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3、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三)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一)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二)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联系】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设问导读】一、课文填空第一个子目: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中共七大、日本投降。
提升要求: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rray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1945年4月在延安举行。
会议主要内容有:①在会上作了《》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
③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大会选举产生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2.年8月,向日本的、投下两枚原子弹。
3.年月日,日本宣布,这标志着。
【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抗战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给我们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基本要求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
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
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八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
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A.以上两个谜底不正确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提升要求题】4.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
《正面战场的抗战》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1课时【学习重点】能正确识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指挥、战果、影响。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正确识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指挥、战果、影响。
2.感受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展现的精神。
3.认识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政策的变化,评价正面战场,培养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填写表格,并把内容勾画在书本上。
一、血战台儿庄,振国人信心材料一: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
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
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材料二:不仅提振了军人的士气,也给中国一般民众以勇气,在这之前,有中国军人认为不能战胜日军,有这么一种偏见,而这种偏见,通过台儿庄大捷,偏见被打破了,可以尽力一战了。
——日本防卫研究所第一战史研究室室长庄司润一郎任务一: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此役指的是哪次战役?谁指挥的此次战役?战役胜利有什么意义呢?二、武汉大会战,空间换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的军备消耗之大,数字十分惊人,截至武汉会战开战前,日本已经用掉了三百八十多吨的黄金,黄金储备锐减,造成了日元大幅度的贬值。
为了应对武汉的战斗,连学校教学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补充军备……随着在华战线的延长,日本的兵力越发感到不足,日军没有办法再组织像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的战略进攻了,日本人“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被迫转为了战略保守。
——凤凰卫视《腾飞中国》文字实录材料二:“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南之建设。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抗日
战争的胜利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
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问: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冼星海、徐悲鸿、侯徳榜的主要贡献?
二、导入新课(启发设问式 2分钟)
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年代?这首歌曲诞生于1943年,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式 20分钟)
(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10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几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补充介绍七大召开的背景: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3.学生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
4.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5.讨论:那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8分钟)
1.多媒体课件:视频剪辑“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经过。
2.学生结合教材和视频资料,说明为加速战争结束,美国、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各采取的行动。
要认识到,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知识:从1840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重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结果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4.教师总结
(三)台湾光复(2分钟)
在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台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的,根据哪个条约?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四、归纳升华(总结、感悟式 5分钟)
师据板书总结: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 5分钟)
P107自我测评、《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1945.4
一、中共七大地点:延安
内容:《论联合政府》、政治路线
意义: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团结、胜利
二、日本投降:1945.8.15
三、台湾光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