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 响度和音调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20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特征,但是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1、音调也称音高,是指人耳所感觉到声音的高低。
音调越高的声音听起来越“尖”或越“清脆”,音调越低的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
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发声体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发声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小。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高”指的是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低”指声音听起来沉闷、稳重。
例如:笛声听起来尖锐,号声听起来嘹亮,就说它们的音调高,而鼓声听起来沉闷、稳重,就说它的音调低。
2、响度也称音量或声强,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音量的大小)。
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一般说来,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例如,轻轻击锣听起来声音较弱,是响度小;使劲敲锣就会震耳欲聋,感到声音很强,是响度大。
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
例如:轻轻击鼓,响度小,如果在鼓面上放在小纸屑,会看到纸屑跳得很低,说明振幅小,响度小;如果,使劲击鼓,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跳得很高,说明振幅大,响度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例如:打雷时,雷声的发生地离我们较近时,响度就很大,发生地离我远时,就不很响。
医用听诊器,就是利用塑料软管将声能集中起来,避免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能分散而响度减小的。
从语文的角度看“强弱”与“高低”是两近义词。
声音的响度音调频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频率是声音的重要特征,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声音的认知和感知。
本文将分别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频率,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人们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知。
它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响度。
例如,人类的正常交谈声音的响度大约在60到70分贝之间,而一辆汽车的喇叭声可能高达100分贝以上。
响度对于我们的听觉体验至关重要,过大的响度有可能损害听力,因此在噪音环境中需要注意保护听力。
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
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男性的音调相对较低,而女性的音调相对较高。
在音乐中,音调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在语言中,音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音调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和情绪。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频率。
它与声音的音调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声音的频率。
例如,人类的正常听觉范围大约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而超声波的频率则高于20千赫兹。
频率不仅影响声音的音调,还对声音的传播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声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频率是声音的重要特征,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提升听觉感知能力,并且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2声音的特性一、知识要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通常用小写f来表示。
比如蝴蝶的翅膀每秒颤动100次,此时频率就是100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注:音调是由频率来决定,而频率是由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所以一秒内震动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振幅是物体震动时偏离原来位子的最大距离,我们可以把一块直尺放在桌子的边缘让他震动来帮组理解,如下图:箭头所指就是直尺震动的最大距离,此时这个距离就是直尺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注:影响响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振幅越大,也就是震动偏离原来位置越远,那么响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离发声物体越远自然声音就小,这点毋庸置疑。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①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②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③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专题04 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四种方法(解析版)考点直击解题方法与技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容易混淆,可结合定义辨别,还可以根据其影响因素、波形图、对人耳的刺激程度来辨别。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根据定义区分乐音三特性【典例11】《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说法均正确【答案】C。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
故选:C。
【变式11】(2022•天津)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选:C。
【变式12】(2021秋•晋安区期末)“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答案】B。
声音的特性是哪三个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声音的特性是哪三个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计量单位是分贝。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计量单位是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
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
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
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声音是如何定义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时至今日,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建筑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环境噪声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
声音是向上传播还是向下的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以频率和振幅描述波的重要属性。
2、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冷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声音在传播还与阻力有关,当大风的天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得多。
3、声波是纵波,纵波的的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一般来说越往高处温度越低,所以声音传播速度越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显的是向上传播。
声音可以穿透物体吗声音能穿透物体。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真空除外),能穿过很多物质,但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会衰减,比如用手捂住耳朵后,听到外面的声音会小很多,就是因为手挡住了大部分的声音,还有飞机在头顶上空飞过时,声音很大,随着远离,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声音的特征__响度和音调1.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者说是声音的响亮程度。
它与声音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声音就越响亮。
响度的单位为分贝(dB)。
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也即声音的高低。
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性,频率越高则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则声音越低。
音调的单位为赫兹(Hz)。
在实际中,响度和音调经常被用来描述声音的特点,并且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下面分别对响度和音调进行详细探讨。
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度,也即声音的响亮程度。
人耳可以感知的响度范围非常广泛,从相对寂静的环境中听到的微弱声音(约为0dB)到极大声音(约为120dB)都可以感知到。
人耳对于声音的响度感知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相同响度的声音在不同频率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感觉。
因此,响度的单位分贝是一种指数单位,用来表示声音的相对强度。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声音大”、“声音小”等词语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较大的响度可以使声音更容易听到并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较小的响度则可能被掩盖或难以听到。
响度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周围噪音的水平、声音的传播距离等。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高响度的环境下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保护听力是很重要的。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频率,也即声音的高低。
频率指的是声音波的周期性,频率越高则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则声音越低,因此音调也可以用来区分不同频率的声音。
常见的音调有低音、中音和高音。
人耳可以感知的音调范围通常在20Hz到20kHz之间,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不同音调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婴儿和小孩通常可以听到更高频率的音调,而老年人则对高频率的声音较为敏感。
总结:。
怎样区分声音的三大特征
响度、音调和音色是描述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
(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音色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音的频谱结构有关.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怎样区分声音的三大特征
响度、音调和音色是描述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
(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音色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音的频谱结构有关.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归纳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简单来说,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次/秒,也叫赫兹,符号是Hz。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注意: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注意: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第三节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征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 频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声音的音调与其频率成正比。
例如,高音调的声音往往具有较高的频率,而低音调的声音则具有较低的频率。
二、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强度。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一般来说,声音的响度与其振幅成正比。
例如,大声说话时振幅较大,声音响度大;小声说话时振幅较小,声音响度小。
三、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
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特征。
例如,钢琴和吉他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1. 音色与波形的形状:不同的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波形形状不同,这导致了不同的音色特征。
2. 音色与声音的感觉:人们对声音的感觉也会影响对音色的评价。
例如,柔和的声音可能会被认为是温暖的,而刺耳的声音可能会被认为是尖锐的。
3. 音色的应用:在音乐、电影和广播等领域中,音色被广泛用于创造氛围、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中涉及的声音特征主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这些特征是理解声音传播的基础,也是欣赏音乐和其他声音艺术的关键要素。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从鸟鸣到音乐,从对话到噪音。
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我们可以通过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来对其进行辨别。
本文将探讨这三个特性在声音中的作用和区别。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的声音,音调就越低。
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成正比,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来表示。
比如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至20,000Hz之间,而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调特点,如小提琴的高音、低音的区分。
音调对于声音的辨别和传达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常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说话者的情绪状态,高音调可能表示兴奋或悲伤,低音调则可能表示冷静或沮丧。
在音乐中,音调的变化也是表达情感和情绪的重要手段。
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度或音量,它取决于声音的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高;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低。
响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人类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约为0分贝,而临界疼痛的声音为约120分贝。
响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声音的传播距离和沟通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调节音量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如在嘈杂的场所提高音量以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
在音乐中,响度的变化也是创造音乐效果和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音色音色是声音独特的质地或特征,它决定了声音与其他声音的区别。
音色又称为音质或音品,它是由声音的波形和谐波组成的。
不同声音的波形和谐波的组合形式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
音色是声音最为复杂和丰富的特性之一,它有助于区分不同乐器和歌手的声音,也能够使声音更具表现力和魅力。
在音乐制作中,音色的选择和处理对于创作出色彩丰富的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重要特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声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这三个特性的辨别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利用声音,使其成为我们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元素。