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774.50 KB
- 文档页数:16
生物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介绍生物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介绍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可以按不同表现分类,也可以按获得途径分类。
一、按不同表现分类:1、攻击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一方认输,胜者则立刻停止攻击。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巢区是指动物在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地方,如觅食、活动、休息、筑巢、育幼等活动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范围较大。
2、觅食行为觅食行为(foraging behavior)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如蚂蚁。
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链条,每种植物和动物都是食物链的一部分。
3、繁殖行为繁殖行为(reproductive behavior),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
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rythm of bhehavior)。
包括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潮汐节律)、季节节律、生物钟。
我们常说的:夜行性、昼行性、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等都是节律行为。
6、社群行为动物的社群行为(social behavior),是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
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动物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如阶级和优势序位现象)。
许多社群是环绕着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但配偶和亲子关系本身还不能视为社群现象。
蜂群之被视为典型社群,并非因为它是个血缘集团,而是因为内部有明显的分工和组织。
折叠定向行为定向行为(orientation behavior)指群居的动物依靠某种感觉器官,在其活动区域中,可以进行定向活动。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生物网为了帮助大家掌握生物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精选准备了这篇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对学过的知识反复记忆,在答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一、先天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
所有动物都有先天行为。
2.它是动物在出生后每次遇到特定刺激时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习得性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应对有利于动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3)特点: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习惯化。
当同一刺激反复出现并多次作用于动物时,动物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以上就是这篇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取食行为(觅食行为)1.例子:蚂蚁吃糖汁2.这些也属于取食行为:(1)诱捕(2)使用工具(3)加工处理(4)捕食方式(5)贮存食物二、攻击行为1.注意:发生于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2.例子:为争骨头狗咬狗三、防御行为1.意义与概念:发生于不同种动物之间,防避敌害,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2.常见防御行为(1)警戒色(2)拟态(3)保护色(4)假死(5)其他方式:蜥蜴自动断尾;乌鸦聚众鸣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鼬遇敌释放“臭气”击退敌人3.防御行为的相对性:防御性为并不能彻底防止被捕食,有时还会弄巧成拙四、节律行为1.意义:是动物对自然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应周围生活环境,避开不良生活条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概念:随着地球太阳月球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有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
3.例子:候鸟南飞五、社群行为(社会行为)1.概念: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明显的组织,有些高等动物的群体还有明显的等级。
3.例子:狒狒,蚂蚁,蜜蜂,狼不属于社群行为:一群生活在一起的蝙蝠;花盆下的一群鼠妇;森林里筑巢的鸟类;池塘里的一群青蛙;岩洞里数百只蝙蝠,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各自固定的位置;固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排卵六、繁殖行为1.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杜鹃靠大山雀孵卵)、求偶(孔雀开屏)、交配(蛙的抱对)、产卵(蜻蜓点水)、孵卵、对后代的抚育七、领域行为1.动物各自的领域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当食物缺乏时,动物占有的领域必须扩大。
2.例子:狗排尿做标记。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生物教案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生物教案 1【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
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诸多行为非常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基于此,本节课的总体设计——课后自主观察探究和课上交流互助的方式。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难点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在我们的地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
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二、新课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活动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提纲:动物行为的含义?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哪些?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和节律行为。
2、理解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区分各种动物行为类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动物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和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各种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2、难点(1)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尤其是相似行为之间的细微差别。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声音等,直观地了解动物的行为表现。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动物行为案例,深入理解不同类型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3、比较归纳法对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进行比较和归纳,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学习过程1、觅食行为(1)概念: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2)特点多样性:动物的觅食方式多种多样,如狮子的群体狩猎、蜜蜂的采集花蜜、啄木鸟的啄食树皮内的昆虫等。
适应性:动物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觅食方法,例如,老鹰具有锐利的视力,能够在高空发现地面上的猎物;骆驼则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长时间不饮水,寻找水源稀少的植物为食。
(3)意义维持生命:获取足够的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促进生长发育: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动物的生长和身体发育。
繁殖准备:充足的能量储备对于动物的繁殖活动至关重要。
2、防御行为(1)概念: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
(2)类型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如变色龙能够根据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竹节虫的身体形态像树枝。
警戒色: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向敌害表示自己有毒或不可食用,如毒箭蛙色彩鲜艳,警告敌人不要靠近。
拟态:动物的形态、姿态或颜色模拟其他生物或物体,以躲避敌害,如枯叶蝶形似枯叶。
假死: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装死,如金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