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7.79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四不同作业姿势下左右手灵活度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左右手的灵活度,分析不同的作业姿势对人的作业效率的影响,了解训练可以改善左右手灵活度。
二、实验说明1、作业姿势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坐姿、立姿、坐立交替相结合姿势,也有一些作业采用跪姿和卧姿。
在作业中使用良好的作业姿势可使作业者时刻处于轻松的状态。
(1)坐姿作业坐姿是指身躯伸直或稍向前倾角为100~150,上腿平放,下腿一般垂直地面或稍向前倾斜,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体位。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
对于以下作业应采用坐姿作业: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2)立姿作业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0时所保持的姿势。
立姿作业的优点及缺点如下:1)立姿作业的优点:可活动的空间增大;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起坐消耗能量少;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作力;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器、控制器配置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2)立姿作业的缺点: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不易转换操作;立姿时肌肉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对于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需要手、足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旁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应采用立姿操作。
三、实验内容(1) 对不同作业姿势下的手指灵活度进行测定;(2) 对相同作业姿势下的左右手指灵活度进行测定。
四、实验仪器及器材计时器、棋具。
仪器描述1.实验板棋盘圆孔:直径 1.6mm,57个,各孔中心距 20mm;2.棋子:直径 1.5mm,长度 20mm,57个;3.记时:1ms~9999 s,4位数字显示,内藏式整体结构;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以用按键,也可以由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最后1个孔自动进行;五、实验步骤1、对不同作业姿势下的手指灵活度的测定1)被试者坐在测定仪前;2)被试者将左侧槽中的棋子依次插入实验的棋盘的圆孔中。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手指灵活性是指手指的灵活程度和运动协调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手指灵活性的影响因素和测试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试手指灵活性,了解不同因素对手指灵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提高手指灵活性。
三、实验方法1. 受试者选择:我们选择了3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无手指损伤和疾病的健康受试者参与实验。
2. 测试工具准备:我们准备了一套手指灵活性测试工具,包括针织钩针、乐高积木、纸牌和按键器。
3. 测试过程:每位受试者分别进行了以下四项测试:a. 针织钩针测试:受试者需要使用针织钩针完成一定的编织任务,记录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b. 乐高积木测试:受试者需要按照给定的图纸完成一座乐高积木模型,记录完成模型所需时间。
c. 纸牌测试:受试者需要将一副洗乱的纸牌按照花色和数字排序,记录完成排序所需时间。
d. 按键器测试:受试者需要按照给定的音乐节奏使用按键器弹奏一段简单的曲子,记录完成曲子所需时间。
4.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记录了每位受试者完成各项测试所需的时间,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针织钩针测试:平均完成时间为15分钟,最短时间为10分钟,最长时间为20分钟。
手指灵活性较好的受试者通常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
2. 乐高积木测试:平均完成时间为25分钟,最短时间为20分钟,最长时间为30分钟。
与针织钩针测试类似,手指灵活性较好的受试者在完成模型时更加熟练。
3. 纸牌测试:平均完成时间为5分钟,最短时间为3分钟,最长时间为8分钟。
相较于前两项测试,纸牌测试对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要求更高。
4. 按键器测试:平均完成时间为10分钟,最短时间为8分钟,最长时间为12分钟。
这项测试主要考察手指的灵活性和音乐感知能力。
五、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年龄对手指灵活性有一定影响:年轻人通常比年长者在手指灵活性方面表现更好。
第10卷第5期2008年9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 unan Medical U niversityV ol110 N o15Sep.2008不同运动负荷对双手动作协调性影响的实验研究①钱建龙,赵望娣(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江汉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56)[摘要] 以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运动负荷对手动作协调性进行实验研究。
旨在搞清安静状态和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中学生的双手协调性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安静状态和小、中、大三种运动负荷状态对双手协调性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安静状态;运动负荷;双手协调性[中图分类号] G80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229(2008)05-0244-03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手动作协调性已有一些研究,并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观点。
但他们的研究指标单一,研究的方法不够全面,研究的对象没有普遍代表性,主要是为竞技体育服务,而且没有从运动负荷的角度对手动作协调性进行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负荷对人体手动作协调性的影响,目的在于发现在不同的负荷强度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双手协调性的变化,从而探求不同运动负荷对人体手动作协调性影响的规律。
一、研究方法我们随机抽查了中学生(初高中学生)16人(男女生各占一半),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收集法在本研究过程中,文献资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为选题提供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为课题提供了有关的研究进展情况,为研究结果分析作了充分的论证。
我们主要运用了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循环查找法,得到大量有关资料,充实了本研究课题。
2.观察法我们通过感官并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指的灵活性对于完成各种精细动作和任务至关重要。
例如,手工艺制作、乐器演奏、打字、医疗操作等都对手指的灵活度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评估个体手指灵活性的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测量被试者手指的灵活性,并分析影响手指灵活性的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至_____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手指灵活性测试板:由一系列小孔和插针组成。
2、计时器:用于记录测试时间。
3、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被试者的测试数据。
五、实验方法1、插针测试被试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测试板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测试开始时,被试者用右手(或左手)从测试板旁边的盒子中拿起插针,依次插入测试板上的小孔中,每个小孔只能插入一根插针。
计时器记录被试者完成插入指定数量插针所需的时间。
重复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2、拆线测试在测试板上用线穿过一系列小孔,形成一个复杂的线路。
被试者用右手(或左手)从一端开始,迅速将线从小孔中拆除,直至全部拆除完毕。
计时器记录完成拆线所需的时间。
同样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3、手指敲击测试被试者将双手放在桌面上,使用食指快速连续敲击桌面。
计时器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如 30 秒)敲击的次数。
分别记录左右手的敲击次数。
六、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其理解并愿意参与实验。
让被试者进行简单的手部热身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以放松手部肌肉。
2、正式测试按照上述三种测试方法,依次对被试者进行测试。
在每次测试过程中,实验人员密切观察被试者的操作,确保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并及时纠正错误。
记录被试者的测试成绩,包括完成时间和敲击次数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掌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探究双掌合实验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3. 分析双掌合实验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背景双掌合实验,又称“双手合十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心理测试方法。
该实验通过观察个体在双掌合十时的心理变化,从而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
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者双手合十,闭上眼睛,放松身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暗示,观察被试者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指导语:一份详细的实验指导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2. 实验环境:安静、舒适的实验场所,避免外界干扰。
3. 被试者:自愿参与实验的个体,年龄、性别不限。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被试者了解实验内容。
2. 实验开始:被试者按照实验指导语进行双掌合十,闭上眼睛,放松身心。
3. 心理暗示:实验者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暗示,如“你的心情很放松”、“你感到很安全”等。
4. 观察记录:实验者观察被试者的反应,包括表情、呼吸、肢体动作等,并记录下来。
5.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者表示感谢,并告知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被试者反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被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放松状态,呼吸平稳,表情安详;而部分被试者则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呼吸急促,表情紧张。
2. 心理状态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双掌合实验有助于个体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
b. 实验过程中,心理暗示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c. 不同个体在实验中的反应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双掌合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测试方法,可以用于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
2. 心理暗示在双掌合实验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
3. 双掌合实验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参考依据。
感统实验报告——学习障碍儿童两侧协
调能力设计与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针对学习障碍儿童两侧协调能力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并用设计项目对特定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简要表述,为后续学习障碍儿童系列感觉统合实验设计积累素材和经验。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学习障碍儿童的两侧协调能力发展差表现在很多方面,本实验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儿童两侧协调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而进
行的设计。
此活动是在学习数学活动之前进行的。
活动一:滑雪。
分别给儿童两张大小不一的硬纸板,要求儿童两脚踩着硬纸板,沿着既定的线路滑行,就像滑雪一样。
活动二:彩带舞。
儿童双手各持一根彩带,随着音乐自由跳彩带舞。
活动三:小球快乐滚。
几个儿童围坐在一起,各自手中握一个小球,老师坐在中间,当老师滚出手中的小球时,儿童需用自己手中的小球去打走老师的球,以保证不被老师的球击中。
三个活动有序进行,对象为4个平均年龄7岁的学习障碍儿童,
第 1 页/ 共 2 页。
幼儿协调能力的测试和训练 -
感统失调
从摇摇晃晃的小桥上走过,你害怕掉入河里吗?你写字的笔迹漂亮整齐吗?心理学家通过划线法来测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用铅笔和尺子画两条30厘米长的直线,间隔3毫米。
然后,换另一种颜色的铅笔,不用尺子,在两条直线之间画一条线。
画线时,笔不能离开纸,不能停顿,在20秒之内完成。
如果手画的线碰到上线或者下线2-3次,这个结果很好;4-10次,协调能力一般;超过10次,幼儿的协调能力就令人担忧了。
在测试中遇到最后这种情况,幼儿和家长不必灰心。
因为动作的协调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通过学习演奏对双手灵活性要求较高的乐器,如手风琴和钢琴;也可以学学绘画、雕塑和编织。
您大概还不知道,做体操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下面这套平衡操分5节,可以在家里和幼儿园训练:
1、伸出右手旋转运动,左手横向保持水平,大声数“1,2,1,2——”
2、举起右手旋转运动,左手纵向上下摆动两次。
3、双手放胸前,胳膊肘弯曲,手心向下。
一只手顺时针,另一只手逆时针转动。
4、伸出右手作圆周运动,左手画等腰三角形3次。
5、右手放头顶上,左手放肚子上,手心向内,右手轻轻敲头,同时左手顺时针按摩肚子。
换左手重复上述动作。
双手协调实验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双手协调实验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篮球:篮球运动需要双手协调,因为球员必须将篮球传递、持球、抛球和投篮等所有动作都用双手完成。
如果球员无法控制好两只手的协调能力,就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动作。
2. 排球:在排球比赛中,自己和队友之间的传球是非常重要的。
传球的顺序通常是一个人发球,然后另一个人接球,接着第三个人再把球传给下一个人。
如果队员的双手协调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球的丢失,导致比赛失败。
3. 计时赛跑:这一项常见于田径运动中。
在比赛中,选手需要以快速而稳定的方式转动手臂,来提高跑步速度。
因此,选手需要训练双手协调的能力,例如使用哑铃练习、拉伸和进行重复操练等。
总之,双手协调能力不仅是体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双手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在体育和生活中的表现。
高职生双手能力的测评研究作者:吴海涛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7期摘要:为了调查高职学生手指灵活、手腕灵活和双手协调的情况,抽取了常州市两所高职院校398名学生,使用多项能力测量仪进行测量。
本文主要分析了:(1)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手指灵活上差异不显著;在手腕灵活上差异显著;在双手协调上差异显著。
(2)不同专业的学生,手指灵活和双手协调差异不显著,在手腕灵活上差异显著。
(3)三年制高职中,手指灵活和双手协调存在性别差异显著;五年制高职中,手指灵活和手腕灵活性别差异不显著的,在双手协调上性别差异显著。
关键词:高职;手指灵活;手腕灵活;双手协调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43-021.引言职业能力也常被称为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即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经济建设社会中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是从高职学生所必须得基本操作技能触发出发,选取了手指灵活、手腕灵活和双手协调能力进行分析。
手指灵活是指能够简单有技巧的活动手指的能力,在装配、理发、手表制作和维修、牙医等工作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手腕灵活是指能够简单并有技巧的迅速精确活动双手的能力,是在工作中能够用手拿放和转动的能力。
手腕灵活能力在绘画、机器修理、汽车维修等工作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双手协调是指左右手间相互协调的能力。
2.假设2.1不同的专业手腕灵活、手指灵活和双手协调能力会存在差异。
2.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手腕灵活、手指灵活和双手协调能力会有差异。
2.3双手协调能力是有性别差异的。
3.过程3.1被试手指灵活、手腕灵活、双手协调被试人数分别是392、396、377人。
被试分布,见表1:表1:被试分布情况3.2工具本文中数据是使用北大青鸟“BD-V-515型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中的手指灵活性测试仪、手腕灵活性测试仪、双手调节器对三种能力进行测量。
徒手协调性评定表该评定表用于测量个体的徒手协调性水平。
通过评估个体在一系列协调性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协调性能力。
评估项目1.平衡:测试被试在不稳定平衡基础上的平衡能力。
1.平衡:测试被试在不稳定平衡基础上的平衡能力。
1.平衡:测试被试在不稳定平衡基础上的平衡能力。
项目:被试单脚站立,左脚/右脚左右摆动。
评分:根据被试站立的时长,0-5分。
2.手眼协调:测试被试的手眼协调能力。
2.手眼协调:测试被试的手眼协调能力。
2.手眼协调:测试被试的手眼协调能力。
项目:被试使用一只手接住掷出的小球。
评分:根据被试接住的小球数量,0-10分。
3.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测试被试的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测试被试的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测试被试的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项目:被试使用手指按下一系列按钮。
评分:根据被试正确按下按钮的数量,0-20分。
4.精确度和速度:测试被试在完成任务时的精确度和速度。
4.精确度和速度:测试被试在完成任务时的精确度和速度。
4.精确度和速度:测试被试在完成任务时的精确度和速度。
项目: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序列。
评分:根据被试完成的动作序列的正确性和所用时间,综合评定。
评定表使用说明1.在适当的场地提供所需的评估设备。
2.在每个项目前向被试解释相应的任务要求,并做演示,确保被试理解操作要点。
3.在评估过程中,记录被试的表现情况。
4.按照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给被试的表现打分。
5.最后,根据每个项目的得分综合评定被试的徒手协调性水平。
注意事项1.使用合适的保护措施确保被试的安全。
2.评定表只作为参考,评估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请确保评定过程的客观性和一致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以上为徒手协调性评定表的相关内容。
任何未经确认的内容不得引用。
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巨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协调能力评定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住院号 序号 名称 操作要点 评分 1 指鼻试验 让患者肩外展90°,伸直位,然后用示指指尖指鼻尖。
2 指—指试验 患者与检查者面对面,检查者将示指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用自己的示指指尖触检查者的示指指尖。检查者可以变换其示指的位置,以评估距离、方向改变时患者的应变能力。
3 拇指对指试验 让患者先双肩外展90°,伸肘,再向中线靠拢,双手拇指相对。
4 示指对指试验 让患者先双肩外展90°,伸肘,再向中线靠拢,双手示指相对. 5 对指试验 让患者将拇指依次与其他各指尖相对,并逐渐加快。 6 握拳试验 交替地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张各指,并逐渐加快。
7 旋转试验 上臂紧靠躯干,屈肘90°,掌心交替向上和向下,并逐 渐加快. 8 拍手试验 屈肘,前臂旋前,在膝上拍手.
9 拍地试验 患者坐位,足触地,用脚尖拍地。膝不能抬起,足跟不离地。
10 指—趾试验 患者仰卧,让其用趾触检查者的手指,检查者可改变方向和距离。
11 跟—膝-胫试验 患者仰卧,让其用一侧的足跟在另一侧下肢的膝及胫骨前方上下滑动。 12 画圆试验 患者用上肢或下肢在空气中画出想象中的圆。
13 轮替试验 患者屈肘90°,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变换,并逐渐加快. 评分标准: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但协调缺陷明显,动作慢,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开始动作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开始动作. 各试验分别评分并记录。有异常,提示协调功能障碍。
第1篇一、实验背景手指灵活度是评价一个人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操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工业生产、医学治疗、艺术创作等领域,手指的灵活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为了了解手指灵活度与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本实验旨在通过手指灵活测试,探讨手指灵活度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手指灵活度在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手指灵活测试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手指灵活度与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手指灵活度测试仪;2. 被试者基本信息调查表;3. 实验指导语。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被试者,共计100人;2. 实验分组:将100名被试者按照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3. 实验步骤:(1)被试者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2)实验者向被试者讲解手指灵活度测试方法,确保被试者了解实验流程;(3)被试者进行手指灵活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4)实验者收集数据,分析手指灵活度与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手指灵活度在不同职业、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根据实验结果,手指灵活度在不同职业、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如下:(1)职业分布:制造业、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等职业群体手指灵活度较高;(2)年龄分布:20-40岁年龄段的被试者手指灵活度较高;(3)性别分布:女性手指灵活度高于男性。
2. 手指灵活度与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手指灵活度与职业存在显著相关性,制造业、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等职业群体手指灵活度较高;(2)手指灵活度与年龄存在显著相关性,20-40岁年龄段的被试者手指灵活度较高;(3)手指灵活度与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女性手指灵活度高于男性。
六、实验结论1. 手指灵活度与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 制造业、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等职业群体手指灵活度较高;3. 20-40岁年龄段的被试者手指灵活度较高;4. 女性手指灵活度高于男性。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
1•了解双手调节实验的基本原理,并测量一个被试者的双手操作协调能力。
2.设置不同的时间要求,并探寻不同的时间要求对双手操作协调能力的影响。
二. 实验说明
注意的分配性,表现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
动作上的能力。双手协调器亦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 它将动
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园 的轨
迹正常移动。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即离轨次数)观察 其在注
意分配上的能力。
三. 实验内容
1•测试对称螺旋曲线图形的双手协调能力,要求采用两种方法:
1) 不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的要求。(记录测试时间和出错次数)
2) 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的要求。(记录出错次数)
四. 实验仪器
BD— II—302型 双手调节器
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将描绘针放在要求描绘图案的一端。
5•按“开始”键,蜂鸣声响,开始记时。要求被试从图案的一端描绘到另一
端。如描绘针离图案位置,蜂鸣声响,并且记一次错误次数。
6•描绘针的左右或前后移动分别由两个摇把控制,因此争取描绘的速度和操 纵
两个摇把的双手动作协调性有关。 描绘整个图案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和失败 次数越
少,则说明两手动作协调得越好。
7•再按“开始/停止”键,长蜂鸣声,计时计数器停止。
8•下一个实验重新开始,计时计数器按“复位”键。
五. 实验步骤
1•不固定时间测试,记录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
不固定时间 完成时间(秒) 出错次数(次)
1
2
3
4
2.设定固定时间100s,测定出错次数和完成程度,分析固定时间对双手调节能 力的
影响。
固定时间(100s) 时间(秒) 完成程度 出错次数(次)
1
2
六. 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
1•不固定时间测定时,测试次数对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的影响。
(用测试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 以每遍的结 果
确定在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组成练习曲线)。
2•固定测试时间对出错次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